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宫颈癌筛查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683.50 KB
- 文档页数:23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导读:上周一同行好友笑着问小编,国外宫颈癌筛查指南这么多,你知道都有哪些版本吗?这些指南都是基于什么推出来的呢,咱们国内临床应该如何采纳,能否直接进行“拿来主义”?当时竟无言以对。
这几天小编殚精竭虑的搜集了众多版本宫颈癌筛查指南,汇总分析各版本指南的要点,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宫颈癌筛查史:HPV筛查地位“与时俱进”宫颈癌是目前筛查最有效的一种恶性肿瘤,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通过每年一度的巴氏涂片(pap筛查,死亡率已从38/10万下降至8.3/10万,遗憾的是局限于方法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后的20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再下降。
为了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开始致力于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寻求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好的筛查方法,并在各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宫颈癌筛查指南。
•19世纪80年代前:巴氏涂片已用于临床宫颈癌筛查,但具体筛查模式并未界定。
•1980年到1987年:巴氏涂片的临床应用开始有明确指导:建议对于20岁以上及20岁之前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巴氏涂片检测,如果连续两次均为阴性结果,可将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
•1987年筛查再次翻新:建议18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测一次巴氏涂片,但筛查间隔可由受检者自由决定。
•1983年:德国豪森教授发现可致癌的HPV16型病毒,次年从宫颈癌患者中克隆出了HPV16和HPV18,HPV开始进入临床视野。
•20世纪90年代:灵敏度和特异性更佳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开始取代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其中典型代表为LCT和TCT检测。
•1999年:第一个HPV检测试剂被FDA批准进入临床,HPV检测开始登上宫颈癌筛查舞台•2002年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增加HPV检测作为鉴别异常细胞学结果(ASCUS-LSIL风险大小的方法,但是否检测由受检者自由决定•2004年-2012年各大指南:建议30岁以上女性进行细胞学与HPV联合检测。
81例宫颈癌临床病例分析张文花【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5(023)007【总页数】3页(P491-493)【作者】张文花【作者单位】山西省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034200【正文语种】中文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1]。
全球每年大约有37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且死亡率高达50%。
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宫颈癌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早期诊治时间。
本研究通过随访及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本院收治的81例女性宫颈癌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探讨基层医院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对基层患者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估。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观察对象为2003~2009年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过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通过随访及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8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分期、预后(以年龄分组)及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以户籍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1.2 临床病理分期按FIGO(2000)分期标准,临床上将0期宫颈癌称为原位癌,Ⅰ~Ⅱa期为临床早期宫颈癌,Ⅱb~Ⅳ期为临床中晚期宫颈癌。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资料患者均已婚;户籍农村47例,城镇34例;多胎多产者52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49例;发病年龄44.13±8.07(28~71)岁,以36~45岁年龄段最多(48.2%)。
2.2 临床表现无症状体检发现16例(19.8%),接触性出血18例(22.2%),阴道不规则出血15例(18.5%),阴道分泌物异常32例(39.5%)。
无症状体检发现者及接触性出血者均以≤35岁组较多,36~45岁组及≥46岁组则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阴道分泌物异常占比较高,不同年龄组之间,临床症状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1,P<0.05)。
子宫恶性肿瘤诊治研究——子宫颈癌林仲秋;卢淮武【摘要】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同时,子宫也是容易发生恶性肿瘤的器官.从子宫颈到子宫体,子宫内膜到子宫肌层,各部位均可发生恶性肿瘤.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宫颈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确诊依赖于宫颈病灶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对病变程度的判断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宫颈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为局部晚期、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HPV疫苗也已开始应用于宫颈癌的预防.%The uterus is an organ which nurtures the embryo,fetus and produces menstruation. At the same time.it is also an organ which is likely to suffer from malignant tumor. Each part of the uterus including cervix,corpus uteri,endometrium,myometrium is prone to malignant tumor. Cervical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 Persistent infection of high risk papillomavirus is the main reason of precancerous and cervical cancer. The main pathological type wa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Definite diagnosis can depend on cervix biopsy and histopathology. We can judge the severity from the FICO clinical staging.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cervical cancer is surgery,while in treatment of the middle and advanced stage cervical cancer,radiaotherapy is the core and chemotherapy is the complement. Nowadays targeted therapy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localadvanced,recurrent and metastasis cervical cancer. HPV vaccine has been used to prevent the cervical cancer now.【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2(039)004【总页数】5页(P322-326)【关键词】子宫肿瘤;宫颈肿瘤;癌;诊断;治疗【作者】林仲秋;卢淮武【作者单位】31000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瘤科;31000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瘤科【正文语种】中文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JAMA 临床指南宫颈癌筛查2014 年在美国预计有12000 个宫颈癌新发病例,因宫颈癌死亡4000 例。
年龄小于50 岁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最高,在西班牙裔和黑人女性中更为普遍。
诊断出患有宫颈癌的女性有50% 从未接受过筛查,另外有10%在确诊前5 年未进行筛查。
数十年来,宫颈癌筛查系通过在宫颈上皮移行带取细胞进行的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检查)。
最近,HPV 检查也成为筛查方法的一部分,HPV 是与大多数宫颈癌发生有关的病原体。
在2014 年12 月 3 日出版的JAMA 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妇产科医生协会(ACOG) 制定的宫颈癌筛查指南。
推荐意见要点:宫颈癌筛查应从21 岁开始,之前不论是否有性行为或是否为风险人群均不筛查。
21-29 岁女性,每三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30-65 岁女性,每五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查,或每三年进行细胞学检查作为替代筛查方法。
宫颈癌高危女性须增加筛查频率(HIV 感染、免疫功能不全、子宫暴露于己烯雌酚或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CIN3 或癌变)。
如筛查阴性结果明显并且没有CIN2 级或以上的病变,年龄超过65 岁的女性可停止筛查(此前10 年的最近5 年间,连续3 次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或连续 2 次联合检查结果阴性)。
宫颈细胞可经由液体或传统的宫颈涂片收集。
单独的HPV 检查不可作为筛查结果。
如联合检查的结果出现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细胞学结果及HPV 阴性,仍按年龄继续常规筛查。
如联合检查的结果出现阴性细胞学结果和阳性HPV 结果,则应在12 个月内再次进行联合检查或进行HPV 基因型特殊检查。
不论女性是否注射了HPV 疫苗,筛查推荐意见一致。
指南的源特征宫颈癌筛查指南由ACOG 发布,后者是一个非公立性非营利的志愿组织,有55000 医生会员。
由妇产科医生组成的两个临床评审小组参与了这一指南的制订,最终版本由ACOG 的执委会审查并批准。
对ASCCP 2012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的解读(二)王荣敏;彭晶晶;尤志学【摘要】宫颈癌病因明确,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可逆性的癌前病变期,是可通过医学干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和推广,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逐年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而对癌前病变的管理及干预是阻止浸润癌发生的重要环节.结合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2013年颁布的《2012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全球共识指南》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方式进行解读.新版指南更清晰提出各级别CIN的分层处理及CIN治疗后的联合随访的价值,对指导临床规范化处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42)002【总页数】3页(P238-240)【关键词】宫颈肿瘤;普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细胞学技术;乳头状瘤病毒科【作者】王荣敏;彭晶晶;尤志学【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1973年Richart提出使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一概念,并进一步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和累及的范围将CIN分为CINⅠ、CINⅡ、CINⅢ。
CIN反映了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
此后的研究又认识到CIN所涵盖的病变包括二类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一类HPV感染的鳞状上皮依然保持有分化能力,宿主细胞未进入癌变或癌前病变的状态;而另一类为高危型HPV转化性感染,形态学上表现上皮全层的非典型性,同时E6、E7基因产物等的过表达变化,该病变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
1988年用于宫颈和阴道细胞学的Bethesda系统被提出,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epithelial lesion,HSIL)的二级分类系统也被一些学者引用到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中,使用这种二级分类系统(即CINⅠ归为LSIL,CINⅡ和CINⅢ归为HSIL)比传统的CIN三级划分更适用,降低病理诊断的变异性。
女人宫颈癌要检查什么宫颈癌前筛查准备有哪些女人宫颈癌要检查什么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 检测,细胞学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
筛查应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开始,或21岁以后开始,并定期复查。
2、高危型HPV DNA检测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
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
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
3、镜检查若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并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应作镜检查。
4、子宫颈活组织检查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
若需要了解子宫颈管的病变情况,应行子宫颈管内膜刮取术。
宫颈癌前筛查准备有哪些1、积极参加宫颈筛查。
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效的筛查手段,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2、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当医生怀疑宫颈有病变,且细胞学检查有异常时,需在直视下或镜下用活检钳对宫颈病灶进行咬取活检,可取一点或多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诊宫颈癌的标准。
3、熟悉宫颈癌早期征兆。
接触性出血、不规则流血、绝经后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白带增多伴异味等都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接受妇检、细胞学、镜、宫颈活检等相关检查。
4、不可对“宫颈炎”掉以轻心。
宫颈炎是是女性的常见病。
患者常有分泌物增多伴异味、外阴搔痒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同房后、妇检后少量接触性流血。
出现上述症状就诊时,如从未进行过宫颈筛查或已超过再次筛查时间,应先做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排除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后,才能考虑为宫颈炎。
否则容易错过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机会。
5、妊娠期间不要拒绝宫颈检查。
妊娠期妇女合并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患者或医生往往会把妊娠期流血都归结为先兆流产、流产或前置胎盘等原因,并担心行窥器检查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而未对妊娠期出现流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
9000名妇女子宫颈癌的筛查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宫颈癌的筛查是国家出台实施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程。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9000名20-60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对有性生活的青年女性、育龄期女性及绝经前后自愿要求检查的女性,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肉眼异常者行宫颈活检或利普刀锥切病检。
结果: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NIⅠ2例,CINⅠ-Ⅱ2例,CNIⅡ1例,CNIⅢ、宫颈原位癌6例,宫颈癌Ⅰa1期2例,Ⅰb2期2例,晚期宫颈癌Ⅱb期以上3例。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Ⅰb2期以前的病人,除有一例宫颈原位癌病员不愿手术未作手术外,均手术治愈。
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91-02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通过早期筛查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因而重视并选择科学的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重要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县妇联、县卫生局组织到我院妇科进行体检的城镇已婚女性、未婚但有性生活1年以上的青年女性及自愿到我院妇科门诊要求妇科常规普查的20-60岁女性以及因性生活出血或绝经后出血来院就诊的女性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有上皮内瘤变细胞(CIN细胞)或肉眼异常者(因无阴道镜)直接行宫颈活检或利普刀锥切病检。
2.方法所有检查均避开月经期,先扩开阴道检查阴道宫颈情况,取白带检验,宫颈刮片者,用宫颈刮板缘宫颈鳞柱交界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60-720°,涂片送病理科检查。
液基细胞学检查者用宫颈毛刷伸入宫颈口内旋转5-8圈,将毛刷推入液基瓶中送病理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