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府间横向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67
作者简介 蔡英辉,男,山东烟台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07 01 15我国中央部委与省级政府之间横向关系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对策蔡英辉(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内容提要 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总体目标的执行者和局部政策的制定者,它们在条块分割的情境下博弈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其过度竞争与权力寻租等活动削弱了我国的总体竞争力和凝聚力。
本文基于治理理念,力求理顺中央行政部门与地方政府际关系,破除条框分割的束缚,建立平等协商的组织间网络机制,进而整合资源建立整体政府,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及社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 治理 中央行政部门 地方政府 横向竞争 治理 中图分类号 F035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6323(2007)01-0009-04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务院是中央政府。
根据现行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中央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隶属国务院,接受国务院统一领导。
政府间关系模式是以条块关系为基础的 。
[1]政府在条块基础上各司其职,地方政府除执行国务院指令外,还要依法监管本区域事务,发展当地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中央行政部门则依法履行国务院授予的各项管理职能。
而在条框分割机制下,地方政府和中央行政部门职能交叉重合,必须合作与竞争。
有序适度的竞争合作会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发展,无序过度的竞争与权力寻租则有违公正并埋下冲突的隐患。
笔者立足治理情境分析问题,试图从中央部委与省级地方政府(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关系角度考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中央部委与省级政府关系的问题缘起及现实困境条块关系是基于科层制的传统架构,是我国行政结构的基础,国务院通过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实施政令。
各部委和省级政府有不同的架构层级,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故而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平衡点,进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系统要维持自身存续,就必须做到:与自身所处的环境系统保持动态生态平衡,不断与环境系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协调好政府内部关系,对中国政府系统来说,就是要协调好 条条 与 块块 的关系。
政府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管理职能日益涉及各个领域,需要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与协调。
合作与协调机制在政府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减少制度冲突,并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与参与。
本文将探讨政府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横向协调机制横向协调机制是指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复杂的政府组织结构中,各个部门各自承担着特定的职能和责任。
然而,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和权力配置常常存在交叉和冲突,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和效率低下。
因此,横向协调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在横向协调机制中,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统一决策和沟通协调。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交叉任职、联席会议和共享信息等方式,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这些机制有助于弱化部门间的利益分歧,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政策的执行效能。
二、纵向协调机制纵向协调机制是指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下放和分散给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中央政府的统一性常常存在着紧张关系。
因此,建立合理的纵向协调机制显得尤为关键。
纵向协调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地方政府协调机构,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商。
此外,中央政府还可以提供政策指导和财政支持,以确保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能够更好地充分发挥作用。
这些机制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和摩擦,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公众参与机制政府的管理涉及到广大公众的利益,因此,公众参与机制在政府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众参与能够减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同时,公众参与也能够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和公信力。
在公众参与机制中,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定期听证会、成立专门的公众咨询委员会等方式,与公众开展交流和互动。
论当代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构建摘要: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政府被赋予许多新的职能。
单个地方政府无法有效履行这些新的职能,必须依靠相互间的合作。
从经济、政治和法律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良好的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横向关系;合作机制;协调机制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当前地方政府是中央以下各级政权机关的总称,在我国它包括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地方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作为具有一定权利义务的行政主体,在国家生活中有着中央政府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 (p169)作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地方政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竞争的加剧,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要求地方政府加强横向合作与协调的呼声日益高涨。
所谓地方政府加强横向合作与协调,是指同级地方政府间及不同级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协商,在双方相互补充的领域加强合作;对于涉及到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加强协商。
“由于地方政府间不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自由。
”[2] (p24)这就需要通过机制的建设,运用相应的规则来约束彼此的行为,从而达到互利互信。
目前,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研究成为行政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理论的发展仍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
本文拟从机制的视角,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从经济、政治和法律三个维度出发,探讨科学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建构。
一、加强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的紧迫性分析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满足人们社会需要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作者:周望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的路径梳理与学理反思,以及对发达国家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及其政策实践的比较审视,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研究路径有效性的缺失,以及对公共服务研究路径导向的价值体认。
立足于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的重心发生位移这一逻辑基点,将协作性公共服务作为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中的新型路径,实现其“以服务增进公平”的最大现实价值。
[关键词]政府间横向关系;政府职能;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1-0053-04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纵深前行,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治理及其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议题。
有关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问题研究的基本论域不断扩展,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政区地理学等学科纷纷进驻,在这个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个浩荡的研究社群。
而通过展现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的学术演进,探寻其间的路径导向及其缺失,并以此对照国外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发展履历,对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的理论推进和实践指导将不无裨益。
一、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的学术图景从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看,随着市场化与分权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传统体制所阻隔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得以迅速发展。
与这一实践演变相呼应,有关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而通过对相关研究展开梳理,可以发现研究格局呈现出如下分布:那就是经济发展研究路径的繁盛,以及公共管理研究路径的有限发展,这两者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经济发展研究路径的繁盛早在中国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的启动阶段,其问题论域就已被经济主题所引领,甚至可以说这一研究就是发轫于对推进经济发展的配合。
比如有的学者就明确提出,对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协调,调适政府管理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1】总结里面PPT的内容一、政体(1):政府横向结构制度政府横向结构制度[我国关于政体的主要视角],即界定议会、国家元首、内阁之间权力分配和相互关系的一套特定规则。
分类标准:内阁向谁负责以及谁掌握行政实权。
(一)君主制:国家元首由君主担任,君主一般由世袭产生并且终身任职。
(1)专制君主制:内阁向君主负责(不设民选议会),君主(兼任首相)掌握行政实权。
(2)二元君主制:内阁向君主负责(不向议会负责),君主(强)和首相(弱)分享行政实权。
(3)议会君主制:内阁向议会负责(不向君主负责),首相掌握行政实权。
例:英国、日本。
(二)共和制:国家元首由总统担任,总统由选举产生并且有一定任期。
(1)议会共和制:内阁向议会负责(不向总统负责),总理掌握行政实权。
例:德国。
(2)总统共和制:内阁向总统负责(不向议会负责),总统掌握行政实权。
例:美国。
(3)议会总统共和制:内阁向议会(主)和总统(次)同时负责,总理(强)和总统(弱)分享行政实权。
(4)总统议会共和制:内阁向总统(主)和议会(次)同时负责,总统(强)和总理(弱)分享行政实权。
例:俄罗斯。
(5)半总统半议会共和制:呈现出阶段性相互交替的两面特征,在有些时段为总统议会共和制,而在另一些时段则为议会总统共和制。
例:法国。
(6)委员会共和制:内阁向议会负责(不向总统负责),内阁成员(实行集体领导)掌握行政实权。
二、政体(2):政府纵向结构制度政府纵向结构制度[我国所谓的“国家结构形式”],即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分配和相互关系的一套特定规则。
分类标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方式。
(1)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权力统属于中央政府,它一般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授予(或收回)权力给地方政府,因此,中央政府领导地方政府,此外,地方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
(2)地方自治型单一制:国家权力统属于中央政府,它一般通过普通立法的方式授予(或收回)权力给地方政府,因此,中央政府领导地方政府,此外,地方行政长官由直选或民选议会产生。
行政管理与政府间关系的横向沟通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和政府间关系是两个相互交织的概念。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构通过制定政策、管理资源和实施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而政府间关系则是指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的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两者之间的横向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推动政策创新和促进社会发展。
横向沟通是指在同一层级或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的过程。
在行政管理中,横向沟通可以帮助政府机构之间共享信息、协调政策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城市规划领域,市政府的规划部门需要与交通部门、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进行横向沟通,以确保城市规划与交通、环境和建设的协调一致。
这种横向沟通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政策冲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政府间关系的横向沟通也是推动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中国,由于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和行政分权的特点,政府间关系的横向沟通尤为重要。
它有助于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政策协调。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中央政府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横向沟通,以了解地方经济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而地方政府之间也需要进行横向沟通,分享成功经验、借鉴先进做法,以推动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横向沟通在行政管理和政府间关系中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还可以促进政策创新和社会发展。
横向沟通可以打破政府机构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政策的创新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例如,在教育领域,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横向沟通,分享教育资源、交流教育经验,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然而,横向沟通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影响横向沟通的效果。
一些政府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其他机构则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