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及其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42
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及其治疗临床上根据病因及引起疼痛的机理不同,将疼痛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①伤害源性疼痛,与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伤害感受器有关;②神经源性疼痛,与神经损伤或自发性功能障碍有关;③交感神经性疼痛,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介导性,与交感神经的功能障碍、受损有关。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慢性疼痛;虽然绝大多数是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性疼痛,但是根据其主要病因的不同,而又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中,与交感神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大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指继发于意外损伤、医源性损伤或全身性疾病之后,出现的以严重顽固性、多变性疼痛,营养不良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它包含了两类典型的交感神经性疼痛疾病,即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refr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和灼性神经痛(causalgia)。
此类疼痛性疾病,尽管病因及机理不同,但临床表现多有相似之处,故多命名为损伤后疼痛综合征、灼性神经痛、痛性营养不良、慢性损伤性水肿、损伤后血管运动障碍等等。
2 内脏痛,来源于胸、腹、盆腔等内脏器官的疼痛,可通过植物神经向中枢传导,多由肿瘤、缺血或炎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其特点是:部位不明确,疼痛范围广泛,常伴牵涉痛。
而壁层胸、腹膜及肠系膜、膈肌引发的疼痛,则由体神经传导,故一旦病变侵袭,即可出现较为固定而明确的疼痛。
3 周围血管性疼痛性疾病,包括周围血管收缩功能失调、栓塞、硬化等病变引起的疼痛。
这些疾病大多存在着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可通过交感神经阻滞进行诊断、判断预后和治疗。
如雷诺氏病、红瘢性肢痛症、手足发绀症、网状青斑、动静脉栓塞、脉管炎、视网膜病变等。
本文以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诊断及治疗为重点进行讨论。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意义及方法全身或局部的植物神经功能判断,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陈敏;钟建国【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30)002【总页数】3页(P154-156)【作者】陈敏;钟建国【作者单位】224011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4011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于1929年首次被Wilder Penfiel描述,是一组以阵发性高热、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大汗、肌张力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
其名称一直多变,亦称阵发性自主神经过度兴奋、阵发性交感风暴、阵发性自主肌张力障碍性神经功能失调、间脑发作等。
2011年Perkes 等[2]建议使用“PSH” 一词,得到多数认可。
PSH常发生于脑损伤患者,在脑损伤后发生率为15%~33%,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无相关性[3-5]。
多类型脑损伤可导致PSH发生,最常见为创伤性脑外伤(79%),其次为脑缺氧(10%),第三为脑卒中(5%)[6-9],其他病因罕见,如脑炎、脑膜脑炎、白血病化疗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8,10-12],患者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时更易发病[13]。
PSH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多数需行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等,预后多不佳,可增加医疗资源损耗,延长住院时长、增加死亡率[8,13-14]。
PSH为继发性脑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14]。
PSH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早期Penfiel等提出丘脑癫痫样放电的假设,但缺乏证据支持。
目前得到较多支持的机制为交感神经抑制和兴奋通路的失平衡,提出脑干和间脑中存在脊髓传入抑制中枢,当该抑制解除时,微小刺激即可诱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PSH[15]。
PSH患者MRI存在脑深部结构、脑干、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16-17],为影像学依据。
Hinson等[18]提出PSH患者脑白质束弥漫性损伤中断了中枢自主神经传出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指出其中一条被中断的通路可能为正常的脑岛纤维通过同侧损伤的内囊后肢,可建立相关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可能的试验基础。
神经痛的最佳治疗方法神经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结构受损或损伤引起的疼痛症状。
它通常与神经炎、背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其他形式的疼痛相关。
神经痛症状可以从轻微的刺痛到剧烈的疼痛,严重情况下可以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而定,综合使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其他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神经痛的类型和程度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1. 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也包括处方药如吗啡和阿片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神经痛引起的疼痛。
2. 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帮助减少疼痛的传递,并缓解神经痛引起的症状。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而常见的抗癫痫药物有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等。
3. 局部麻醉剂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痛病变区域,减轻疼痛。
而皮质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则可减轻神经痛的炎症反应。
4. 钙离子调节剂:钙离子调节剂如卡马西平和盐酸非洛地平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神经疼痛的传导,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物理疗法也可以作为神经痛的辅助治疗方法。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理疗、热敷、冷敷等。
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轻神经痛引起的症状。
理疗则通过电疗、磁疗和超声疗等手段,对神经痛病变区域进行刺激,以减轻疼痛。
热敷和冷敷则可以通过改变疼痛区域的温度来减轻疼痛。
2. 支持性疗法:支持性疗法包括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和综合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身体素质和改善生活习惯。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锻炼和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自主能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还有其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缓解神经痛的症状。
疼痛的生理学机制和调节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是身体对潜在或实际伤害的警告信号。
疼痛信号从受伤部位传递到大脑,涉及多个生理学机制和神经途径的调节。
本文将探讨疼痛的生理学机制以及如何调节疼痛感受。
一、疼痛的生理学机制1. 伤害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当组织受损时,伤害区域的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介质能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信号的传递。
2. 神经末梢传递疼痛信号:疼痛信号主要由Aδ和C纤维传递,Aδ纤维负责传递急性、快速的疼痛,而C纤维负责传递慢性、持续的疼痛。
这些神经末梢与脊髓的感觉神经元相连,将疼痛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3. 脊髓传递:疼痛信号到达脊髓后,会通过突触传递到脊髓背角的第二次感觉神经元。
在脊髓的传递过程中,疼痛信号可以受到抑制或增强,这取决于上行和下行的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水平。
4. 大脑皮层感知:经过脊髓传递后,疼痛信号到达大脑皮层,被认知和感知为疼痛。
大脑皮层对疼痛刺激的处理是个体化的,受到认知、情绪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二、疼痛的调节机制1. 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包括脑内啡肽、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
这些神经递质能够通过激活阿片受体、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等途径,产生镇痛效应,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和感知。
2. 古代痛门控理论:疼痛传递可以被其他非疼痛刺激所干扰,这就是古代痛门控理论。
根据该理论,非疼痛刺激(如按摩、热敷)能够通过激活Aβ纤维,降低疼痛刺激的传递,减轻疼痛感受。
3. 大脑皮层调节:大脑皮层对疼痛刺激的感知和情绪反应能够调节疼痛的感受强度。
通过认知、情绪调节和注意力等机制,大脑皮层可以改变个体对疼痛的感知和情绪反应,使疼痛感受得到调节。
三、疼痛的调节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的常见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炎症反应、阻断疼痛传导或调节神经递质活动,减轻疼痛感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导语: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尤其是生活一线城市的人们,每天在巨大的压力生存。
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努力的拼搏着。
人们长时间在巨大的
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尤其是生活一线城市的人们,每天在巨大的压力生存。
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努力的拼搏着。
人们长时间在巨大的压力下生活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疾病。
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说一下神经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护理吧。
交感神经型症状:
一、头痛、偏头痛、枕项部痛、头沉头晕,而且头痛头晕与颈椎活动无明显关系;
二、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心率表现异常;
三、四肢发冷,发热、喜冷怕热、感觉过敏;血压异常,有的患者表现为高血压,有的表现为低血压或时高时低,血压不稳;
四、在秋末冬初、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极难适应,怕热、怕冷,周身难受。
治疗:
1、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要没事一个人闷在家中,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羽毛球,游泳等,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调节植物神经,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2、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要规律,一定要吃早餐,不可暴饮暴食;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
3、睡早起,时间要有规律;晚上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不要一坐就是数小时,在看电视过程中,要多做些活动,看完电视要洗脸,早晨不要睡懒觉,要尽量早起,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规律性的生活习惯,
生活常识分享。
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下肢疼痛的研究进展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X线摄影、CT 及MRI扫描、超声)引导下,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方式,应用神经阻滞剂或神经毁损药物以及射频消融等方法,对腰交感神经节进行破坏,达到微创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目的,可以治疗各种交感相关性下肢神经病理疼痛及下肢缺血性疾病。
其主要理论依据为:①交感神经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到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切断交感通路可使相应区域疼痛消失;②交感神经调节多种疼痛相关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如神经细胞生长因子、IL-8及缓激肽等;③交感神经参与血管舒缩调节,交感神经毁损可扩张下肢痉挛血管,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致痛物质清除,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末梢循环障碍性疾病治疗,如Buerger's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糖尿病足、冻伤、难治性溃疡、多汗症、下肢骨无菌性坏死等;以及神经病理性下肢痛治疗,如下肢烧灼痛、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下肢外伤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脊柱手术后下肢痛、癌性痛等。
1.腰交感神经相关解剖(1)腰交感干及神经节:腰交感干属于腹膜外组织,位于脊柱前外侧缘与腰大肌之间,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
向上方与胸交感干相延,向下方与骶交感干相延,左右交感干通过交通支相互连接。
腰交感神经节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是可变的,数目在2~8个之间不等,4个较为常见。
可出现神经节之间的合并,通常为两个节的合并,常位于腰椎间盘处。
少数情况于交感干下端出现节间支的分裂。
文献报道交感干分裂出现率为(36.4±2.6)%。
腰交感干交通支的存在及节间支的分裂成为交感神经毁损术后疗效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腰交感神经邻近结构:①毗邻的动静脉:右交感干位于腰椎右前方与腰大肌之间,其前外侧有下腔静脉走行,前方有时有1至2支腰静脉越过。
左腰交感干位于腰椎左前方,其内侧缘为腹主动脉,两者相伴走行。
康骨堂交感神经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步骤:
01
1交感神经颈椎病的疾病,治疗上一定要考虑导致这种脊椎病的特殊状况,要通过检查来了解具体的交感神经颈椎病病情如何,再由医生的指导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实施,患者要做好日常的护理。
02
2其次,建议患者在进行交感神经颈椎病的相关治疗上,还要做到重视有关的理疗措施,这种物理治疗措施在针对交感神经颈椎病的症状缓解效果非常不错,其中包括一些热疗或者是一些电离子治疗等。
03
3交感神经颈椎病的治疗上,护理也是针对疾病的重要内容,这段时间患者切勿还进行那些太激烈或者是太重体力的活,不要给脊椎带来负担,尽量要保持休息为主,可以适当进行散步。
04
目前的颈椎病治疗难度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病情来决定的,患者发现颈椎病的情况,一定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颈椎病情况来进行治疗,促进疾病的恢复十分关键。
神经痛最快解决方法神经痛是一种极其难受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痛苦和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神经痛的最快解决方法是每个患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可以快速缓解神经痛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遭受神经痛折磨的朋友们。
首先,神经痛最快解决方法之一是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的神经痛,可以选择一些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来缓解疼痛。
而对于严重的神经痛,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处方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以达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神经痛,因此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其次,神经痛患者可以尝试一些物理疗法来缓解疼痛。
比如,热敷和冷敷可以帮助舒缓神经痛引起的炎症和肿胀,减轻疼痛感。
另外,按摩和针灸也是常见的物理疗法,它们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痛的症状。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物理疗法,如电疗、超声波疗法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痛的症状。
此外,神经痛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来缓解疼痛。
科学的饮食结构和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帮助神经系统恢复正常功能,减轻神经痛的症状。
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促进神经痛的康复。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也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心理疗法也是缓解神经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神经痛往往会伴随着情绪低落、焦虑和失眠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加重神经痛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通过心理疗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痛苦,从而缓解神经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神经痛的最快解决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治疗手段,而是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改变生活习惯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手段。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或者自行尝试。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到正在遭受神经痛折磨的朋友们,早日恢复健康。
人迎穴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相关性中医机制浅析
王壮志;林均馨;刘玉江;林基华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7(25)9
【摘要】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颈部组织牵拉、挤压、刺激交感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
笔者在推拿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发现加针人迎穴或以指代针按揉人迎穴,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页数】2页(P1-2)
【作者】王壮志;林均馨;刘玉江;林基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400;山东省青岛市骨伤科医院;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2.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3.中医“动静结合”理论与骨载荷自适应重构机制相关性探讨
4.皮肤瘙痒的发生机制和中医辨证施治相关性初探
5.中医药防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相关性高血压的分子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规律黄秀颖; 杜良杰; 李建军; 杨明亮; 李军; 刘宏炜; 高峰; 宫慧明; 陈亮【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25)012【总页数】6页(P1474-1479)【关键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症状; 规律【作者】黄秀颖; 杜良杰; 李建军; 杨明亮; 李军; 刘宏炜; 高峰; 宫慧明; 陈亮【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 10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颈椎病是由于组成颈椎的组织结构退行性改变及其代偿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重要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症状体征的临床症候群[1]。
随着病情的进展,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可以从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逐渐向更加严重类型的症状如行走困难,甚至大小便障碍、瘫痪等发展[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劳损、外伤、炎症和先天发育不良或缺陷等多种因素[3-4]。
传统观点认为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sympathetic cervical spondylosis,SCS)、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6 种类型。
SCS 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发病率约3.8%~17.6%,大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10%~25%[5]。
本研究对110 例SCS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规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至2019 年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门诊就诊的SCS 患者110例,符合SCS诊断标准[7]。
纳入标准:①经相关科室会诊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头晕,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支持SCS诊断,临床确诊为SCS;②年龄15~80岁。
排除标准:①单纯的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以及椎动脉型的颈椎病;②其他疾病引起的头晕,如心源性、耳源性、脑源性、神经症等;③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24 分;④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24 分;⑤并发严重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全身情况较差。
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近年来,有关神经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神经网络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神经网络的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的研究中。
本文将会探讨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以及研究意义。
首先,什么是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是人体中控制相关性功能的神经网络,主要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人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副交感神经则主要负责人体的“休息和消化”反应,两者都在调控人体内分泌的荷尔蒙,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功能。
那么,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呢?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体内分泌的激素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男性的睾酮水平会对男性的性欲产生影响,女性的卵巢产生的激素则会对女性的月经周期以及生殖健康产生影响。
另一个特点就是,环境因素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比如压力、健康、饮食等等都可能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在临床上有什么研究意义呢?首先,了解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性疾病,比如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等。
其次,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的研究也可以辅助人们了解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控制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和荷尔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精细化治疗。
另外,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的研究也有助于探究人类生命过程的许多未知问题。
总而言之,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是内分泌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人体的相关性功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了解它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性疾病,也能够加深我们对内分泌系统的理解。
同时,加强相关性功能神经网络研究也是必要的,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究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未知问题,还能够为未来人类利用神经网络解决其他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