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技术方案(PPT 52页)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52
2011年太湖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关于印发《2011年太湖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各乡镇卫生院、县直有关单位:为做好2011年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根据《2011年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和《2011年安徽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了《2011年太湖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太湖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六月廿一日抄送:省爱卫办、省CDC环卫科、市爱卫办、市CDC附2011年太湖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一、监测目的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监测范围与对象。
项目监测范围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择5个乡镇(寺前镇、天华镇、小池镇、徐桥镇、城西乡),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
监测乡镇、监测点(行政村)、监测户的选择按照经济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随机进行选择,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二)监测时间。
统一在7-8月开展监测工作。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
1.基本情况:包括收集全县、监测点的人口学资料、环境卫生情况、环境卫生管理、村容村貌等基础信息。
2.垃圾:包括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情况。
3.污水:包括污水来源、种类、数量、排放方式、处理方式等情况。
4.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包括农村户厕类型、使用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
5.病媒生物:选择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鼠类密度、蝇类密度和蟑螂密度监测,选择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蚊虫密度监测。
鼠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农村环境检测方案
一、背景
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一些污染源又难以发现和控制。
因此,对农村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测,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农村环境质量问题的认识和提高农村环境的保护水平。
二、检测方案
1. 检测目标
我们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测:
•大气质量检测
•土壤质量检测
•水质检测
•声环境检测
•生物多样性检测
2. 检测标准
我们采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
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 检测方法
•大气质量检测: 首先,选定检测点位并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氧化物浓度等指标。
其次,配备监测仪器进行指标
检测,并记录数据。
•土壤质量检测: 在选定检测点位的土壤样品中,按照规定采取土
壤样品,并进行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重金属以及土
壤真菌等检测。
•水质检测: 在选定检测点位的水样中,按照规定采取水样,并严
格遵照规程检测各项指标,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
•声环境检测:通过配备声级计检测检测点位场地内的分贝值,并记录数据。
•生物多样性检测:从选定点位进行样品采集,包括水样、土壤样品、空气样品等,并对样品进行分类和鉴定。
4. 建议
我们强烈建议各地政府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行业
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以及开发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三、结论
针对农村环境的检测,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检测方案,可以更
好地保护农村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1监测内容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1.1地表水水质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1.1.1 监测断面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
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磷(以P计)总氮(湖、库,以N计)铜锌氟化物(以F-计)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地表水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
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表1-4 监测时间及频次季度监测时段选测时段频次选测原因第一季度1月~3月第二季度4月~6月第三季度7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2月1.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应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