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物有机碳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4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和永久埋藏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机碳储集地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有机质,扮演着地球碳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机碳的储量和永久埋藏对于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是由海洋生物在海水中吸收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的。
这些有机碳会随着海洋环流和沉降作用下沉到海底,逐渐积聚形成海洋沉积物。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高达数十亿吨,其中有机碳丰富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深海海底。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存在于沉积物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之间的结合态和游离态。
有机质主要包括生物残体、腐殖质和有机胶体等,它们在地球历史长河中积累形成了丰富的有机碳资源。
这些有机碳一部分会通过沉积作用逐渐埋藏到地下,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另一部分则长期保存在海底,起到了地球碳循环中的永久储存作用。
有机碳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储量不仅取决于陆源输入和海洋生物活动,还受到环境条件和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海水温度、盐度、氧含量、压力等因素都会对有机碳的储藏和分解产生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也可能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存和分布造成不利影响。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永久埋藏对于地球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碳的储存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问题。
另外,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也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营养物质,维持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稳定。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存和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释放和分解;海洋污染导致海水酸化、富营养化等问题,也可能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保存和分布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资源,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几个主要测定方法的比较1.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是采用湿燃烧法或干燥燃尽法。
湿燃烧法是将沉积物样品与氢氧化钠一起加热,使样品中的有机物燃烧生成CO2,通过测定CO2的体积或质量来计算有机碳的含量。
干燥燃尽法是将沉积物样品干燥,并在高温下燃尽有机物,从而得到有机物质的质量。
这两种方法在测定有机碳含量时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并且操作比较繁琐,需要较长的时间。
2.气体分析法:气体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气体分析仪器对样品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测定,常用的方法有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CO2的吸收峰来计算有机碳含量。
气相色谱法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分离和测定样品中的气相有机物,然后根据测得的相关峰面积来计算有机碳含量。
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但由于仪器的限制,无法测定样品中固相有机碳的含量。
3.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利用样品中有机物的吸收和发射特性来测定有机碳含量,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样品中有机物的紫外吸收特性来计算有机碳含量。
荧光光谱法是利用样品中有机物的荧光特性来计算有机碳含量。
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无需样品的预处理,但对样品的适用性有一定的限制。
4.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技术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仪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和测定,核磁共振法可以提供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信息,对有机碳的测定准确度较高。
但由于核磁共振仪的高昂费用和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测定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分析时间、精度要求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
对于一般的常规分析,传统测量方法和气体分析法是较常用的方法;而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光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法则能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在今后的研究中,随着仪器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先进的测定方法的出现,从而更好地揭示海洋中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 年3月1日发布,自2002 年10 月1日起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洋沉积物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德毅、汤烈风、王菊英、阎启仑、马永安、关道明、王洪源。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沉积物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378.5-1998 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J48-1983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3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与指标3.1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海洋沉积物质量分为三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三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特殊用途的海洋开发作业区。
3.2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指标各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列于表1。
4 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4.1 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及保存按G B 17378.5 的有关规定执行。
4.2 本标准各项目的测定,按表2的分析方法进行。
除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所引用的标准为G B17378.7,病原体的测定方法所引用的标准为G BJ 48,其余项目的测定方法均引用G B 17378.5 标准,各项目的引用标准见表2。
海洋沉积物碳
海洋沉积物是指在海洋底部逐渐积累的各种物质,主要由悬浮物和沉积物组成。
其中,海洋沉积物中的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海洋沉积物中的碳主要有有机碳和无机碳两种形式,其中有机碳是最为重要的。
有机碳是指在海洋中由生物体和有机物质逐渐沉积形成的碳,包括藻类、浮游生物、植物和动物等。
由于海洋环境中的压力和温度较低,有机碳在海洋沉积物中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一些古代有机碳的沉积物成为了我们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
无机碳则是指在海洋中由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的碳,主要来自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海洋植物等。
这些生物体死亡后,它们的钙质外壳会逐渐沉积到海洋底部,形成各种碳酸盐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中的碳不仅与生态系统和古气候变化有关,而且还影响着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碳交换。
通过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碳含量和组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1 -。
中国近海沉积物氮和有机碳标准物质的研制白亚之;朱爱美;崔菁菁;施美娟;高晶晶;张俊【摘要】我国海洋沉积物的研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缺少有定值的氮、有机碳标准物质.本文针对及其匮乏的氮、有机碳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进行了我国近海沉积物总氮(TN)、总碳(TC)、总有机碳(TOC)含量的分析标准参考物质的研制.研究样品采自“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提供的表层沉积物,经过冷冻干燥、研磨至74μm,使用元素分析仪和氧化热解-气相色谱法分析总氮和总碳的含量;使用元素分析仪和氧化热解-电位法分析总有机碳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16个有定值的总氮、总碳、总有机碳含量的近海沉积物标准物质.样品在均匀性检验中,F的实测值小于临界值,相对偏差较小,样品的均匀性较好.在稳定性检验方面,两年内多次测定的分析结果无方向性变化,统计计算结果显示稳定性良好.本文研制的这16个近海沉积物标准物质在3家实验室进行了联合定值,按照ISO导则35和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研制规范,给出了该系列标准物质总氮、总碳、总有机碳含量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这批标准物质分为不同海区,不同海区的标准物质又分为不同的沉积物类型,研制的不同海区不同沉积物类型的标准物质对现有的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14(033)001【总页数】7页(P74-80)【关键词】近海沉积物;总氮;总碳;总有机碳;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作者】白亚之;朱爱美;崔菁菁;施美娟;高晶晶;张俊【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3.61;O613.71;TQ421.31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不仅仅是测试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对比标准,也是地球化学测试中量值同一的重要依据,可用于日常分析中质量控制,是分析仪器的校正标准[1-4]。
第29卷 第2期海洋环境科学V o l.29,N o.22010年4月MAR I NE ENV I RONM ENTAL SC I ENCEA pril .2009调查与研究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有机碳、有机氮的分布及其来源王丽莎,石晓勇,张传松(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对2005年和2006年采集的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005年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32%~0.82%,平均值为0.65%,而2006年为0.043%~0.78%,平均值为0.32%;2005年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7%~0.11%,平均值为0.091%,2006年为0.006%~0.10%,平均值为0.046%。
2005年采集的柱状样品中H B08站位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又增加,最后又降低的趋势,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33%~0.57%,平均值为0.43%;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5%~0.080%。
平均值为0.057%;而RB12站位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分布有些差异,有机碳的含量为0.32%~0.52%,有机氮的含量在0.047%~0.072%,2006年表层、2005年采集的HB08和Rb12柱状样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比值主要在7~10,均说明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海洋的浮游植物。
关键词:东海;沉积物;有机碳;有机氮中图分类号:P73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36(2010)02-0165-05D istri bution and origi ns of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n itrogenin ECS sedim ents of high -frequency HAB s areasW ANG L -i sha ,S H I X iao -yong ,ZHANG Chuan -song(C ollege of Che m istry and C he m i cal Engineeri ng ,Ocean Un ivers it y of Ch i na ,Q i ngdao 266100,Ch i na)A bstract :In th i s study ,t he organ i c car b on and organ ic n itrogen w ere an al yzed co m p l etel y ,and their ori g i ns w ere als o d i scussed .The concl us i on s w ere f oll o w i ng :The conten t of organ i c car b on i n t h e sed i m ent ranges fro m 0.32%to 0.82%i n 2005,wh ile it ranges fro m 0.043%to 0.78%i n 2006,and the average val ue i s 0.32%.The con tent of organ i c n i trogen i n t h e s ed i m en t ranges fro m 0.047%to 0.11%i n 2005,and t h e average val ue i s 0.091%,w hil e it ranges fro m 0.006%t o 0.10%i n 2006,and t he average val ue i s 0.046%.The d i s tri buti on trend s of the organ ic carbon and organ i c n i trogen i n H B08corew it h the i ncrease dept h w ere si m ilar to each ot h er .W it h t h e increas e of depth ,t he con t en t of the m i n s edi m en ts w ere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 ncreased ,and decreased agai n.The conten t of organ i c car b on ranges f ro m 0.33%to 0.57%,and fro m 0.045%to 0.080%for organ ic n itrogen .Th e average val u es are 0.43%and 0.057%,res p ecti vel y .But there i s a little difference f ro m organ ic carbon and organ i c n itrogen i n Rb12core sed i m en ts .The con t en t of organ ic carbon ranges fro m 0.32%to 0.52%,and fro m 0.047%to 0.082%f or organ ic nitrogen Th e ratio of organ ic carbon and organ i c n itrogen (m ol/mo l )i n t h e sed i m ents of 2006and t h e HB08and Rb12core is m ai n l y bet w een 7and 10,w h i ch m ean s t hat t h e organ icm atter i n t h e sed i m entm ai n ly w ere co m e fro m the phyt oplankton i n the sea w ater .K ey words :E as tC h i na Sea ;s edi m en t ;organ i c car b on ;organ ic n itrogen真光层内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海水吸收的CO 2转化为有生命的颗粒有机碳[1,2],各类颗粒态有机碳发生沉降,但生物可利用的C 大部分会在真光层内再循环,仅有一小部分沉降到海洋深层。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和永久埋藏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和永久埋藏摘要: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有机碳库之一。
其中储存着大量的有机碳,其储量对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和其永久埋藏,包括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控制因素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有机碳的永久埋藏对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1. 引言有机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储存在大气、陸地和海洋中。
其中,海洋有机碳储量约为全球有机碳储量的95%。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远远超过了大气和陆地的有机碳储量,因此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有机碳库之一。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不仅对于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2.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主要包括陆源有机碳和海洋生物碳。
陆源有机碳是指通过陆地径流、河流输入到海洋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悬浮颗粒物和溶解有机物。
陆源有机碳的输入受到气候和陆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生物碳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形成的有机物质,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生物生产。
海洋生物碳在海洋中发生自利用和促进有机碳的分解和沉积。
陆源有机碳和海洋生物碳共同组成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
3.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在沿海区域,陆源有机碳的输入通常较高,导致沿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较大。
而在远离陆地的开阔海域,海洋生物碳成为主要的有机碳来源。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富集主要集中在富营养化海区、河口和扇形沉积体等地方。
此外,海洋底部的降解作用和沉积作用也会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4.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控制因素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和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
其中,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是主要的控制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水深、水流速度和底质类型等。
水深和水流速度的增加可以增加有机碳的沉积速度和储量,而底质类型则会对有机碳的沉积和保留产生影响。
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研究在地球的海洋地壳表面,深海沉积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进行研究。
一、深海沉积物的概述深海沉积物是由陆地携带的颗粒物质、有机质和其他成分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
它们主要来源于陆地的河流输入、生物残骸、火山喷发等。
深海沉积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海洋底部,地质年代可以追溯到上亿年前,是地球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记录。
二、有机碳在深海沉积物中的来源有机碳是深海沉积物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主要来源于陆地输入的有机物、海洋生物的遗体和粪便等。
陆地输入的有机物经由河流或大气降水进入海洋,最终被沉积于深海底部。
海洋生物的遗体和粪便也会沉积至海底,形成深海沉积物。
三、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巨大。
根据研究显示,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量远远超过全球陆地生物群落中的总有机碳储量。
这主要归因于陆地生物在进入海洋后的沉积、再分配等。
四、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有机碳在深海沉积物中的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陆地输入的有机物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
其次,海洋环境条件如氧含量、溶解氧水平等也会对有机碳的沉积产生影响。
此外,深海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速率等因素也会对有机碳的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五、对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科学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包括取样分析、沉积物物理性质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沉积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和有机质来源等。
六、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意义和应用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对于了解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碳的储存与释放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通过研究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七、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未知领域。
海洋溶解有机碳循环简介摘要: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有30%都被海洋所吸收。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储量巨大,与大气中的无机碳储量相当,可能对大气CO2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简介了海洋溶解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海洋溶解有机碳循环碳作为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生物圈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载体。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CO2,已有的证据表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可能均与大气CO2的升高有关。
因此,全球碳循环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图1)。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表最大的碳储库之一,通过海气交换过程直接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
有研究表明,每年约30%的人为CO2被海洋吸收(Feely et al, 2004;Raven and Falkowski,1999),从而缓和了全球气候的变化,所以海洋碳循环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的焦点和热点。
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海洋中最重要的碳储库之一。
海洋中DOC的储量达到685 Gt(1015 g),与大气中CO2的碳储量相当(Hansell and Calson, 1998)。
DOC的生产与消耗过程发生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影响到海洋与大气间CO2的平衡。
因此,了解DOC在海洋中产生、迁移、转化与去除的循环过程,已经成为海洋学家关注的热点和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DOC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全球海洋联合通量计划(JGOFS)、全球海洋生态动力学(GLOBEC)、陆海相互作用(LOCIZ)和上层海洋与低层大气研究(SOLAS)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洋DOC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海洋溶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水平分布上,海洋DOC的分布特点为近岸、陆架区浓度较高,大洋区浓度较低,即呈现河口高于近岸高于大洋的分布趋势。
海洋碳循环过程海洋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海洋与大气之间发生的碳的交换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起到了重要的调节气候的作用。
海洋碳循环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过程。
海洋碳循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海洋表面的碳交换。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盐。
这个过程受到温度、溶解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表面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另外,海洋的盐度变化也会对碳的溶解度产生影响。
高盐度的海水通常有着较低的二氧化碳溶解度。
除了溶解的二氧化碳,海洋还吸收了大气中的气体和悬浮物质。
例如,海洋表面的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碳。
这些浮游植物在死亡之后会沉积在海底,形成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碳。
此外,海洋中的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也对海洋碳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摄取浮游植物,将二氧化碳囤积在它们的体内,并将有机碳带入海洋深层。
海洋碳循环还涉及到溶解态有机碳(DOC)和溶解态无机碳(DIC)的循环。
DOC是指在海水中以溶解形式存在的有机碳,DIC则是指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碳。
DOC可以来自于陆地的有机物输入,如河流输入,也可以是海洋生物活动的产物。
它在海洋中导致了有机碳的垂直输送。
而DIC则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进海水。
海洋碳循环的过程不仅发生在表层水体,还涉及到深层水体和沉积物。
深层水体中的碳往往来自于表层水体的下沉和溶解沉积物的释放。
这些过程导致了碳在海洋中的分布不均匀。
此外,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也与海洋碳循环密切相关。
当有机物沉积在海底,它们会逐渐被埋藏,形成化石燃料。
这些化石燃料中储存的有机碳最终可能会被燃烧释放到大气中,形成二氧化碳。
海洋碳循环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气体的增加,缓解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碳循环面临着受损的风险。
东海沉积物有机碳东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区域之一,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分布特征以及环境效应进行探讨。
一、有机碳的来源东海的有机碳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和海洋生物活动。
陆源输入是指陆地上的有机物通过江河输入到东海中,包括悬浮颗粒中的有机碳、河口冲积物中的有机碳等。
这些有机碳来源于土壤、植被残体、废水排放等。
海洋生物活动是指海洋中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死亡腐败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碳。
这些来源中,陆源输入的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但海洋生物活动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东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和纵深特征。
在空间分布上,东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沿海到外海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陆源输入的有机碳随着江河的输入,逐渐稀释后进入东海,而海洋生物活动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而在纵深分布上,东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表层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海洋生物活动主要发生在表层水域,有机碳逐渐沉积至底部,同时在底部受到氧化分解的作用。
三、有机碳的环境效应东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有机碳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生物通过摄取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形成了复杂的海洋食物网。
其次,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此外,有机碳的沉积也对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物种组成产生影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四、对东海沉积物有机碳的保护与研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东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资源,需要加强河流和污水排放的监管,减少陆源输入的有机碳含量。
同时,也需要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减少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活动的影响。
此外,深入研究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对于深入理解海洋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生物和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可以揭示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2019年第3期海洋地质39火山碎屑在促进海洋沉积物有机碳保存中的作用Jack Longman,Martin R.Palmea和Thomas M.Gemon等著摘要: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GQ的保存对海洋及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地球气候和怪类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
控制沉积(:吨保存的重要因素包括生物生产力、隔离于上覆水柱及沉积物中氧化剂(主要是溶解的02)的C。
"、沉积物中与矿物结合的Corgo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火山碎屑)沉积在海洋中,通过上述机制直接促进了C。
*的埋藏,而来源于沉积C吨在自生碳酸盐岩(Caum)中的生成作用增强间接促进了C。
*的埋藏。
在现代海洋中,火山碎屑沉积可能占C。
□埋藏通量的5%~10%,以及Cauth埋藏通量的10%70%。
然而,在某些地质历史时期,广泛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大规模的Cwth沉淀增强,足以影响全球海洋一大气碳循环。
与火山碎屑相关的C。
*保存的变化也可能在局部海盆含氧一缺氧边界处增加C"g保存速率以及促进该环境中油气的形成。
关键词:火山碎屑:成岩作用:碳循环;自生碳酸钙;有机碳1引言火山碎屑被定义为''火山爆炸性喷发的松散火山碎屑产物”(Lowe,2011)o目前,陆上火山喷发将约1km3yr“(0.48km3yr'致密岩石当量(DRE))的火山碎屑输送到大气中(Pyle,1995),由于大多数火山位于海洋附近,因此很大一部分物质降落至海水中。
同时,火山碎屑直接通过海底喷发(Straub和Schmincke,1998)以及最初沉积在陆地上的火山碎屑侵蚀搬运到海洋。
例如,1995—2005年期间,苏弗里耶尔山喷发并沉积在蒙特塞拉特岛上,到2005年底,约75%的物质再沉积至加勒比海(LeFriant 等,2009)。
衡量这些过程的规模的方法是将太平洋沉积物视为平均含有25wt%的火山碎屑(Straub和Schmincke,1998)。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储存与释放的机制研究海洋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碳储库之一,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机碳的储存和释放机制对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储存与释放的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有机碳储存机制1. 海洋生物生产过程海洋中的生物群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通过生态链的形式不断传递和积累,最终沉积到海洋底部。
海洋生物生产过程是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储存的关键环节。
2. 垂直沉降过程海洋中的有机碳通过物理过程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层。
这一过程包括颗粒物质的沉降、聚集和压实等。
其中,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受到颗粒大小、密度、沉降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有机质的嵌入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会与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嵌入到沉积物的颗粒中。
这一过程可以使得有机质更加稳定地储存在沉积物中。
二、有机碳释放机制1. 溶解有机碳的释放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释放为溶解态。
其中,流体作用、微生物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是主要的释放途径。
这些过程可以将嵌入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为可溶解的有机碳。
2. 气体有机碳的释放有机碳还可以以气体形式释放到海洋中。
这主要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过程。
甲烷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和微生物代谢,而二氧化碳则是由溶解态有机碳的氧化过程产生。
三、影响因素1. 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储存和释放机制起着重要的影响。
缺氧环境下,有机碳更容易被储存和稳定地嵌入到沉积物中;而氧化条件下,有机碳释放的速率较高。
2. 沉积物的地质特征沉积物的地质特征也会对有机碳的储存和释放产生影响。
例如,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密度和组成等特征会影响沉降速度和有机质的嵌入程度。
3. 水文和生物过程水文和生物过程对有机碳的储存和释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水流和湍流对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和分布产生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能够加速有机碳的分解和释放过程。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储量及其气候效应分析标题: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储量及其气候效应分析副标题1: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副标题2: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副标题3: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气候效应-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海洋沉积物是由陆地搬运的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有机碳,主要来自陆地植被、海洋生物的残体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有机碳在海洋中经过多种过程形成沉积物,包括物理风化、腐殖化、微生物降解等。
这些过程将陆地有机碳转入海洋沉积物中,形成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储量。
-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储量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陆地植被的分布和覆盖程度决定了有机碳的输入量。
植被茂盛的地区,如丛林和湿地,有更多的有机碳输入海洋。
其次,环流和海洋生物活动也影响有机碳的沉积。
强大的海洋环流和生物作用可以将有机碳搬运到较深的海域,促进其沉积。
最后,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也会影响有机碳的储存。
沉积物的粒度和结构会影响有机碳的分布和保存程度。
-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气候效应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具有重要的气候效应。
首先,海洋沉积物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地球的碳汇。
有机碳的沉积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缓解温室效应。
其次,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会在适宜条件下发生甲烷释放,进一步增强温室效应。
此外,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储量及其气候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了解有机碳的来源、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碳循环和气候变化。
同时,深入研究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气候效应,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海洋碳汇业除碳固碳的原理
海洋碳汇是指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并将其转化为溶解态或生物有机碳贮存在海洋中的过程。
海洋碳汇业对于减缓全球变暖和缓解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碳汇业除碳固碳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溶解态碳固定: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氢离子(HCO3-)和碳酸根离子(CO32-)。
这些溶解态的碳在海洋中循环,并延缓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积累速度。
2. 海洋生物固碳:海洋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然后沉降到深海中。
这些生物质最终会沉积在海底,形成沉积物,将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
此外,海洋中的其他生物,如珊瑚、贝类等也参与了该过程。
3. 海洋碳泵效应:海洋中的上升流和下降流会导致海水混合和循环,促进二氧化碳的垂直输送。
上升流将含有较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海水上升到海表层,并释放到大气中。
而下降流则将含有较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水深混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海洋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得到动态调节。
这些原理共同使得海洋碳汇具有除碳固碳的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海洋碳汇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如海洋酸化、氧气耗尽等,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和有效管理。
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生态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之一,通过碳循环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其生态重要性。
1. 碳循环的意义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不同环境中的转化和流动过程。
它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转化为有机碳,并将其储存在陆地和海洋中。
海洋碳汇是全球碳循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每年吸收和储存大约2.6亿吨的碳。
2.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在海洋中,一部分CO2会通过物理过程直接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盐,另一部分则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并在食物网络中传递。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转化为有机碳。
这些浮游植物作为底层食物网的基础,被浮游动物摄食,而后者转化为动物的有机碳。
当这些有机碳沉降到海洋底部后,一部分会被沉积,形成海洋生物稠密区域的沉积物。
3. 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吸收大量的CO2来减缓温室气体的效应。
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进一步储存在生物体和陆地沉积物中。
除此之外,海洋底部的有机碳也可以通过沉积作用长期储存。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还对调节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吸收CO2,可促进海水中的碳酸盐反应,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这对全球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连,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海洋酸化等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如果碳循环发生紊乱,海洋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将受到威胁。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适应至关重要。
海洋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和能源等重要资源。
因此,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
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方法确认报告
1.目的
通过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来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的分析,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职责
2.1 检测人员负责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消除各种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意外因素,掌握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的计算方法。
2.2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结果和方法确认报告。
3.适用范围及方法标准依据
本法适用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低于15%的样品的测定。
本方法为仲裁方法。
4.方法原理
在浓硫酸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重铬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将样品中有机碳氧化成二氧化碳。
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回滴,按重铬酸钾的消耗量,计算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
5.仪器与试剂
5.1 仪器
5.1.1硬质玻璃试管:18mm×160mm;
5.1.2油浴锅:内盛液体石蜡或植物油;
5.1.3铁丝笼:插试管用,能浸入油浴锅中;
5.1.4一般实验常备仪器和设备。
5.2试剂
5.2.1重铬酸钾-硫酸标准溶液(0.400mol/L):称取19.615g重铬酸钾(K2Cr2O7,优级纯研细并在120℃烘干4h,保存于干燥器中)于1L烧杯中,加入250ml水,微热溶解,冷后,在不断搅拌和冷却下,沿杯壁缓缓地注入500ml硫酸(H2SO4,ρ=1.84g/ml,优级纯),冷却后全量转入1000ml量瓶中加水至标线,均匀。
5.2.2 硫酸亚铁标准溶液(0.2mol/L):称取56g硫酸亚铁(Fe2SO4·7H2O)或80g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溶于500ml水中,在不断搅拌下,沿杯壁缓缓地注入20ml硫酸(H2SO4,ρ=1.84 g/ml),冷却后,用水稀至1L转入棕
色试剂瓶中,待标定。
标定:各量取10.00ml重铬酸钾-硫酸标准溶液于6个250ml锥形瓶中,加水70ml,加入5ml磷酸溶液,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大部分退去,加入2~3滴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溶液,继续滴至溶液由紫色突变到绿色即为终点。
计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
C (FeSO4)= C1×V1∕V
式中:
C (FeSO4)—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1—重铬酸钾-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重铬酸钾-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单位为毫升(ml);
5.2.3 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溶液(10g/L):
称取0.5g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C6H5NHC6H4COOH)溶于50ml碳酸钠溶液中(NaCO3,2g/L)。
5.2.4 硫酸银(AgSO4)。
5.2.5 磷酸溶液(1+1):1体积磷酸(H3PO4,ρ=1.69g/L)缓慢倒入1体积的水中,混匀。
6.操作步骤
6.1 称取0.1g~0.5g(±0.0001g)风干的样品于试管中,加0.1g硫酸银,10.00ml 重铬酸钾-硫酸标准溶液,在加入1ml~3ml上述溶液时,应将样品摇散,勿使结块。
在试管口放一小漏斗,以防止加热时溶液溅出。
6.2将一批试管插入铁丝笼中(内有空白样二个经500℃左右焙烧2h后,磨细至80目的沉积物样品),将铁丝笼置于185℃~190℃油浴锅中,于(175±5)℃加热,待试管内溶物沸腾5min后,取出铁丝笼,将试管外壁的油液擦净。
6.3将试管内的溶液及残渣倒入250ml烧杯中,将冲洗小漏斗及试管的水洗液并入烧杯中(控制总体积为60ml~70ml)。
加入5ml磷酸溶液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大部分退去,加入2~3滴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溶液,继续滴至溶液由紫色突变到绿色即为终点。
6.4计算
按下式计算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
W OC =c×(V1-V2)×0.0030/M×(1-W H2O)×100
式中:
W OC—沉积物干样有机碳的含量(质量分数,%);
c—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滴定空白样品时,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V2—滴定样品时,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M—样品的称取量,单位为克(g);
W H2O—风干样品的含水量(质量分数,%);
7.方法验证实验
7.1标定:
7.2方法检出限:测定7个空白浓度,根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附录A.1.1规定,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差异时即:MDL=3.143×δ。
最低检出限统计表如下:
7.3精密度——通过测7次同一个样品,求相对标准偏差。
实验结果见如下表:
8.评价与结论
8.1评价:
本实验室测出检出限1.21%,未对检出限做出要求,符合要求。
本实验室测得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3%,重复性结果良好,符合要求。
本实验所用的仪器都经过校准合格才使用,人员是通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所使用的物资和实验室用水都验收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8.2结论: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试,所得结果均符合方法要求,我们认为该项目在技术方面、仪器和人员配备上是可行的,所以对此方法予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