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MR——III骨软骨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21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及治疗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
在医学临床上,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人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关节,一旦损伤将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医治,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1.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膝关节是作为在人体中最为复杂且最大的滑膜关节,其主要是由骸骨和股骨远端以及胫骨近端、骸骨周围的半月板等部分组成。
而膝关节软骨是由关节面软骨和半月板组成,膝关节软骨十分具有弹性,摩擦因数小,而且是一层覆盖在表面的结缔组织,能吸收骨节中的震荡。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运动暴力、运动疲劳。
运动过度会使膝关节软骨组织出现疲劳状态,运动强度增加会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弱,随之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低于正常水平,使得膝关节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据有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运动不当导致,而且从事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居多。
另一部分为老年人,在男性中更为常见,患者在运动中损伤的类型较多的主要分为韧带损伤和膝关节骨折以及膝关节软骨损伤。
当患者受伤后会感觉膝关节伸直困难而且伴有剧烈疼痛,膝关节肿胀。
对于此,本文将研究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将此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来展开论述。
2.治疗方法2.1手术治疗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膝关节软骨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摘除,关节融合或关节置换,但这些方法往往会严重损伤运动员成绩和运动寿命,因此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即组织工程学来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将带有特定组织的活细胞和特殊的生物材料,将这些生物复合材料移植到损伤的关节和软骨处,以实现软骨的修复和重建。
其疗效则取决于选择的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聚乙烯醇水凝胶目前普遍认为是最好膝关节软骨的替换材料,在物理性质方面比其他任何人工合成材料更像活体组织,首先其扩展特性和对水分子等的透过性使得生物相容性更加优良,其次良好的柔韧性和高弹性能够减少对周围细胞和组织的机械性刺激,聚乙烯醇具有材料和关节软骨具有类似的基本结构。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诊治(二)(ICRS分级)
2013年01月27日· 来自专栏医学科普
--------- X线及关节镜下软骨损伤分级
1 X线分级:按照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无变窄,可疑骨赘或微小骨赘;
Ⅱ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有明显的轻度骨赘;
Ⅲ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骨质有硬化性改变,中度多发骨赘形成;
Ⅳ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严重硬化性改变及明显关节畸形,有大量骨赘形成。
2 关节镜下分级
(1)Outerbridge分级
I度:表面轻度的水泡(软化和肿胀);
II度:直径小于1cm的毛糙和浅表溃疡、纤维化;
III度:损伤直径大于1cm深溃疡,无软骨下骨暴露;
IV度: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2)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分级系统(ICRS)
I度:表浅的、钝性的缺口和表浅的开裂;
II度:损伤<软骨厚度一半;
III度:损伤≥软骨厚度的一半但未达到软骨下骨;
IV度: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未动手术伤残鉴定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指由髌骨、股骨髁和半月板组成的三者之间的复合结构。
它在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膝关节问题,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未动手术伤残的鉴定非常重要。
需要明确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定义。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是指髌骨、股骨髁和半月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受到损伤,包括韧带撕裂、软骨破裂等情况。
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于外力冲击、膝关节过度活动或老年退行性变引起的。
对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未动手术伤残的鉴定,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患者的伤残程度。
临床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这些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反映出患者的伤残情况。
体格检查可以通过触诊、压痛点检查和关节活动度测试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MRI 等,可以明确损伤的位置、程度和类型,为伤残鉴定提供依据。
在进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未动手术伤残鉴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损伤可以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越严重,患者的伤残程度也会相应增加。
其次是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反映出患者的伤残情况。
最后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如果患者由于损伤无法正常行走、站立或从事工作,那么可以认定为伤残。
在进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未动手术伤残鉴定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首先是过度诊断。
有时候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疼痛等症状,但并不一定是由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引起的,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其次是忽视患者的病史和行为。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夸大症状或故意制造伤残,因此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行为。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未动手术伤残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磁共振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张振勇; 王海波; 段宏伟【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软骨损伤; 膝关节; 诊断【作者】张振勇; 王海波; 段宏伟【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462000;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 46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 R445.2膝关节软骨损伤较为常见且隐匿,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可导致长期的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影响正常生活。
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本文搜集123例本院均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资料,并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评估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进而提高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13年09月~2014年10月收治患者123例(150膝),其中男32例,女91例;年龄18~72岁,平均38.4岁。
单纯左膝关节47例,单纯右膝关节49例,双膝关节27例。
29例有明显外伤史,94例无明显诱因。
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关节绞索、弹响及活动受限等。
所有病例行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或手术,均证实为关节软骨损伤。
1.2 采用设备及检查技术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GE Hde Signa 1.5T超导型MR 仪,膝关节专用线圈。
患者仰卧,足先进,双腿自然伸直。
高场机常规扫描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FSE T1WI(TR 320ms,TE 14.9ms);FSE PDWI(TR 1820ms,TE 33.5ms);FOV 15cm×15cm,层厚4mm,层距0.5mm,NEX 3。
1.3 观察方法将每个膝关节软骨面分为6个区域进行观察评价,即胫股内侧关节对应的股骨内侧髁及胫骨内侧平台软骨、胫股外侧关节对应的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外侧平台软骨、髌股关节对应的髌骨软骨和股骨滑车软骨。
软骨损伤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其分级标准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软骨是连接骨头的组织,起到减震、润滑和保护骨头的作用,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软骨损伤可由外伤、炎症、缺血缺氧等多种原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软骨损伤分级标准的研究较为成熟,通过不同级别的分级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软骨损伤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软骨损伤分级标准主要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几种:1.根据损伤范围分级。
软骨损伤可分为局部损伤和弥漫性损伤两种。
局部损伤指软骨损伤仅限于关节表面的某一部分,而弥漫性损伤则是软骨在关节表面广泛或全面性受损。
根据损伤范围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2.根据损伤深度分级。
软骨损伤可分为软骨浅层撕裂、软骨中度撕裂和软骨全层撕裂。
软骨浅层撕裂是指软骨表面一层被损伤,损害较小;软骨中度撕裂是指软骨的中层被损伤,损害较为严重;软骨全层撕裂是指软骨损伤达到软骨全层,损害最为严重。
根据损伤深度的不同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软骨浅层撕裂可以采用保守治疗,而软骨全层撕裂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3.根据损伤区域分级。
软骨损伤可以发生在关节的不同部位,如股骨头、胫骨、髌骨等。
根据损伤区域的不同,可以对软骨损伤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治疗。
股骨头软骨损伤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治疗;而髌骨软骨损伤则可以通过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来修复。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软骨损伤分级标准外,还有一些细分的分类方法,如根据软骨损伤的病因、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对软骨损伤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骨损伤分级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软骨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了解软骨损伤的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级别的软骨损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软骨损伤较轻时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和物理疗法来恢复软骨的功能;而软骨损伤较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或软骨移植等治疗措施。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分期诊断目的:将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表现和关节镜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在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30例患者常规进行MR和关节镜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MR分期采用Hepple分期法。
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对30例患者的MR分期诊断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30例患者MR发现病灶位于距骨滑车外侧面5例,内侧面25例,定位符合率100%。
MR与关节镜诊断OLT的分期符合率为:Ⅰ期70.0%,Ⅱ期50.0%,Ⅲ期83.3%,Ⅳ期27.3%。
结论:磁共振对软骨深层病变显示敏感,可弥补关节镜对软骨下囊肿显示的不足,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和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距骨;骨软骨损伤;磁共振成像;关节镜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有限,诊断敏感性较低。
关节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对于软骨自身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对于软骨下病变显示能力有限。
磁共振(MR)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并且能够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对骨髓水肿及软骨下病变显示敏感。
笔者回顾性分析30例OLT的MR表现,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MR在OLT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OLT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7~62岁,中位年龄46岁,平均43岁。
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为3 d~10年。
其中左踝关节13例,右踝关节17例,均为单发病灶。
23例有明确外伤史,余7例无明确外伤史。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踝关节不同程度肿胀,部分患者在踝关节屈曲时有磨砂感;行走后疼痛,剧烈或长时间运动后疼痛加重。
1.2 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HDX(1.5T)MR扫描仪,踝关节专用线圈。
·16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DEC. 2023, Vol.21, No.12 Total No.170【通讯作者】陈 洁,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关节磁共振。
E-mail:******************of MRI in Evaluating the16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2月 第21卷 第12期 总第170期骨厚度的50%,未累及全层;3级:软骨损伤累及全层。
1.4 临床分期标准 参考《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9]中分期标准:初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出现骨赘;早期:关节间隙轻度狭窄,明显的小骨赘;中期:关节间隙狭窄,中等量骨赘,轻度软骨下骨硬化,可能出现膝关节骨性畸形;晚期:严重的关节间隙狭窄,大量骨赘,明显的软骨下骨硬化,明显的膝关节骨性畸形。
1.5 观察指标 分析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对KOA患者软骨损害程度及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χ-±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关节镜下KOA患者软骨损害情况 关节镜检查显示,62例KOA患者存在182个软骨面损伤,损害关节分布:内侧关节面胫骨内髁33个(18.13%),股骨内髁32个(17.58%);外侧关节面胫骨外髁8个(4.40%),股骨外髁10个(5.49%);髌股关节面股骨滑车45个(24.73%),髌骨54个(29.67%)。
软骨损害程度:1级软骨损害54个(29.67%),2A级软骨损害40个(21.98%),2B级软骨损害51个(28.02%),3级软骨损害37个(20.33%)。
临床分期:初期13例,早期10例,中期22例,晚期17例。
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中MR扫描技术与CT的对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诊断在各种急性膝关节外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诊断过程中,MR(磁共振)扫描技术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这两种技术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对MR扫描技术和CT在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对照进行详细介绍。
MR扫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它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对于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MR扫描技术有以下优势:1. 显现软组织损伤:MR扫描技术在显示软组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清晰显示韧带、肌肉、半月板等结构的损伤情况,对于软组织的损伤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三维重建:MR扫描技术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对于复杂的膝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损伤的程度和位置,有助于手术规划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对软骨和骨髓的显示:MR扫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软骨和骨髓的情况,对于膝关节软骨和骨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MR扫描技术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显示骨折不如CT清晰:对于骨折的显示,MR扫描技术不如CT清晰,尤其是对于骨折的断端位置和骨折的立体结构显示效果不佳。
2. 对金属植入物的影响:由于MR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于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情况,MR扫描技术会受到严重干扰,影像质量明显下降。
二、CT在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CT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它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2. 对关节间隙和关节面的显示:CT可以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和关节表面的情况,对于关节的变形和错位情况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1. 对软组织显示不如MR扫描技术清晰:相比MR扫描技术,CT在显示软组织损伤方面不如MR扫描技术清晰,对于韧带、肌肉等结构的显示效果不佳。
2. 辐射剂量较大:CT是一种需要X射线辐射的检查手段,对于患者来说,接受CT检查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剂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