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十章__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章_植物组织一、何为植物组织?植物组织与细胞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由形态结构相似,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由多种组织有机的结合,紧密地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二、从功能上区别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分生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体中的细胞数目;成熟组织则完成植物生长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活动,均是由成熟组织所承担的。
三、试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基础。
答:植物个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分生组织的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诸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各种生理功能。
每种功能的完成,都需要专门的组织来承担,所以植物体中各种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依靠,是植物进化的必然。
四、什么叫脱分化?试述其意义。
答:某些分化程度不甚高的成熟组织,特别是薄壁组织,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分裂活动,转变为分生组织,这种由成熟细胞转化为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过程就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在侧生分生组织的产生、侧根的形成、创伤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试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同化与贮藏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筛管和导管,筛胞和管胞,木质部和韧皮部。
答:六、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答: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分化出了导管,韧皮部中分化出了筛管,用以输导水分、无机盐。
管胞和筛胞仅起着辅助的输导作用。
而裸子植物中大多仅有管胞和筛胞,其中存在于木质部中的导管与管胞相比,其导管明显大于管胞,且导管的端壁形成穿孔,筛管的端壁为尖斜状,仅有纹孔而不形成穿孔,输水能力明显大于管胞。
筛管的直径也比筛胞大,端壁有筛板,管胞的端壁尖斜,未形成筛板,筛管的输导能力明显大于筛胞。
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种的概念。
2.掌握植物双名法。
3.掌握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区别。
4.掌握低等植物各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5.掌握世代交替的特点。
【教学重点】1.植物生活史及区别。
2.植物演化规律。
3.植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植物的演化规律。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张宪省、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曹仪植主编.《植物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3.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地球上植物、动物、真菌、原核生物等所有的事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遗传多样性(genitic diversity)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广义的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概念是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
就全球而言,已被定名的生物种类约为140万种(或170万种),但至今对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数尚未弄清。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logical system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多样性。
上述4个层次的多样性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织形式;物种多样性则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又是构成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多样性,这样,生态系统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学复习绪论一、填空题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与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与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瞧,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
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与____________界。
8、藻类与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就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就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就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就是________。
第十章_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仅依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为标准,不考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人为分类法。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林奈的《植物种志》等。
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法。
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郎奎斯特系统等。
二、什么是双名法?统一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有什么意义?答:1. 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作为国际间通用的学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全部字母要小写,再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
2. ①因为拉丁文是18~19世纪欧洲、美洲等地区常用的科技交流通用的书面文字,世界上多数科技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文字;②拉丁文从口语上讲是一种死语,虽书面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口语交流中很少使用,所以每个单词所表述的意义及每个单词的拼写形式相对比较稳定。
所以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不仅可以消除植物命名中的混乱现象,又可大大地推动国际交流;同时双名法也为查知所写的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提供了方便。
三、请自选10种植物,用两种不同的检索表形式将它们加以区别。
答:1. 格式要正确。
2.描述要准确。
在批阅考题时一般应各占1/2的分值。
四、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不同?各自都包括哪些类群?并说明各类群的基本特征。
答:低等植物常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植物体结构简单,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极少数是多细胞。
有性生殖过程中,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生活方式为自养,属自养植物;菌类植物一般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是异养低等植物;地衣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具有低等植物的所有基本特征。
大学植物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A. 细胞壁B. 叶绿体C. 细胞膜D. 线粒体答案:D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3. 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哪种结构散失?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4. 下列哪项是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A. 促进开花B. 促进果实成熟C. 促进细胞分裂D. 促进细胞伸长答案:D5. 植物的哪种组织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A. 保护组织B. 分生组织C. 输导组织D. 机械组织答案:C6. 哪种维生素是植物合成,但对动物也至关重要?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的繁殖方式?A. 种子繁殖B. 分株繁殖C. 孢子繁殖D. 克隆繁殖答案:D8. 植物的哪种结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 细胞壁B. 叶绿体C. 细胞膜D. 线粒体答案:B9. 下列哪项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A. 耐旱性B. 耐寒性C. 耐盐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植物分类学中,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层级关系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界、门、纲、目、科、属、种B. 种、属、科、目、纲、门、界C. 门、纲、目、科、属、种、界D. 目、纲、门、科、属、种、界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________。
答案:种子12. 植物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答案:有性繁殖、无性繁殖13. 植物体内负责支撑和维持植物形态的组织是________组织。
答案:机械14.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的________进行。
答案:类囊体15. 植物体内的________是其主要的能量来源。
答案:葡萄糖16. 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中。
绪论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是否仍在进行?答: 1 、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 和 O 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里形成了“有机物”(含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始生命体光合自养细菌。
2 、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 、仍在进化。
二、自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何?答: 1 、自养植物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2 、自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无更好的划分方法?答: 1 、五界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功能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合方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生生物界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
2 、 1974 年黎德尔( Leedale )提出了一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生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答: 1 、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生具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生物。
2 、具运动性和吞食性者为动物,行固着生活能自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答:在宏观方面,已由植物的个体生态进入到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研究,甚至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
在微观方面,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互渗透,将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相互交叉、融合,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渗透势2.呼吸商3.荧光现象4.光补偿点5.光周期现象6.细胞全能性7.抗性锻炼8.春化作用9.三重反应 10.C02 补偿点11.氧化磷酸化 12 .离子通道、 13 .逆境蛋白14 .受体、 15.光饱和点16.能荷 17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18.光敏色素 19 .植物激素 20.种子休眠21.植物的抗性22 .植物生长调节剂23.蒸腾效率24.光形态建成25.渗透作用 26. 生物固氮 27. 叶面积指数 28. 抗氰呼吸 29. 源与库30.水分临界期 31. 载体 32. 第二信使 33. 细胞程序性死亡 34. 末端氧化酶、衰老38.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35 避逆性36. 种子后熟3739 生长大周期 40. 压力流学说二、填空题1.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甲细胞的ψs =-10 巴,ψ p=+6 巴;乙细胞的ψ s=-9 巴,ψ p=+6 巴,水分应从______细胞流向______细胞,因为甲细胞的水势是 ______,乙细胞的水势是____。
2.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_____ 、 _____和_____。
3.叶绿素 a 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 b 偏向 _____方面,而在兰紫光区域偏向 _____ 方面。
4.光呼吸的底物是 _____,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 _____、_____和_____ 这三个细胞器中进行的。
5.种子萌发时必需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____和_____。
此外,还有一些种子的萌发除上述条件外,还需要 _____的刺激。
6.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为 ____、_____ 和_____。
7.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 ______传递体和 ______ 传递体。
8.植物呼吸过程中, 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 _____部分, 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 _____ 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 _____ 部位。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三、填空1.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后者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和。
4.成熟质体分为、和。
5.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中心。
6.参与合成淀粉的白色体叫,参与合成脂肪和油的白色体叫。
7.我们常看到的成熟细胞的核位于边缘,这是因为之故。
8.纺锤体由构成。
9.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期,片断互换发生在期。
10.导管是由许多分子连接而成,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孔,侧壁有、、、和五种加厚式样。
11.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
12.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和。
13.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14.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
15.成熟组织(永久组织)按照功能分为、、、和。
16.周皮是生保护组织,来源于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和。
17.管胞除具的功能外,还兼有的功能。
18.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人类所利用的组织是组织,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19.填写下列植物细胞和组织属于哪种组织:表皮毛;形成层;传递细胞;树脂道;叶肉细胞;石细胞;纤维20.筛管分子的筛板上有许多孔,上下相邻细胞通过索彼此相连。
21.胞质常见的两种运动方式是运动,运动。
22.基本组织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
23.原生质是以和为生命活动基础的生命物质。
24.细胞壁的主要变化包括、、和。
复习题1.植物的概念?具有固着生活方式具有细胞壁(纤维素的网状结构)自养生物(叶绿体)具有永久分生组织、不断生长、分化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2.植物生物学概念?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揭示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分类与分布,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的一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普通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
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有哪些?其基本特点是什么?真核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真核藻类特征:无胚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体多细胞,具明显的世代交替,但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不能独立生活。
这在高等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蕨类: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卵发育成胚,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习见的植物体就是孢子体。
种子植物: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且孢子体发达,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只不过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4细胞的概念?是由膜包围有细胞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详细阐述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包6.共质体和质外体的概念是什么?共质体是由胞间连丝将各个细胞原生质连接起来的原生质连接体。
质外体是水和溶质可以自由扩散移动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等。
7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胞间层(middle lamella)•初生壁(primary wall):1—3μm•次生壁(secondary wall):5—10 μm成分:•果胶类物质•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木质素(lignin)•多种酶类(enzymes)和糖蛋白功能:机械支持、细胞生长的调控、物质运输、细胞识别、防御功能、细胞分化。
海南⼤学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章种⼦和幼苗种⼦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即萌发,必须经过⼀段相对静⽌的阶段才能萌发。
种⼦萌发条件:内:结构完整,充分的⽣理成熟。
外:充⾜的⽔分,⾜够的氧⽓,适宜的温度。
上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下胚轴:、、、、、、、⼦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有胚乳种⼦:种⼦成熟后包括种⽪、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的⼦叶相对较薄。
例如:蓖⿇、⼩麦等。
⽆胚乳种⼦种⼦成熟后仅有种⽪、胚⼆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叶中。
例如:⾖类植物。
⼦叶出⼟幼苗:种⼦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伸⼊⼟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将⼦叶和胚芽⼀起推出⼟⾯。
如:⼤⾖、花⽣、油菜等。
⼦叶留⼟幼苗:种⼦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叶留在⼟中,并不随胚芽⼀起伸出⼟⾯,直到养料耗尽死亡。
如:豌⾖、⽟⽶、⼤麦等。
第⼆章植物细胞和组织原⽣质:是指细胞内有⽣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质体: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细胞质:真核细胞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的原⽣质称为细胞质。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均匀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
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次⽣壁:次⽣壁是在细胞停⽌⽣长、初⽣壁不再增加表⾯积后由原⽣质体代谢产⽣的壁细胞沉积在初⽣壁内侧⽽形成的壁层,与质膜相邻。
初⽣纹孔场:在细胞的初⽣壁上有⼀些明显凹陷的薄壁区域。
纹孔:次⽣壁形成时,往往在初⽣纹孔场处不形成次⽣壁,这种⽆次⽣壁的薄壁区域成为纹孔。
有利于细胞间的沟通和⽔分运输,胞间连丝较多的出现在纹孔内,有利于细胞间物质交换。
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区别在于,具缘纹孔周围的次⽣壁突出于纹孔腔,形成⼀个穹形的边缘,从⽽纹孔⼝明显变⼩;⽽单纹孔的次⽣壁没有突出的边缘,单纹孔通常见于细胞壁加厚的组织和韧⽪部纤维细胞。
第十章_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仅依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为标准,不考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人为分类法。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林奈的《植物种志》等。
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法。
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郎奎斯特系统等。
二、什么是双名法?统一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有什么意义?答:1. 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作为国际间通用的学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全部字母要小写,再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
2. ①因为拉丁文是18~19世纪欧洲、美洲等地区常用的科技交流通用的书面文字,世界上多数科技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文字;②拉丁文从口语上讲是一种死语,虽书面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口语交流中很少使用,所以每个单词所表述的意义及每个单词的拼写形式相对比较稳定。
所以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不仅可以消除植物命名中的混乱现象,又可大大地推动国际交流;同时双名法也为查知所写的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提供了方便。
三、请自选10种植物,用两种不同的检索表形式将它们加以区别。
答:1. 格式要正确。
2.描述要准确。
在批阅考题时一般应各占1/2的分值。
四、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不同?各自都包括哪些类群?并说明各类群的基本特征。
答:低等植物常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植物体结构简单,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极少数是多细胞。
有性生殖过程中,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生活方式为自养,属自养植物;菌类植物一般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是异养低等植物;地衣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具有低等植物的所有基本特征。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绝大多数都是陆生。
除苔藓植物外,植物体一般都有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植物体;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
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是:配子体为扁平的叶状体或茎叶体,无维管组织的分化;孢子体由孢蒴、蒴柄和基足组成,不能独立生活,需寄生在配子体上。
有性生殖器官形成颈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具鞭毛。
其生活史是配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绝大多数的孢子体都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为不定根,茎为根状茎,已有维管组织的分化,但韧皮部中有筛胞或筛管而无伴胞、无韧皮纤维,木质部中有管胞,多无导管,无木纤维,无形成层。
配子体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期短,无根、茎、叶的分化,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具鞭毛。
裸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多为高大乔木,有强大的根系。
木质部、韧皮部的组成与蕨类植物基本相同,根、茎中有形成层,产生大量的次生结构。
孢子叶大多聚生成球果状,大孢子叶(心皮)边缘不相互闭合,即不形成子房,所以胚珠裸露。
配子体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雌配子体上有结构简单的颈卵器;雄配子体在珠心(大孢子囊)上萌发,形成花粉管,受精过程不再受水的限制。
精子多无鞭毛。
生活史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有乔木、灌木和草本,输导组织高度完善,即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中有筛管和伴胞。
具有真正的花。
胚珠包被在子房内,形成果实。
配子体高度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雌配子体中无颈卵器,雄配体仅有3个细胞。
具双受精现象。
生活史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
五、蓝藻和细菌属于原核植物,它们与真核植物有何区别?答:原核植物与真核植物的细胞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DNA为一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质内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细胞器,细胞体积小;真核细胞有典型的细胞核,DNA为线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原核植物的植物体多是单细胞的,最高形成群体或丝状体;真核植物的植物体有单细胞的、有群体的、也有多细胞的,高等的还有根茎叶的分化。
原核植物的细胞分裂都是无丝分裂,真核细胞的增殖则是有丝分裂。
在生活史中,原核植物既无核相交替,更无世代交替现象;而真核植物中有不少类群有核相交替,甚至是世代交替现象。
六、请解释合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核相交替、世代交替。
并说明衣藻、石莼、水绵、轮藻、紫菜和海带的生活史各属哪种类型?答:合子减数分裂又称始端减数分裂,即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后,不进一步地发育成二倍体的植物体,而是由合子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细胞,进而形成单倍体的植物体。
孢子减数分裂又称中间减数分裂,生活史中既有孢子体又有配子体的植物。
在由孢子体形成孢子时进行的减数分裂称孢子减数分裂,分裂产生的孢子,进一步发育成配子体。
核相交替是指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
如果仅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则其中至少有一种核相仅存在一个或一种细胞,而不形成该核相的植物体。
如合子减数分裂和配子减数分裂(又称终端减数分裂)的生物,就是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指在植物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即在整个生活史中有两种核相的植物体存在。
所有的高等植物和所有孢子减数分裂型的植物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衣藻为合子减数分裂型,具核相交替的植物。
石莼为孢子减数分裂型,具同型世代交替的植物。
水绵、轮藻均为合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现象。
紫菜为孢子减数分裂,配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
海带为孢子减数分裂,孢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
七、真菌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时都产生哪些类型的孢子?各有什么特征?答:真菌进行无性生殖时可产生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等。
有性生殖时可产生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从形成的方式和结构特征等方面讲,游动孢子具鞭毛,属内生孢子;孢囊孢子不具鞭毛属内生孢子;分生孢子和节孢子属不动孢子(不具鞭毛),但从形成方式上属外生孢子。
卵孢子和接合孢子都是二倍体的孢子,子囊孢子为内生孢子,担孢子为外生孢子。
除卵孢子和接合孢子外,其它孢子都是单倍体的孢子。
八、地衣有何特征?依其外部形态可分为哪几类?地衣有什么用途?答: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物体植物。
真菌包围藻类细胞,决定地衣体的形态,并负责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为真菌供给营养。
营养繁殖靠断裂、粉芽、珊瑚芽、碎裂片等,有性生殖取决于地衣中的真菌。
依其形态,地衣可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三种基本类型。
地衣的作用有:先锋植物;食用与药用;香料、染料;危害林木生长。
九、苔藓有何特征?为什么说苔藓是植物系统演化中的一个盲枝?它们有何用途?答: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非维管陆生高等植物。
植物体大多有了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的;受精卵发育为胚;绝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生活史为孢子减数分裂型,为配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于配子体上。
苔藓植物尽管是陆地的征服者之一,但由于其体内没有维管组织,受精作用尚离不开水,致使其在陆生生活的发展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它从未在陆地上发展为优势类群,也未能演化出更高级的类群,其生活史的类型也特殊,所以它是植物界系统进化中的一个盲枝。
其作用有:①分泌酸性物质,有利于岩石风化,土壤形成;②吸水力极强,可保持水土和作为苗木长途运输保湿包装的材料;③药用;④对空气中的SO2和HF 非常敏感,可作为测定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⑤在湖泊演化为陆地和陆地沼泽化方面均有重要作用;⑥可作森林、矿藏的指示植物,如泥炭藓为落叶松指示植物、铜藓是铜矿指示植物等。
十、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亿年前它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的优势类群?答:两者的主要区别有:①孢子体: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一般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蕨类植物孢子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除少数原始种类只有假根外,蕨类植物产生了真正的根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叶常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
②配子体:苔藓植物配子体为叶状体或拟茎叶体;蕨类植物配子体,原始种类呈圆柱状或块状,无叶绿体,通过菌根吸取养料,大多数蕨类配子体为具背腹性的绿色叶状体。
③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关系:苔藓植物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体上,配子体能独立生活,且比孢子体发达;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且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
④原丝体:苔藓植物生活史中具原丝体阶段;蕨类植物无原丝体阶段。
⑤孢子:苔藓植物一般为同型孢子;蕨类植物既有同型孢子又有异型孢子。
3亿年前的泥盆纪,在地球上发生了远古以来最大的一次地壳运动(即加里东造山运动)之后,地球表面形成了许多山脉,广大地区海水退却,陆地面积增大,为登陆的藻类演化出的苔藓和蕨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因蕨类植物具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其孢子体产生了真正的根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组织,比当时地球上所有的其他植物都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所以蕨类植物构成了当时地球上的优势类群。
十一、为什么说蕨类植物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最低等的维管植物?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价值?答:因为在所有的孢子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所以说它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
又因为在所有的维管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没有主根,不产生种子,受精过程还离不开水,所以它们是最低等的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有以下经济价值:①药用: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多种蕨类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②食用:多种蕨类植物的幼叶可作蔬菜,蕨的地下茎可提取淀粉。
③工业和农业上的用途:如石松孢子是冶金工业上的脱模剂,木贼是金属磨光剂等;在农业上一些蕨类植物可作肥料和饲料。
④指示植物:土壤指示植物,如凤尾蕨属、铁线蕨属等一些种可作为强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芒萁属等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气候指示植物,如桫椤、地耳蕨生长区域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标志;车前蕨、巢蕨生长地是高温气候环境。
并以此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⑤观赏:许多蕨类植物形态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肾蕨、波斯蕨等。
十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答: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①孢子体发达,即裸子植物均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根系强大。
②具胚珠,形成种子,但胚珠裸露,不为大孢子叶(心皮)包被,胚珠成熟、受精后形成种子。
不形成果实。
③形成球花,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生成球果状,称孢子叶球或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