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增强聚合物环境稳定性的研究进展_刘鹏
- 格式:pdf
- 大小:701.06 KB
- 文档页数:16
聚丙烯酰胺类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屈沅治;孙金声;苏义脑【期刊名称】《油田化学》【年(卷),期】2006(23)3【摘要】综述了丙烯酰胺聚合物(共聚物)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前言中指出了油气钻采领域应用这类材料的前景。
扼要介绍了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的丙烯酰胺聚合物纳米微粒。
重点介绍了丙烯酰胺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原理,包括蒙脱土晶体的层状结构、有机化处理的蒙脱土和插层方法及近期合成的多种这类纳米复合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型水凝胶、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等。
最后介绍了专为油气钻采研发的3种纳米材料:乙酸铬交联聚丙烯酰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型水凝胶,可用于油田堵水调剖;具有核-壳结构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蒙脱土纳米微粒,可用作钻井液处理剂;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型凝胶,可用作钻井堵漏剂。
图2参30。
【总页数】5页(P273-276)【关键词】丙烯酰胺聚合物;纳米微粒;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型水凝胶;油田化学剂;钻井液处理剂;综述【作者】屈沅治;孙金声;苏义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TE39【相关文献】1.聚丙烯酰胺类复合材料吸附废水中Pb2+的研究进展 [J], 苗家兵;郭昭华;王永旺;李依帆2.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合成研究进展 [J], 王国祥;武鹄;何斌鸿3.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及纳米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常见问题 [J], 田佳鑫;邓洁4.聚丙烯酰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类暂堵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J], 姚齐5.聚丙烯酰胺/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J], 付平俊;陈光明;杨继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e3O4-ZnO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孙晶晶;宋伟明;孙立;马帅;刘鹏;王斐【摘要】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ZnO复合材料,利用SEM和XRD对Fe3O4-ZnO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ZnO复合材料的形貌可通过改变碱源的种类进行调控;光催化测试结果表明,当加入的碱源为NH3·H2O时制备出的Fe3O4-ZnO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100 min内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7.7%,重复使用3次后降解率仍达到96.5%.特别是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25.881A·m2/kg),可有效地对催化剂进行回收.【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5(045)001【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Fe3O4-ZnO复合材料;光催化剂;磁性;回收利用【作者】孙晶晶;宋伟明;孙立;马帅;刘鹏;王斐【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1;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1;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1;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1;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1;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其中有机染料引发的水土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存。
目前常采用物化法和生物法来解决有机染料引起的环境问题,但这些方法通常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1]。
而光催化降解可有效地将有机染料完全分解为H2O和CO2等无机物,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用作光催化的材料主要有TiO2,CdS和WO3等n型半导体化合物。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5), 7177-718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51003介入技术及其联合治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 研究进展屈光义1,马会平2*,赵 坤1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宁 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济宁收稿日期:2023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29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9日摘要 肺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被发现时病情多已经进入到中晚期,不宜行手术治疗,而介入治疗技术逐渐发展进步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目前治疗肺癌的介入技术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两种。
本文旨在介绍每一种介入技术及其联合其他肺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介入治疗,肺肿瘤,综合治疗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and Their Combination Regimens for Lung Cancer TreatmentGuangyi Qu 1, Huiping Ma 2*, Kun Zhao 1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Jining No. 1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Shandong Received: Apr. 7th , 2023; accepted: Apr. 29th , 2023; published: May 9th , 2023AbstractLung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通讯作者。
纳米颗粒提高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李兆敏;王鹏;李松岩;孙乾;李杨【摘要】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产生的二氧化碳泡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流度,发挥二氧化碳的驱油优势,但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吸附量大,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稳定性较差.纳米颗粒可用作稳泡剂提高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分析了纳米颗粒用于稳定二氧化碳泡沫的优势;从纳米颗粒与界面的相互作用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综述了纳米颗粒对于二氧化碳泡沫的稳定机理,主要包括脱附能理论、最大毛细压理论以及颗粒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理论;总结了纳米颗粒疏水性、粒径、颗粒浓度、矿化度、温度以及压力对二氧化碳泡沫的产生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利用纳米颗粒稳定的二氧化碳泡沫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度控制效果以及驱油效果,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6)004【总页数】7页(P155-161)【关键词】纳米颗粒;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机理;影响因素;应用潜力【作者】李兆敏;王鹏;李松岩;孙乾;李杨【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9李兆敏,王鹏,李松岩,等.纳米颗粒提高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4):155–161.Li Zhaomin,Wang Peng,Li Songyan,et al.Advances of Researches on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CO2Foams by Nanoparticles[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4,36(4):155–161.二氧化碳用于驱油已有许多年的历史[1-3],随着对于二氧化碳减排要求的日益提高,二氧化碳驱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了原油的开采中。
装备环境工程第21卷第4期·126·EQUIP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24年4月重大工程装备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试验研究王功起,黄西成,万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99)摘要:目的探究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
方法分别开展准静态拉伸试验、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试验。
采用超弹性理论,分析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材料的拉伸行为,采用双线性和指数内聚力模型,分析纳米Fe3O4增强与铁氧体的界面破坏行为。
结果通过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纳米Fe3O4含量的硅橡胶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及两参数Mooney-Rivlin模型,小变形范围的模型误差在1%以内,大变形范围的最大误差为3.8%。
通过界面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纳米Fe3O4含量的硅橡胶和铁氧体界面的法向和切向力-位移曲线、黏结强度和界面断裂能,得到了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内聚力模型参数。
结论随着纳米Fe3O4含量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增加,界面法向黏结强度和断裂能增大,而切向黏结强度和断裂能变化不显著。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更适合作为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强度表征模型,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变化规律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更高。
关键词: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界面模型;黏结强度;超弹性;内聚力模型中图分类号:TJ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242(2024)04-0126-09DOI:10.7643/ issn.1672-9242.2024.04.015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Interfacial Bonding Performance between Nano-Fe3O4 Magnetic Particles 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with FerriteWANG Gongqi, HUANG Xicheng, WAN Qiang*(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Sichuan Mianyang 621999,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nano-Fe3O4 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with ferrite. Quasi-static tensile tests, interfacial normal and tangential bonding strength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hyperelasticity theory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behavior of nano-Fe3O4 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and bilinear and exponential cohe-sive models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interfacial damage behavior of nano-Fe3O4 reinforced with ferrite. The engineering stress-strain curves of silicone rubber reinforced by nano-Fe3O4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were obtained by tensile tests, and two-parameter Mooney-Rivlin model was gotten as well. The error of the model in a small deformation range was less than 1%, and that in a large deformation range was 3.8%. Through interfacial strength tests,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收稿日期:2024-02-26;修订日期:2024-03-25Received:2024-02-26;Revised:2024-03-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NSAF联合基金(U2130206)Fund: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AF Joint Fund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U2130206)引文格式:王功起, 黄西成, 万强. 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试验研究[J].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4): 129-134. WANG Gongqi, HUANG Xicheng, WAN Qia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Interfacial Bonding Performance Between Nano-Fe3O4 Magnetic Particles 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with Ferrite[J].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4, 21(4): 126-134.*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21卷第4期王功起,等:纳米Fe3O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试验研究·127·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fracture energy,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interfacial cohesive model for the in-terface of silicone rubbers with different nano-Fe3O4 contents with ferrite were obtaine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silicone rubber and the interfacial normal bo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energy increase with nano-Fe3O4 content, while the tangential bo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energy do not depend significantly on the content. The bilinear cohesion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of nano-Fe3O4 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and ferrite, and the interfacial normal and tangential bond models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KEY WORDS: Nano-Fe3O4 reinforced silicone rubber; interface bonding model; bonding strength; hyperelastic; cohesive zone model近年来,纳米Fe3O4由于其具有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高、磁敏、超顺磁性、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性等特性,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1-6]。
科学发现:2023年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解读引言科学的发展无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问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
在2023年,科学界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新发现。
本文将为您解读这些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并展望它们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1. 空气净化技术的突破在2023年,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了空气净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他们发现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能有效吸附并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尘。
这项创新将极大地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H4: 纳米材料的工作原理•H4: 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该纳米材料的工作原理非常独特。
它具备极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吸附和催化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可长时间使用。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解决全球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未来,这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可以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设备中,还可以用于工业废气的治理和车辆尾气的过滤。
随着对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关注,空气净化技术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市场潜力可观。
2. 量子计算的新突破量子计算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前沿领域,其突破将带来巨大的科学技术进步。
在2023年,科学家们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突破。
•H4: 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传输距离•H4: 量子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的应用首先,科学家们解决了量子比特(qubit)的稳定性和传输距离的问题。
通过使用新型的量子材料和优化设计,他们成功地延长了量子比特的寿命,并实现了远距离的量子通信。
这一突破将使得量子计算机更加实用化,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量子计算机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充分利用量子并行计算的能力,科学家们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如加密算法破解、优化问题求解等。
这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更高效、更精确的工具和方法。
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提升聚合物性能
贾寒;田子豪;黄维安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22(41)4
【摘要】提出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借助红外光谱及Zeta电位测试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两侧成功接枝,探究了其对聚合物聚丙烯酰胺(HPAM)性能的影响。
通过稳态和动态流变性测试发现,两亲性和亲水性的
SiO_(2)纳米颗粒都可以增强聚合物溶液黏度和黏弹性。
聚合物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由于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两侧非对称结构,其与HPAM分子间存在氢键、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多重相互作用,促使两亲SiO_(2)纳米颗粒比未修饰亲水SiO_(2)纳米颗粒在提升聚合物性能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未修饰亲水SiO_(2)纳米颗粒相比,两亲SiO_(2)纳米颗粒能够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使聚合物溶液具有更高的黏度保留率。
【总页数】5页(P17-20)
【作者】贾寒;田子豪;黄维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
【相关文献】
1.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Ⅱ)利用合成聚合物或天然大分子制备纳米颗粒
2.P(C_9-AA)两亲聚合物制备大颗粒苯丙乳液
3.两亲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提高采收率性能
4.两亲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用两亲聚合物制备大颗粒苯丙乳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形态,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随着其尺寸的减小,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探讨。
在纳米材料中,尺寸效应对热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金属纳米颗粒为例,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后,其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例增大。
这导致了纳米材料表面原子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当纳米颗粒受到高温环境的作用时,其表面原子容易发生迁移和聚集,导致颗粒的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为了研究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手段和理论模型。
例如,透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变化,可以揭示纳米材料在高温下的结构演变。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颗粒晶格的畸变和尺寸的变化,可以获得颗粒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机制。
此外,还可以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MD)等方法,通过计算模拟纳米颗粒受热后的原子迁移、聚合动力学以及熔化点等性质。
这些研究发现,随着纳米颗粒尺寸的减小,其热稳定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华德曼等人通过实验发现,金属纳米颗粒的熔点与颗粒直径呈反比关系。
这是由于尺寸效应导致的颗粒表面能量增加,从而使得颗粒在高温下更容易熔化。
此外,纳米颗粒的晶格缺陷也会进一步加速颗粒的热破坏。
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颗粒中晶格缺陷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这会削弱颗粒结构的稳定性,最终导致热失稳。
针对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策略来提高其热稳定性。
一种方法是通过合适的添加剂来提高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可以通过添加包覆剂来改善,这可以减少表面原子迁移和聚集的发生。
另一种方法是结合热处理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使纳米材料在高温下发生有序的相变,从而改善其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纳米结构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还涉及到纳米材料在应用中的耐热性。
例如,在电子器件领域中,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对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材料的开发、性能优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文将回顾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发展历程,梳理出该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近年来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在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揭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关注新型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进展,如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复合材料等,并分析这些材料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结合全球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重点。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促进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学科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生态环境功能材料作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该领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环境功能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科学设计和应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修复、能源节约、污染控制等目标。
环境修复材料:这类材料主要针对土壤、水体等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吸附、分解、转化等方式,去除或降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纳米级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等在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节能与能源转化材料: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与能源转化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
这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热电材料、储能材料等,它们能够将太阳能、热能等转化为电能或化学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024年第3期/第45卷黄 金GOLD矿业经济片状银粉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23-11-30;修回日期:2024-01-01作者简介:尹 超(1989—),男,工程师,从事金纳米材料、银微纳米材料与金属浆料研发工作;E mail:yinchaoneu@163.com尹 超,李雪嵩,高健宝,刘 鹏(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片状银粉作为银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备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
阐述了片状银粉制备方法,包括机械球磨法、光诱导法和模板法等3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机械球磨法和模板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片状银粉的制备提供参考。
关键词:片状银粉;模板法;机械球磨法;化学还原法;光诱导法 中图分类号:TD 9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3-0001-04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301引 言电子银浆作为重要的导电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触控屏、薄膜开关、太阳能电池电极等多种电子产品中[1-2]。
银粉是电子银浆中的导电相,其在浆料中占比较大,随着电子银浆需求量快速上升,银粉需求量也迅速增加[3]。
银粉形貌一般分为球形、片状、纤维状等,片状银粉凭借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在浆料中可形成面接触和线接触,接触面积更大,使浆料有更好导电性能。
目前,制备片状银粉的主要方法有机械球磨法、化学还原法(光诱导法、模板法)[4-6]。
本文对这3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1 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是通过控制球料比、球磨时间、分散剂用量等因素,使球形银粉在球磨罐中与磨球在高速运动中相互碰撞、摩擦、挤压,原料反复塑性变形,最终制得片状银粉的一种方法[7]。
通过改变球磨时间、球料比、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片状银粉。
1)片状银粉形成过程研究。
JU等[8]通过对不同粒径银粉前驱体球磨得到10μm、6μm和2μm的片状银粉。
电镜分析发现,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球形颗粒逐渐减少,并形成大块颗粒,大块颗粒被磨球挤压并逐渐变薄,经过足够的球磨时间,最终形成片状银粉。
专利名称:一种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聚合物切片连续制备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刘鹏清,傅峰,傅思迪,刘泽彬,姜猛进
申请号:CN201820220223.2
申请日:20180207
公开号:CN208392387U
公开日:
201901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聚合物切片连续制备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冷却水浴槽和切粒机;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和冷却水浴槽之间连接有熔体过滤器和挤出模头。
本实用新型确保了无机纳米粒子和聚合物按精确质量比进行混合,同时加强了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熔体过滤器的使用出去了生产过程中团聚的大尺寸无机粒子和机械杂质,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申请人:中山科成化纤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地址: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南区第二工业区立业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谢自成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纳米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行为研究付丹;孙彤;穆柏春;刘鹏【期刊名称】《辽宁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25)3【摘要】用Sol-gel法在颗粒活性炭上制备纳米TiO2,用扫描电镜对负载后的纳米TiO2进行表征,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动力学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次数的增加,TiO2颗粒的纳米级片层增多,其产品的光催化性能提高,但负载次数过多时,TiO2颗粒的纳米级片层结构消失,粒子的光催化性能也随之降低。
产品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其中负载4次的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半衰期均达最佳值。
通过回归曲线可以看出,不同负载次数的产品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总页数】3页(P193-195)【关键词】纳米TiO2;降解;动力学【作者】付丹;孙彤;穆柏春;刘鹏【作者单位】辽宁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4;X703【相关文献】1.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行为研究 [J], 付丹;孙彤;穆柏春;刘鹏2.Li~+-TiO_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海产品深加工废水的研究[J], 于晓彩;徐晓;金晓杰;吴云英;尚晓琳;3.多孔钛负载TiO_2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J], 陶玉强;苏建民;向鸿;乔鹏真;赵飞龙;史乾源4.棒状PANI/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J], 李海涛;赵斯琴;刘建涛;庄晓娟;长山5.TiO_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J], 周建伟;王储备;禇亮亮;张明瑛;史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级孔ZSM-5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的合成与优化研究
邹杨杨;朱鹏;吕晓欢;聂海伟;刘海鸥;张雄福;刘国东
【期刊名称】《现代化工》
【年(卷),期】2024(44)1
【摘要】采用纳米粒子自组装策略,选择传统微孔模板剂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单一模板剂和廉价的硅溶胶为硅源,合成了多级孔ZSM-5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
考察了硅铝摩尔比和体系Na^(+)摩尔分数对纳米晶团聚体ZSM-5分子筛形貌的
影响,并追踪了不同晶化时间下纳米晶团聚体的形成过程,最后利用XRD、S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分子筛的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低硅铝摩尔比有利于纳米晶团聚体分子筛的形成,同时合成体系中的Na^(+)对团聚体的形成具
有重要作用。
经优化调控后,小试可合成固体收率达94.2%的ZSM-5纳米晶团聚
体分子筛,经3 L合成釜进行40倍的放大合成可成功获得高结晶度、高产率的产品。
【总页数】6页(P171-176)
【作者】邹杨杨;朱鹏;吕晓欢;聂海伟;刘海鸥;张雄福;刘国东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6
【相关文献】
1.晶种法快速合成多级孔ZSM-5分子筛
2.纳米晶堆积多级结构ZSM-5分子筛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甲醇制丙烯反应性能
3.晶种法合成整体式多级孔ZSM-5分子筛
4.干胶-水蒸汽辅助晶化法合成多级孔ZSM-5分子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