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 激素与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957.00 KB
- 文档页数:24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除了对身体健康有益外,它还对内分泌系统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系统是调控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它由一系列内分泌腺和分泌激素组成。
本文将探讨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运动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体内的肌肉活动会刺激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
尤其是运动后的饮食,通过食物的摄入,能够让身体得到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会触发一系列的激素分泌,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
此外,大量运动可以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激素在体内的传递和吸收。
通过这些方式,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性。
一项研究发现,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运动可以刺激肌肉摄取更多的葡萄糖,促使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此外,运动还可以调节睾丸激素的分泌。
睾丸激素是男性体内产生的激素,对性发育和性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适量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睾丸激素的分泌水平,有助于维持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同时,对于女性来说,运动也能够促进卵巢激素的分泌,有助于维持月经周期的正常运转。
此外,运动还能够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分泌。
肾上腺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类重要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
运动能够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提高身体的应激反应能力。
同时,运动还可以调节皮质醇的分泌,减轻压力感和焦虑情绪。
此外,运动对雌激素和雄激素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雌激素水平,维持正常的性周期,并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
对于男性来说,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睾丸激素水平,维持性功能的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运动对内分泌系统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运动生理学知识:内分泌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各种实验和研究表明,内分泌系统是影响体育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系统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
一、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将其中转化为能量。
在运动时,体内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肌肉工作,胰岛素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研究表明,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如短跑或举重,会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则会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激素,它们与运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随之升高,从而促进心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增强机体的代谢水平。
当人体经历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就会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下,机体需要从脂肪和肌肉中获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所需的代谢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在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中,机体会逐渐将能量源从葡萄糖转向脂肪,以便更加高效地运用能量。
三、生长激素的变化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它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生长激素水平会随运动的负荷和强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研究表明,在高强度运动中,生长激素的水平会随之升高,最高峰一般会出现在运动后的2小时内;而长时间和低强度的运动则可能会导致生长激素的水平下降。
四、皮质醇的影响皮质醇是一种在应激状态下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在运动时,机体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应激刺激,这些刺激会促进皮质醇的分泌。
当机体经历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也会随之升高,以支持机体的代谢水平。
五、雌激素和睾丸素的变化雌激素和睾丸素是性激素,它们在男女体内的水平和作用机制都有所不同。
在运动中,雌激素和睾丸素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生理学说课稿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的科学,它关注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次说课将以高中生理学课程中的“人体的运动和调节”为主题,通过介绍人体的运动机制和调节方式,让学生了解人体的运动原理和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人体的运动机制,包括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的收缩机制、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等。
了解人体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介绍骨骼肌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肌纤维、肌原纤维和肌节等。
介绍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包括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和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等。
2.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介绍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方式,包括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等。
3. 激素对运动的调节:介绍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包括肾上腺素、胰岛素和甲状腺素等。
介绍激素对运动的调节方式,包括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等。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展示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肌肉的收缩过程。
2.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运动时肌肉的收缩情况,加深对肌肉收缩机制的理解。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神经系统和激素对运动的调节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健将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模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肌肉的组成和收缩机制。
介绍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021睾酮生理效应、心理效应及其与运动的关系范文 1睾酮的生理基础 人体内的睾酮受到严格的控制,其水平主要是受到性腺的调控。
性腺主要包括女性的卵巢和男性的睾丸。
在女性体内,卵巢位于子宫之上的横向盆腔内。
卵巢分泌两种激素:一种是孕酮,用来支持怀孕期间胎儿的发展;一种是雌激素,用来刺激青春期,引发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骨骼生长以及在青春期高度的变化。
睾丸主要产生睾酮激素。
睾酮分泌的多少受到下丘脑腺、脑下垂体和睾丸该系统的严格控制。
当睾酮水平较低或者青春期触发睾酮释放增加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GnRH),刺激脑下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进而刺激女性卵巢和男性睾丸合成较多睾酮。
该系统可反馈下调节睾酮水平。
一旦睾酮水平升高,进而会诱发下丘脑和脑下垂体抑制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的释放。
睾酮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机体的运行。
一是,睾酮可直接激活雄激素受体;另一个是睾酮通过转化为雌二醇,然后激活雄激素受体。
在体内,当睾酮与其雄激素受体结合后,被运送到组织细胞的细胞质。
睾酮可在细胞质中分解为二氢睾酮(DHT)。
二氢睾酮结合雄激素受体的能力高于睾酮的5倍。
结合的受体进入细胞核内,进而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结合,激活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而产生雄激素的影响。
在骨骼中,睾酮转化的雌二醇可促进软骨的骨化转换成骨,这反过来将关闭骺和停止骨骼增长。
在中枢神经系统,睾酮是再次转化为雌二醇,而不是睾酮,将作为下丘脑重要的反馈信号,调控和监管LH分泌。
睾酮是男性的主要雄性激素,是维持和刺激男性成长的重要物质。
在青春期,睾酮水平显着升高,完成从男孩到成熟男性的转变。
这些变化包括: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男性面部和头发的变化,声音的变化,身高的变化以及肌肉的增加。
除了青春期的发展外,睾酮还负责维持体内的多种功能,如维持性欲,产生精子,维持肌肉和力量,促进骨骼的健康发展等。
2文献综述 运动员性能增强药物(PED)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职业体育竞技比赛。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一、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使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神经系统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二、腺体的分类: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1. 外分泌腺:一般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例如肝脏、胰腺、唾液腺等。
2.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例如甲状腺、胰岛、垂体等。
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叫做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内分泌腺与分泌的激素的作用:特别提醒:1. 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人体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2. 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分泌消化液——胰液,属于外分泌腺;内分泌部能分泌激素——胰岛素,属于内分泌腺。
所以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
3.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
注射胰岛素治疗。
不能口服,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易被消化,失去药效。
4.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山区和内陆地区,土壤、水或食物缺碘导致,国家卫生部大力推广使用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5. 课本78页实验资料结论:★饲喂含甲状腺激素制剂饲料的蝌蚪提前发育成了青蛙,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手术摘除成年狗、幼年狗甲状腺后狗的表现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狗的新陈代谢和发育;一、选择题:1.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①没有导管②具有导管③由腺细胞构成④分泌激素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⑥分泌物由导管排出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④2.不能分泌激素的腺体是()。
A.皮脂腺B.垂体C.甲状腺D.睾丸3.既有内分泌功能,又有外分泌功能的是()。
A.胰腺 B.胸腺 C.垂体 D.肝脏4.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是()。
激素的生理作用运动生理学激素在运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调节和控制多种生理过程。
激素的生理作用对于人体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素在运动过程中调节能量代谢。
在运动开始时,肌肉组织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持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激素,如肾上腺素和胰岛素,能够刺激脂肪分解和糖原分解,使得脂肪和糖原转化为能量供给肌肉使用。
此外,激素还能够调节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平衡,维持肌肉组织的稳定。
激素对肌肉的生长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激素能够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再生。
例如,生长激素和睾酮等激素能够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厚度,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激素还能够抑制肌肉蛋白质分解,减少肌肉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加快肌肉的修复速度。
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会引起心脏的加速和血管的扩张,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肌肉组织。
激素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增加,血管的舒张能力增强。
这样一来,激素能够提高运动时心脏的耐力和适应性,减少运动时的心血管负荷,降低运动带来的风险。
激素还能够影响运动时的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能够通过作用于神经元,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这对于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运动技巧起着重要的影响。
而睾酮等性激素则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专注力和决策能力。
激素在运动生理学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们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调节心血管功能以及影响神经系统等途径,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了解激素的生理作用对于合理进行运动训练和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激素的平衡和调节,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和运动健康。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映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
阈值:在固定剌激作用时和刺激强度一时间变化率条件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
肌小节: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缩,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缩短收缩。
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
前庭反应: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应。
前庭功能稳定性: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血红蛋白氧容量:指血液中Hb的氧饱和度为100%时,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气量。
血红蛋白氧含量: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由于人体内有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生理现象就称为内环境稳态。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的引起四肢肌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2、吸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3、激素:分泌腺和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的有机物质4、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5、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6、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阀。
7、碱贮备:每100ml血浆的碳酸氢钠的含量。
8、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9、排泄:是指机体将代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10、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1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12、视力: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13、分泌系统:是体分泌腺和分散存在某些组织器官中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信息传递系统。
14、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15、氧亏:人体进入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的差异。
16、食物的热价:每单位重量(每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17、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功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18、稳定状态: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围不大的水平,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19、能量统一体: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与不同能量系统的能量输出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行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男女生理差异对运动性能的直接影响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包括身体结构、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运动性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对男女生理差异对运动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身体结构差异1. 骨骼结构男性的骨骼结构多数较女性为大且强壮,骨骼的体积和密度也较高。
这使得男性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举重、篮球等。
而女性则具有更柔韧的骨骼结构与更低的骨骼密度,这使得女性在柔道、体操等项目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2. 肌肉比例和肌肉纤维类型男性相对于女性在身体肌肉比例方面更高。
男性的占比通常在40%至50%之间,而女性只有30%至40%左右。
此外,女性的肌纤维类型中以慢肌纤维为主,而男性则更多为快肌纤维。
这使得男性在耐力和爆发力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女性则相对擅长持久耐力型运动项目。
二、激素差异1. 雄激素水平男性身体中的睾酮水平一般比女性高出很多倍,睾酮的分泌会直接影响肌肉生长和力量表现。
男性在激素的作用下通常具有更强的肌肉爆发力和肌肉生长潜力。
2. 雌激素水平女性多产生雌激素,这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女性的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
雌激素的存在可能导致女性更多地贮存脂肪,并影响肌肉生长潜力,使得女性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
三、心肺功能差异1. 肺活量差异男性的肺活量一般明显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的肺部容积更大,肺通气量更高。
较大的肺活量使得男性在某些需要大量氧气输送的运动项目中占有优势。
2. 心脏大小与功能男性的心脏相对较大,每搏输出量也更高。
这使得男性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中具备更好的耐力,能够更有效地供应氧气和养分给全身肌肉组织。
综上所述,男女生理差异对运动性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男性在力量、爆发力和肺活量方面相对优势,适合从事力量型和爆发型的运动项目。
而女性则在柔韧性、耐力和灵活性方面具备优势,适合从事柔道、跳绳等运动项目。
这些差异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时应被充分考虑,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以发挥他们的潜力并提高运动表现。
人体生理学中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运动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建立一种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助于身体健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是两个重要的学科,因为它们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骨骼肌肉、有氧健康、内分泌和神经系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体生理学中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学变化和调整的科学。
这些变化包括心血管、呼吸、肌肉、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
当体育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这些系统都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以实现更大的运动能力和更好的运动表现。
首先,心血管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身体系统,其作用是输送氧气和其他必需物质到肌肉中,以支持身体的燃烧。
当我们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心脏将增强其收缩力,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这意味着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提高身体的能力。
其次,肌肉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身体系统,其作用是支持身体的运动能力。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组织将发生适应性改变以支持我们的运动能力。
这些变化包括肌肉质量和强度的改变,以及肌肉组织中有关骨骼肌急性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生化变化。
第三,内分泌系统也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这些变化包括根据身体需要调节荷尔蒙水平和代谢率的能力。
身体可以通过调节甲状腺素、胰岛素、瘤胃素和生长激素等激素水平来适应运动。
此外,身体还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填补能量和肌肉营养素的需求以支持肌肉合成。
最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以增强身体的运动能力。
神经系统可以适应运动状况对肌肉的刺激,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免疫系统也可以适应运动的负荷,增强身体对疾病和感染的免疫力。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学变化至关重要。
这个领域的发展和改善可以促进人类在运动方面更好的表现,并提高运动表现的体育运动员的水平。
案例一 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案例导读本案例介绍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了解到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案例描述罗某是一名体育科研工作者,其选取一批刚入校而且没有运动训练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开始前,他测试了这批学生在安静时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水平。
然后,又测试了这些学生在低、中、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这些激素的变化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有规律运动训练后,他又对这些激素在不同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在低强度运动升高并不显著,只有在强度较高(50%VO2max以上)情况下才会明显上高。
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完成同等负荷的情况下,这些与运动能力相关的激素升高的幅度下降。
案例分析运动对机体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刺激,会引起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发生剧烈变化,机体的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作为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之一,内分泌系统必然也会充分动员起来,同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一起,整合性地调节着机体不同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状态,维持机体的稳定。
与运动相关的激素对运动的主要调控作用主要体现为:1、机体的应急、应激反应;2、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调控;3、运动过程中的体液调节(知识点: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运动对激素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运动的影响;一种是长期慢性运动的影响。
要本案例中,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这些激素,在运动过程中都有所升高,是急性运动对激素的分泌产生了影响。
这些激素水平的升高说明,机体在受到激烈刺激时,会充分动员内分泌系统,调节着机体不同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状态,以适应剧烈运动时机体在各方面需求的变化,以维持机体的稳定。
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完成同等负荷的情况下,相关的激素升高的幅度下降则说明,在长期训练的影响下,内分泌功能会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和机能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对抗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强烈刺激。
运动生理学知识:运动对肾上腺素分泌的影响肾上腺素(adrenaline)是一种能够增加肝糖原分解和心肌代谢、收缩血管、提高血液pH值等作用的重要激素。
运动是能够提高肾上腺素分泌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动对肾上腺素分泌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一、运动对肾上腺素分泌的影响1.运动能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研究表明剧烈的运动能够引起大量肾上腺素的释放。
随后的研究也发现,不同强度、时长的运动均能够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且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效果越好。
这可能与运动时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关。
2.运动方式影响肾上腺素分泌运动方式对肾上腺素分泌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跑步比游泳、骑车等耐力运动更容易刺激肾上腺素分泌。
这可能是因为跑步具有更强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人体应激反应。
3.运动后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增加许多研究表明,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够导致肾上腺素分泌的暂时性增加。
但是,这种效应往往很短暂,通常只维持数分钟到一小时左右,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而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则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的持续性增加,但增加量相对较小。
二、运动增加肾上腺素分泌的生理机制1.运动刺激交感神经活动运动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使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这可能是运动能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的主要机制之一。
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刺激蛋白酶C(protein kinase C)的活性,进而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2.运动影响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运动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会被调节,同时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浓度也会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运动能够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使得组织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
这进一步促进了肾上腺素在运动中的作用。
3.运动促进脂肪酸氧化运动刺激身体脂肪酸的氧化代谢,使其在运动中产生热量。
这进一步引发了重要的代谢调节机制,包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使得葡萄糖离子通道被打开,促进葡萄糖进入肌细胞;-激活蛋白酶的活性,刺激肾上腺素的释放;-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上腺髓质后,也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一、激素对运动的基本反应和适应特征(一)运动对激素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运动的影响,一种是长期慢性运动的影响。
激素对前者会发生相应的应答性反应,对后者会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
(二)激素对急性负荷的应答特征以及对长期训练的适应特征总结如下:1.应激激素水平在急性运动过程中会升高,但升高幅度与运动负荷强度或运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2.对主要应激激素而言,运动中要引起其水平升高,需要一个激活该激素升高的运动强度阈值。
而且,激活不同激素升高的阈值不尽相同。
3.长期运动训练后,激素水平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去补偿”现象,表现为开始某种负荷运动时,反应幅度比较明显;随着不断运动,反应幅度逐渐变小。
这表明反应幅度更加精确,机能更加节省化。
4.经过长期训练后,不同激素变化的综合结果总是朝着有利于运动和健康的趋势发展。
二、激素对运动能量代谢的调控(一)激素对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调控激素中主要的应激激素和应急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等)影响着分解代谢,动态平衡关系。
下降,而胰岛素水平则上升,有助于能量物质的再合成,合成代谢明显占优。
在充足恢复的前提下,在运动后恢复期的一段时间内,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物质(以及相关酶的含量和活性)不仅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即产生“超量补偿”(超量恢复)现象,有利于在随后进行的训练和比赛中得到更多的能量供应。
这是运动取得训练效果的重要标志三、脉搏(心率)测定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脉搏(心率)是指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的频率是一致的。
测定脉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测定清晨卧床心率和一般安静时心率可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判定。
2.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
3)心率的测定还可以检查运动员的神经调节机能,对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具有定的意义。
一、内分泌腺和激素1、结构和功能:在人体内分布着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虽然这些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生殖、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分布人体内分泌腺示意图(及功能)(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2)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3)胰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4)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5)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6)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3、内外分泌腺的区别与联系: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他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
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不同的激素具有独自独特的生理功能。
他们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外分泌腺则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人体内的腺体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肝脏、胃腺、肠腺等。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是消化液。
内分泌部是胰岛。
所以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4、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一些疾病:➢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与幼儿免疫力有关,成年后退化。
➢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应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俗称激动激素。
➢兴奋剂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须的营养物质。
其中糖类物质会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
1、内分泌紊乱会引起一些疾病,下列与激素分泌无关的疾病是()A.扁桃体炎B.肢端肥大症C.大脖子病D.糖尿病【答案】A【解析】A、扁桃体炎是由细菌感染造成的,不是由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A不正确;B、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因此肢端肥大症是由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B正确;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甲状腺补偿性再生,形成大脖子病,因此大脖子病,是由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C正确;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是由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