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水彩写生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10.25 MB
- 文档页数: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4. 使学生了解静物色彩写生的美学价值,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色彩的搭配、调和与表现。
3. 静物造型、空间感和构图的把握。
教学难点:1. 色彩的搭配与调和。
2. 静物造型与空间感的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材料:1. 画板、画纸、彩铅、颜料、画笔、水彩笔等。
2. 静物:水果、蔬菜、陶瓷、玻璃器皿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静物色彩写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静物色彩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二、基本知识讲解1. 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观察、起稿、铺色、调整、完善。
2.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
3. 色彩的搭配与调和: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三、示范1. 教师现场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示范,讲解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观摩,了解静物色彩写生的具体操作过程。
四、学生实践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静物色彩写生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生作品,教师点评。
二、拓展练习1.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技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2. 学生自主选择静物进行创作,教师提供指导。
三、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写生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经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色彩搭配、调和与表现的能力。
4. 学生对静物造型、空间感和构图的把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色彩静物写生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色彩静物写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原理和技巧,绘制出生动、和谐的静物写生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关系;(2)掌握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能够运用色彩知识独立完成静物写生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2)学会运用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手法,提高作品的视觉效果;(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色彩艺术的热爱和兴趣;(2)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丰富学生艺术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难点:色彩关系的处理,色彩表现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色彩静物写生的理论知识;(2)色彩静物写生的实例作品;(3)教学课件PPT。
2. 学生准备:(1)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2)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色彩静物写生的实例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2)简要介绍色彩静物写生的意义和价值;(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知识讲解(1)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色彩关系(对比、调和);(2)示范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分析色彩静物写生的注意事项。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色彩静物写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色彩变化,记录学习心得;(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经验。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心得;(3)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借鉴。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强调学生在家练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色彩静物写生作品。
色彩静物写生写实教案教案标题:色彩静物写生写实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静物写生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色彩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静物的细节,以及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进行写生创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写生练习培养观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静物样本:选择几个具有丰富色彩和纹理的静物,如水果、花朵或餐具等。
2. 色彩材料:彩色铅笔、水彩颜料、颜料盘、画笔、调色板等。
3. 绘画工具:画纸、铅笔、橡皮擦、刷子、水容器等。
4.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以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静物写生基础知识,如构图、线条和形态等。
2. 提问学生关于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和讨论。
探究:3. 展示选定的静物样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的颜色、纹理和光影变化,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节。
4. 示范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进行色彩的运用,解释如何选择和混合颜色来表现静物的形态和质感。
5. 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静物进行简单的色彩写生练习,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表现出静物的细节和色彩变化。
实践:6.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静物进行写生创作,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7. 在学生进行写生创作时,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
8.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总结:9.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10.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色彩静物写生的重要知识和技巧,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运用。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静物的色彩变化,并进行写生创作。
12. 推荐学生阅读与色彩和写生相关的艺术家的作品,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绘画技巧的运用,并记录相关观察。
色彩静物教学写生教案教案标题:色彩静物教学写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习运用不同色彩表现出静物的形态和质感。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静物摆设:选择具有丰富色彩和形态的静物,如水果、花朵、瓶子等。
2. 色彩工具: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3. 画纸或画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色彩静物写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写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主体:1. 解释基本色彩理论:主色、次色、冷暖色调等。
2. 演示如何观察和描绘静物的形态和质感,包括轮廓线、阴影、光影等绘画技巧。
3.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静物进行写生,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 学生开始进行写生练习,鼓励他们尽量准确地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和形态。
5. 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绘画技巧。
总结: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写生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技巧,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和绘画技巧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观察。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色彩静物写生的实践,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实践,观察和描绘自然中的色彩静物。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学习和欣赏大师们的写生作品。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记录色彩静物,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1. 对学生的写生作品进行评估,包括色彩表现、形态描绘和绘画技巧等方面。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延伸:1.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和技法进行色彩静物写生,如油画、素描等。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写生作品,鼓励他们在艺术领域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和整洁,避免颜料和水彩颜料溅到地板或桌面。
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第三节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一、授课名称: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彩静物作画的方法步骤,并较熟练的运用水彩画的技法。
三、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与写生步骤。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熟悉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
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2、水彩静物的干湿画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学时分配:10学时六、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技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进行技法表现。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手段:讲述、教师示范八、教学内容:水彩静物写生的训练,总的来讲其目的是培养初学者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和以水彩技法表现对象的能力。
因此应从总体来安排不同阶段的练习,并有所侧重地对每一个阶段提出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关于掌握水彩工具,性能及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的练习。
(二)关于认识运用色彩能力的练习(三)关于静物质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四)关于培养对空间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水彩静物的着色方法有两种即干画法与湿画法,前者需要由浅入深,从大面到细部全面铺开逐层叠画,要求每遍颜色的透明度很高,而后者则需一气呵成,准确果断。
最好的方法是干湿相互交替运用。
着色中具体进程原则应该是先浅后深,先湿后干,但也不能绝对。
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所画程度要恰到好处,留有补笔,调整的余地。
对比关系,色彩冷暖关系等。
对于静物受光部周围的背景一定要画够、画准,否则物体的亮面就亮不起来。
背景是作为陪衬为静物主体服务的,因此表现背景时,要认真研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防止将二者等同或割裂开来对待。
衬布作为静物的背景,往往是由水平面和垂直面组成,这两部分因前后空间的距离加之光源远近和角度的不同,就会产生变化。
因此既要表现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又不能画得过实,否则对处理空间距离是不利的。
画衬布,一般多用湿画法,丝绸褶纹有时可用干画法。
水彩静物教案教案标题:水彩静物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彩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 学生能够运用水彩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静物作品;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绘画静物,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1. 水彩颜料、画笔和画纸;2. 静物模型或真实的静物;3. 展示一些优秀的水彩静物作品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水彩绘画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 展示一些优秀的水彩静物作品,引发学生对水彩静物绘画的兴趣。
2. 技法讲解(15分钟)- 介绍水彩绘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画法、干画法、渐变色彩等;- 演示各种技法的实际运用,并给予学生一些练习的机会;- 强调观察力和细致的表现能力在水彩静物绘画中的重要性。
3. 静物观察与构图(15分钟)- 提供静物模型或真实的静物供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注意静物的形状、光影和细节,并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 - 鼓励学生用铅笔或素描工具进行初步的素描构图。
4. 实践绘画(30分钟)- 学生使用水彩颜料和画笔开始绘画;-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静物形状、颜色和光影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方式,发挥个人创意。
5. 作品分享与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彼此的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指导和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总结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学生完成水彩静物作品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和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力和绘画技巧的提升,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静物绘画主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画廊,进一步提升对水彩静物绘画的认识和欣赏能力;2. 组织学生参加水彩绘画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3. 鼓励学生尝试其他绘画媒介和主题,拓宽艺术创作的领域。
教学评估:1. 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完成的作业;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3. 学生对水彩静物绘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里的静物水彩写生步骤有哪些
一、题材选择与静物组织
组织好一组理想的静物,是完成作品的重要前提,因此组合静物时要求画者从画面的变化、统一、构图、色彩等角度去反复比较和经营,以求得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静物内容的组织和搭配要合乎生活常理,要使画面既有生活气息,又富于趣味性,使物象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
二、作画步骤静物写生起稿一般要求先用铅笔或炭笔入手,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起稿不仅是打轮廓,而且有构图的任务,动笔前应该在胸中酝酿成熟。
1、用色彩定形
2、着色
从亮部开始----中间色调----暗部然后从中间色调开始----向两级(明、暗部)过渡最后从暗部开始-----中间色调-----亮部从亮部画起。
3、整体观察、局部入手
4、从薄到厚、由虚到实
三、色调组织
四、空间层次水粉画与油画在表现色彩空间上的共同点就是准确、生动、逼真。
色彩基础静物写生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色彩基础静物写生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色彩概念和色彩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静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静物模型(例如水果、花朵、玩具等)。
2. 彩色铅笔、蜡笔或水彩颜料。
3. 画纸或画板。
4. 色彩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
- 提问学生,他们认为什么是色彩?有哪些不同的颜色?2. 知识讲解(10分钟):- 使用色彩分类卡片向学生介绍主要的色彩分类,例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 解释每种颜色的特点和代表的情感或意义。
3. 观察与描绘(15分钟):- 将静物模型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围绕它坐下。
- 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的形状、纹理和颜色。
-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铅笔、蜡笔或水彩颜料描绘他们所看到的静物。
4. 创作与表现(20分钟):-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创作自己的静物写生作品。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如何涂抹颜料、如何调配颜色等。
5. 分享与评价(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使用了哪些颜色和为什么选择这些颜色。
6. 结束(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到的色彩知识和静物描绘的技巧。
-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色彩运用的创造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户外观察和描绘自然中的色彩,例如花朵、树叶等。
2.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绘画工具,探索更多的色彩表达方式。
3.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画廊,让他们欣赏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色彩运用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的静物写生作品,包括色彩运用、观察准确性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色彩运用和表达方式,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水彩教学内容:理论部分一、水彩画历史与概念二、水彩画的表现工具及材料性能三、色彩基本知识实训部分四、色彩写生一、水彩画历史与概念(一)、彩画的概念及特征水彩画特指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陆,成熟于18、19世纪的英国,在承袭欧洲传统绘画理念、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水调和胶质透明颜料作于纸上的绘画。
水彩画就其材料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颜料本身具有的透明性,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
(二)、水彩画的沿革及历史沿革:水彩画作为独特的绘画形式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
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是出自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之手,但成为独立画种并兴盛在英国,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被英国誉为“水彩之父”的保罗·桑德比(1730-1809),是最早把地形图转入风景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风景水彩画作品的人物。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前半期是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水彩画家:理查德·威尔逊;亚历山大·科仁斯;托马斯·格尔丁;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约翰·康斯泰布尔;约翰·赛尔·科特曼;费雷德里·刘易斯;波宁顿;安德鲁·怀斯。
二、水彩画的表现工具及材料性能(一)、水彩画的表现工具1、颜料:英国的温莎·牛顿和上海马利,适合练习及入门级别。
2、纸:一般水彩纸以150克以上为宜。
河北保定产的水彩纸、江浙一带生产的水彩纸。
3、笔:常备的圆头应有大、中、小号之分;常备的扁形笔可选择尼龙笔或棕毛板刷。
4、颜料盒:颜料盒储色格不必太深但应具备一些分格的调色区域。
使用时,注意保持储色格内颜料的湿度,使用完即以含水的泡沫海绵覆盖上,并盖紧盒盖。
5、画板画架:水彩要求画板结实不易变形且较轻便。
水彩画架最好能使画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一60°之间。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0800课程名称:色彩/Color课程总学时/学分:48/3(其中理论讲授10学时,课内辅导3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一、课程简介色彩课程以静物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以水彩画和水粉画的基本技法为色彩基础技法训练手段,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绘画技法并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同时提高绘画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
本课程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以及表现技能的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运用色彩去塑造形体、结构、空间、质感以致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讲述色彩理论知识、艺术特点、表现技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观察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色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色彩造型基本规律与色彩构成原理,掌握东西方色彩风格的多种表现形式,提升学生色彩理论与专业技艺水准,提高色彩艺术鉴赏力与修养,为后期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色彩造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了解世界美术色彩发展史的基本情况,了解色彩的由来——原始色彩与古典色彩,重点了解18—19世纪的色彩理论体系,掌握光色理论与印象派色彩;。
吸收古典主义色彩――当代色彩艺术等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使他们在中外艺术的色彩表现上有新领悟;并掌握色彩基本原理,色彩的视觉规律等,通过以静物为主的写生,从理性与感性上启发学生观察与表现自然色彩的能力;2、了解色彩的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方式,掌握色彩的生理与心理属性。
教授学生正确认识色彩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及色调等相关规律,使学生了解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方面的自主创作能力;3、了解色彩的媒介与技法,掌握水彩、水粉、色粉画的基本技法与作画步骤,学习色彩的综合材料与表现,提高与改善画面的色彩视觉效果;4、要求了解古典写实、现代主义写实风格,掌握1—2种写实的绘画形式,具备坚实的色彩造型基础;5、引导学生吸收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掌握印象主义色彩的观察方法与思维规律,使他们在色彩表现上有新领悟,有创造性的发挥;6、了解色彩综合媒介与技法表现的不同探索,开创设计色彩表现的新手法,使学生在色彩表现上和艺术创意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色彩基础静物写生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色彩基础静物写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包括色轮、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等。
2. 掌握静物写生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透视和细节表现等。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培养其对色彩运用的敏感性。
教学准备:1. 静物道具:选择具有丰富色彩的静物道具,如水果、花朵、织物等。
2. 绘画材料: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水容器、画纸等。
3.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色彩基础知识和范例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色彩基础知识,包括色轮、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等。
解释每种色彩的特点和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展示范例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范例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效果。
实践活动:1. 学生观察放置在教室中的静物道具,选择一个静物进行写生。
鼓励学生选择具有丰富色彩和有趣形状的静物。
2. 学生用铅笔进行素描构图,注意捕捉静物的整体形状和比例关系。
3. 学生运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根据观察到的色彩进行填充和渲染。
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的原则。
4. 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的细节,如光影、纹理等,用细笔或细画笔进行表现。
5.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同学间的互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色彩运用的体验。
总结活动:1.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回顾色彩基础知识和静物写生的技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更高层次的创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静物写生,挑战更高难度的色彩表现和细节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创作,将色彩基础知识和静物写生技巧应用于其他绘画题材或艺术作品中。
评估方式:1. 教师对学生的写生作品进行评估,包括构图、色彩运用和细节表现等方面。
2.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意见。
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2. 静物道具3. 绘画材料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色彩基础知识和静物写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培养其对色彩运用的敏感性。
《水彩》教学大纲水彩静物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水彩》是专业基础课,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课程要求)学习色彩静物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色彩感觉和色彩关系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各种不同物体的质感的表现能力,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课程以绘画和装饰性色彩为主,主要涉及学科有《水彩画》,《装饰色彩》,《色彩构成》《装饰图案设计技法》等学科。
(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分为二部分:第一理论部分,第二实践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10学时)1. 色彩的基本概念及相相关理论知识;(4学时)2. 静物写生的特点和要求(2时)3. 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4学时)第二部分:实践部分(70学时)色彩静物写生作业:1. 单色静物写生;(8学时)2. 优秀作品临摹;(8学时)3. 简单静物组合写生;(12学时)4. 有特色、有创意、有情趣的静物组合;(10学时)5. 以表现物体质感为目的来组成静物写生;(12学时)6. 综合材料的运用;(20学时)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要求:1.了解色彩的基本构成规律;2.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3.了解绘画的起源;4.了解中西方绘画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5.熟悉中西方绘画大师及其代表作品;6.了解水彩颜色的构成;7. 了解色粉笔,油画棒,色铅笔等其他综合材料的用法(二)能力要求:1.掌握水彩颜色的干湿变化规律;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3.掌握构图法则;4.掌握水彩画作画的大体步骤;5.掌握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常规技法和特殊技法);四、教材与学习资源《色彩》新美术教育丛书,李强,魏捍红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水彩画》,陈孝荣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装饰图案设计技法创意》,庄子平编著,吉林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王磊,卢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色彩》教学大纲[作者:佚名点击数:56 更新时间:2007-5-20 文章录入:admin ]课程名称:色彩课程编号:13112133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设计色彩》是本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科学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物像的能力。
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并适应本专业要求。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通过绘画基础色彩的训练和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规律及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及色彩感知能力,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主观表现意识,逐步掌握色彩造型和色彩表现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静物组合写生(12学时)第一节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一、水粉画、水彩画概述二、色彩的基本原理及规律三、水粉画、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及其特性四、色彩的调配第二节水粉画、水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第三节水粉画、水彩画容易出现的弊病及纠正办法第二章日常生活用品静物组合写生(12学时)第三章蔬菜、瓜果静物组合写生(12学时)第四章玻璃器皿、陶瓷罐子等静物组合写生(12学时)三、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大量课堂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基础色彩训练;第二阶段设计色彩训练。
3.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色彩基础阶段,注重学生对基本技法和基本规律的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水粉、水彩画的工具特征、技法要领。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以外,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介绍中外古今优秀的水彩、水粉作品和现代表现技法,加强现代审美观念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基础教学的发展。
水彩静物教学大纲第二学期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水彩静物英文名称:Watercolor课程编码:05131C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总学时:60总学分:3适用专业:美术学(水彩画方向)先修课程:素描静物开课系部:美术与工艺设计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水彩静物是美术学水彩画方向专业主干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
了解和掌握水彩画工具的特点、技法特征及色彩规律,逐步对水彩画表现的基本性能有一个全面的实践性认识,加强对色彩构成和色彩关系的研究和实践,掌握色彩构成、色彩分析与黑白灰运用的规律。
掌握水彩工具、材料、技法、媒介等相关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及语言特征,提高运用色彩因素、塑造形象的能力,熟悉画面色彩关系的诸多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水彩画表现的针对性,为水彩画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课堂讲授第一节富有魅力的水彩静物画概述;第二节水彩静物画写生的基本工具、材料与技法;第三节单色训练方法;第四节写生对象的组合与构图;第五节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第六节质感的表现;第七节趣味的探索与追求。
第二单元课堂练习第一节单色练习选择由单色开始,然后向色彩过渡,是初学水彩画写生的有效办法。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水彩艺术语言结构、作画技法的基础性认识;初步了解水彩艺术中“水”、“色”、“时间”三要素在作画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了解由水彩丰富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水彩画独有的艺术魅力。
课堂作业1张,课外作业(临摹)1个。
第二节短期静物写生通过短期课题的写生过程,迅速、熟练地掌握水彩画基本的绘画手段和作画步骤,加强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将客观对象次要的形象、细节等因素,果断地融入到整体画面中。
把握色彩第一感受,并尝试用最直接的方法,准确、生动地表现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和色彩的变化。
课堂作业2张,课外作业1—2个。
讨论:1、如何理解形象的概括性在水彩画短期作业中的作用?第三节中、长期静物写生通过学生水彩画材料进行较为完整、深入的写生练习及对静物本身的质感、色调、层次以及画面的构成安排有独特的理解和表现,目的是训练学生独自提炼客观对象与组织画面能力,通过色彩相互映托,形象层次的叠压,大小形象的错落给予学生灵活充分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