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现代诗二首》完美版1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17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巢(cháo)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4.欣赏《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教学反思】《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导语】《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练习题1 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练习题1】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句话运用的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一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答案一、归巢---cháo 芦苇---wěi 霸占---bà压扁---biǎn 冬眠---mi án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三、D C A B四、1.× 2.× 3.√ 4.×五、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赏析: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天上的美丽街市。
诗歌通过比喻和联想,将地上的街灯与天上的星星相联系,创造出一个神秘而美妙的天空世界。
诗人设想天上的街市上有世上没有的珍奇物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人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新的解读,让他们能够在天上自由来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深深渴望。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以其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月,引发的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和霜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月色的明亮和清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绪。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教科书P8~9内容。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意蕴,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斜阳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
“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融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