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受力分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41
受力分析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图1图2图3图5 图6 图7图9图11图10 图12图8图4图19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 图21图13v图15v图16图14物体处于静止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图17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图18图22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图23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F图24 物体处于静止 F 图25 v 图26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27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28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OA B C图32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匀速下滑 A B F图36A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两物体均静止 A B 图37 F 图42 B v A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A 、B 、C 两物体均静止 B C图38A A 随电梯匀速上升v(4)(6)(7)(5) (9)(8)(13)(14)(15)滑轮重力不计(10) (11)(12) (1) (2)(3)水平地面粗糙水平地面粗糙碗光滑 以下各球均为光滑刚性小球(16) (17) (18)(19) (20) (21)(30) .用200牛顿的力向右拉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0牛顿,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
三球静止(25) (26) (27)小球A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22) (23) (24)29.用50牛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的示意图.(28)(30)(29)(31) (32) (33)(34)(35)(36)(37) (38) (39)(40) (41) (42)A、B匀速运动A、B匀速运动(37)(38)(39)(40)A、B、C三者都静止,分别画出ABC三者的受力图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49.用50牛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的示意图.(50题图)50.图中的木块在水平面上沿图所示方向作匀速运动,请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猫虽往上爬(43)(44) (45)(46) (47) (48)猫虽沿杆往上爬,但不能上升,保持在原来的高度。
受力分析一、几个概念要弄懂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
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
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 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
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 有序地分析受力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1)假设法;(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3)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
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
专题5 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概念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如某个结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作用. (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逐一画出,准确标出力的方向及各力的符号(若题目给出力的大小或角度,则还应该标出力的大小和角度)(4)检查:画完力的示意图后还需回头检查,看是否漏力或者多力,每个力都应对应一个施力物体,不能找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初中阶段力学作图包括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和指定力作图,若是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则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作图。
指定力作图则按照题目指定的力进行作图,不多画或少画。
(1)重力: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围绕研究对象观察,看有几个接触点或接触面,再看是否有挤压或拉伸形变,判断有几个弹力以及各弹力的方向(3)摩擦力:有弹力的接触点或接触面,若接触面粗糙,且研究对象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可确定有摩擦力,再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4)已知力:“已知力”指的是题目中明确给出的外力,包括拉力、推力等,千万不可丢掉4.三点说明(1)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细绳(弹簧)中弹力的方向沿着绳子(弹簧)且指向绳子(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弹力的有无可通过假设法进行判定。
(3)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定:①通过对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进行判定;①通过同一直线上受力平衡(合力为0)的方式进行判定。
5.注意事项(1)受力分析是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对外施加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