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调研报告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3.08 MB
- 文档页数:9
摘要/本文从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历史及定位出发,重点论述了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景观布置及设计,并分析了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当代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以望为探讨文化遗址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与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保护遗址景观设计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Qujiang Relics Park history and position sets out, discussed the Xi'an Qujiang Relics Park landscape layout and design, and analysed in Xi'an Qujiang Relics Park as an example the ruins park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n city landscape effect, in the hop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sites in city landscape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to help.Key words/Protection Relics Landscape design一、遗址公园概述及国内外发展概况遗址公园概述一般而言,遗址公园乃是在历史遗址或基址之上创意建设,是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特征的、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公共性园林景观。
它是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要素为目的,利用遗址本体及潜在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营建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公共开放绿地,并具备教育、科研、观光、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遗产。
对于遗址公园而言,文化也是其永远的基因,是将人们与历史联系起来的纽带。
园林设计调研报告范本园林设计(调研报告)题目:《园林设计》调研报告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班级: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10级4班学生姓名:学号:目录第一部分:调研概况一、调研目的二、调研内容三、调研地点四、调研时间第二部分:调研作业一、问题回答二、收集照片资料第三部分:调研个人心得一、曲江池遗址公园二、浐灞世园会遗址公园三、总结第一部分:调研概况一、调研目的:学习和总结当地具有代表性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工作提供具象认识和经验教训。
二、调研内容:经过参观调研、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西安当地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等特点。
三、调研地点1、曲江池遗址公园:分为八大景区,汉武泉景区、艺术人家景区、曲江亭景区、明皇栈桥景区、阅江楼景区、烟波岛景区、云韶居景区、畅观楼景区。
2、浐灞世园会遗址公园:园区分为A、B、C、D、E五个大区,A 区包括广运门、长安花谷、陕西省内园、部分国内城市园、创意馆、大学创意园、沁园春舞台以及创意馆。
B区包括水龙吟舞台、椰风水岸服务区、部分国际园。
C区包括长安塔、自然馆、秦岭园、泼水节和其它几个比较无聊的园区,略过。
D区有国际园、企业展示园、浣溪沙舞台和灞上人家服务区等。
E区包括次入口、大师园、国际园、国内园、欧陆风情服务区、蝶恋花舞台等四、调研时间:3年10月9日、10月10日、10月11日第二部分:调研作业一、问题回答1、阐述曲江池遗址公园汉武泉景区、艺术人家景区、曲江亭景区、明皇栈桥景区、阅江楼景区、烟波岛景区、云韶居景区、畅观楼景区八大景区各自能够利用的借景关系。
2、举例分析曲江池遗址公园景点的意境。
3、观察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人员组成、活动场所及设置相应的设施。
4、图片记录曲江池遗址公园与浐灞世园会遗址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西安遗址调研报告西安遗址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旨在对西安的遗址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保护现状,为保护与利用西安的遗址提供参考。
二、调研过程1. 调研时间本次调研从2022年9月1日至9月5日进行。
2. 调研地点调研地点包括西安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隍庙等。
3. 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实地,观察和感受西安的遗址,了解其规模、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2)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安遗址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
(3)专家访谈: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了解西安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建于明朝。
城墙高12米,底宽15米,顶宽12米,全长约14公里,城墙上还设有敌楼、烽火台等防御设施。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较为良好,墙体保存完整,并设有游览通道,供游客观赏。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墙周边的建筑物高楼林立,对城墙的视觉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保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代的陪葬品,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调研中,我们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保护状况较好,展馆内设有严格的保护措施,游客不得靠近兵马俑。
然而,由于人流量大,展馆内的空气质量有待改进,并且一些旅游商家在保护区周边设置了商业设施,对遗址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西安大雁塔广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
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雁塔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塔内设有专门的导览服务,游客可以了解到这座古塔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游客数量庞大,游客观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秩序问题,如涂鸦、乱丢垃圾等现象,这给大雁塔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西安遗址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 城市化进程对遗址的影响,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城市公园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以西安曲江遗址公园为例作者:贾睿卿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2期文/贾睿卿一、引言公园不仅是公共娱乐、休闲的重要空间,更是城市文化的承载。
作为城市历史传承的标记,文化公园旅游嫣然已经成为驱动经济文化发展的驱动力(Paul F.J. Eagles, 2002)。
所谓文化公园是指以文化宣传为目的,突出文化传承、教育与休闲娱乐的多重功能的公园。
旅游市场变革及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公园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日渐凸显。
然而,由于缺乏特色的品牌规划和科学的战略定位,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复杂化使得各地公园的同质化问题也日趋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文化公园彰显城市历史传承乃至文明建设核心功能的实现。
关于旅游品牌建设的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基于游客体验或感知,探索公园品牌效应形成的机理,如陆朋(2015)分析了游客感知与旅游品牌形成的机制机理影响两者间关系的因素;吴小根、杜莹莹(2011)的研究则检验了个体因素、情景因素和感知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的显著影响。
二是,基于生态观,研究公园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易平(2014)等指出了公园旅游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脱钩的问题,分析了品牌效应和旅游生态效应的差距,并由此提出了实现公园旅游可持续化的命题;Hyungsuk Choo(2012)等测度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参与及生态承载力与品牌形成的关系,将依据参与强度将旅游目的地分为三个等级。
综合前人研究可见,对于城市公园尤其是文化公园的品牌建设尚缺乏充分的研究。
西安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遍布的历史文化主题的公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参观、旅游和休闲。
文化公园在西安市城市品牌传播中占据核心位置。
本文研究以西安曲江遗址文化主题公园为例,分析其旅游品牌建设基本模式包括战略定位和运行模式,为城市公园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提供借鉴。
二、西安市曲江池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基本模式(一)曲江池遗址文化公园旅游品牌建设现状曲江遗址文化公园是西安市文化产业的集中体现。
遗址公园调研报告遗址公园是对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展示历史遗址的文化内涵,研究历史文化的特点,开展旅游观光和文化教育等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遗址公园的情况,我对本市的一座遗址公园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遗址公园的基本情况,包括规模、历史背景、保护措施、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公园的运营管理、景点设计、游客服务等内容进行评估。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参观遗址公园,了解公园的规模、布局、景点等情况。
2. 问卷调查: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遗址公园的评价和需求。
三、调研内容1. 遗址公园的规模和历史背景:该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20亩,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遗址,承载着该地区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
2. 遗址公园的保护措施:公园对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固和修复古建筑,清理和整治周边环境。
3. 遗址公园的景点设置:公园内设有多个景点,包括展览陈列区、文化教育区和休闲娱乐区等,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
4. 公园的运营管理:公园建设了完善的管理机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公园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
5. 公园的游客服务:公园提供了多种游客服务,包括讲解服务、导游服务、停车服务等,方便游客的参观和游览。
四、调研结果1. 遗址公园的规模和历史背景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认为公园的规模适中,历史背景丰富。
2. 遗址公园的保护措施得到游客的一致赞扬,认为公园对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好。
3. 遗址公园的景点设置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认为景点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4. 公园的运营管理得到了游客的一致认可,认为公园的管理规范、服务到位。
5. 公园的游客服务得到了游客的好评,认为公园提供的服务满足需求,为游客带来了良好的体验。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遗址公园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遗址公园应继续加强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保持原始的历史风貌。
西安考察报告-最终西安采风调查报告西安之旅一.考察地点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秦始皇陵博物馆华清池茂林博物馆法门寺文化景区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美术馆大唐芙蓉园清真寺回民街大明宫二.考察时间:2014年11月2号至11月8号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四.考察内容:2014年11月2号至11月7号,我们工业设计121班在三位指导老师王恬,尚晓东和闫秋雨主任的带领下,在古城西安进行了历史遗迹实地考察。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
由于古都西安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因此,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2号的下午6点左右,我们登上了驶向西安的列车,同时开启我我第一次去北方的路和第一次在火车上过夜的历史,满怀的期待在火车上的夜会有多么的精彩。
南方的深秋,夜幕总是来的那么早,上车不久天就黑了下来。
我和我的小伙伴百无聊赖的坐着,聊着天,打着牌,吹吹牛皮,相互调侃,不知不觉,10点熄灯的号角打响,车厢依次关上了灯,躺上床的我们却一直无法入睡。
有经验的同学告诉我们,晚上的睡觉时一阵阵的,因为噪音的时断时续。
到了凌晨1点左右,才安然的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早上11点多,我们相继下了火车,来到了古都西安。
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城墙,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打入我们脑海最深处的印象,让我们难以忘记他的历史。
吃过饭后,我们坐着大巴来到了西安之行的第一站——大雁塔广场,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曲江遗址公园阅江楼景区典型的唐文化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法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博大精深,唐文化作为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财富。
曲江池遗址无疑是其中之一。
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曲江新区东南部,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与周边的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形成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
基于唐曲江池遗址、秦二世皇帝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城市功能配套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传统,恢复性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饮、汉武泉、宜春苑、凤凰池等历史文化景观,再现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构建集生态环境重建、观光休闲娱乐、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文化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因循山水格局,规划建设历史之院,文化之远,生态之园,艺术之园,以秦,汉,隋,唐曲江池遗址为基础,恢复曲江池历史水系,建设现代人文景观,琼楼玉宇,桥廊轩榭,凡三十六处,如璀璨群星辉映映曲江。
整个公园以曲江池水面为中心,分为汉武泉景区,艺术人家景区,曲江亭景区,明皇栈桥景区,阅江楼景区,烟波岛景区,云韶居景区,畅观楼景区共八大景区。
阅江楼景区在唐文化的表现手法上十分巧妙。
艺术皆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生活中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园林艺术亦是如此,曲江池遗址公园以古典厚重的文化元素充分再现了秦,汉,隋,唐时期的曲江风貌;用现代的艺术设计手法,以美为原点,以人为本,尊重并吸取当代的文化思潮,利用自然遗址营造出了整个景观的空间氛围,反映了时代精神。
曲江遗址公园在形式上是开放的,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所以其园内的景观雕塑小品的表现方式也是通俗的。
水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曲江池足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矩形湖泊,东西两岸皆为曲岸,西岸弯长势缓,岸平地阔,东岸弯多势逼,参差变换。
根据这种地形,设计师比照中国山水画的法式,东池造景,西池留白,东池显水景灵动变化之美,两池则一片汗洋,展示出水景波澜壮阔之势。
曲江池是古都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位于唐长安城东南隅。
其南倚终南山,北对乐游原,东南临少陵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和京都公共区。
这里在秦代称恺洲,并修建有离宫称“宜春苑”;汉代在这里开渠,修“宜春后苑”和“乐游苑”;汉武帝时扩建上林苑,对宜春苑也进行了增修,疏凿恺洲水源,掘出汉武泉。
恺洲水面扩大,呈曲状,故名之为“曲江”。
隋营京城(大兴城)时,宇文恺凿其地为池。
因深挖汉带曲江成为大池,故后有“曲江池”之称。
盛唐时期,曲江池的繁盛达到了顶峰时期。
当时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聚于此,又有各种宴会及游乐活动,这一带成了京都游人的最佳去处。
唐朝诗人王棨的《曲江池赋》为这里做了最好的描绘,更有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韩愈的“曲江水满花千树”等千古绝唱流传于世,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大诗人都有不少关于曲江池的名篇佳作。
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后,这里便逐渐衰落,经过了一千多年历史的风霜洗礼,留传至今的只有残存的废墟和遍地的荒草。
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2007年西安曲江新区践行省委提出的“文化强”和市委提出的“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而启动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江池遗址公园北与大唐芙蓉园相连,南临秦二世陵遗址公园,西接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衔寒窑遗址公园。
整个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担纲规划设计,与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市社科院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共同论证通过。
遵循遗址公园“突出人文性、景观性、实用性、可进入性”的原则,秉承“展示盛唐文化,体现生态自然”的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目标,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
工程计划投资约5.8亿元,规划总占地959.7亩,建筑用地22.2亩,道路及铺装占地116.2亩,水面占地500.55亩,绿地占地320.9亩。
曲江遗址公园观后感
本次社团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去曲江遗址公园拍外景。
也是我们摄影社团第一次外出拍外景,大家对于此次的外拍充满了好奇与希望。
特别是学校距离哪也比较近,步行抵达目的地。
一路上太阳的炙烤,使得我们原有的活力大大的减少了不少。
但是到了公园以后,一个个又生龙活虎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个性的张扬,活蹦乱跳的。
曲江遗址公园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茂密的大树,清澈的湖水,一切美丽的景象尽收眼底。
曲江池遗址公园更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民俗传承、艺术展示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有很多表现唐代社会生活的雕塑,布置在全园各处,或草坪,或广场,或山坡,或水滨,甚至在水中。
使曲江池遗址公园笼罩在一片浓郁的大唐文化氛围中。
雕塑材质大多为青铜或石质。
以写实艺术手法为主,使人感同身受。
最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片碧绿的芦苇,开始我特别幼稚的以为那是一片茂密水草而已,却遭受了一群人的鄙视,那是芦苇呀,呃,晕死我了。
不过倒是了解了一种新的植物。
大家各自都去抓拍自己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可谓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再怎么累也无所谓。
曲江池遗址公园很大,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去拍够全部的景象,但留下的都是依附于童真的视角。
还没有玩到尽兴,时间上已经不允许。
是时候回学校了。
一路上又是在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中度过。
步行这么远的路上,很累,更多的是路上的欢声笑语。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客行为研究景区是游客旅游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载体,有关景区游客行为的研究是多层次的,游客行为及感知满意度是检验景区服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参考。
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浅析了遗址公园游客行为规律,并根据游客对各因素评价结果及感知满意度提出景区发展的建议。
标签: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客行为;游客满意度0引言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旅游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载体。
景区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深入细致地研究游客的旅游行为,就得从景区游客行为研究着手。
目前国内研究游客满意度和游客行为的较多,李中员以客源地、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游客基本特征和出游次数、出游方式和伙伴等游客旅游行为特征分析游客对景区的选择。
王良艳探索分析了影响海南呀诺达景区游客行为模式的具体有效要素。
崔哲浩通过采用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长白山西景区的客源市场结构及游客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朱少明以杭州景区游客管理为例,从游客管理容量、满意度、行为、体验、投诉、安全管理方面杭州景区内游客管理存在优势和不足,提出景区游客管理措施。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对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客行为及其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为曲江池遗址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1.1研究背景西安市曲江池遗址公园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总设计,占地471亩,在原曲江池基础上2008年7月1日建成,它与周边的相关景点,共同构成人文西安的新标志,成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
1.2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4月进行了为其三天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效果比较理想。
问卷重点包括三大部分:(1)游客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客源地、年龄、性别等。
(2)包括游客空间结构、游客知晓曲江的渠道和选择曲江池旅游的动机。
曲江遗址公园景观调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曲江遗址公园是西安著名的历史遗迹。
西安本地人称其南湖。
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重新疏竣开渠,引大峪水入黄渠而注于池中,因地形曲折,江水漫流,故名曲江。
《太平寰宇记》说:“曲江池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之。
”当年曲江,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曲江亭……两岸宫殿连绵,阁楼起伏,垂柳如烟,景色绮丽如画。
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王宝钗与薛平贵”即发生在此!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东南,即从今大雁塔向东南约一华里左右就到曲江池西岸,今天的东、西曲江池村即为曲江池遗址。
唐代时这里为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流饮”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
, 一、池塘沿革唐长安城位于龙首原南端,这里的总体地形特征为东南高而西北低,它的东南就是少陵原。
少陵原呈东南———西北走向,东西窄而南北长,名曰原, 实则一条阜,愈南地势愈高,宛若一条土色长龙由秦岭山麓伸向渭滨。
曲江池就位于这少陵原头突然下陷的一块低洼地域中,南北长而东西短,东南西三面隆起,北面有一很窄的出水口,大致形状为一不规则的葫芦瓢样。
登临大雁塔向之俯视,犹如镶嵌在原头上的一颗水珠,天然成趣,自然而又壮观。
在这里巧用自然地势布设风景区的设施,秦代已开始。
秦时今曲江池一带称恺洲,恺即弯弯曲曲的意思,由于池水“透底何澄澈,回流乍屈盘”,因而此池已有曲江池之名。
秦时曾在此修筑了离宫宜春苑, 汉时称宜春下苑。
隋代以前曲江池中的水源主要依靠池内西侧的汉武泉,汉武泉一年四季都有水流涌出,且水量充足。
秦汉时期的曲江池沿岸约有 3 公里之长,西汉以后长安废不为都,曲江池年久失修,泉眼堵塞,一度干涸。
隋代建都长安后曲江池之地又复为整个长安城风景区之一。
正因为曲江池历史的特殊性,古代进士贵族常于此饮酒做作乐。
想象一下那是何等的盛会,但曲江池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那种当时的盛情,道路过于单一,景观植物过于单一,细节的把握不够,很多方面没能够突出当时唐朝的鼎盛皇家的才气。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解析曲江遗址公园公园概况曲江池遗址公园, 北接大唐芙蓉园, 南至秦二世陵遗址。
从唐曲江池遗址、秦二世皇帝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城市功能配套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 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传统, 恢复性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饮、汉武泉、宜春苑、凤凰池等历史文化景观, 再现曲江地区“青林重复, 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 构建集生态环境重建、观光休闲娱乐、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和娱乐休闲区。
唐城墙遗址公园与曲江池遗址公园东西相连, 位于曲江新区东南部, 是集历史文化保护, 生态园林, 山水景观, 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是城市文化公园。
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院士担纲规划设计, 公园因循山水格局, 规划建设历史之园, 文化之园, 生态之园, 艺术之园, 以秦, 汉, 隋, 唐曲江池遗址为基础, 恢复曲江池历史水系, 建设现代人文景观。
琼楼玉宇, 桥廊轩榭, 凡三十六处, 如璀璨群星辉映曲江, 整个公园以曲江池水面为中心, 分为八大景区。
周边环境曲江池遗址公园, 与周边的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曲江池遗址公园等, 形成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 共同构成人文西安的新标志, 成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 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
曲江池遗址公园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民俗传承、艺术展示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有很多表现唐代社会生活的雕塑, 布置在全园各处, 或草坪, 或广场, 或山坡, 或水滨, 甚至在水中。
使曲江池遗址公园笼罩在一片浓郁的大唐文化氛围中。
雕塑材质大多为青铜或石质。
以写实艺术手法为主, 使人感同身受。
环境心理要关注历史, 走进当代。
一个城市的环境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思潮, 要尊重和吸取自身历史与文化经验和情感的基础上, 立足现代, 以开放的视野和姿态广泛接触当代艺术思潮和人文观念, 保持与时俱进的清醒头脑, 有选择的创造性的将之融入环境中来, 也就是做要自然, 社会与人的和谐统一。
人 文自幼喜好读书,尤其是古诗词,诗读得多了,每到一处游玩,总想着从古诗中寻到踪迹。
那年西安一游,遍访古迹,收获颇多,其中一处最令我流连忘返,这就是曲江池遗址。
曲江池的历史,起于秦汉,盛于隋唐,是中国古代风景园林的经典。
秦代曲江是一片天然沼泽,汉武帝时因其水波浩渺,池岸曲折,称为“曲江”。
隋朝兴建大兴城,曲江被纳入城郭中,改称“芙蓉池”。
唐代大规模营建曲江,曲江池成了水域千亩、名冠京华的游赏胜地。
唐末,曲江池因为战乱导致宫殿被损毁,园林曲江池遗址寻古文/图_张 喆胜景荡然无存了。
2007年,西安市政府决定重现曲江胜景,历时一年,让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胜景又重现人间。
进入曲江池遗址公园,只见一条清澈的池水,曲曲折折贯穿景区南北。
池水两边,是碧绿的草坪、苍翠的树木和蜿蜒的小路。
在池水边,有许多杨柳和石榴树,婀娜多姿的柳枝低垂,石榴树上结满了青色的小石榴,绿叶中夹杂一点石榴花,一阵微风吹过,红色的花瓣在绿叶中时隐时现,不时也有几朵残花从石榴树上落下来。
88DOI:10.19755/ki.hnep.2020.09.030栏目主持│付 琳文苑出,到曲江池临水洗濯,赏青游玩。
公子少年呼朋引伴,到曲江池游玩踏青宴饮,逢佳景胜地,驻马宴饮玩乐,曲江池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经过芳洲临流亭、涟漪亭,美丽的桤洲桥如一弯彩虹,横贯池水两边。
穿过桤洲桥,继续前行,在池边的一片草坪中,看到了这样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场面:大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这一对好友,一人抚琴作和,一人手拿书本吟诗。
据说俩人经常同游曲江,其留下的关于曲江唱和的诗就达百余首之多。
继续前行来到烟波岛。
放眼望去,那岛中间有一块白色大石头,上面刻着韩愈送给白居易的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站在岛上,向四周远眺,只见烟波岛的南边,在一片高坡上浓密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一角琉璃飞檐来,那就是祈雨亭了。
再四下望去,远处波光粼粼,彩船游弋,绿树掩映,亭阁楼台玉立,一派诗意盎然的景色。
调调研报告
----初探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和人性化设计
—————————————————————————————————— 调研目的: 为毕业设计汉城湖景观设计搜集资料、储备专业知识,为此项目的设计需找更宽、更广、更新
的规划设计方法,让最前沿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此项目的设计中得到彰显,更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设计能力。将景观设计做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追求,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探源,需找天人合一的生存方式,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调研地点: 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调研时间: 2010年3月5日--------3月21日
调研报告内容来源: 1.查找相关资料
2.实地调研 3.调查访问使用人群
第一部分 唐城墙遗址公园实地调研情况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来到曲江较有特色的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对这里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分析。想要通过对这里景观规划设计的特色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于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需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找到一个合理的设计理念的定位。 唐城墙遗址公园简介: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东西向
平行的两条城市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东西全长3600米,宽100米,占地540亩,由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设计,和曲江池遗址公园同为曲江新区2008年斥资40亿元打造六大遗址公园中的两大项目。 报告内容: 一.了解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问题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位 景观设计的内容非常广泛,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施等等都要有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体现,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的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所以景观设计理念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城墙遗址公园设计理念的定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城墙遗址公园定位为开放式的唐文化艺术长廊,是在古唐城墙外郭遗址之上,以书法雕塑、园林景观为表现手段,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展示为主题,为市民、游客提供一处集艺术享受、文化鉴赏、活动休憩的高品位场所。它融会古今,宛如一条绿色长廊延伸在曲江的东南方。唐城墙遗址公园以“市民、自然、休闲、健康、艺术、享受”为主,充分体现服务市民和艺术享受的理念。以唐诗为主线,以书法、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园林景观为表现手段,是集诗歌、哲学、美学体验、生态园林为一体的休闲文化长廊。唐城墙遗址公园八个分区以初唐到盛唐的唐诗为主线,并延伸融会到造园意境和景观设计等方面。 唐城墙遗址公园如同古都西安繁华都市的一条碧玉带,这里体现了古遗址上西安人的现代生活,扑面而来的是古韵新风尚、人居新观念的崭新理念,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解读和传播,在这里,人文和谐的生态宜居区正在形成! (二)、创造拥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景观设计 在对唐城墙遗址公园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在这里休闲娱乐的人群还是相当多的,可能也和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吧,它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东西向平行的两条城市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和曲江池遗址公园之间形成了曲江景观新风尚。唐城墙遗址公园内设有儿童游乐场、健身娱乐场、棋盘休息区、音乐播放区等多个娱乐设施及景观设计,尤其是公园内的“吟诗坛”,人们昵称为西安的“回音壁”。当你站在“吟诗坛”的坛心位置,即使窃窃私语也能回音四起。还有“唐诗迷宫”,这些都是唐城墙遗址公园璀璨的“闪光亮点”之一。 一走进公园,立即感受到浓浓的大唐文化气氛。散布在草地上的音箱不断的播放优美的音乐,吟诵唐代的诗歌。一片片绿色的草坪上置有表现唐代生活和文化的雕塑。草坪中有座雕塑门很有特色,西面顶端镌刻着“前无古人”,下面分列左右的是青龙,白虎;东面顶端镌刻着“后无来者”,下面分列左右的是朱雀和玄武。“前无古人”和“后无来者”八个篆书大字,用来赞颂唐代大诗人登峰造极的成就,真是恰如其分。 这些景观元素的设计都成为了吸引西安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来这里感受艺术氛围、文化鉴赏、休憩活动的重要因素,出出体现着西安的古都特色,彰显西安的历史文化,妥善的处理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加强了老城的整体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 (三)、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可能就是很多城市景观中往往会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想利用现有的景观节点来创造更丰富的空间景观元素,却使景观的中心主题发生了偏差,主题不明确,使得人们在留恋于这些设计师所创造的美景中时却并不了解这里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想要突出的重点何在?! 例如:唐城墙遗址公园好评如潮,但也存在一些缺憾。最大的缺陷是主题性不强,这里似乎就是唐诗的海洋,说是唐诗主题公园更加贴切。游客不注意很难发现那两处小小的城墙遗址,如果能在地面上标示出一段城墙范围,用壁画表现唐城墙和城楼更容易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唐城墙遗址公园根据曲江开发区一带的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空间,建设好儿童休闲娱乐场地及运动场地、无障碍通道等。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二)、尊重自然,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 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今天在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积极组织和引人入自然景观要素,以其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景观注入生气与活力。 这 (三)、延续历史,开创未来 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原有基础上所作的更新改造,今天的建设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梁。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景物,要有意识地挖掘、利用和维护保存,以便历代所经营的城市空间及景观得以连续。同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协调统一,多元变化 曲江景观的创造,将众多主题公园向联系,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曲江---盛世胜境是唐风和现代的兼容和谐,是从历史到现代的延续。古人云“倾 国宜通体,谁为独赏 梅,”说明了 整体美的重要性。 城市景观既统一而又富有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尺度、色彩、质地的变化区分主次建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景观空间序列的组织,营造出空间大小、开合的变化,形成光影的明暗对比,构成有起伏、转承、高潮的空间环境景观。 第二部分 唐城墙遗址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 调研内容:景观设计素材的收集(景观小品) 1. 各个景观节点的组织 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组织: 曲江池遗址公园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担纲总规划设计,曲江池遗址公园因循山水格局,规划建设历史之园、生态之园、艺术之园。以秦、汉、隋、唐曲江池为摹本,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恢复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饮、汉武泉、黄渠桥等历史文化景观,再现曲江池地区在历史上“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 2. 景区内丰富的景观小品 景区内以书法、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园林景观为表现题材的唐文化景观小品随可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现又起到很好的呼应作用。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小品: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调研报告小组成员:张资涵(20XX41020XX5)阿依古丽·麦麦提(20XX41020XX0)指导教师:刘启波日期:20XX年12月11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调研报告摘要:本次城市开放空间调研所选对象为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分析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曲江新区分区规划(曲江文化风景区)等上位规划后得知,曲江池遗址公园规划思想为从唐曲江池遗址、秦二世皇帝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城市功能配套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传统来建设,体现了其所处区位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因而本文通过对其景观环境构造、唐文化展示手段、经济社会效益及其使用人群的舒适度的调研分析,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找出建设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曲江池遗址公园景观环境文化展示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一.调研对象概况: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东南部,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总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曲江池水域面积约500亩,水面南北纵长1088米,东西宽窄不等,最宽处达552米,分上池和下池两部分。
是集生态环境重建、观光休闲娱乐、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和娱乐休闲区。
在原旧址地理位置,依据现状之地势与历史资料集唐诗所描述的自然地形、水态,对于历史变迁所造成的简陋地貌适当予以加工,以写意的手法再现了曲江池的自然风光,恢复性再造了曲江南湖、曲江流饮、汉武泉、黄渠桥、凤凰池等历史文化景观,再现了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成曲江池遗址公园景观示意图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二.调研时间:20XX年11月27日三.调研方法:实地踏勘、非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四.调研目的:运用已学到的设计方法知识对曲江池遗址公园进行调研,分析其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属性、类型化的特征,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着重分析其文化特征与环境质量,并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
同时藉此以掌握城市开放空间调研的一般方法。
五.调研内容:5.1经济效益:曲江池遗址公园其文化遗址性是一种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曲江新区原本是一片散落的城中村,曲江池遗址公园及周边景区的建造,带动了曲江新区及周边的发展,曲江新区目前已经成为西安地价最贵的地方,并且是生态景观极佳的居住区,由此其经济性显而易见。
另外,在开放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同时还带动了西安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向外推销了自己的文化和生态品牌,利用曲江池的历史古迹,带动了“文化搭台,商业唱戏”规划战略下的曲江旅游经济的腾飞。
5.2环境效益(公众对景观环境的使用性评价):针对曲江亭南侧临湖道路行人的行为观察我们发现:在调查的过程中,80%的老人在通过该路段的时候,选择注意脚下的道路,并在道路转弯时,选择跨越围栏,并在前方石头阻拦处选择拐弯回到原路。
且并未为此产生不满,而更多的是乐趣性。
群体出游的人们,在此呈现驻足相互交流,拍照等活动,由于亲水空间的吸引大多数人会选择亲近水系与鸭鹅聚集处,并与之产生互动。
其中带小孩前来游玩的父母中,有7组家庭选择抱着孩子,在此停留,看景,并与孩子有交流与解说。
2组家庭选择牵着孩子的手进行观赏,其中抱着的家庭较牵手家庭而言驻足时间较多。
另一方面,当人们从石路方向向曲江亭方向行走时,在观察的43个人当中,只有13人选择该下坡路,到达临湖道路。
普遍人们的速度要大于反向而来的人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趣味性元素导致人们在此停留驻足张望,与此同时开阔的视野也使得人们对于前方途经点或目的地充满期待和方向感,并为此而心情愉悦。
道路的不顺畅(无法直达前方石路),导致人们有意翻越围栏。
就近到达,但大多数人会选择转弯回到大路。
人们在此道路上,除了发生必要性活动时,还表现出了很多自发性的活动,例如学习交流,翻越围栏,拍照等等。
曲江亭曲江亭南侧道路鸭鹅聚集处烟波岛景区石路在此条道路上,我们发放了20份问卷,(此项问题见后调查问卷附表题目8)其中被采访者普遍对于临湖道路的景观视线表示满意,其次较为满意的是景观小品和道路的材质。
其中希望得到最大改善的是道路尺寸大小,希望可以扩宽临湖道路,其次需要改进的是周边的植被,在访谈中发现很多人期望增添植被的色彩及种类的多样性。
临湖问卷数据统计内容尺寸材质景观小品视线植被满意7 14 15 17 11需要进行修改13 6 5 3 95.3社会效益: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设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公众认可度。
其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成对西安城市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作为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其具有示范性作用③曲江池遗址公园与其周边城市公益性设施相结合,完善了西安的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综合水平④对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的引导与促进⑤提高了公众参与,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反省⑥产生了科学发展与可持续的社会效益。
5.4文化属性分析:5.4.1城市文化的复兴:曲江池遗址公园是恢复唐长安山水城市格局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唐皇城复兴计划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通过挖掘、整理唐以来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将公园定位为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山水园林式遗址公园。
“唐文化”主题的表现使曲江池遗址公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体系,并为城市文化的复兴做出了举足轻重的探索与尝试,显著提高了西安的城市文化氛围。
5.4.2文化教育意义:曲江池遗址公园就像一本历史教科书,人们在赏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风景,更能理解历史文化,感受汉唐文化。
公园里的公共设施等也都是围绕文化而设计,有一些能够传播文化知识的古迹的展示区域。
以园林的方式去学习文化遗址公园的汉唐文化,理解当时的情景,能够更加立体生动全面。
5.4.2文化交流与发展:曲江池遗址公园向世界展示了西安,使文化遗址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这种具有明显的地标性景观,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曲江新区已经成为各国领导来访的必去之处,极大的进了文化交流合作,使西安能够与世界对话。
文化遗址公园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各个国家与民族,成为维持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平衡及其不断发展的动力。
历史人物雕塑文化石秦汉隋·曲江源流图浮雕墙六.问题发掘及相应策略探讨:6.1存在的问题:①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娱乐游玩设施偏多,重“公园”,轻“遗址”,遗址公园带我们走进的应该是历史,而不是公园。
但是曲江池遗址公园中的八大主题景区中,有三大景区都是以餐饮,娱乐,休闲为主。
②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参与度较低,处于被动接受。
曲江遗址的规划和开发是以政府为主导,当地居民直接参与曲江遗址公园的保护较少,仅仅限于健身,跑步,散步,餐饮,娱乐等。
缺乏动手和参与度。
价值偏贵,导致普通百姓很少前往。
③缺少体验式旅游项目。
目前虽然有历史博物馆和民间艺术馆,名人字画展示等文化展示区域,但八大主题景区整体上重于一味模仿古建筑,缺少文化氛围和底蕴,游客参与度较低,未能很好地再现历史上曲江池的盛况。
6.2相应的建议:①坚持文化为导向,把历史遗址文化底蕴作为发展打造的核心。
②鼓励当地居民加入遗址保护行列,文化展示更注重对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开发。
③目前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文化展示多是以静态展示呈现出来,若能多以体验式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展示给游客,则既能使文化“活”过来,又能让游客在体验中加深对遗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七.:①《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著| 俞孔坚译②刘斌.从良渚遗址谈关于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报,20XX(7)③朱晓渭.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1)理论专刊,20XX(4)附:“曲江池遗址公园公众游览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女士/先生,您好!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于20XX年7月1日建成,是西安曲江区的文化展示平台,同时也是西安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为了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舒适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西安日新月异地建设着,您对此处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否满意呢?单项选择,打“√”表示1、您的年龄是A. 12岁以下B. 12-18岁C. 18-30岁D. 30-45岁E. 45-60岁F. 60岁以上2、您的职业类型是A. ITB.生产制造C.商业服务业D.金融E.文化广告F.艺术表演G.医疗护理H.律师法务I.教育培训J.公务员K.学生L.其他M.无3、您来此地的频率是A.每天B.每周3-5次C.每周一次D.每月一次E.偶尔4、您前往此地的方式是A.汽车、公交B.自行车、摩托电动车C.步行D.其他5、您来此地需要多长时间花费在路途上A .10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一个小时 E.更多6、您在此的主要活动时间段是A. 6:00-7:00B.7:00-9:00C. 9:00-12:00D. 12:00-14:00E. 14:00-17:00F.17:00-19:00G. 19:00-22:007、您认为此地的公共空间文化氛围(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是否浓厚A.非常浓厚B. 有些文化氛围C. 没在意D. 毫无文化氛围8、您对临湖区各项景观要素的满意程度9、您认为此地如果有机会重新修建,应该有的要素有A.美丽的植被绿化B.适宜休息的空间C.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雕塑D.安静的聊天环境E.适宜锻炼的场地器械F.喷泉等可以亲近的水体G.吸引人的夜景H.还是不要再修了好麻烦感谢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此调查问卷系个人调研需要,不会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并会保护您的隐私。
再次感谢您的帮助,祝您一切顺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