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思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27.98 KB
- 文档页数:8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分离过程是一个()a.熵减少的过程;b.熵增加的过程;c.熵不变化的过程;d. 自发过程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a.分离因子大于1;b.分离因子小于1;c.分离因子等于1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实现分离。
a. 组成不等;b. 速率不等;c. 温度不等4.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a. 结晶;b. 吸收;c. 加热;d. 浸取。
5、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a.蒸馏;b. 吸收;c. 膜分离;d.离心分离。
6、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馏法():a. 相对挥发度<1.05;b. 相对挥发度>1.05;c. 相对挥发度<1.5;d. 相对挥发度>1.5。
1、a;2、c;3、a;4、c;5、d;6、b1、何为分离过程?分离过程的特征?2、什么是分离剂、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它与固有分离因子有何不同?3、分离过程按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分成几类?4、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5、说明分离过程的特征和与分离工程的区别?6、说明什么是逐级经验放大法。
名词解释分离过程分离因子分离剂固有分离因子机械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平衡分离速率分离膜分离分离工程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a. 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 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 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 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
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个设计变量。
a. c;b. c +1;c. c +2;d. c +3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a.5个;b.4个;c. 1个;d. 2个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a. 2c +3个;b. 2 c +4个;c. c +5个;d. 2 c +5个。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X表示。
数目的平均值,以n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聚氯乙烯-[-CH2CHCl-]- n聚苯乙烯-[-CH2CH(C6H5)-]n涤纶-[-OCH2CH2O∙OCC6H4CO-]n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CO(CH2)4CO-]n聚丁二烯-[-CH2CH=CHCH2 -]n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聚合物分子量/万结构单元分子量/万DP=n 特征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5~1510~3062.5104800~2400960~2900(962~2885)足够的聚合度,才能达到一定强度,弱极性要求较高聚合度。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章概述1.食品化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主要推动力就是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各种组分的结构性质,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色泽、风味、质构、营养贮藏性与安全性的影响。
而研究这些事物及现象的方法不是单靠肉眼观察就能发现的,所以只有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这些微观的事物、分子的变化与转移进行详细而准确地研究,才能让食品化学更加快速的发展。
2.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哪些与食品化学密切相关?说明理由。
答:(1)瘦肉精:“瘦肉精”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药物,而是一类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沉积的苯乙醇胺类化合物的统称,它们同属于肾上腺素受体(主要β受体)激动剂类物质,激活蛋白与酶,激活很多基因的转录,抑制人体正常的酶产生。
(2)牛肉香膏:牛肉香膏以优质牛肉、牛骨为原料,利用酶解工艺、美拉德反应及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精制而成。
(3)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不可用在食品中,目前有研究表明,三聚氰胺被胃酸作用,形成三聚氰酸,作用于肾器官。
(4)毒豆芽:使用了6-苄基腺嘌呤,可以使豆芽变得无根、白嫩,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细胞分裂素,常用作蔬菜果树的生长促进剂,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生长,有防衰老、保鲜的作用,能够使人早熟。
3.为什么说食品化学是食品类专业的骨干课程?答: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理化性质的学科,与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检测技术也有涉及,而食品专业主要的课程就是学习食品相关的理化性质及变化(同第一点),所以列为主干课程不足为奇。
4.食品化学发展方向。
(1)我国幅员辽阔,食品资源丰富,加工技术多样,探究各类食品组成性质。
(2)开发新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类新食品,发现食品中有益成分,脱出有害成分,也是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3)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变色变味、货架期短、风味不自然等等目前有些也都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彻底的解决。
1.名词解释
观赏鱼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淡水观赏鱼观赏渔业
2.思考题:
A 简述金鱼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
B 综述我国观赏渔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进出口观赏鱼类超亿尾,占世界总量的十分之一。
但由于品种更新慢,档次低,出口份额仅占世界总出口额的3.1%,影响不大。
观赏鱼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随着人民经济收人的提高,在住房室内美化布置上,已转向爱好拥有一个绿色环保型、微生态动植物溶为一体的水族箱。
观赏鱼的繁殖、饲养、水族箱的制作、加温、增氧及水质净化白动调节器材、鱼饵及病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及技术已形成了观赏鱼特色的一条龙产业
C 何谓观赏渔业?它与其它渔业有何不同点?
D 大力发展观赏鱼养殖有何意义?。
第一章绪论思考练习一、名词概念1、行为2、环境3、微观系统4、中观系统5、宏观系统6、本能行为7、习得行为8、生命历程理论9、生命历程10、生物年龄11、心理年龄12、社会年龄 13、年龄规范 14、年龄越轨 15、同龄群体16、同龄群体效应17、时代效应18、年龄效应19、轨迹 20、转变21、延续 22、生活事件23、转折点24、行为的生物层面或生理层面25、本我26、自我 27、超我二、填空题1.就人类而言,环境可以区分为()和(),它们是指围绕着生物圈的空间和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人类行为的具有()()()()等特点。
3.由于视角不同,人类行为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划分方法,(1)根据行为的起源可分为()和()。
(2)根据特定的标准可分为()与()4.无论是社会工作的早期代表人物、倡导贫民住宅运动的()和社会个案工作的奠基人(),都很注重社会因素对个人的影响。
5.社会个案工作的奠基人()在1917年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指出个人所遭遇的问题,是由于个体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制度,或由于环境不良所导致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调。
6.社会工作领域的系统理论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二是()。
7.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它可以分为()、()和()三个层次8.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构成的序列。
9.弗洛伊德将人格视为一个动力系统,有()、()和()三个心理结构组成。
10.生命历程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多元的“年龄”观。
它突破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概念,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对年龄进行多元化的分析。
它的时间概念包含了()、()、()三个基本维度。
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行为?2.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B=f(P·E),该公式表示的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简述关于“人在环境中”(PIE)理念的基本要义4.简述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要义5.评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要义以及其对生命历程理论的影响。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需求和需求量;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或供给)的价格弹性;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切经济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而言,其数量总是一定的、有限的。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自身价格一定时,由于影响需求量的其他非自身价格因素改变而造成的商品购买量与商品价格对应关系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或需求函数常数项数值的变化。
3、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的;表现为:当价格变化一个百分点时,引起需求量变化几个百分点。
(二)判断是非√×1、当咖啡的价格上升时,茶叶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汽油的价格下降会导致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公司雇员的工资提高将使公司产品的供给减少。
(√)4、苹果的价格上涨会使梨子的需求曲线右移。
(√)5、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6、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5个百分点而引起需求量下降6个百分点时,则此时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7、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降低价格销售。
(×)8、某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同时减少时,其均衡价格必上升。
(×)(附加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汽车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经济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
(√)3、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4、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三)单项选择题1.均衡价格一定随着(B)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则均衡价格将(D)A、上升;B、下降;C、不变;D、变化趋势不确定。
1、质量、重量、密度、容重的定义,各物理量的量纲和单位是什么?质量——惯性: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量纲:[M]单位:kg/m3重量——万有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重力或重量量纲:[MLT-2]单位:kg•m/m22、什么叫做粘滞性?粘滞性对液体运动起什么作用?当液体处在运动状态时,若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质点间要产生内摩擦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滞性。
此内摩擦力称粘滞力。
内摩擦力的作用是抵抗液体内部的相对运动,从而影响着液体的运动状况,由于粘滞性的存在,液体在运动过程中因克服内摩擦力而做功,故液体的粘滞性也是液体中发生机械能量损失的根源。
3、固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有何原则上的区别?何谓牛顿内摩擦定律,该定律是否适用于任何液体?固体之间的摩擦力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边界的接触处,而液体之间的摩擦力发生在液体与固体边界的接触处和液体内部。
内摩擦定律:①作层流运动的液体,相邻液层中单位面积上所作用的内摩擦力(或粘滞力),与流速梯度成正比,与液体性质有关:;②作层流运动的液体,相邻液层中所产生的切应力,与剪切变形速度成正比。
只适用于作层流运动的牛顿流体。
4、什么是理想液体?理想液体与实际液体的根本区别何在?把液体看作绝对不可压缩、不可膨胀、无粘滞性、无表面张力的连续介质。
实际液体的压缩性、膨胀性、表面张力很小与理想液体相差不大,故根本区别为是否考虑粘滞性。
5、为什么可以把液体当作“连续介质”?运用这个假设对研究液体运动规律有何意义?因为分子间孔隙的距离与生产上研究的液流尺度相比,极其微小,故水力学中只研究液体宏观机械运动。
假设液体是一种连续充满其所占据空间毫无空隙的连续体。
把液体视为连续介质,则液流中的一切物理量(压强、流速)均可视为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
在研究液体运动规律时,可利用连续函数的分析方法。
且经长期证明:利用连续介质的假定所得出的液体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客观实际十分符合。
《文学概论》分章思考题与拓展阅读书目“绪论”思考题:1、有人说,文学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世界,是一种精神鸦片,应该唾弃。
你认为呢?2、学习文学理论有何意义?3、为什么说学习文学理论要具有问题意识?“绪论”拓展阅读书目: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2、【美】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4、【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林书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5、【美】科恩主编:《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6、【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8、王一川:《文学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美)】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第一章“文学作为活动”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活动?其理论依据何在?2、你认为文学有没有本质?为什么?3、你如何看待反本质主义思潮?第一章拓展阅读书目:1、【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92、【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杜国清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5、【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诗学文集》,成穷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傅道彬、于茀:《文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第二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思考题:1、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文学概念?为什么?2、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你觉得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吗?为什么?3、面对一个具体的文本,判断其是否为文学时可以用文学的定义去套吗?为什么?第二章拓展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德】卡尔・曼海姆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 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季广茂:《意识形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汪增祺:《汪增祺文集·文论卷》(《“揉面”——谈语言》;《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8、【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9、鲁枢元:《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英】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三章“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思考题:1、你认为考察文学艺术的起源除了从考古发现入手外,还有哪些手段?为什么?2、你认为哪一种关于文学活动原始发生的说法更有道理?为什么?3、为什么神话只能产生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4、如何理解经济在文学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拓展阅读书目:1、【英】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朱狄:《艺术的起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或北京:中国靑年出版社,1999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4、【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曹葆华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5、钱中文:《文学发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吴持哲编:《弗莱文论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7、刘勰:《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8、郑元者:《艺术之根:艺术起源学引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第四章“文学创作过程”思考题1、文学创作、文学创造、文学生产三个概念有何不同?2、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3、你认为破解文学创造“黑箱之谜”的钥匙在哪?为什么?4、既然灵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那它就是神秘不可解的,我们对它当然只能是坐等。
绪论思考题:
1、制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计划。
2、名词解释:矢状面、正中矢状面、额面(水平面)、横断面、头侧和尾侧、近端和远端、背侧、掌侧、跖侧、组织、系统、浅和深。
3、为便于说明家畜体的各部位,可将畜体划分为那几部分?
绪论思考题答案:
1、制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计划。
自行计划。
2、名词解释
矢状面:是与畜体长轴平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居于体正中的矢状切面,可将畜体分为完全相等的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其他面称侧矢状面。
额面(水平面)为与身体长轴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相垂直的切面。
额面可将畜体分为背侧和腹侧两部分。
横断面是与畜体长轴垂直的切面,位于躯干的横断面可将畜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也称横断面。
头侧和尾侧:靠近畜体头端的称前或头侧;靠近尾端的称后或尾侧
近端和远端:确定四肢的方位常用近端,是靠近躯干的一端;远端,是远离躯干的一端。
背侧;前肢和后肢的前面称背侧;
掌侧和跖侧:前肢的后面称掌侧;后肢的后面称跖侧。
组织:起源相同、形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借助于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的结构。
系统: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功能,即形成系统。
浅:离皮肤表面近的一层。
深:离皮肤表面远的一层。
3、为便于说明家畜体的各部位,可将畜体划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绪论绪论习题与思考题1.分别定义“高分子材料”和“塑料”。
2.分别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定义和实质。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1.什么是聚合物的结晶和取向?它们有何不同?研究结晶和取向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有何实际意义?2.请说出晶态与非晶态聚合物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并讨论两者作为材料的耐热性好坏。
3.为什么聚合物的结晶温度范围是Tg~Tm?4.什么是结晶度?结晶度的大小对聚合物性能有哪些影响?5.何谓聚合物的二次结晶和后结晶?6.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取向?成型时的取向产生的原因及形式有哪几种?取向对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有何影响?7.要使聚合物在加工中通过拉伸获得取向结构,应在该聚合物的什么温度下拉伸?8.分析并讨论影响热塑性塑料成型加工中熔体粘度的因素。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1.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助剂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是热稳定剂?哪一类聚合物在成型加工中须使用热稳定剂?对于加有较多增塑剂和不加增塑剂的两种塑料配方,如何考虑热稳定剂的加入量?请阐明理由。
3.试述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4.增塑剂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并请区分“增塑效率”、“主增塑剂”、“副增塑剂”和“增塑剂相容性”四个概念。
5.内润滑与外润滑6.橡胶制品为何要使用配合剂?配合剂共分哪几类?7.何谓硫化剂?分哪几类?各自适用的橡胶类型是什么?8.何谓硫化促进剂?有哪几种类型?典型品种及其主要特性?9.活性剂有什么作用?什么是防焦剂?常用品种是什么?10.交联配合剂对橡胶制品和热固性塑料制品的作用有何异同?为什么?11、什么是填充剂和补强剂?它们的区别在哪里?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1.试分析下列配方,要求:(1)指出各成分在配方中的作用;(2)判断制品基本性能,并说出相应的理由。
①PVC树脂(XS-4)100,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环氧脂肪酸辛酯3,液体钡-镉2,硬脂酸钡0.5,硬脂酸镉0.3,硬脂酸0.3,二氧化钛3②PVC树脂(XS-5)100,三盐基性硫酸铅5,二盐基性亚磷酸铅1.5,亚磷酸三苯脂0.5,硬脂酸铅0.5,硬脂酸正丁酯0.3,石蜡0.3,氧化锑5③PVC树脂(XS-3)100,DOP 20,DBP 20,DOS 10,氯化石蜡5,UV-9 0.1,滑石粉1,氧化铁0.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3④丁睛橡胶100,硫磺1.5,促进剂M 1.5,促进剂TMTD 0.2,ZnO 5,硬脂酸1,防老剂4010NA 1,半补强碳黑60,陶土30,沥青5,石蜡1.52.在生产宽1200mm,厚0.5mm的聚氯乙烯软膜时,采用以下配方:聚氯乙烯树脂100,三盐基硫酸铅2,硬酯酸钡1.2,硬酯酸铅0.8,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0,癸二酸二辛酯10,环氧大豆油5,氯化石蜡5,硬酯酸0.8,碳酸钙8,钛箐兰0.5问: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配方中树脂、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颜料各占总量的百分之几?3.高分子材料进行配方设计的一般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4.配方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何作用?相互关系是什么?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1.与低分子物相比,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有何特点?2.什么是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试用流变方程和流动曲线说明非牛顿型流体的类型。
思考题和练习题第1章绪论1-1 简述制药工业发展史1-2 分别给出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以及中药制药的含义1-3 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1-4 与化工分离过程相比,制药分离过程有哪些特点?1-5 试说明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种制药过程各自常用的分离技术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1-6 举例说明制药分离过程原理与分类。
1-7 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的原理与区别是什么?1-8 分离过程所基于的被分离物质的分子特性差异、以及热力学和传递特性包括哪些?1-9 对特定目标产物选择最佳分离方案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10 试按照过程放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列出常用的8种分离技术。
1-11 结晶、膜分离和吸附三种分离技术中,最容易放大的是哪一种?最不容易放大的又是哪一种?1-12 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三种分离技术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又是哪一种?1-13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包括哪两类?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第2章固液萃取(浸取)2-1 简述植物药材的浸取过程的几个阶段?2-2 试结合固液提取速率公式说明提高固液提取速率的措施包括哪些?2-3 试根据浸出的总传质系数公式说明各项的物理意义?植物性药材总传质系数都与哪些因素有关?2-4 选择浸取溶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对常用的水与乙醇溶剂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2-5 单级浸取和多级逆流浸取计算程序有何不同?如何计算各自的浸出量和浸出率?2-6 固-液浸取工艺方法都有哪些?各用什么设备?2-7 影响浸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8 简述超声协助浸取的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2-9 简述微波协助浸取的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2-10 试结合固液提取速率公式说明提高固液提取速率的措施应包括哪些?并说明浸取的总传质系数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2-11 试根据索氏提取法工艺流程图写出应用该法进行中药提取的操作步骤。
2-12 含浸出物质25%的药材50kg,第一级溶剂加入量与药材量之比为3:1,其它各级溶剂的新加入量与药材量之比为4:1,求浸取第一次和浸取4次后药材中所剩余的可浸出物质的量,设药材中所剩余的溶剂量等于其本身的重量。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猪的存栏数、屠宰数、产肉量居第一、第二位是哪些国家?(中国第一位,美国第二位)。
2、世界最优秀的地方猪种,也是唯一的高产品种是什么猪?(中国太湖猪)。
3、HACCP体系的概念是什么?是指从原料到成品的质量保证系统,是一种控制危害的预防体系,他可从养猪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生猪产品安全、高效和满足无公害食品的需要。
叫HACCP体系。
4.我国农业部2001年颁发了有关准则和标准尽有哪些?有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标准、NY502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GB13078 —2001《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兽药质量标准》等。
5、中国养猪业目前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生产水平低;(2)猪肉产品标准化和安全性亟待提高;(3)建立兽医卫生体系;(4)动物疫情公开化亟待解决;(5)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严重。
6、什么叫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以农牧户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通过利益吸引,使牧、工、商、技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叫产业化。
7.什么叫专门化品种?按照育种目标,采取分化选择的方法,有目的地培育畜群在类型上的差异,以便使畜群的有益性状继续保持并扩大到畜群当中,承担专门任务的品种。
叫专门化品种。
8、什么叫完整的繁育体系?其目的是什么?(1)指以原种场(核心群)为核心,以繁殖场(繁殖群)为中介和商品场(生产群)为基础的宝塔式的繁育体系。
叫完整的繁育体系。
(2)目的是有利于良种猪的选育提高和繁殖推广。
9、什么叫集约化?是以集中,密集、制约、节约的原则,按照养殖生产的客观规律和各地区特点,而采取的对畜群、劳力、设备合理配置的组合方式,并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挖掘各类畜群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思考题绪论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起什么作用?3.外周免疫器官主要由哪些组织与器官组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5.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6.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7.7.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8.8.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9.9.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10.10.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了哪些方法?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是什么?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5.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有何应用?6.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和亲合力?7.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为何要确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8.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9.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有哪些?10.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什么是免疫原?2.如何制备可溶性抗原?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4.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5.纯化抗原的鉴定包括有哪些内容?6.什么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有哪些?7.什么是抗血清?什么是多克隆抗体?8.如何制备抗血清?9.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10.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杂交瘤技术是如何问世的?其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特性和局限性如何?与多克隆抗体有何异同?3.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方法有哪些?4.细胞株冻融的原则是什么?5.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6.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7.叙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应用。
8.叙述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和优点。
9.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和应用。
10.抗体库技术的原理和特性有哪些?第五章凝集反应1.凝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异同?3.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4.彩色胶乳凝集试验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是不完全抗体?6.什么是直接Coombs 什么是间接Coombs,它们之间有何区别?7.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8.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9.凝集反应的优缺点是什么?10.凝集反应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六章沉淀反应1.什么是沉淀反应?2.沉淀反应的特点?3.免疫浊度法的原理、方法与分类?4.单向扩散试验的原理和应用?5.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6.何谓Mancini曲线?7.何谓Fahey曲线?8.影响免疫比浊测定的因素有哪些?9.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10.自动化免疫比浊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七章放射免疫技术1.放射免疫技术的核心是什么?2.制备放射性125I标记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3.评价125I标记物质量的指标有哪些?4.用于放射免疫技术的抗体应满足哪些质量标准?5.放免分析中标记/未标记抗原、抗体的用量特点及与免疫复合物的量变关系?6.反应结束后,如何将免疫复合物与游离标记物分离开?7.放射免疫分析实验中,如何确定待测抗原的含量?8.免疫放射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的反应原理有何不同?9.γ闪烁计数器记录的信号即是放射核素的衰变吗?10.灵敏度、特异性和测定范围,免疫放射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有何区别?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1.荧光、荧光效率、荧光寿命和荧光淬灭的概念是什么?2.常用的荧光物质有哪些?3.荧光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4.荧光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荧光抗体?如何制备、纯化和鉴定荧光抗体?4.荧光抗体染色有哪些方法?各自的反应原理是什么?5.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6.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7.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原理是什么?8.荧光酶免疫测定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9.如何评价各种类型的荧光免疫测定?10.荧光免疫测定有何应用?第九章酶免疫技术1.酶免疫技术的要点?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ELISA)?3.竞争法在酶联免疫检测应用中的原理和应用?4.常用的底物有哪几类?特点?5.常用的酶有哪几类?特点?6.何谓包被与封闭?其作用?7.常用固相载体的种类和特点?8.举例固相酶免疫测定应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9.ELISA的非特异性干扰有哪些,其机制?10.对酶免疫技术的应用评价如何?第十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什么是发光免疫分析?什么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2.化学发光与荧光的区别?化学发光反应的条件?3.什么叫化学发光剂?化学发光剂必须具备那些条件?4.吖啶酯化学发光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5.酶促反应的发光剂有哪些?其发光原理和特点是?6.三联吡啶钌发光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7.三丙胺在电化学发光中起什么作用?8. 发光剂的标记有那些方法?影响因素有那些?9.什么是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特点是什么?10.什么是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其特点是什么?第十一章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1. 生物素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2. 生物素通过什么结构、形式与生物大分子相连结?3. 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有何特点?4. 为什么亲合素、链霉亲合素具有“桥联”作用?5.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可以被哪些示踪剂标记?6. 为什么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具有放大作用?7. 生物素与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结合是否与抗原抗体结合相同?8.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放大的是反应过程还是单一检测信号的能量?9. 生物素、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如何与标记免疫技术联接?10.如何将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系统用于所有双位点ELISA第十二章固相膜免疫测定1. 叙述固相膜免疫测定概念。
2.膜的种类与特性是什么?3.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有哪些?4.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的原理是什么?5.免疫层析试验(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ICA)的原理是什么?6.斑点ELISA (do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ot-ELISA) 原理是什么?7.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 ELISPOT) 原理是什么?8.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 IBT) 原理是什么?9.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 IBT) 注意事项是什么?10.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RIPA) 原理是什么?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几个主要步骤?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3. 何为直接法、间接法、补体结合法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其各自优缺点如何?4. 何为直接法、间接法、酶免组化技术?其各自优缺点如何?5. 何为酶桥法、PAP、APPAP法技术?其各自优缺点如何?6. 何为生物素-亲合素法?常用的技术类型及特点如何?7. 何为葡萄球菌A蛋白法、凝集素法、链霉生物素-亲合素法?8. 何为免疫电镜技术的原理?胶体金技术特点如何?9.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如何?10.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第十四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免疫细胞都包括哪些细胞?为什么要将其分离纯化?2.淋巴细胞有哪几类细胞?能用形态学的方法加以区别吗?3.将细胞分离的原理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4.形态学相同的一类细胞为什么还要分亚群?细胞和B细胞进一步区分亚群的依据是什么?6.什么是细胞表面标志?其作用是什么?7.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有哪些?8.利用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分离细胞的方法有哪几种?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的主要生物标志是什么?10.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第十五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什么是T细胞增殖试验的原理、刺激物及方法学?3.何谓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学?4.何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细胞功能检测的方法学有哪些?6.何谓溶血空斑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学?细胞活性测定的方法学有哪些?8.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方法学及相应原理。
9.巨噬细胞功能检测方法学及相应原理。
10.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第十六章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1.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特性是什么?可分为几类?2.基于促进细胞增殖生物学活性,检测IL-1、IL-2、IL-3、TNF等方法所使用的细胞依赖株与检测原则是什么?3.细胞因子生物活性测定法的种类,各用于哪些细胞因子的检测,主要优缺点?4.ELISA法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检测可应用于哪些方面?5.ELISPOT的原理、用途、与ELISA的异同是什么?6.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因子时,需要哪些靶细胞活化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7.与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法相比,免疫测定法的优势是什么?如何看待其现有的劣势?试推测解决现存的不足和改进方法的可能途径。
8.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检测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意义是什么?应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的原则有哪些?9.如何利用细胞因子检测来判断Th1/Th2细胞平衡?10.如何从细胞因子检测的角度,了解机体T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功能?第十七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1.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检测原理是什么?2. 流式细胞仪分析中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的检测意义。
3. 何谓荧光补偿?何谓“液相芯片”技术?4. 细胞分选的基本原理。
5. FCM分析中有哪些数据显示方式,如何解读结果及其设门分析的意义?6. 如何进行FCM分析检测样品的制备?7. 流式细胞分析前如何验证仪器工作状态,采用何种校正物?8. 流式细胞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方面?9. 流式细胞术有哪些临床应用价值?10.流式细胞仪分析中常见的荧光素有那些?他们的特性如何?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其分子基本结构3.免疫球蛋白分类及亚类4.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方法有哪些5.比较单向免疫扩散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优缺点。
6.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有何临床意义?7.免疫球蛋白IgG亚类测定有何临床意义?8.单向免疫扩散测定中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9.如何保证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准确?10.如何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破坏程度?11.如何判定血脑屏障受损程度?12.如何正确选择测定M蛋白的实验项目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1.已知补体的活化有三条途径,试述三条激活途径有何不同?2.试述补体在抗感染免疫中有何作用?3.补体有30余种成分,各自的作用不同但相互联系,补体的网络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哪几个?4.补体在参与机体免疫系统效应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应用补体检测抗原抗体的方法有几种?有无你认为可以建立但尚无人提及的?6.补体在参与人类疾病的病理损伤中发挥什么作用?7.机体的免疫损伤或炎症多发生于什么情况下?损伤的机制是什么?8.试比较各种补体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如何进行临床应用选择?9.补体缺陷所表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10.补体的主要理化特点是什么?第二十章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1. 什么是免疫检验自动化?应用哪些技术?优点是什么?2. 免疫浊度分析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临床应用?3. 免疫胶乳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原理是什么?4. 定时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的测定原理,其抗原过量检测有什么不同点?5. 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6. 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技术要点是什么?7. 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原理,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8.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的技术要点是什么?9.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的技术要点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10.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组成成分有哪些?优点是什么?第二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1. 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是什么?3. 作为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两者有哪些联系和区别?4. 室间质量评价的概念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