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的击实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329.08 KB
- 文档页数:5
石油污染土壤检测标准石油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含有石油或石油制品,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石油污染土壤的程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石油污染土壤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石油污染土壤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采样方法。
在进行石油污染土壤检测时,首先需要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应当符合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采样点应当根据石油污染源的位置确定,采样深度一般为0-50cm。
采样时应当避免使用含有石油成分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二次污染。
二、检测项目。
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项目包括石油烃类物质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等。
其中,石油烃类物质的含量是评价石油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此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离子交换能力等。
三、评价标准。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结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类。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对于石油烃类物质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等都有详细的评价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土壤的修复方案和措施。
四、检测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五、修复标准。
在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修复标准。
修复标准主要包括土壤石油烃类物质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情况等。
修复标准的制定应当综合考虑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业利用价值,确保修复后的土壤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总之,石油污染土壤检测标准是保障石油污染土壤监测质量和修复效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石油勘探;钻井;土壤环境1引言石油勘探会导致土壤污染,不但表现在石油勘探井场对土地的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还表现在钻井施工中废水与排放的各类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或直接或间接地对整个土壤的生态体系造成负面影响,破坏土壤的构造与性质,使土壤的肥力降低。
石油勘探阶段,例如修建井场路、平整井场都会改变当地的自然地表面貌,严重的更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植被大面积死亡[1,2]。
江苏省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大部分勘探井设在村庄农田中,给当地土壤环境及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在石油勘探中所用到的各种重型机械,因为绝大多数都是以柴油作为主要燃料,如不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可能会对土壤造成石油烃污染[3]。
本文拟结合实际分析石油勘探对土壤的影响并提出石油勘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2石油勘探对土壤的影响2.1临时占地对土壤的影响石油勘探临时占地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便道及钻井井场对土壤的临时占压,对植被的碾压及泥浆池对表层土壤的破坏。
钻井过程中各种大型、重型机械的拖拽、碾压、挖掘等活动,导致了地表破坏,土壤层次、结构发生了改变,破坏了原始植被,在短期内出现了局部裸地。
施工便道采用铺设钻杆排的方式,井场用房均采用临时工棚,井场设施底部铺设防渗膜至外延1m,工程临时占地大多属于临时占压,只要工程在施工中做到尽量缩小影响范围,受影响的土壤、植被在工程结束后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工程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2.2钻井泥浆及废水对土壤的影响石油勘探采用低毒的悬浮乳液润滑防塌钻井液,其主要成分是膨润土、超细碳酸钙及少量的化学助剂如加重剂、降滤失剂、抑制剂等,pH值为8~9。
导致环境污染的有害成分为盐类、化学添加剂,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经生物降解后产生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碱性物质,主要污染物指标为pH值、SS、COD、石油烃[4]。
由钻井泥浆各主要成分其理化性质表可知,泥浆主要成分为低毒或无毒的助剂且用量较少。
废弃泥浆直接排放至泥浆回收罐,整个泥浆回收罐底部及外延1m范围铺设一层防渗膜,防止泥浆洒落到地面,然后用盛沙编织袋压住防滲布四周,以增加防滲布的稳固性。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行为特征及植物根际修复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还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修复技术,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行为特征,包括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生物毒性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植物根际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其机制。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石油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分布进行概述,然后详细分析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毒性等行为特征。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植物根际修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效果,包括植物吸收、根际微生物降解、根际酶促反应等方面。
对植物根际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前景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行为特征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后,其行为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污染物的性质、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以及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扩散、挥发、生物降解等过程。
吸附是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重要行为之一。
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会与土壤颗粒发生吸附作用,其吸附能力取决于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污染物的性质。
通常,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颗粒细小的土壤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较强。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扩散行为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扩散速率受土壤质地、含水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砂质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扩散速度较快,而在黏质土壤中扩散速度较慢。
土壤含水量也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行为,通常土壤含水量越高,污染物的扩散速度越快。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挥发行为也是其重要去向之一。
石油污染地表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特征
石油污染地表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特征
在石油的生产和储运等过程中会造成土壤被石油污染的问题,进而引起生态环境损害.本文利用热蒸发烃分析仪(GHM)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了油污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井附近的油污土壤中存在着嗜油微生物,它们对落地石油具有较明显的降解作用;抽油生产史长的油井周围土壤中存在自然驯化出的更多嗜油微生物,其近井土壤中污油的降解速度快;随着微生物降解作用的不断进行,样品中污油的相对降解速度逐渐加快,相对降解率逐渐增加,污油样品中气态组分含量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证明,微生物对污油确实存在较强的选择性降解消耗作用,可以减轻石油生产对土壤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刘晓艳史鹏飞孙德智 LIU Xiao-yan SHI Peng-fei SUN De-zhi 作者单位:刘晓艳,LIU Xiao-yan(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史鹏飞,孙德智,SHI Peng-fei,SUN De-zhi(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名: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20(4) 分类号:X53 TE991.3 关键词:原油土壤污染物生物降解实验分析。
中国年石油产量已超过1.8×1011 kg,油区每年污染的土壤1.0×108 kg。
中国勘探开发的油田和油气田主要工作区域近20万km2,覆盖地区面积达3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
其中,约有480万hm2土地的石油含量可能超过安全值。
石油的泄漏事故在油田勘探、开采和石油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土体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物进入土体后,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难以去除、残留时间长的特点,对土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土体石油污染会严重影响土地的使用功能,引起土体结构与性质改变、微生物群落变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植被破坏和生态变异,引起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C/ N)和碳磷比(C/P)变化,导致农作物代谢过程紊乱、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
石油污染物不但可以改变土体的理化性质和有机质机构组成,降低土体肥力,引起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迁移性强的石油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随土体水分到达地下含水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土体中的石油还会向空气中挥发扩散,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修复土体石油污染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缺点在于工程量大、花费巨大;大部分石油类作为疏水性有机物,可以较稳定地吸附在土体中,限制了利用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技术的应用;由于化学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而且具有效率高、时间短、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化学法在土壤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其中的表面活性剂洗脱,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可降低溶剂表面张力,在高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可以显著提高疏水性有机物的溶解度,因此表面活性剂洗脱在土体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表面活性剂是指少量加入便可降低溶剂表面张力,且具有良好亲水性、亲油性以及特殊吸附性的一种物质。
第60卷第3期化工学报Vol160No13 2009年3月CIESC Journal March2009研究论文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特性及理化性质关系贾建丽1,刘莹1,李广贺2,张旭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摘要:基于不同区域环境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对土壤的石油污染特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油田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非生物学依据。
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含油率最高达23%,超过环境背景值的500~1000倍。
土壤石油组分中烷烃、芳烃等轻质组分占总量的50%以上,可为生物修复或与其他修复措施的联合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土壤含油率与含水率存在制约关系,当含油率超过8%时,土壤含水率普遍低于5%。
石油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当土壤含油率超过7%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高于10%。
调查油田区的土壤质地以粉壤土和砂土为主,占油田土样总数的65%,可为生物修复提供较好的土壤条件。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污染特性;油田区;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1157(2009)03-0726-07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il polluted soils in oilfields of ChinaJIA Jianli1,LIU Ying1,LI Guanghe2,ZH ANG Xu2(1S chool of Chemical&Envir onmenta l Engineer 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 echnology(Beij ing),Beij ing100083,China;2Dep 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 singhua U niversity,Beij ing100084,China)Abstract:The contamination character istics of oil polluted soils were analyzed by investigating and sampling in different oilfields of China,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hysicochemical pr 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this resear ch1Oil contents and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s in oilfields of China were polluted by petroleum universally,with the highest oil content reaching23%, which was500)1000times as much as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oil in unpolluted samples1The light components,including alkanes and aromatic compounds accounted for mor e than50%of the total hydrocarbon,and were readily degraded by bacteria and impr oved the degrading microbe activities than the heavy oil components1T he water contents of soils in oilfields decreased to below5%mostly when oil contents wer e higher than8%,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contents were r estr icted by crude oil in contaminated soils in different oilfields1The or ganic matter contents of soils were in positive cor relation with oil contents,there fore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increased to above10%when oil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7%1The major soil texture of the investigated oilfields was fine doras and sandy clay(65%of the total soil samples),which could provide suitable soil condition for the bior emediation of oil contaminated soils in oilfields of China1Key words:oil polluted soils;contamination character istics;oilfield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2008-10-28收到初稿,2008-11-25收到修改稿。
石油钻井施工中产生的污染物危害性分析及措施1、钻井施工中产生的污染物危害性分析在钻井作业中产生的污染物,大多含有重金属污染、无机盐污染等,如果堆放或是掩埋在井场,雨水或河流冲刷时则会对水源、空气及周围土壤造成污染。
(1)污染物渗到土壤后,植被吸收,而这些污染物会对植物的新陈代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阻断植物所需的水分及养料,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或危害人畜;此外,遭受石油污染后的土壤,将可能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都丧失农牧与畜牧功能。
(2)污染物中的气体大多包含有硫化氢或挥发烃,极易引发火灾,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3)污染物中的液体如果被排放到水体里,将会污染水质,使水质变得污浊不堪,并会在水面形成一层较薄的膜,使空气中的氧无法进入水体。
2、石油钻井施工当前的环保管理状况大多施工人员没有正确的环保意识观;培训过程中学习被动,未能正确理解国家要求的环保理念;操作失误,不重视环保;以往的钻井现场采用单一的环保教育形式,未能联合实际进行演练,教育只是走形式,许多工人并不理解教育的实质,故未能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3、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在钻井开采中,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但是国家对企业合法经营的要求,也是企业应尽的一种职责与义务。
因此,要想做好施工现场的环保管理工作,应从控制施工人员行为、采用先进设备等方面入手。
3.1现场环保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近年来,尽管我国石油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鉴于我国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必须建立健全环保生产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将绩效与责任有机联合起来,使每位成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环境。
此外,还应指派专人对施工中各个岗位进行监督与管理。
长期以往,钻井工人在施工结束后便会自行清理现场,并逐渐形成一种环保意识。
3.2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并采用新技术由于石油的地面建设占地规模较大,如果在建设前未进行合理规划,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
石油污染土壤检测标准石油污染土壤是指由于石油的泄漏或排放导致土壤中石油烃类物质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
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准确的检测标准是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石油污染土壤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对象。
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土壤中的石油烃类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多环芳烃等。
这些物质对土壤和周围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需要对其浓度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评估。
二、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方法。
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分析检测两种。
现场快速检测主要是通过便携式仪器对土壤中的石油烃类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初步的检测结果。
而实验室分析检测则是通过取样后将土壤送往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化学分析,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三、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标准。
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石油烃类物质的浓度限值,二是对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
对于石油烃类物质的浓度限值,通常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定,不同的物质在土壤中的允许浓度也有所不同。
而对于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设定,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容许量和土壤质地、pH值等指标。
四、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流程。
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流程主要包括现场取样、样品处理、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评价等步骤。
在现场取样时,需要根据石油污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点和深度,并采用合适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保存、保存和运输,需要保证样品在取样后不受到二次污染。
实验室分析主要是对样品中的石油烃类物质进行化学分析,获取其浓度数据。
数据评价则是将实验室分析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评价土壤的污染程度和修复难度。
五、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随着便携式仪器的性能不断提高,现场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浅谈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及其治理措施作者:闫石来源:《商情》2011年第05期[摘要]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现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大量的石油开采和应用却对土壤、空气和海洋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本文主要从石油对土壤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对如何解决石油对土壤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的开采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以及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石油及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愈加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1.在石油和石化产业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以及在石油的运送过程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首先,大量的石油物质泄露到周围的土地后,含油物质进入土壤后,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透水性,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同时含油物质中的反应基能够与土壤中的无机氮磷结合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最终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微生物的生存,降低土壤的活性。
其次,是化工厂中的石油以及泄漏到土壤中的石油气体的挥发,会对周边的空气产生恶劣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部分脂溶性物质对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一些多环芳烃类物质则会直接影响肝、肾和心血管系统等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癌变。
再次,石油和石化产业还能够产生严重的水污染。
针对石油污染愈加严重的现象,对于如何治理石油污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2.这里仅就石油引起的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进行论述,以资参考。
根据在治理土壤石油污染中的原理的不同可以将治理方法分成: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
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
对污染土壤的影响: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如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造成将近400人死亡,大面积土壤被污染)。
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如果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修复技术其中治理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最主要的有:一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按修复的地点又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二是植物修复法。
微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注气法、生物通气法、土地耕作法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的方式包括植物提取、植物降解和植物稳定化三种。
植物提取是指利用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待收获后才进行处理。
2、土壤污染模拟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的多孔介质,固相中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胶体。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粘油状液体,主要成分为烃类化合物(占80%一90%)。
烃类化合物是非极性有机物,其偶极矩<1,介电常数<3,在土壤中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地表的石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入渗,也可能随地面水或雨水沿着土壤毛细管孔隙向下渗透污染土壤,甚至进一步向下淋滤污染地下水。
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入渗过程中,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胶体,使得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断地被吸附。
吸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石油的性质有密切联系。
通常,石油烃类在土壤介质吸附程度以分配系数Kd来表示。
式中:Cs为平衡时固相中的浓度(mg/kg);Ce为平衡时液相中的浓度(mg/l)根据土壤中溶质运移模型和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考虑吸附作用而忽略石油的挥发,建立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二维综合模型。
它包括水运动方程和石油运动方程。
土壤中水运动方程:土壤中石油类运动方程:式中:C(h)为比水容量(cm-1);K x、K z分别为横向纵向水力传导系数(cm/d);Dxx、Dzz分别为横向纵向弥散系数(cm2/d);Rd为滞留因子;c为液相中石油的浓度(mg/l);qx、qz分别为x和z方向的达西流速(cm/d);θ为含水量(%);λ为降解系数(d-1);h为土壤中压力水头(cm)。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根据监测的结果和落地油的分布特征,预测石油类在土壤中迁移过程及石油是否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选择预测范围为:长80m,深6m剖面区域。
并对部分问题可进行简化处理,作一些基本假设。
假设土壤水最初不含石油,即未受到污染,但土壤中存在一定的本底值,经取样测定取平均值为40.3mg/kg。
在土壤的预测范围内,土壤被认为是均质的。
对水运动方程上边界确定为Cauchy边界,下边界为Neumann边界。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式中,ε为降雨-蒸发系数(mm/d)对于溶质运动方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定为: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式中,n x、n z分别为土壤中x、z的外法向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