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学思想_以世界各大宗教建筑为分析比较载体_刘悦

  • 格式:pdf
  • 大小:352.96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学思想

——以世界各大宗教建筑为分析比较载体

刘悦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宗教信徒人数不减而增,宗教建筑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圣奥古斯丁教堂到喇嘛庙,从伦敦塔到泰姬陵,宗教建筑的美丽被世人见证,同时,从宇宙论论证到人格同一性,宗教哲学总能够在宗教建筑中发现端倪并感召世人,此篇文章主要从世界三大宗教出发,以宗教建筑为载体,浅析宗教哲学的伟大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哲学建筑风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分布于世界各地,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是现今世界三大宗教,虽然个体教义有所差别,但从人类生命本真、伦理与道德定律的基本理念来说,都是寻求生命本身具有的智慧,遵循人类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苦”而获得最终幸福的路径发展原则。宗教哲学是在宗教理论与哲学形成的基础上对二十世纪初宗教理念的归纳总结或宗教现象的分析学科。

当今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分布地区各不相同,从而他们的代表性建筑就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宗教建筑是宗教情怀的重要展现,宗教建筑的分布、宗教建筑的设计在不同方面展现着各大宗教的哲学思想,这些经典的建筑成为人类历史上探究宗教哲学的重要途径。

一、基督教的宗教哲学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论真宗教》中首先提出“基督教是真正哲学”①,即认定基督教的宗教哲学符合他所认为的“至善”之根本。他认为拥有智慧的人才有爱他人的能力,从而也是最能感受到帮助他人而获得幸福的快乐之人,虽然从发展趋势看,宗教哲学与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在逐渐分离,但总的来说,哲学依附于基督教的信仰趋势贯穿于历史的印记中,近代西方哲学偏向于理性思考宗教现象,如追溯宗教信仰的源头,为信仰找寻理性的方向,虽然就此宗教哲学对基督教的依附降低,但宗教哲学仍旧依附于宗教活动、宗教建筑、宗教理念中。基督教的宗教哲学提倡“美”“至善”与“全能”,这同宗教哲学中的宇宙论论证和本体轮论证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宗教建筑中更表现出博大精深的宗教理念。

基督教的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拜占庭式和罗马式,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历史发展中,近代启蒙主义的思想动摇了基督教为唯一信仰的理由,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得以发展,如何能够验证上帝存在于世人心中与现实中,成为信徒怀疑的集中地区。当高耸的建筑呈现在教徒眼前,巨大的花窗上印着受难的耶稣,理性思想中关于“恶”的起源就已经被一幅幅受难画面所洗刷,哥特式的彩色花窗似乎对伊壁鸠鲁的“恶”的存在做出了现实社会最好的解释,人类生而自由,“恶”已然不是恶了,它成为接近完满的重要阶梯。而拜占庭式与罗马式的建筑也分别展现了其不同的宗教哲学艺术,探究基督教的宗教哲学可以透过这些建筑窥探一二。

二、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

伊斯兰教有极强的包容性,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约有15.7亿信徒,他们占世界全部人口的近30%。其教义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要求信徒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促进世界的融洽相处与和平,从而能够达到至善、接近真主。正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言:“求职是每一位穆斯林男女的天职”,他们在真主的教导下打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不仅仅发展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更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事实上,伊斯兰教对智慧的颂扬远远超过其他教义,在对智慧的歌颂中真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伊斯兰迅猛发展的时期,人类文学与艺术事业得到长足而迅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团结做出了贡献。

伊斯兰教简洁明了的信条表达了它对和平与希望的向往,而伊斯兰教的建筑多以纹饰繁多、穹隆多元展现世人,与基督教的哥特式等相比较,它们充满雅致。这符合哲学家布劳德等所认同的“宗教经验论”,在神龛周围那些复杂的花纹里,信徒似乎可以感受到真主的存在与伟大,每一次对真主的敬仰与建筑的膜拜都为感受宗教的特别增加了分量,充实了宗教经验主义中的心灵感受。而伊斯兰教建筑中对用白色表达,纯洁的信条与颜色表达了宗教中对于“恶”的反驳,也是对宗教哲学中论证真主存在的一个有力支持。团结一切兄弟、感召世人在信条中提升了信徒的内心纯洁,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又促进了恶的减少,善的增加,对于过分的“恶”对宗教的怀疑和诋毁做出了一定的博弈。

三、佛教的宗教哲学

佛教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其教义强调因果轮回、法眼慧心。要求信徒多行善、积累好的德行。佛教强调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求信徒不可杀生,更不可自杀,认为人生来就是修成的硕果,是极为难得的存在,报答父母或爱护自己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首要事件。事实上佛教在所有宗教中是最注重此生修德的宗教。正如六祖慧能大师说的一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即如果你离开人世间的存在而去寻找佛法,就像去大自然中找兔子的角一样,是十分好笑又无果的。

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其著名的建筑有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建筑等,建筑多讲究宏伟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塔式、庭院结构的发展。佛家讲究探求事物本质,遵循宇宙规律,是在条件性论证的基础上,对宗教中轮回转世理论做出的补充,在对称的建筑中,构建了人格同一性中驳斥记忆同一的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是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固态的变更。灵魂与人身的合一与分裂就如同错落有秩的佛教建筑一样,是彼此的搭配,但并非固态的存在。对詹姆斯莫迪的灵魂描述做出归纳与总结,是宗教哲学中对人神分析的另一种理解。

事实上,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在追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三大宗教都追求善、诚、美,讲究存在就要对个体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为反科学的论证,而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意识形态,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我们必须在日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奥古斯丁,《论真宗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论真宗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6,2

[2][美]路易斯▪P▪波伊曼,《宗教哲学》[M]译者:黄瑞成,北

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5。

[3]Geoffrey Thomas,《政治哲学导论》[M]译者:顾肃,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1。

思政探讨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