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损失比印度和斯里兰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1.0分•A、距离较远••B、海拔较高••C、受苏门答腊岛的遮挡••D、大陆架较长•我的答案:C2我国泥沼最多的区域是()。
1.0分•A、东北••B、华南••C、中部••D、东南•我的答案:A3()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1.0分•A、独立性••B、拓展性••C、系统性••D、关联性•我的答案:C4植物的林冠截留作用可以截留()的降水。
1.0分•A、10%-35%••B、15%-40%••C、20%-45%••D、25%-50%•我的答案:B5下列气体中,在大气中滞留时间最长的是()。
1.0分•A、氮••B、氧••C、氪••D、氩•我的答案:D6下列半球中,是压缩型半球的是()。
1.0分•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西半球•我的答案:A7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
1.0分•A、系统的地理学••B、人文的地理学••C、统一的地理学••D、哲学的地理学•我的答案:B8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1.0分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我的答案:C9某一地区的地面起伏超过()后,就不适宜人类生活。
1.0分•A、100米••B、500米•我的答案:B10生物圈的四个特性不包括()。
1.0分•A、亲岩性••B、亲水性••C、亲养性••D、亲光性•我的答案:C11芒萁多分布于()。
1.0分•A、酸性土壤••B、碱性土壤••C、中性土壤••D、弱酸性或弱碱性土壤•我的答案:A12土壤的层次不包括()。
1.0分•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积淀层••D、灰质层•我的答案:D13中国的旱灾主要集中在()。
1.0分•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我的答案:C14能把碳从岩石圈释放出来的途径是()。
绪论简答题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
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名词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现代自然地理学1.11【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参考答案:×2【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参考答案:√3【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参考答案:D4【单选题】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参考答案:C5【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参考答案:B1.21【判断题】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参考答案:×2【单选题】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参考答案:D3【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参考答案:√4【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参考答案:C5【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参考答案:C1.31【单选题】()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一、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答:主要依据有三点:1.对流层顶是大气圈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分异的界面之一,对流层顶以下的大气圈部分对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根据大气圈气体成分、温度和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自上而下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散层等五个次级圈层。
2.陆地表面以下5—6km处是沉积岩分布的下限。
根据成因的不同,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在对流层顶至沉积岩石圈底部之间的范围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可根据太阳辐射的能量强弱来划分。
二、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物质组成:第一是大气圈的对流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等组成。
第二是水圈,包括分布在地表、地下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其主体是海洋。
第三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活动区域的总称。
第四是沉积岩石圈,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
2.结构特征:(1)分层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分层性或者说是圈层性,这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圈层性特点所决定的。
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系统最普遍的结构特征。
(2)交织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重迭、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集中性:海陆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交换,以及能量的转换在这里最为活跃。
(4)综合性: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大范围的自然地理系统其综合性更为强烈。
(5)差异性: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种种自然要素的差别,形成不同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从而产生了地域差异现象。
可见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综合性与差异性特征的统一,也决定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
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关键字】考试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从北向南•B、从南向北•C、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D、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氢、氧、钙•B、钙、氧、碳•C、氢、钙、碳•D、氢、氧、碳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B、忽略了均衡的调整•C、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D、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风化比较强•B、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C、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D、泥流阶地比较常见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7%•B、11%•C、23%•D、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B、•C、•D、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A、•C、•D、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B、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B、•C、•D、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B、•C、•D、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B、•C、•D、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A、•B、•C、•D、我的答案:C14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B、•C、•D、我的答案:C15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
•A、•B、•C、•D、我的答案:A16洪积扇一般出现于()的出山口。
•A、•B、•C、•D、我的答案:B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
•A、•B、•C、•D、我的答案:D18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自然地理学课程复习思考题1、地球的概念及总体结构特征?答:地球是一个由不同成分、不同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具有同心圈层状构造的球体。
地球构造分为内部与外部构造,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构造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球表面的垂直起伏特征参数?答:地球表面以海平面为界分为了大陆和海洋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一)大陆多数陆地的高度在1000m以下,陆地的平均高度大致为875m,陆地的极限高度是8844.43m;(二)海洋多数海洋的深度在3000~6000m,海洋的平均深度大致为3800m,海洋的极限深度是11034m。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各种自然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能源——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内能;②、三态物质并存并相互作用;③、形成了特有的物质和形态;④、这里的各圈层进行着强烈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⑤、各种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⑥、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4、矿物按颜色和成因可分为哪几类?答:a.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或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b. 次生矿物(地表及近地表条件下,物理化学作用对原生矿物改造形成的新矿物。
)c. 变质矿物(由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引起的高温高压和热液)将原有矿物改造成的新矿物。
)其外,按固体矿物内部构造不同可分为a. 晶质矿物b. 非晶质矿物。
5、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有哪些?答:矿物的形态(柱状、针状、片状、板状、粒状和球状)、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和弹性等)。
6、石英和方解石的主要区别?7、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8、岩石的依据其成因的分类和相应岩石的构造?答:岩石依据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其各自的组成和构造如下:1)岩浆岩。
概念:由上地幔的高温炙热熔融物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或结晶形成的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B、••C、••D、•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B、••C、••D、•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B、••C、••D、•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B、••C、••D、•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B、••C、••D、•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B、••C、••D、•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B、•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B、••C、•D、•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B、••C、••D、•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B、••C、••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A、••B、••C、••D、我的答案:C14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B、••C、••D、•我的答案:C15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
•A、••B、••C、••D、•我的答案:A16洪积扇一般出现于()的出山口。
•A、••B、••C、••D、•我的答案:B17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
•A、••B、••C、••D、•我的答案:D18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
()•A、••B、••C、••D、•我的答案:D19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生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B、••C、••D、•我的答案:D20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1生态平衡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
1.0分A、正反馈B、负反馈C、正相关D、负相关我的答案:B2关于岩石圈,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C、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D、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和过渡层我的答案:A3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1.0分A、垂直分层B、水平分异C、立体交叉D、多级并行我的答案:D4中国的旱灾主要集中在()。
1.0分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我的答案:C5在正常的年份,太平洋南赤道附近表层的洋流方向是()。
0.0分从东向西B、从南向北C、从北向南D、从西向东我的答案:B6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
1.0分A、高的地方逐渐降低,低的地方逐渐升高B、风蚀蘑菇C、岩壁成蜂窝状D、山地风化后平行后退我的答案:A7由于水量的多少而可能出现笔直或弯曲的河道形状的河床类型是()。
1.0分A、弯曲型游荡型C、分汊河型D、顺直微弯型我的答案:D8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1.0分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我的答案:D9我国东南地区潮湿而西北内陆干燥的气候是收到了()的影响。
1.0分A、季风气候B、海洋洋流地球自转D、地形差异我的答案:A10关于拉尼娜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1.0分A、出现拉尼娜现象后,印度洋东部气温明显下降B、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南部主要吹东风C、拉尼娜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自西向东而来的暖流D、拉尼娜现象出现时降水会减少我的答案:C11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1.0分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我的答案:A12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三个界类不包括()。
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
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
一、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答:主要依据有三点:
1.对流层顶是大气圈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分异的界面之一,对流层顶以下的大气圈部分对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根据大气圈气体成分、温度和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自上而下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散层等五个次级圈层。
2.陆地表面以下5—6km处是沉积岩分布的下限。
根据成因的不同,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在对流层顶至沉积岩石圈底部之间的范围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可根据太阳辐射的能量强弱来划分。
二、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物质组成:第一是大气圈的对流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等组成。
第二是水圈,包括分布在地表、地下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其主体是海洋。
第三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活动区域的总称。
第四是沉积岩石圈,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
2.结构特征:(1)分层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分层性或者说是圈层性,这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圈层性特点所决定的。
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系统最普遍的结构特征。
(2)交织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重迭、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集中性:海陆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交换,以及能量的转换在这里最为活跃。
(4)综合性: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大范围的自然地理系统其综合性更为强烈。
(5)差异性: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种种自然要素的差别,形成不同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从而产生了地域差异现象。
可见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综合性与差异性特征的统一,也决定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
(6)多级性:自然地理系统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自然综合体即体现了其多级性特征。
它的最高等级应是以大气圈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全球自然地理系统。
三、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
答: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组成各要素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变化规律。
2.研究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物质和能量联系的机制,揭示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规律,探求调控、优化自然地理结构和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为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探求自然地理系统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变规律。
4.参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御与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
四、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现在英美国家一般将地理科学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前者以地理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
其中自然地理学包括部门性分支学科和综合性分支学科。
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将地理科学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地理科学体系中其他分支学科的基础性学科。
五、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自然地理系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科学地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地理系统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任务。
区域对比分析是自然工作者必须建立的思维模式。
包括不同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特征比较、发生过程及趋势的时间比较、结构和质量的功能比较、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形式和程度的比较、区际之间联系的比较等。
六、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特点:1.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对自然地理系统和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2.以哲学语言和数学语言为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揭示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内在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变化,模式化研究越来越广泛。
3.现代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调查、实验和数据处理。
4.自然地理学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逐渐增强,出现了一些交叉学科。
发展趋势:1.学科分化和综合并存,新的、高层次的综合越来越受到重视。
2.理论与应用并重,应用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3.由典型区研究向脆弱区和过渡区研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