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6.38 MB
- 文档页数:21
项目:护理应急急救情景演练(2017培训版)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资料来源:急诊抢救室审核:护理应急急救培训师资小组预期目标:达标率100%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7年7月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七: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周丹何闯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八:物品准备: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九:工作职责:⒈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⒉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⒊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22: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紧急处理: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护士B:心电监护P:102次/分,R:28次/分,BP:136/82mmHg, SPO27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22: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鼻导管吸氧3L/min(2)心电监护(3)抽血气分析检查(4)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5)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6)吸痰(7)告病重护士A (主导)1. 安置患者体位:高枕卧位,安抚患者2. 鼻导管吸氧3. 抽血气分析、4. 吸痰5.抢救记录护士B 1. 连接心电监护,设置参数,监测频率10分钟一次,(SPO2—血压—心率—设置报警—调整参数)2. 通知值班医生3. 遵医嘱用药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4. 床头备呼吸皮囊、吸引装置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35次/分,BP:136/82mmHg, SPO269%,启动紧急施救㈡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呼吸机准备护士A 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知情同意书准备护士B 气管插管箱、呼吸机备用状态22:15 检验科危急值: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108mmHg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修正诊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麻醉科会诊(2)呼吸皮囊辅助呼吸护士A (主导)1. 麻醉科会诊2. 准备气管插管用物:牙垫,5ml注射器,胶布,3. 复述医嘱取药,与医生核对抽药用药。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1.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在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等。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手法清除呼吸道中的任何阻塞物,如呕吐物或异物。
同时,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3.提供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氧气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帮助维持氧合作用。
4.帮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完全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面罩呼吸等方法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监测呼吸参数: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6.控制呼吸窘迫: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以减轻呼吸肌的紧张状态,并改善呼吸功能。
7.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急救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治疗原发病。
8.转运至医院:完成急救护理措施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人工呼吸、监测呼吸参数、控制呼吸窘迫、提供支持治疗等措施。
在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大咯血患者护理常规一、概述咯血是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者。
大咯血是指一次咯血量在100ml以上或24h咯血量在500ml以上。
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常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
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立即呼喊其他医务人员,稳定患者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镇静剂。
2.休息与体位: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者,以减少肺活动度。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轻轻将气管内积血咳出,轻轻呼吸,不要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使血液引流不畅。
无力咳痰者,可经鼻腔吸痰,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4.窒息的紧急处理:出现窒息先兆,立即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拍击健侧背部,保持充分体位引流,或直接刺激咽部以咳出血块,必要时及时用手或吸引器去除口腔、咽部血块,并给以高流量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工作,以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自主呼吸极弱或消失,立即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5.吸氧:给患者持续低、中流量吸氧。
6.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强有效的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可以收缩小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减少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等减少静脉回流的药物。
7.输血: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并做好输血准备。
8.病情观察: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变化,有无窒息的征象。
加强心电、血压、呼吸、心率多功能监护,注意患者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及出血速度。
9.手术止血:若药物治疗效果差,可考虑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
10.饮食:大咯血时暂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温和凉的流质饮食,继续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直到完全好转。
三、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突发大咯血有关。
2.清理呼吸道低效与痰液黏稠,咯血量多,不易咳出有关。
3.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疾病导致的体力下降有关。
目录1、脑出血护理常规2、脑梗死护理常规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4、感染性休克护理常规5、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6、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7、围手术期管理护理常规8、重度颅脑外伤护理常规9、多发伤患者护理常规10、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肌力及肌张力、感觉功能。
(3)评估患者有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等不良刺激。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回流。
(5)脑出血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6)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
(7)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留置导尿,便秘者,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2.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颅内出血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当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同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要考虑颅内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患者出入量平衡,以免入量过多,加重脑水肿。
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和激素,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咳嗽、便秘、躁动等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避免诱发脑疝。
(4)有吞咽障碍患者应鼻饲流质,防止进食时误吸,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
对肢体无力或偏瘫患者要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坠床、跌倒或碰伤。
(5)术后患者常出现偏瘫和失语,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并及时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6)脑出血患者要注意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
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保持情绪稳定,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拟定人:张**2020年8月25脑梗死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腹痛、肢体痛等新的栓塞表现。
呼吸衰竭病人急救治疗和护理研究作者:马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报告呼吸衰竭病人急救护理。
护理要点包括急救治疗、护理及预防。
【关键词】呼吸衰竭;急救治疗;护理;预防【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19-01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
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
客观指标: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O250mmHg。
1急救治疗[1]1.1氧疗护理1.1.1给氧浓度和给氧方法。
Ⅱ型呼吸衰竭: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2L/min,浓度在25%~29%。
1.1.2观察用氧效果。
1.2保持气道通畅1.3机械通气护理1.3.1 做好机械通气前准备工作检查呼吸机的装置,评估患者基本状况;人工气道的建立情况。
根据个体情况调节好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用模拟肺试运转正常后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连接,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取得理解和配合。
1.3.2 严密观察病情应用呼吸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注意呼吸机的运作情况及各参数,注意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是否同步,通气是否得当,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工作参数和判断治疗结果。
1.4配合药物治疗1.4.1抗生素患者有感染症状,要予以抗生素使用抗感染治疗1.4.2呼吸兴奋剂静滴速度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及神志的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肌肉抽搐要及时通知医生,严重者立即停药。
1.4.3慎用抑制呼吸类药物。
1.5肺性脑病护理1.5.1安全实行24小时陪客制度,床栏使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注意安全。
1.5.2病情观察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有无头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