最新中医内科学鼓胀
- 格式:ppt
- 大小:698.50 KB
- 文档页数:63
鼓胀(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肝胆疾病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要鼓胀:是指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
概述1.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2.鉴别诊断鼓胀与水肿、肠蕈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3.预后转归:①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在病理上互相联系与转化;②鼓胀后期,正虚邪盛,若药食不当,或复感外邪,病情可迅速恶化,导致鼻衄、齿衄、大量呕血、便血、昏迷、虚脱多种危重证候。
病因病机鼓胀为酒食不节、虫毒感染、他病继发转化、情志刺激,引起肝、脾、肾俱损或功能失调,气血搏结,水湿内停而为病。
1.病因:①酒食不节(酿湿生热,蕴阻中焦,气血郁滞,湿邪与气血交阻);②虫毒感染(血吸虫感染,虫毒阻塞经隧形成癥积,后气滞络瘀,水液停聚);③他病继发(黄疸、积聚损伤肝脾,致肝脾失调,水湿积聚);④情志刺激(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水湿与血瘀蕴结,痞塞中焦)。
2.病位:肝、脾,久则及肾。
3.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4.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湿。
辨证论治1.常证常证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2.变证变证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3.辨证要点初期以实为主(点击看大图)晚期以虚为主(点击看大图)必备经典1.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素问·腹中论》2.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凝。
——喻嘉言《医门法律》3.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鼓胀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鼓胀复习的好处在于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可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应届毕业生店铺准备了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鼓胀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概述】一、概念: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二、历史沿革:1、《内经》首提本病病名。
2、《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之肝水、脾水、肾水,均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与臌胀类似。
3、《诸病源候论》认为发病与感受“水毒”有关。
4、《丹溪心法》提出了臌胀的主要病因病机。
5、《证治要决》称之为“膨脝”、“蜘蛛病”。
6、《景岳全书》又称本病为“单腹胀”。
7、《医门法律》认识到癥积日久可致臌胀。
8、《血证论》认为“血臌”的.发病与接触河中疫水,感染“水毒”有关。
三、讨论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旰硬化腹水形成期。
至于其它疾病出现腹水,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心肾疾病等,表现臌胀特征者,亦当按本篇内容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2、病理变化为气血水互结: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而致形成臌胀3、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初期以实为多,后期以虚为主;本虚指肝脾肾三脏的损伤;邪实指气血水的壅结。
一般初起,多为肝脾功能失调,此时正气损伤不著,病势较轻,以标实为多。
后期肝脾损伤日渐明显,进而肾气亦虚。
肾阳衰微,则蒸化无力,开合不利,肾阴不足,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故以本虚为主。
然本虚标实往往错杂互见。
如何理解鼓胀“阳虚易治,阴虚难调”?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
若是阴虚型鼓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
临证可选用甘寒淡渗之品(如沙参、麦冬、干地黄、芦根、茯苓等),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粘腻助湿的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鼓胀鼓胀一、鼓胀的概念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二、鼓胀的病因病机病因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
病机基本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湿三者。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初期多以气滞湿阻或湿热壅结为主。
后期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虚者愈虚,气血水壅滞腹中而不化,实者愈实,呈现瘀热互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之象。
三、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胁下或腹部积块,腹部有振水音,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四、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鼓胀与水肿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
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瘕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
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晃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2.鼓胀与痞满两者均有腹部胀满的症状。
胃痞胀满见于上腹部,外观无胀形可见,按之柔软无物。
鼓胀胀及全腹,皮色苍黄,脉络显露,按之腹皮绷紧,腹内有积块等有形之物。
五、鼓胀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气血水三者轻重;再辨寒热偏盛。
六、鼓胀的辨证论治1.气滞湿阻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鼓胀病因病机
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重要考点鼓胀病因病机。
鼓胀概述
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因
1.酒食不节
如嗜酒过度,或恣食甘肥厚腻酿湿生热,湿浊内聚,遂成鼓胀。
2.情志刺激
忧思郁怒-伤及肝脾,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而成鼓胀。
3.虫毒感染:
血吸虫毒感染阻塞经隧,气滞血瘀,清浊相混,水液停聚。
4.病后续发
如黄疸日久湿邪蕴阻,肝脾受损,气滞血瘀;
癥积不愈气滞血结,脉络壅塞,正气耗伤,痰瘀留着,水湿不化;
久泻久痢气阴耗伤,肝脾受损,生化乏源,气血滞涩,水湿停留。
5. 脾肾亏虚
肾主气化,脾主运化。
脾肾素虚,或劳欲过度,或久病所伤,造成脾肾亏虚,脾虚则运化失职,清气不升,清浊相混,水湿停聚;肾虚则膀胱气化无权,水不得泄而内停,若再与其他诸因素相互影响,则引发或加重鼓胀。
病机
1.病位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
2.病理变化为气血水互结
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而致形成鼓胀。
3.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初期以实为多,后期以虚为主
本虚指肝脾肾三脏的损伤;邪实指气血水的壅结。
后期肝脾损伤
日渐明显,进而肾气亦虚。
肾阳衰微,则蒸化无力,开合不利,肾阴不足,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故以本虚为主。
然本虚标实往往错杂互见。
4.本病预后一般较差,治疗颇为棘手
(1)病在早期:适当调治,尚可收效。
(2)延至晚期:邪实正虚,若复感外邪,病情可致恶化见神昏谵语、痉厥等严重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