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3 2100 1 21 22 22 23 23 21 3
3 1 1 112 12 2323 3 1 3 1
磁化强度方向( 1,2,3 ) , 观测方向(1,2,3)
K1 , K2
易磁化方向 各向异性能 各向异性场HA
立方晶系各向异性
K1 0
K1
1 9
K2
<100>
0
2K 1 IS
0
K1
4 9
K2
<110>
1 42K1/Is
( 110 ):
K1
1 2
K2
/
I
s
4 K1 9K2,K1 0 K1 94K2,K1 0
<111>
1
1
3 K1 27 K2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抗磁介质磁化机制
抗磁性起源于分子附加磁矩的感应磁化
抗磁质分子的固有磁矩为零。 但在外磁场作用下,每一分子沿 外磁场的反方向感应出附加磁矩, 使磁介质被磁化,在磁介质表面 产生磁化电流。由于附加磁矩的 方向始终与外磁场方向相反,所 以抗磁质表面的磁化电流方向与 顺磁质磁化电流方向相反,产生 的附加磁场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 反,所以抗磁质内的总磁感强度 为:
➢当距离很大时,J接近于零。 ➢随着距离的减小,相互作用有所 增加,J为正值,就呈现铁磁性, 如图所示。 ➢当原子间距a与未被填满的电子 壳层直径D之比大于3时,交换能 为正值;小于3时,交换能为负值, 为反铁磁性。
交换能与铁磁性的关系
a/D >3时 交换能为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