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设备清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下面是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以确保清洁工作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一、制定背景设备清洁是维护设备良好状态的基本任务,对于避免事故和损坏设备至关重要。
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目的在于确保清洁工作的规范化和一致性,提高清洁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设备的清洁工作,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
三、定义1. 设备清洁:指对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清洁、消毒、除尘和除杂工作的过程。
2. 清洁剂:指用于清洁设备的化学品或物质。
3. 清洁工具:指用于清洁设备的工具,如刷子、拖把、抹布等。
四、工作要求1. 工作环境要求:设备清洁应在干燥、整洁和光线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2. 清洁频次: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清洁需求,设定清洁频次,并建立清洁计划。
3. 清洁方法: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洁方法,包括清洁顺序、清洗技巧和使用清洁剂的浓度和用量等。
4. 清洁工具使用:使用适当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工作,确保工具的清洁和卫生。
5. 清洗剂的选择:根据设备材质和清洗需求,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6. 清洁操作步骤:a. 准备工作:将设备的插头拔掉,确保安全;将易碎、敏感或重要的部件移出设备。
b. 去除杂物:用清洁工具去除设备表面的杂物和灰尘。
c. 清洗:根据设备的材质和清洗剂的要求,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表面和内部的清洗和消毒。
d. 抛光和擦拭:对设备的金属部件使用适当的抛光剂进行抛光,对设备表面使用干净的抹布进行擦拭。
e. 检查:清洁完成后,检查设备表面和内部是否干净,如有残留物或污垢应重新清洗。
f. 还原设备:将清洁结束的设备重新组装,确保各部件的正确放置和安装。
五、工作流程1. 全面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清洁需求。
2. 制定清洁计划,确定清洁频次和工作内容。
3. 培训清洁人员,使其熟悉设备的清洁要求和操作步骤。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确保设备的清洁,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准洁净区及一般区设备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设备操作人员、品管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生产用的锅,将水放满,开启搅拌,然后手刷子清洗干净,或是用生产用水将锅内残余料冲洗干净。
4.2其它的器具用刷子或刮板清除设备内残留物,再用布擦干。
4.3未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可拆卸部件拆卸后,移至清洗间,用尼龙刷沾清洁剂刷洗,清除各表面粉垢,用抹布沾生产用水擦洗,擦洗干净后。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生产用水反复冲洗,直至无残留物(目测、微生物部分可取样验证)。
4.4设备外表面可用抹布沾生产用水进行擦拭。
4.4.1.消毒方法清洁后,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用75%的乙醇以喷壶喷射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消毒1次(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喷射到湿为止),干燥后各部件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75%的乙醇循环消毒。
4.4.2清洁、消毒频率4.4.2.1清洁频率4.4.2.1 更换品种或特殊情况随时必须按本规程彻底清洁。
4.4.2.2消毒频率4.4.2.2.1生产结束,生产设备清洁后,按照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4.2.2.2超过消毒时效,按照此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5清洁验证4.5.1清洁后,操作人员填写设备清洁、消毒记录。
品管人员对设备及管道进行目测检查,要求无粉尘、粉垢,无残留物、异物,要求设备内外表面光亮洁净。
经检查合格,由品管员在清洁合格证上签字,表示已清洁合格,车间人员将挂“清洁合格证”标示牌挂在生产设备上。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建立车间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车间一般生产区的清洁。
3.职责:操作人员负责操作间的设备、设施的清洁。
QA负责监督检查。
4.控制要求:4.1清洁内容及频次:4.24.3清洁(涤)剂:白猫洗洁精、洗衣液。
4.4清洁用水:饮用水。
4.5清洁方法:4.5.1按《生产废弃物管理规程》转运、清除各种生产废弃物。
4.5.2清洁时应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拆后洗、先零后整的顺序清洁。
4.5.3设备、容器(用)具、洁具:按以下规定进行清洁存放。
4.5.3.1设备清洁4.5.3.1.1清洁频率4.5.3.1.1.1设备使用前清洁1次,生产结束后进行清洁,更换品种随时清洁。
4.5.3.1.1.2设备维修后进行清洁。
4.5.3.1.2清洁方法4.5.3.1.2.1生产前用饮用水擦试设备各部位表面。
4.5.3.1.2.2生产结束后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碎玻璃、药液,将可拆卸下来的进行清洁。
4.5.3.1.2.3用清洁剂擦去设备的油污或药液,然后用饮用水将设备擦试干净。
4.5.3.1.3购进的新设备首先在非生产区脱去外包装,用清洁布擦掉设备内外的灰尘后方可搬至操作室。
4.5.3.1.4每天清洁、清场后操作者填写设备清洁记录并签字,QA检查合格后签字,贴挂“已清洁”标示卡。
4.5.3.1.5清洁效果评价:设备清洁后目视确认,应无可见污迹或油垢,用手擦试任意部位确认应无灰迹。
4.5.3.1.6清洁工具的清洁与存放照5.3.3执行。
4.5.3.2容器(用)具清洁4.5.3.2.1清洁频率:4.5.3.2.1.1使用后进行1次清洁。
4.5.3.2.1.2更换品种进行清洁。
4.5.3.2.1.3隔批生产或停产超过三天,开工前进行清洁。
4.5.3.2.1.4发生异常,影响产品质量,需进行清洁。
4.5.3.2.1.5超过规定有效期时进行清洁。
4.5.3.2.2清洁方法:4.5.3.2.2.1容器(用)具使用后,用饮用水进行刷洗,污染严重时用少许清洁剂除去污迹或粉垢,再用水冲洗掉清洁剂的残留物。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生产设备,如机器、仪器、工具、容器等。
2. 基本要求2.1 清洗消毒操作应按照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表面无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并保持干净清洁。
2.2 清洗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设备更换或停用之前。
2.3 清洗和消毒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4 清洗消毒工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记录和记录保存。
2.5 清洗和消毒后的设备应保持干燥,并妥善存放以防止再次污染。
3. 清洗消毒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确定清洗消毒时间和人员。
3.1.2 配备所需的清洗消毒工具和设备。
3.1.3 将设备内的残留物和流体排空,并关闭相关阀门。
3.2 清洗操作3.2.1 使用清洁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将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清洗,可使用喷雾、刷子和布料进行擦拭。
3.2.2 注意清洗设备的细节部位,如接缝、螺纹等。
3.2.3 清洗过程中,保持设备表面湿润,防止清洗液挥发。
3.2.4 清洗液的使用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酌情选择,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作用。
3.3 消毒操作3.3.1 使用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将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喷雾或刷子进行擦拭。
3.3.2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确保达到消毒效果。
3.3.3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生产设备消毒标准和要求,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3.3.4 消毒液的使用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酌情选择,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作用。
3.4 清洗消毒后的处理3.4.1 将清洗和消毒液排空,并彻底冲洗设备,确保无残留物。
3.4.2 用清洁的布料将设备表面和内部擦干,并保持干燥。
3.4.3 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残留物和损坏。
3.4.4 将设备妥善存放,避免再次污染和破坏。
4. 记录和记录保存4.1 清洗消毒工作的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将工作记录和记录保存。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1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Written by起草人:Date日期:Dept. Head Approval 部门主管审核:Date日期:QA Director Approval QA 主管审核: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Dispense分发:生产部、质量部1.目的建立设备部件、容器的清洁规程,防止工器具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区设备部件和容器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车间操作工负责实施,工艺员/现场QA负责检查监督。
4.内容4.1.容器具是指车间内用于存放物料的容器和其他辅助工具。
4.2.洁净区内的容器具使用后,使用者应在清洗间将容器认真清洗干净。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容器则在一般生产区的水池中洗涤。
4.3.清洗方法4.3.1.一般生产区的容器4.3.1.1.用饮用水冲洗,对难于清洗的部位可用毛巾或尼龙刷等擦洗,有难洗污垢的要用“白猫”洗涤剂擦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直到内外壁表面干净,不粘有物料并擦干为止。
4.3.1.2.用饮用水将容器内外表面冲洗干净,倒置沥干。
4.3.1.3.已清洁过容器按定置管理放在挂有“已清洁”状态标志的指定位置,有盖的容器应加盖,无盖的容器应倒置摆放。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2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4.3.2.洁净区使用的容器4.3.2.1.生产结束将容器具拿至容器具清洁室,进行清洗。
4.3.2.2.先用饮用水冲除污物。
4.3.2.3.再用浅色丝光毛巾沾取适量“白猫”洗涤剂进行擦洗。
gmp清洁操作规程《GMP清洁操作规程》一、目的GMP清洁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卫生,以保障药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GMP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的清洁操作。
三、操作程序1. 清洁环境(1)定期清洁生产车间、通风设备、排水口和垃圾处理设施;(2)清洁工作应按照正确的清洁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无残留和交叉污染。
2. 清洁设备(1)生产设备的清洁应在停顿后立即进行,清洁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2)清洁时应使用适量的清洁剂,避免过量使用影响设备功能和药品质量。
3. 清洁工具(1)生产工具、器皿和容器应妥善清洁和消毒,确保安全使用;(2)清洁后的工具和器皿应妥善存放,避免受到污染和损坏。
四、记录和报告1. 清洁操作记录(1)清洁操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照规定的清洁程序进行,记录清洁时间和操作人员;(2)清洁记录应清晰、准确,以备GMP审核和监管部门查阅。
2. 异常情况报告如发现清洁操作中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主管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
五、培训和督导1. 清洁操作培训(1)清洁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清洁操作培训,了解清洁规程和操作要求;(2)清洁操作培训应定期进行,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 清洁操作督导(1)主管人员应对清洁操作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确保清洁工作按照规程进行;(2)如发现清洁操作不合规,应立即纠正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附则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GMP清洁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可确保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卫生,为药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引言为确保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本文档旨在制定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确保全面、高效、安全地进行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上的机器设备、工具、容器等。
3. 清洗消毒准备在进行清洗消毒前,需要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生产设备的特点和使用频率确定使用的类型和浓度。
- 检查清洁工具的状况,确保其完好无损,如刷子、抹布、喷壶等。
- 检查相关设备和器具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喷洒系统、管道连接等。
- 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清洗操作步骤4.1 清洗前准备•关闭设备的电源,并将设备断电,确保安全操作。
•移除可拆卸的零部件,如叶片、过滤器等,并进行单独清洗。
•使用清洁剂将设备表面的污垢和油渍进行浸泡,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刷子或抹布进行清洗。
•清洗完毕后,用清水彻底冲洗设备表面,确保清洁剂残留物的清除。
4.2 消毒操作•根据消毒剂的说明书,按照正确的浓度配制消毒溶液。
•使用喷壶或喷洒器将消毒溶液均匀喷洒在设备表面,确保覆盖每个角落。
•让消毒溶液停留在设备表面一定时间,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使用清水对设备进行彻底的冲洗,以确保消毒剂的残留物被彻底清除。
4.3 干燥与装配•用干净的抹布或纸巾将设备表面擦干,确保完全干燥。
•检查并确认清洗的零部件已经完全干燥后,进行装配。
•确保装配时每个部件的正确安装位置,如叶片的方向,过滤器的安装位置等。
•确认设备装配完毕后,打开设备的电源,并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 清洗消毒频率清洗消毒的频率应根据生产设备使用的频率和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设备每日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需要,如更换生产材料等,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6. 安全注意事项•在清洗消毒操作过程中,应戴上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化学物品对身体造成伤害。
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一、目的设备清洁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和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提高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的清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
三、清洁频率1.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清洁频率计划,并记录在设备清洁记录表中。
2. 对于生产重要设备,应加强清洁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四、清洁方法1. 清洁前准备:a. 确保设备已停止运行,并与电源断开连接。
b. 准备清洁工具和清洁剂,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并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
c. 引导员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2. 清洁步骤:a. 用清洁工具先将设备表面上的污垢和灰尘清除干净,可以使用软刷、布擦或吸尘器等。
b. 根据设备清洁记录表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清洗方法进行清洗。
c. 对于设备上的细小零件和缝隙,可以使用小刷子或棉签进行清洁,确保彻底而细致。
d. 定期检查设备的过滤器和排水口,清洁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e. 清洁完毕后,使用清水进行最后的冲洗,确保清洁剂和杂质完全清除。
五、清洁记录1. 每次清洁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填写设备清洁记录表,包括清洁日期、清洁人员、清洁频率、清洁方法等信息。
2. 清洁记录表的审核人员应对清洁工作进行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风险控制措施。
3. 清洁记录表应保存至少一年的时间,以备查阅和检查。
六、注意事项1. 在进行设备清洁时,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需要使用清洁剂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和污染。
3. 清洁工具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状态良好,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4.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电源与水或清洁剂接触,以避免电气故障和人身伤害。
七、培训与评估1. 对设备清洁操作规程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清洁要求和操作程序。
1 目的
建立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设备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2 范围
车间一般生产区、洁净区设备。
3 责任
3.1 车间各班长负责组织实施,各工序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按本制度执行。
3.2 工艺员、质监员负责监督、检查。
4 内容
4.1 一般生产区设备的清洁与消毒
4.1.1 设备内表面清洁时,先用软用水(必要时加洗涤剂)擦试设备内表面至清洁,再用干抹布将设备内表面擦试干净。
4.1.2 设备外表面清洁与消毒时,用软布或湿毛巾擦拭设备外表面,注意不可让水流入电器开关及控制盘内。
4.1.3 如有污处应用去污粉或洗衣粉擦洗干净。
4.1.4 清洗完后,用毛巾擦干设备表面的水。
4.1.5 清洁与消毒时注意手勿被设备尖物刺伤。
4.1.6 电器开关清洁与消毒前必须切断电源,用干布擦去表面浮尘。
如有必要用微湿毛巾擦拭电器表面。
4.2 洁净区设备清洁与消毒
4.2.1 生产完毕后,切断电源,对设备进行整理,清除设备内外的残留物。
4.2.2 设备上可拆下部分及可移动设备送清洁与消毒间清洗,按生产用容器具清洁与消毒SOP
进行清洁与消毒。
4.2.3 设备主体按各设备清洁与消毒SOP实施,内部要清洁与消毒干净,外部要见设备本色,电器擦拭无油污,设备清洗要揩净边角、缝隙。
4.2.4 用纯化水将设备内外表面及拆下部件擦洗干净,再用75%酒精对设备及部件进行全面擦拭、清洁与消毒。
4.2.5 设备清洁与消毒完后,按顺序进行安装、试车,正常后,填写清洁与消毒记录,报质监员检查,检查合格后,设备挂已清洁与消毒牌。
生产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的清洁操作。
三、操作程序1. 清洁前的准备工作:a. 确保设备处于停机状态,并切断电源;b. 戴上防护手套和口罩,以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卫生;c. 准备所需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
2. 清洁步骤:a. 从设备上取下所有可拆卸的零件,如螺丝、滤网等;b. 用清洁剂和清水将这些零件浸泡清洗,确保彻底清除污垢;c. 使用刷子或海绵对设备表面进行擦洗,注意不要损坏设备外观;d. 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洁,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或喷洒器进行冲洗;e. 清洗完毕后,用清水彻底冲洗设备内外表面,确保清洁剂残留物完全清除;f. 将清洗干净的零件晾干或用干净的布擦拭干净;g. 将零件按照正确的安装方式重新安装到设备上;h. 检查设备是否安装正确,并确保零件连接牢固;i. 清洁工具和清洁剂归位,并进行消毒和储存。
四、注意事项1. 在清洁设备时,注意安全防护,避免使用锐利工具或过度施力,以免损坏设备。
2. 清洁剂的选择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要求来进行,避免使用腐蚀性强或不适宜的清洁剂。
3. 清洗零件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清洗剂,但不可过量,以免残留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4. 清洁工具和清洁剂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老化或污染的工具。
5. 每次清洁后,应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所有部件安装正确、连接紧固,并且设备无任何异常。
6. 清洁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进行,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设备清洁。
五、附则1. 本规程须经设备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2. 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但必须保证清洁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3. 对于新投入使用的设备,应在清洁操作之前进行设备预演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特点和清洁方法。
六、生效与修订本清洁操作规程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如需修订,应经有关部门同意并重新审查批准。
生产设施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1 目的
杀灭车间内的微生物,保证车间内的清洁卫生和食品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设施的清洗和消毒。
3 职责
生产科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4 工作程序
4.1 查看该区域墙上的清洗计划,确认需要清洗的内容和方法。
4.2 归类整理车间内的工器具为清洗做准备。
4.3 必要时拆开机器,注意保存好机器部件。
4.4 用水冲洗、必要时用刷子清除可见性脏物。
4.5 用泡沫罐将被洗物喷上一层碱性高泡清洁剂(LG1005,浓度1-2%)。
4.6 15分钟以后,使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被清洗物。
围裙等用刷子单独清洗。
4.7 用100-2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喷雾消毒。
4.8 30分钟以后,刮干被清洗物上的水。
4.9 刮干净地面上的水,洗干净下水道。
4.10 将被清洗物放回到合理位置。
4.11 每次清洗操作做好相应的详细记录。
4.12 若自检发现清洗效果达不到要求应重新清洗。
4.13 若开工前生产班组长发现清洗效果达不到要求则不能开工,直到重新清洗合格后再开始生产。
化妆品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与范围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能够符合卫生要求,保证化妆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化妆品生产的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操作。
2. 清洁操作2.1 设备清洁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清洁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清洁工具和器材;- 关闭设备的电源和水源;- 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确保操作空间清洁。
2.2 设备清洁步骤设备清洁的步骤如下:1.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清洁设备的表面,包括内部和外部;2. 注意清洗死角和难以清洁的部位,可以使用刷子等工具进行清洁;3. 清洗完毕后,使用清水冲洗设备表面,确保清洗剂彻底去除;4. 使用干净的干燥布对设备进行擦拭,确保设备干燥。
2.3 清洁记录每次清洁操作完成后,应进行清洁记录的填写,包括清洁时间、清洁人员、清洁内容等,并进行签名确认。
3. 消毒操作3.1 设备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消毒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适当的消毒剂和器材;- 关闭设备的电源和水源;- 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确保操作空间清洁。
3.2 设备消毒步骤设备消毒的步骤如下:1.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设备进行喷洒或擦拭,确保消毒剂覆盖到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2. 让消毒剂在设备表面停留一定时间,以确保充分杀菌;3. 使用清水彻底冲洗设备表面,将残留的消毒剂洗净;4. 使用干净的干燥布对设备进行擦拭,确保设备干燥。
3.3 消毒记录每次消毒操作完成后,应进行消毒记录的填写,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剂种类和浓度等,并进行签名确认。
4. 相关控制措施为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能够有效进行,需要注意以下控制措施:-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等;-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遵守相关的使用说明;-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状况,并进行相关记录;- 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清洁和消毒技能。
生产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规范管理和保证产品质量,特制订了生产车间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生产区域的管理。
3责任者:操作人员及生产车间主管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内容:4.1 生产区清洁、消毒频率(计划)4.2 清洁内容及方法4.2.1 地面清洁:用拖把拖洗地面。
4.2.2 墙壁清洁:用洁净的无纺布擦洗。
4.2.3 门窗清洁:用玻璃刮或洁净无纺布进行清洁。
4.2.4 回风口清洁: 可拆卸的回风口卸下清水洗干净、擦干装好,不可拆卸的用细棒物缠无纺布进行清洁。
4.2.5 顶棚清洁:使用无纺布进行擦洗。
4.3 消毒内容及方法4.3.1 地面消毒:地面清洁后,用刷洗的方法对地面进行消毒;也可用清洁桶配制好消毒液用拖把蘸取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拖洗消毒或用喷雾器喷洒地面。
4.3.2 墙壁、门窗消毒:将配制好的消毒剂用喷雾的方法将消毒剂喷洒在墙壁和门窗上。
4.3.3 回风口消毒:清洁后用无纺布蘸取配制好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或可拆卸的在消毒液中浸泡。
4.3.4 地漏消毒:地漏清洁后,用配制好的消毒剂浸泡并液封地漏。
4.3.5 洁具消毒:用浸泡或蘸取配制消毒液擦拭的方法进行消毒。
4.3.6 消毒:准洁净车间消毒操作时,开启臭氧进行消毒;臭氧消毒≥60min,关闭臭氧,打开启动空调,换气半小时后,关闭空调系统。
4.4 按各区域的清洁频率进行清洁并如实填写清洁记录。
4.5 消毒剂的选用4.5.1 选用的消毒剂,应具用高效、广谱、低毒、无强烈刺激味、无色、残留物少、水溶性好的消毒剂。
4.5.2 选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菌株,以保证消毒效果。
4.5.3 消毒剂应严格按比例在使用前配制,过期不可再用。
4.5.4 消毒剂类别及配制方法见《消毒剂、清洁剂使用配制操作规程》。
4.6 清洁标准4.6.1 地面无头发,无积水,无积灰。
4.6.2 门窗无积灰,无粉尘。
4.6.3 墙壁无积灰,无粉尘。
设备清洗操作规程
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设备能够在正常的运行期间内保持清洁和杀菌状态,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需要清洗和杀菌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测量设备、实验室设备等。
清洗步骤
1. 开始清洗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工作服。
2. 拆卸设备并彻底清洗所有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管道、、过滤器等。
3. 对于拆卸后的设备部件,使用清洗剂和水进行清洗,确保所
有残留物都被清除干净。
对于不能拆卸的部件,使用清洗剂和水进
行“原位清洗”。
4. 在清洗后,使用蒸汽或高温水进行杀菌处理。
对于不能使用
高温的设备,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杀菌处理。
5. 在进行组装之前,必须先允许设备部件充分干燥。
使用洁净
的干布可以帮助加速干燥过程。
清洗频率
清洗频率应根据设备和使用情况而定。
如果设备有明显的变质、腐蚀或其他质量问题,则应立即进行清洗。
对于经常使用的设备,
建议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清洗和杀菌处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保障
产品质量。
结论
通过合理的清洗和杀菌处理,可以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保持清洁和杀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
任何时候,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厂房、设施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厂房保持标准清洁卫生状态制定完整的清洁方法。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厂房设施的清洗、消毒。
3.责任:生产技术部、设备工程部、质保部、车间主任、操作员工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内容:4.1每天生产结束后,对每道工序进行清场,对厂房设施进行清洁:4.1.1厂房内地面、墙、顶棚、门窗、地漏等清洁方法、清洁工具及清洁剂、消毒剂见下表:4.1.2.清洁区域及清洁频率4.1.3 所用消毒剂每月轮换一次。
4.1.4每个区域清洁结束,及时填写清洁记录,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挂上清洁合格证。
4.2 车间内一般生产区厂房的清:洁4.2.1清洁周期4.2.1.1小清洁(每班一次)4.2.1.2中清洁(每周一次)4.2.1.3大清洁(每月一次)4.2.2清洁剂:饮用水、食用洗洁精。
4.2.3清洁工具PVC塑料管及连接件、抹布及拖把、专用毛刷、登高具或专用长竿。
4.2.4清洁标准4.2.4.1现场无任何废弃物。
4.2.4.2废物贮器完好,外表清洁。
4.2.4.3工作台面:整洁,无肉眼可见污渍和尘埃;用净手触摸,无油污感,在工作光线下观察,手上不得染有油污和尘埃。
4.2.4.4地面:无杂物;无肉眼可见的污渍;无积水。
4.2.4.5墙面:无肉眼可见的尘埃、污渍和霉菌斑;墙角无蛛丝。
用净手触摸,无油污感,在工作光线下观察,手上不得染有油污和尘埃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脱落。
4.2.4.6天棚:无肉眼可见的尘埃、污渍、霉菌斑和蛛丝。
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脱落。
4.2.4.7门窗:无肉眼可见的尘埃、污渍和霉菌斑;墙角无蛛丝。
用净手触摸,无油污感,在工作光线下观察,手上不得染有油污和尘埃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异物脱落。
4.2.4.8地漏、送风口、回风口、传递窗、照明器具等的清洁标准按照各自的清洁程序中载明的执行4.2.5清洁方法4.2.5.1小清洁a.每班操作完毕,先按照本岗位“清黝”进行遗留物的清场。
食品加工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食品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达到标准要求,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相关人员和设备操作。
2. 安全措施2.1 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服和鞋套。
2.2 在进行清洁和消毒操作前,必须确保所有的电源已关闭并断开连接,以避免电击和其他危险。
2.3 必须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同时按照正确的浓度进行使用。
3. 清洁流程3.1 食品加工设备应该在每次生产之后立即进行清洁。
3.2 首先,将所有可移动部件、配件和工具移除设备。
3.3 用清洁剂和清水混合物清洗设备外表面,包括所有可触及的部位。
可以使用软刷进行清洁。
3.4 随后,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洗设备内部,包括所有接触食品的部件。
确保清洁剂能够覆盖整个表面,并充分清洗。
3.5 冲洗设备内部和外表,确保所有的清洁剂和污物都被彻底清除。
3.6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设备表面,以避免残留水分。
4. 消毒流程4.1 在清洁完成后,开始进行消毒操作。
确保所有的消毒剂符合卫生标准。
4.2 使用适合的消毒剂,涂抹在设备的表面,包括所有接触食品的部件。
确保消毒剂能够完全覆盖表面。
4.3 让消毒剂在设备表面停留一定的时间(根据消毒剂的说明进行),以保证消毒效果。
4.4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设备表面,以去除消毒剂的残留物。
4.5 在进行下一次生产之前,确保设备表面干燥,并避免任何污染。
5. 记录和监测5.1 所有的清洁和消毒操作都必须记录在相关的清洁和消毒记录表中。
5.2 定期检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监测表中。
5.3 如发现设备不符合清洁和消毒标准,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下来。
6. 培训和宣传6.1 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清洁和消毒操作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6.2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操作的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员工对于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意识。
1目的:
建立一般生产区、十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规程,保证设备的工艺卫生要求,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范围:
一般生产区、十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
3职责:
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监督执行。
4内容:
4.1清洁工具:各区域设备专用抹布、塑料毛刷
4.2清洁剂:洗洁精
4.3消毒剂:75%酒精(单月)、0.2%新洁尔灭溶液(双月)。
4.4清洁频率:使用前已过清洁效期应进行清洁;生产结束后进行清洁;更换品种时进行
清洁;设备维修后进行清洁。
4.5清洁、消毒方法
4.5.1一般生产区设备清洁方法
4.5.1.1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杂物、废弃物等,将可拆卸下来的各部件拆卸下来用
饮用水进行清洁。
4.5.1.2用清洁剂将设备的油污或污物等擦洗干净,然后用饮用水将设备擦拭干净。
4.5.1.3已过清洁有效期设备清洁:用饮用水擦拭设备各部位表面。
4.5.1.4购进的新设备首先在非生产区脱去外包装,用清洁布擦掉设备内外的灰尘后方可搬
至操作室。
4.5.2十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方法
4.5.2.1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杂物、废弃物等。
4.5.2.2用清洁剂将设备上油污或污物等擦洗干净,然后用纯水将设备擦拭干净。
4.5.2.3最后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擦拭消毒。
4.5.2.4已过清洁有效期设备清洁:用纯水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再用75%酒精进行全面擦
拭消毒。
4.5.2.5新设备进入十万级洁净区时,先在非洁净区清洁设备的内外表面的灰尘、污垢后搬
运至万级洁净区操作室。
4.5.3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方法
4.5.3.1先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杂物、废弃物等。
4.5.3.2用清洁剂将设备上油污或污物等擦洗干净,然后用纯水将设备擦拭干净。
4.5.3.3最后用75%酒精全面擦拭各部位。
4.5.3.4直接接触试剂的可拆卸的部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洁后,如果可以进行高压灭菌器,应
进行高压灭菌,121℃,15分钟。
4.5.3.5已过清洁有效期设备清洁、消毒:用纯水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再用75%酒精对设
备的各部位全面擦拭。
4.5.3.6新设备进入万级洁净区时,先在非洁净区清洁设备的内外表面的灰尘、污垢后搬运
至万级洁净区操作室。
4.6清洁间隔时间:一般生产区设备和十万级洁净区设备在清洁消毒后一周(含清洁当天)
内有效;万级洁净区设备在清洁、消毒后一周内有效。
4.7清洁记录:设备清洁应填写《设备清洁记录》,操作者签名后,由QA检查合格后挂“已
清洁”标示,并注明操作人、作业日期、有效期至。
4.8清洁效果评价:设备清洁后目视确认,无可见污迹或油垢,用手擦拭任意部位应确认
无灭迹。
4.9清洁工具处理:清洁工具使用后立即清洁干净,洁净区设备专用抹布清洁后应最后存
放于各区域洁具间指定位置备用。
5相关文件:无
6记录:
6.1《设备清洁记录》FSD-ER-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