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COPD教学查房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 提高学生对COPD的预防意识,掌握日常生活中降低患病风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概念:介绍COPD的定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2. 病因及危险因素:讲解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病因及诱发因素。
3. 临床表现:阐述COPD的典型症状(咳嗽、咳痰、气短等)及体征。
4. 诊断与评估:介绍COPD的诊断标准、肺功能检查及病情评估方法。
5. 治疗方法:讲解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非药物治疗(氧疗、康复训练等)及并发症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COPD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评估及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COPD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COPD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模拟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进行病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COPD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COPD临床表现、诊断与评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对COPD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及沟通能力。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对COPD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案例素材:收集COPD患者的病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4. 视频资源:播放COPD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等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查阅最新研究进展和交流经验。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活动安排:第1课时:介绍COPD的基本概念和病因(1.5小时)第2课时:讲解CO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1.5小时)第3课时:阐述COPD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处理(1.5小时)第4课时:讨论COPD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管理(1.5小时)第5课时: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1.5小时)第6课时:情景模拟与教学评价(1.5小时)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和背景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复旦大学隶属浦东医院呼吸内科教课查房教课设计讲课题目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查房教师包红讲课对象本科临床实习医师课时数1讲课时间2021 年3 月 21日讲课地址内科教研室一、教课查房要求1.重视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技术的培训,并对教课内容的掌握、熟习、认识三基要求层次清楚。
2.参加人员:病区主任、带教教师、教课秘书、住院医师、实习医师;3.初步掌握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评估,认识肺功能检查,能阅读典型的胸片和肺 CT 片。
4.初步掌握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常用的药物。
5.启迪学生怎样对病人进行心理、营养、功能、受教育程度及社会经济方面的评估。
6.培育学生关怀、怜悯病人,与患者及家眷有优秀的交流技巧。
二、教课查房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时间约 5 分钟〕地址:呼吸内科示教室内容:查房东持人提出教课查房患者、病种〔AECOPD〕,并交待此次查房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发病体制、体格检查、诊断与鉴识诊断、治疗〕。
有观摩人员时应先向观摩人员介绍自己的姓名、职称、科室。
第二阶段:〔时间约30 分钟〕地址:患者病房内容:1、报告病历:主管床位的实习医师〔学生〕向病人问候并希望患者予以配合后,脱稿向主持医师简洁简要地报告病史,包含一般状况〔姓名、年纪、性别、职业等〕,住院状况及诊断,住院后病情变化,诊断成效及重要的临床检查结果等。
同组其余实习医师能够增补报告。
要求: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表达精练、要点突出〔时间10 分钟〕2、住院医师〔初级带教老师〕增补报告:要点增补近期病情演变以及实习医师报告中遗漏的病情。
要求:不重复实习医师已报告过的内容,主要增补缺少〔时间3~5 分钟〕3、主持教课查房教师〔高级带教老师〕指正报告内容:实习医师报告完成后,查房教师经过咨询患者,核实病历报告内容,并实行必需的体检,的确掌握病情。
在此根基上,针对报告中的缺少或缺漏之处予以指正,同时经过发问,进一步熟习病情。
教师应指引实习医师掌握正确报告病史的要领。
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COPD的治疗原则和药物使用。
3. 培养学生对COPD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及分类2. 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COPD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并发症4. COPD的诊断: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5. COPD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COPD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COPD患者的病例,让学生了解COPD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COPD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病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COPD的流行病学现状,引起学生重视。
2. 新课:讲解COPD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COPD患者的病例,让学生了解COPD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COPD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问题进行讨论。
5. 总结:归纳COPD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COPD的认识和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COPD病例分析的能力,检查他们对诊断和治疗的掌握情况。
3.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见解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他们对COPD健康教育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介绍与COPD相关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纤维化性肺疾病等。
教学查房教案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一、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定义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可以预防、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进行性加重。
目前认为COPD与气道长期炎症以及环境中有害物质对气道的直接损害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二、慢阻肺病因及发病机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
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
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三、慢阻肺的诊断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与胸闷、全身症状:常见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骨骼肌萎缩功能障碍、心情压抑等。
另外,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见体循环淤血症状。
2、体征:起初可无明显变化,但随疾病进展,可见如下改变:视诊及触诊:肺过度充气至一定程度,可见胸部前后径增大,胸骨下角变钝等桶状胸改变;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变浅,可见缩唇呼吸、胸腹矛盾呼吸等异常改变;低氧血症时看见皮肤、粘膜发绀,以口唇及肢体末端为著;CO2潴留时看见结膜水肿;右心功能不全时,可有颈静脉怒张、全身水肿,水肿多见于双下肢、眼睑;触诊因肺过度充气,可有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肺叩诊可呈过清音,心界可因肺脏挤压而缩小,肺下界可较正常时压低1-2肋甚至更多。
听诊:早期可因慢支致呼吸音粗,后因肺过度充气,呼吸音低;呼气相因气流受限而延长,吸呼比可由正常时的1:1.5延长至1:2甚至以上;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性罗音,如痰多则有痰鸣音,合并感染可闻及湿性罗音,以肺底多见。
3、病史特点:长年咳嗽、咳痰,呈进行性加重,后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起初于劳累后发生,后可渐渐发生于更轻微的活动之后,气候、季节改变常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