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讲座之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共33页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33
《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主题班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的班会主题是《养成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下面我就本节课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一、说班会主题:小学生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知礼仪的关键时期。
这阶段,能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开展本次主题班会。
二、说班会内容:本次班会主要内容有:养成学习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养成生活好习惯,成就快乐人生;养成文明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也就是养成学习、生活、文明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三、说班会形式:本次班会,我让学生来主持,每一项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我从班中挑选两名普通话好,领导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本次班会的主持人,负责主持本次班会。
其次,我把班会中展示的三方面内容,分派到不同的小组去完成。
如:把第一项活动“养成学习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安排给第一小组去完成,将两个节目:小品《课堂上》和快板《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排练任务安排给他们,让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力争将节目表演好。
四、说班会过程:两个小主持人上台,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讲述好习惯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并宣布班会开始。
活动一:养成学习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第一项:看动画《学弈》,学生看后交流感受。
《学弈》是一则短小、生动的动画片,一上课先看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学习状态,更容易集中精力,另外,故事中的道理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欲望.第二项:学生小品《课堂上》,安排六名同学,调查本班学生课堂上存在的不良习惯,编排成小品,让全班同学观看并找出小品中人物的坏习惯.在本环节中,学生在做调查,排练小品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同学们存在的坏习惯有了较深的认识,再通过表演,同学们的讨论,就更能坚定同学们改掉坏习惯的决心。
这比老师、家长一遍遍的叮嘱更有效。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各位家长,我很荣幸能够在此为大家讲授这个专题。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辅导和监督孩子形成良好的研究惯,为孩子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讲座将从家庭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好惯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惯等方面入手。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__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惯。
”优秀的学生和孩子不过是具有无数良好惯的人。
一个白发苍苍的学者曾在一次聚会上说,他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规则);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秩序);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道德);研究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有心)。
这些都是良好惯的体现。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___曾深有感触地说:“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惯。
”好惯是一个人的资本,养成良好的惯,将会受益终身。
好惯一旦养成,就会像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一样持续下去。
正如英国教育家___所说:“惯一旦养成之后,就不需要依靠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发挥作用。
”就像晚上睡觉前关灯,出门前锁门一样,这些都是我们养成的惯,不需要别人提醒。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在学校学得怎么样,是不是认真听讲?是不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很少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和态度,以及家庭成员的兴趣和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父亲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更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心理学家___曾说过:“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英国文学家___也认为:“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从孩子出生起,父亲就担负着一份终身职责。
尽管父亲们工作繁忙、应酬频繁,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更需要父亲对他们的关注和影响。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家长会)让健康心理伴你快乐成长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会在研究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
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研究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例如XXX《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
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研究、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
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进修和升学竞争招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XXX,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
家长会家长演讲稿:好习惯受益孩子的一生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XXX学校的一位家长,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好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带来的长远受益。
众所周知,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
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的一生,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好习惯是为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
我们常说“好习惯成就一切”。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按时起床、认真完成作业、保持整洁、有计划的安排时间等,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也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好习惯还能让孩子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更自信、更放心地面对各种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倍感快乐和满足。
其次,好习惯还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而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管理压力,提高抵抗力,从而维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比如,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作息等,这些习惯都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最后,好习惯还能帮助孩子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养成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感、友善感等品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比如,习惯于分享、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这些优秀的品质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友谊,同时也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尊敬的家长们,每个家庭都是孩子习得好习惯的第一课堂。
我们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和引路人,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他们学会养成良好习惯。
无论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还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好习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谢谢大家!。
家长学校讲稿好孩子好习惯好人生我们的老祖宗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可见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及课题,为此,我们在校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学风“知•行”的引领下,认真的开展着这项工作。
下面就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1、制定班规,约束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其实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在家里说一不二,没有纪律观念,随意性大,没有上课的概念,但是低年级孩子又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所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从细节入手,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详细的班规班纪,从课堂要求、礼仪常规到卫生环境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附有相对应的奖罚制度,为了强化孩子的行为规范,我还将其中的一部分编成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来让孩子牢记心中,如:上课遵守纪律儿歌、卫生打扫保洁儿歌、文明用语儿歌、友好交往儿歌等等。
2、家校联手,做好引领。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孩子上一年级,我把拼音又学了一遍,为了孩子,我天天晚上也不能看电视等等,可见要想让孩子有所改变,我们老师、家长必须先改变。
现在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1)为了孩子,教师率先垂范。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