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识别与救治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91
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技能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早期识别和急救技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是否正常。
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是否保持在正常水平。
3.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咳嗽、胸闷、胸痛等。
4. 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或其他疾病史,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技能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措施:
1. 给予患者氧气治疗,以改善缺氧状态。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呼吸机等。
3. 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以促进呼吸。
4.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进行,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初步的处理,如让患者保持安静、给予氧气吸入等。
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呼吸衰竭什么是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部功能受损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情况下,患者的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血液,也无法有效排出二氧化碳。
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发绀•混乱•头晕或失去意识•心悸等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急性呼吸衰竭可能由以下多种原因引起: - 急性肺部感染,如肺炎 - 肺部出血 - 严重气道阻塞 - 胸膜或肺静脉栓塞 - 肺部创伤 - 肺栓塞 - 肺水肿 - 慢性疾病急性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诊断:通过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肺功能检查,X光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诊断方法来确定是否患有急性呼吸衰竭。
### 治疗: - 氧疗:给予高流量氧气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
- 支持性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
- 病因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等。
- 其他治疗措施: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 预防肺部感染。
- 避免烟草和其他吸入性刺激物。
- 及时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减少接触空气污染物。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及时的救治情况。
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
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急性呼吸衰竭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结语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和家属应该重视呼吸系统健康,积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时就医,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急救急性呼吸衰竭是由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综合征。
其特点是肺泡通气不足和(或)氧合(换气)障碍,可表现为单纯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根据病变部位及呼吸功能障碍性质,急性呼吸衰竭又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通气性和换气性,必须综合进行判定。
一、诊断(一)临床诊断根据动脉血(或动脉毛细血管血)血气分析作出诊断。
比较可靠。
PaO2<8.0kPa(60mmHg),PaCO2>6.0kPa(45mmHg),SaO2<0.91,为呼吸功能不全;PaO2≤6.67kPa(50mmHg),PaCO2≥6.67kPa,SaO2<O.85,为呼吸衰竭.临床上可根据存在原发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青紫等作出诊断(见下表)。
(二)分度(或分期)诊断的参考标准1.I°(或早期):根据血气分析,PaO2≤6.67kPa(用氧情况下可高于此值),PaCO2≥6.67kPa。
根据临床表现,可参考以下指标:(1)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较正常值增加30%及以上;偶有呼吸节律不整,或仅表现为快慢深浅不匀、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
(2)青紫征:轻度发绀。
血红蛋白在50g/L及以下时可不出现青紫。
(3)其他:烦躁、嗜睡、神志模糊或肌肉有细小震颤,偶有球结膜充血、水肿或视神经乳头水肿;心率增快(较正常值增加20%及以上),心音低钝或偶有心律失常,四肢末端温暖出汗或发凉;血压较正常值增高20%及以上等轻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表现。
2.II°(或晚期):根据血气分析,PaO2≤6.67kPa,PaCO2≥9.33kPa。
根据临床表现。
可参考以下指标:(1)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比正常值增加50%及以上(浅快)或减少30%及以上(浅慢);呼吸节律明显改变,如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双吸气或呼吸暂停等。
(2)青紫征;重度发绀。
注意极重度贫血时不出现青紫。
(3)其他:昏迷、全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上肢内旋、下肢伸直,甚至惊厥,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瞳孔缩小或两侧不等大,明显的球结膜水肿,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急性脑水肿或脑疝的表现;心率减慢(较正常值减少20%及以上)或心律失常,四肢末端凉;血压较正常值减少20%及以上等重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表现。
制度1.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呼吸衰竭病因治疗:如气道阻塞、严重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药物中毒、其他原发病等;慢性呼吸衰竭的诱因有感染、过劳、营养不良、药物应用不当等。
一般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者补充血容量、补充足够的营养及热量、纠正低蛋白血症。
保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气道湿化、辅助吸痰、应用祛痰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器、雾化吸入解痉剂及(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无效时选择机械通气。
氧疗:鼻导管吸氧、简易开放面罩、空气稀释面罩、高压氧疗(限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氧疗;COPD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氧疗。
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有选择地使用)呼吸兴奋剂、通气支持治疗,通气模式:1、经鼻(面)罩无创通气,选择持续气道正压或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无效时及时更换为有创通气。
2、气管插管后选择压力/容量控制+呼吸末正压、同步指令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反比通气等。
病情稳定后收呼吸内科或ICU病房住院治疗2.急性冠脉综合征抢救流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作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缺血性胸痛平卧吸氧18导联心电图检查(加作V7 ~V9、V3R~V5R导联)明确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平卧位、松解领扣裤带迅速电话通知院内急诊科按心搏骤停程序抢救通报病情及心电图改变,做好溶栓及/或PCI的准备吸氧绝对平卧位、吸氧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化,阿司匹林片150~300mg嚼3~5分钟后可重复1次服或吞服可复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观察血压、开通静脉通道吗啡2mg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严重者,5mg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缓慢静滴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剂量从10µg/min开始)硝酸甘油注射液5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15滴/min)出现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时应按相应程序处理3.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流程基本抢救措施氧疗:镇静:体位: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吗啡3mg 静脉注射1~2次坐位或半坐位重者给予PEEP 安定10mg,静脉注射双腿下垂床旁(呼气末正压呼吸)或CPAP(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糖皮质激素:监测: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脉注射心电、血压、呼吸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正性肌力及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药物强心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毛花甙丙:0.2~0.4mg,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静脉注射硝普钠25μg/min起毒K 0.25mg,静脉注射螺内酯20mg,每日2次硝酸甘油10μg/min起和(或)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其他去除诱因:辅助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控制高血压血液透析:超滤控制24小时出入水量纠正心律失常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肌再灌注改善冠脉缺血治疗机械性损伤4.严重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基本抢救措施吸氧描记12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电、呼吸、建立静脉通道备好除颤仪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电解质、心肌酶(CTnl)紧急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如严重窦缓II-III度A VB 合并血液动力学刺激迷走神经方法首选电复律障碍者,电复律首选阿托品维拉帕米药物复律:或异丙肾上腺素普罗帕酮胺碘酮药物复律:(非器质性心脏病)利多卡因无效者安置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人工心脏起搏器胺碘酮合并血流动力学普罗帕酮障碍者:(非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静脉安置升压药临时心脏起搏器胺碘酮(超速抑制)WPW合并房颤者:ATP电复律胺碘酮电复律(同步)普罗帕酮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减慢心室率:无脉性室速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无心衰者)首选电击除颤洋地黄(有心衰者)射频消融术(高能量非同步)进一步完善诊治尽量去除诱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电生理检查和冠脉再灌注必要时血液透析射频消融术、安置停止使用致心律心脏永久起搏器失常药物5.休克抢救流程维护重要脏器供血供氧体位头与双下肢均抬高畅通气道开放静脉通道或低温者保暖20°左右双鼻导管输氧双条静脉通道高温者物理降温迅速病因治疗过敏性心源性创伤性感染性失血、低血容量性肾上腺素、纠正心律失常,止痛、包扎、扩容、抗感染扩容(先平衡液皮质激素、钙剂控制心衰,急性固定,内脏破消除病灶后糖液)、输血、心包填塞穿刺裂及早探查中分子右旋糖酐引流减压、血浆、白蛋白严密监护,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采血:血气分析、电解质、床旁拍胸片、ECG、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Cr、BUN;血渗压、凝血尿常规、比重、尿渗压,记每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规范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例如气道阻塞、溺水、药物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患抑制呼吸,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如不及时诊断及尽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常可危及生命。
但此型呼吸衰竭患者原呼吸功能常大多良好,若及时有效抢救,预后往往优于慢性呼吸衰竭。
但是在临床也可常见到原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常见呼吸道感染引起气道阻塞可致PaCO₂急剧上升、PaO₂急剧下降,临床上习惯将此型呼吸衰竭归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
分急性I型呼吸衰竭和急性Ⅱ型呼吸衰竭两类加以阐述。
1.急性I型呼吸衰竭(1)肺实质性病变:各种类型的肺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入肺、淹溺等。
(2)肺水肿:①心源性肺水肿:各种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所引起;②非心源性肺水肿: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尚有复张性肺水肿、急性高山病等。
此类疾病常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3)肺血管疾患:急性肺梗死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此类疾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
(4)胸壁和胸膜疾患: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胸壁外伤、胸部手术损伤等,可影响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损害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临床上常见为I型呼吸衰竭,但严重者也可为Ⅱ型呼吸衰竭。
以上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早期轻者大多为I型呼吸衰竭,而晚期严重者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2.急性Ⅱ型呼吸衰竭(1)气道阻塞: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烧伤、异物、喉头水肿引起上呼吸道急性梗死是引起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2)神经肌肉疾患:此类疾病患者肺本质无明显病变,而是由于呼吸中枢调控受损或呼吸肌功能减退造成肺泡通气不足,而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损伤周围神经、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低钾血症、周期性瘫痪等致呼吸肌受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一氧化碳中毒、安眠药中毒致呼吸中枢受抑制。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
2.发绀中央性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精神错乱、躁狂、昏迷及抽搐。
4.循环系统改变心动过速、周围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5.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表现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黏膜水肿、应激性溃疡。
【诊断要点】
1.有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肺实质性病变、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壁和胸膜疾病、气道阻塞、神经肌肉疾病。
2.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3.主要依据血气分析: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
PaO2>50mmHg。
单纯PaO2<60mmHg为Ⅰ型呼吸衰竭,伴
PaO2>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
【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气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2.氧疗原则保证PaO2>60mmHg,或SpO2>90%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入氧浓度。
Ⅰ型呼吸衰竭高浓度,Ⅱ型呼吸衰竭低浓度。
鼻导管、面罩氧疗。
3.增加通气量,改善潴留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
4.病因治疗。
5.一般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各种对症治疗、预防和治疗各种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特别注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和广泛、不可逆性组织损害。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包括早期识别和评估、即刻处理和稳定患者、确定病因和进行特异性治疗。
1.早期识别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和评估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并询问相关病史和症状。
患者如果有呼吸困难、紫绀、意识改变等症状,应高度怀疑呼吸衰竭的可能。
2.即刻处理和稳定患者一旦识别出急性呼吸衰竭,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步骤:-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分泌物、破坏物理刺激、使用呼吸道支持装置等。
-给予高浓度吸氧,如鼻导管或面罩,并监测氧饱和度。
如果患者氧饱和度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考虑给予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机械通气支持。
-确保患者的循环稳定,如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等,并根据需要给予液体复苏或药物治疗。
-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以及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以减少呼吸负荷。
3.确定病因和进行特异性治疗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稳定后,必须进一步评估并确定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
-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如果是由急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衰竭,应考虑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进行心脏支持和治疗。
-如果是由于肺栓塞或气胸等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在不同病因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4.相关支持治疗除了特异性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支持治疗,以改善氧合和通气。
-机械通气: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高频振荡通气等。
-氢氧化钠或乳酸钠纠正酸中毒,并纠正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