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高一-同步阅读 孔子的谦虚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三)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4分)【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没人:会潜水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断2处)(2分)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3分)(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3)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达成各题。
人生需要“虔”与“谦”肖凌之①大凡成功人士在谈成功的诀要时几乎都会提到,成功没有其他诀窍,就是要怀着忠诚、恭顺的心和谦虚、谦恭的姿态,将认准的事情仔细做、坚持做。
②“虔”是一种诚心的态度,是一种发自心里的尊敬,也是一种专心和仔细的作风。
“谦”是做人低调,谦虚慎重,不自高自傲,不自吹自擂,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一种理性的自我拘束,也是一种脑筋的沉着与清醒。
一个人要想获取出色的人生,不可以忘掉对“虔”与“谦”的追乞降打造。
③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可以感人。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谈到“精诚所至,金石可开”。
这里所谈到的“信”和“诚”,实则就是忠诚,指的是做人的真挚。
④战国期间,郭隗建议燕昭王以“谦”的态度求贤,认为假如对贤士以师事之,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假如将贤士以朋友处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假如对贤士以平时处之,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就会到来;但假如 yí指 qì使,大吼训斥,那么招来的只好是厮役和奴隶。
以后,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提出“虚心令人进步,骄傲令人落伍”。
毛泽东所倡议的“虚心”,就是指做人要谦虚,不可以傲慢自傲、得意忘形。
⑤假如说以“虔”的态度为人经事是开启成功的钥匙,那么,以“谦”的姿态待人接物则是走向成功的马达。
春秋期间宋国医生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初次被委任为官时,是低着头走路,再次被委任时,是弯下腰走路,第三次被委任时,身体像伏在地上,沿着墙边走路。
这个描绘虽略带夸张,但正考父以自己的谦虚,博得了人们的敬爱,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
⑥“虔”与“谦”,是一个人的做人之要、立身之本和成事之基。
每一个都要学会忠诚地关心、忠诚地赞誉、忠诚地沟通、忠诚地合作、忠诚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学会谦恭、礼让、谦虚、谦虚、谦卑、谦厚,让“虔”与“谦”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美好的心理质量。
谦qiān 虚xū好hǎo 学xué的de 孔kǒnɡ子zǐ名m ín ɡ人r én 介ji è绍sh ào孔k ǒn ɡ子z ǐ是sh ì春ch ūn 秋qi ū末m ò期q ī著zh ù名m ín ɡ的de 思s ī想xi ǎn ɡ家ji ā、政zh èn ɡ治zh ì家ji ā、教ji ào 育y ù家ji ā,为w éi 儒r ú家ji ā学xu é派p ài 的de 创chu àn ɡ始sh ǐ人r én ,被b èi 后h òu 世sh ì尊z ūn 为w éi 孔k ǒn ɡ圣sh èn ɡ人r én,其中《论l ún 语y ǔ》一书记录了他的言行和思想。
名m ín ɡ 人r én 故ɡù事sh ì孔k ǒn ɡ子z ǐ是sh ì我w ǒ国ɡu ó古ɡǔ代d ài 著zh ù名m ín ɡ的de 大d à思s ī想xi ǎn ɡ家ji ā、教ji ào 育y ù家ji ā,学xu é识sh í渊yu ān 博b ó,但d àn 从c ón ɡ不b ù自z ì满m ǎn 。
他t ā周zh ōu 游y óu 列li è国ɡu ó时sh í,在z ài 去q ù晋j ìn 国ɡu ó的de 路l ù上sh àn ɡ,遇y ù见ji àn 一y í个ɡè七q ī岁su ì的de 孩h ái 子z ǐ拦l án 路l ù,要y ào 他t ā回hu í答d á两li ǎn ɡ个ɡè问w èn 题t í才c ái 让r àn ɡ路l ù。
《<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温故而知.新B.任重而道.远得道.者多助C.迩之事.父不足以事.父母D.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要从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给予评价。
从根本上说,“仁”字的本义是“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当人”,也就是“爱人”。
孔子生于乱世,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族渐渐没落,到鲁国。
他幼年丧父,年纪不大就出去谋生,还要奉养母亲,()。
当时正值列国纷争、、拿人不当人的奴隶社会末期。
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孔子举起“拿人当人”的“仁”字旗帜,倡导“泛爱众而亲仁”,无疑是很伟大的,而且他也是就自己所能来自己的学说的。
在孔子以前,学校在贵族手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
课题:师说第一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2、梳理文言现象,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梳理文言现象,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前读】朗读《师说》及文后注释。
【明确要求】梳理文言现象,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架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自主学习】知识积累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2、古文运动3、写作背景《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4、文体介绍“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5、疑难字词【交流讨论】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
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开头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说的谦虚的话篇一:谦虚好学的孔子qiānxūhǎoxuédekǒnɡzǐ谦虚好学的孔子mínɡrénjièshào名人介绍孔子是春秋末期著kǒnɡzǐshìchūnqiūmòqīzhùmínɡdesīxiǎnɡjiā名的思创想家、政zhènɡzhìjiājiàoyùjiāwéirújiāxuépàidechuànɡshǐrénbèihòushì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尊为孔圣lúnyǔ始人,被后世zūnwéikǒnɡshènɡrénmínɡrénɡùshì人,其中《论语》一书记录了他的言行和思想。
名人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kǒnɡzǐshìwǒɡuóɡǔdàizhùmínɡdedàsīxiǎnɡjiā家、教育jiàoyùjiāxuéshíyuānbódàncónɡbùzìmǎntāzhōuyóulièɡuóshízài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他周游列国时,在qùjìnɡuódelùshànɡ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其一是:鹅的叫édebózǐzhǎnɡqíyīshìédejiàoshēnɡwèishénmedàháizǐshuōyùjiànyíɡèqīsuìdeháizǐlánlùyàotāhuídáliǎnɡɡèwèntícáirànɡlùkǒnɡzǐdádào声为什么大。
《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比的论证方法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熟读全文,积累文言词语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情感目标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学情分析:首先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文言词汇,句式以及阅读能力。
其次通过《劝学》的学习,学生对论述文的论证方法、结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这都有利于《师说》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1、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二、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州南),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因为古代昌黎(今辽宁朝阳)韩氏是望族,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文学常识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典故、排比、对偶但内容空洞的骈文视为俗文,认为自己的自由化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孔子关于谦虚和不要过于谦虚作文哇哦!今天我要告诉你关于孔子和谦虚的故事啦!孔子是一个超级聪明的老师,他说过很多很多有趣的话。
他说,你知道吗,谦虚可真是个大事情!就像吃糖一样甜,不过不是真的吃糖哦,是说对人要谦虚。
有一天,孔子在教室里对学生们说:“小朋友们啊,谦虚是非常重要的。
要像大树一样,虽然又高又大,但是总是低下头。
”学生们听了都笑了,因为他们知道大树的树冠是在上面,树干才是下面,所以大树不会真的低下头。
有一个调皮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问:“老师,我要是太谦虚了,别人会觉得我不好吗?”孔子笑着说:“哎呀,小明啊,适当的谦虚很好,但是太过头了,就像吃了太多糖一样,也会不好哦!有时候要适当地表现出你自己的优点,别人才能知道你的闪光之处啊。
”小明听了点了点头,他说:“那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谦虚得恰到好处呢?”孔子摸了摸下巴,认真地说:“哦哦,这可是个好问题!你可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你的。
如果别人说你太谦虚了,或者你觉得自己因为太谦虚而错失了一些机会,那可能你要适当调整一下哦。
”另一个小朋友叫小芳,她好奇地问:“老师,您是不是也有过不谦虚的时候?”孔子哈哈大笑,说:“当然啦!我也是凡人,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成就而有点得意忘形。
但是每次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老师和朋友们提醒我要谦虚。
”孔子继续说道:“小朋友们啊,记住,谦虚不是虚假,而是一种真实的态度。
在你有成就的时候,可以光明正大地分享,但也要知道感恩和虚心学习。
这样才能让自己进步得更快哦!”小朋友们听完,个个点头称是。
他们明白了,谦虚不是要他们把自己变得小气怕人,而是要让他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尊重别人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价值。
最后,孔子对他们说:“小朋友们,记住了吗?不要因为过于谦虚而错过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不要因为骄傲自大而失去朋友。
要做一个既懂得欣赏别人又懂得欣赏自己的人,这样才能活得更开心哦!”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笑着,他们觉得孔子老师的话真是太有道理了!从那以后,他们每天都努力地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谦虚,同时也不忘记展示自己的优点。
关于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孔子虽然是一名老师,但孔子也会相别人请教,那么关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于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
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
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
”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继续反对说:“我还要掌握如何领会演奏音律时的意境啊。
”这样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催促说:“你已经领会到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则肃穆地回答:“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
”然后又过了段时日,不待师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说:“我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发,帝王之相,古时的圣贤之王啊。
这只能是周文王的乐曲吧。
”师襄子闻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赞赏道:“您说的很对,这首乐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关于孔子好学的故事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
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
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
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关于谦虚的名人故事首先,我们来谈谈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仁、义、礼、智”等伟大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然而,孔子在与弟子们的交流中总是显得非常谦虚,他常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他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待他人的谦虚态度。
孔子的谦虚不仅体现在言谈之间,更体现在他对待学问的态度上,他常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表明他对待学问的态度是虚怀若谷,永远不厌倦。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学史。
然而,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谦虚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
他曾说“我并不是伟大的诗人,而是伟大的戏剧家”,这句话表明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谦虚态度。
莎士比亚还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谦虚的人物形象,比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就是一个谦虚而又深沉的形象。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阿米尔·汗。
阿米尔·汗是印度著名的电影演员和制片人,他以其出色的表演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备受瞩目。
然而,阿米尔·汗在公众场合总是表现得非常谦虚和低调。
他曾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演员,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这句话表明了他对自己的谦虚态度。
阿米尔·汗还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谦虚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谦虚之美。
无论是孔子、莎士比亚还是阿米尔·汗,他们都以其谦虚的品质感染着世人,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关于谦虚的道理。
谦虚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谦虚之心,与人为善,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就自己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这些名人一样,活出谦虚之美。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共7题;共35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A.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B.出息取笑笑嘻嘻鸟如指掌C.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D.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2.(2分)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孰/为汝/多知∕乎?4.(2分)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广博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5.(6分)写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并解释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1)(1分)使弈秋诲二人弈字音:字义:(2)(1分)孔子不能决也字音:字义:(3)(1分)孰为汝多知乎字音:字义:6.(9分)课文精彩回放。
(1)(1分)《学弈》选自,孟子是我国古代家、家。
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2)(1分)从《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中看出孔子具有。
(3)(4分)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7.(12分)翻译文言文句子。
(1)(3分)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3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3分)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3分)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共11题;共46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古今谦虚故事大全引言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谦虚的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古今谦虚故事,以供您品味和思考。
一、孔子谦虚学琴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礼、仁、中庸”等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论语》记载,孔子曾向鲁国的乐师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孔子一支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一连数日,直到师襄子称赞他弹得好才停下来。
然而,孔子却认为自己尚未掌握曲子的精髓,需要继续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孔子的琴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他仍然不满意,认为自己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
最终,在经过长时间的揣摩和练习后,孔子真正领悟了曲子的内涵和深意,感叹道:“我竟然没有真正学会这支曲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使人不断进步,因为只有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二、叶天士拜师学艺叶天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然而,叶天士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高明的医生。
年轻时,他曾向一位老医生学习医术。
在学习过程中,叶天士发现自己的老师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开始轻视他。
一天,老师把叶天士叫到身旁,交给他一个任务:去采一种药。
叶天士很快就采回来了,但他发现老师并没有立即用这种药,而是让病人服用了另一种药。
在老师的解释下,叶天士明白了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那种药性过猛,对病人不利。
从此以后,叶天士不再轻视老师,而是虚心向他学习。
最终,叶天士成为了一代名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
三、杨振宁不耻下问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的学术成就举世瞩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心态。
在学术研究中,他常常与年轻学者交流,虚心请教他们的问题和意见。
他认为:“不问就是无知。
”在与年轻学者的交流中,杨振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思想,这也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灵感。
孔子说的谦虚的话孔子说的关于谦虚的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这是孔子说过的最不谦虚的一句话,非古龙尼采不得其义。
世界上有两种人容易读懂论语,一种是狷人,一种是狂人,并且后者比前者更能深入。
现在很多人蔑视孔子,这些人通常是有些不服气的狂的精神,但不幸仅此而已,因为他们感到孔子对他们来说高高在上,所以就自甘于居下而逆上的“反抗”精神,并未上升到一种开放的“本我”的高度,是“奴隶道德”。
有两种抱残守缺,一种是打-倒之全部,另一种是拥护之分部。
什么是奴隶道德?试举一例,《中国可以说不》即是典型的奴隶道德。
当代中国奴隶道德泛滥,在对待孔子、日本的推唾沫横飞的态度上尤其可以看出来。
话说,很久之前。
子贡对别人说:“孔老师是天才。
”孔子听说后,嘴角露出讽刺之神色,说“我非生而知之者。
”孔子讽刺的是谁呢?是讽刺子贡:这小子太不替我谦虚了?还是讥诮自己,可惜呀鄙人不是天才?孔子讽刺的是自己:唉,我的学生竟然还不知道天才是一种对人的贬低吗?想到这里,不禁露出自我嘲讽的表情来。
古龙的小说里,最高的高手,都不是天才。
他们之不够比别人勤奋,比别人坚强。
如傅红雪:他下过苦功,据说他每天至少要花四个时辰练刀,从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每天就至少要拔刀一万两千次。
天给的东西,有什么值得人骄傲的?更何况别人给的?只有依靠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有意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纵之才算什么?竟让人引以为傲?所以,夸一个自我奋斗取得成就的人是天才,岂不是对人的污蔑、否定、贬低?相反,人可以经常自谦地说:其实,鄙人天生如何如何。
天才,是用来自我贬低的。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
”孔子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他对学生们是诚实的。
“人值得炫耀的东西是什么?”精神如此问,身体不作答。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1·1)——学习并且不断地温习,不是很快乐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高兴的吗?孔子语录。
孔子说过哪些关于谦虚的名言1.孔子的名言中关于谦虚的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
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2.孔子的名言中关于谦虚的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关于谦虚和不要过于谦虚作文《谦虚的艺术》哎呀,说到孔子,那可是个大人物!他教给我们的东西多着呢,其中就包括了“谦虚”二字。
不过,你知道吗?孔子可不是那种一上来就夸夸其谈的人,他讲究的是“不骄不躁”,知道吗?就像我们平时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记得有一次,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农夫。
农夫看到孔子来了,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毕恭毕敬地打招呼。
孔子一看这架势,心里明白,这农夫肯定是懂礼貌的。
于是,他微笑着对农夫说:“哦,你好啊!我听说你种的菜长得特别好,能和我分享一下秘诀吗?”农夫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花,心想:这下可好了,我要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可真是太棒了!果然,农夫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种植经验,什么土壤、肥料、阳光怎么怎么好。
孔子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
这时候,旁边的学生忍不住插话道:“老师,这个农夫太谦虚了吧,他好像什么都不懂。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说:“你们看,这就是谦虚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总是夸夸其谈,那别人怎么会相信呢?而一个真正谦虚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从那以后,孔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谦虚品质。
他告诉学生们:“做人要低调,不要炫耀自己;做事要踏实,不要浮夸。
”他还经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来鼓励学生们要虚心学习,不断进步。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网红”吗?我觉得,与其整天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热搜榜上,不如脚踏实地,做点实事。
这样,当我们老了,回想起来,才不会后悔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没有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孔子的教诲吧!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不要过于张扬。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那些真正的君子一样,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
孔子说的谦虚的话篇一:孔子谈谦虚的故事孔子谈谦虚的故事孔子谈谦虚,在《论语》中是屡见不鲜的。
他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孔子常常批评或教训他。
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作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以“哂之”(微微一笑)表示对他的批评。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qì)器,据说这是一种盛酒的祭器。
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
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那器,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器。
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点水放到器里试试吧!”说着学生们就打来了水。
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
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大家点点头。
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
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那位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举动谨慎稳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谦虚的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tuó),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打印版。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孔子的谦虚之道
一次, 孔子和学生到鲁桓公庙里, 看到座位上摆着欹器。
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 ”这是什么器具?”“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
”守庙的人回答。
孔子端详了一会儿, 若有所思地说: “据我所知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 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 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变正了, 装满了水就会倾覆。
”
说完, 他要学生们弄点水来, 倒进去试试。
果然, 欹器里面装了一半水时就正了, 水一盛满就倾覆了。
孔子看后, 很有感慨。
“唉, 哪有盛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呢! ”孔子说。
“盛满后有没有办法使它不倾覆呢?”子路问孔子。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 然后对学生说: ”绝顶聪明的人, 用持重来保持他的聪明; 功满天下的人, 用谦逊来保持他的功劳; 勇力盖世的人, 用谨慎来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所说的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
你听说过一句话“知识使人谦虚, 无知使人骄傲吗?”还有“半瓶子水哗啦响, 满瓶子水没声响, ”说的都是要谦虚的道理。
因为只有谦虚才会让你保持冷静平和, 正确地认识你自己, 也才能进一步地充实和丰富你自己。
所以, 大话说得越大的人, 往往就是懂得越少的人。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