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育通识第三次作业

新教育通识第三次作业

新教育通识第三次作业
新教育通识第三次作业

作业:

1,何谓生命叙事理论?试用生命叙事理论阐述教师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缔造完美教室”的理论指导,其中一项就是生命叙事理论。教室的叙事主体,必然是它的所有参与者。但是在这个叙事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不仅仅是主角之一,而且还是参与剧本创作的人。完美教室应该让每一个生命创造奇迹,奇迹发生的过程,就是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见证的过程。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真诚且深刻的爱;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真正觉醒;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深厚学养;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心理修炼;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独特风格;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

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教师要怀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把孩子们当成自己重要的生命伙伴,努力汲取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知识,然自己变得卓越,才能带出更优秀的孩子。教师自己的成长叙事,也是一个不断磨砺生命特质,弥补自我缺陷的过程,自我成长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成长方式。这样,让我们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最不平凡的大事情,共同书写生命传奇。

2,何谓专业阅读?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在教师成长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新教育实验中专业阅读的基本共识: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这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的具体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专业阅读地图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这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和价值观。在知识背景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生命为旨归。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个知识结构应最大程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同时这也作为选择教师读物的基本价值判断,帮助教师在自我成长中合理选择阅读书目。

3,何谓专业写作?教师写作与作家写作有何不同?你愿意参加“成功保险公司”吗?

专业写作具有以下特点:

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强调与实践相关联;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主张师生共写随笔;注重案例研究。

教师教育写作中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和师生共写随笔都称为专业写作。

我愿意参加“成功保险公司”。朱教授的“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愿意尽量多的记录下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不敢说为了“成功”,只想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多一份美好的回忆。

4,何谓专业交往?你是否拥有这样的朋友?如果有,请讲述一个你从专业交往中成长的故事。如果没有,是否准备寻找?

专业交往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一样,是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打破教师之间传统的隔膜,形成对话的系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交往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专业交往中,可以进行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研究讨论问题等,成效显著。

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朋友。例如跟我同时担任语文课的卢老师,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课堂教学问题,并且互相听课,给出建议。她喜欢看书,经常给我推荐好的书籍,或者与课本联系紧密的诗歌。我听她的课时发现她上课之前回应同学们的“老师好”是深深一鞠躬,倍有感触。所以后来我的语文课一开始也是真诚鞠躬,感谢孩子们的问候。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弯腰,学生们进入上课的状态比之前要快,而且大家都对课堂增加了一种尊敬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变得严肃认真,课堂效率相对提高,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一些有趣的话题或者听听音乐,学生也更加喜欢上语文课。

5,你有自己的生命原型吗?你最佩服的一个教师是谁?请讲述三条理由。

在探索新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学校的任海芬老师走在前列,她是是我最佩服的一位教师,我想要努力像她那样,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

说出我佩服她的理由,远远不止三条。

第一,在我们对新教育了解甚少的时候,她已经在践行新教育的部分行动了。例如,定期为班内当月过生日的学生举办生日会,由学生主持,老师和学生都为小寿星们献上赠言,在班内读出来,并表演一些小节目。无论多么调皮的学生都盼望着过生日,而他们的顽劣冷漠也在一次次温情的交流中被感化。除了过生日的时候,平常任老师也经常以小纸条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内容或多或少,却一点点融化了每个学生的心。这与新教育倡导的师生共读共写不谋而合。

第二,持之以恒,不忘初心。如果仅凭一时热情,或许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是任老师自从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满腔热情从未减退,她关心着从她手中走出的学生,直到高中、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每届的学生她都留有照片,视频,以及每个孩子的理想,与他们的约定。她经常上传整理孩子们的照片、文字,却总是谦虚地说“等到自己老了,翻出来看看”。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往往会打电话来告知自己的近况,咨询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每次听到她接电话,我都在想:“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第三,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教师。每个人心里都有自私的一面,尤其是面对共同利益的时候,可是任老师从不吝啬为他人提供帮助。作为青年教师,无论业务还是专业发展方面,我都不是很熟悉,每次询问任老师,她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图像软件,录课软件,网络教学系统,国培计划,打印机出了问题,电脑上不了网等等,几乎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她只是一名生物学科的老师而已。

第四,凡事往前做,从不拖拖拉拉。我本人做事经常虎头蛇尾,到了临近眼前才突击解决,手忙脚乱。有幸与任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慢慢地改掉不少坏习惯。学校要求检查的业务档案,年级组布置的任务,网络学习的作业,她都早早完成,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她担任班主任,还要照顾自己的家人孩子,各种琐事缠身,却能有条不紊一一解决。

她的爱心,热心,恒心,诚心换来了“最美乡村教师”“河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的课也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这是真正的实至名归。而我,也会以任老师为榜样,在新教育的指引下,大踏步前行。

6,你是否有过职业倦怠的时候?如果有,你是如何消解自己的职业倦怠的?如果仍然处于倦怠之中,你有怎样的考虑?

我参加工作两年,去不止一次遭遇职业倦怠。最初的一次是因为学生的不诚实而被气哭,觉得自己一腔真心实意没有人理解;而最近的一次是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自己整个上学年的努力持怀疑态度,找不到教学的方向。

消解自己的职业倦怠,首先要有主动性,分析原因,认真面对,即使再难过也要坚持向前看。

其次是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我拜托疲倦和失落的境地,与同事的帮助密不可分。他们跟我分享曾经遇到过的误解,曾经遭遇过的失败,我突然觉得自己太过小题大做。在时间的长河中,我所经历的些许小事简直不值一提。

而现在,沐浴在新教育的阳光中,职业倦怠离我越来越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唤醒了我从事教育的热情,就如同一位同事所说:“我被点燃了!”读书与写作,提高了我自身的修养,我的眼界变宽,心量变大;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我们之间的误会摩擦减少了,每个人脸上都是发自心底的笑容;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热情大大提高,我们的成绩已有起色。

现在,看见学生愉快的笑脸,我都在想:“这就是教育本来的样子。”

古今中外名人学者对佛教的看法

古今中外名人学者对佛教的看法 为了扫荡迷信、确立正信、消除误解、矫正俗见,兹将古今中外,名人学者对佛教的看法,佛教是东方人的宗教,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东方智慧的结晶,确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稀有难得之瑰宝。佛教自释迦牟尼创始以来,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影响着东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几乎涉及了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建筑、雕刻、音乐、美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伦理道德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如唐代高僧玄奘,大诗人谢灵运、王维、白居易、苏轼,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理学家朱熹、王阳明,以及李贽、袁宏道、黄宗羲、龚自珍、魏源、曹雪芹、林则徐,还有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革命家孙中山等等,至于历代高僧大德更是灿若繁星,不胜枚举。而现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模糊科学、生命科学(如自然疗法、克隆技术)、精神分析学(及各门类的心理学)、量子物理学、毫微技术、全息理论、航空航天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困境(人口、环境、气候异常、金融危机、高犯罪率等),都在不断证实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向人类提出的善意劝告,和佛对宇宙宏观微观的认识,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是无懈可击的。佛陀的教诲是如此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如此真实不虚,讲求实效,再加上佛陀严密无误的思想体系,佛陀的慈悲精神和积极务实的作风,正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所瞩目,于是更有东学西渐,佛光普被欧美之势,诚为东西文化交流之新潮。这正应了一句话:真理,是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超越时空的,真理是没有专利权的。 兹将古今中外,名人学者对佛教的看法,编成语录,辑录于后,以饷读者。 一、卡尔·马克思(德国)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两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国)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弗里德利希·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兰·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

雅尔通识课程项目管理考试答案及试题答案

1 将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三类的是()。?A、孔子 ?B、孟子 ?C、孙中山 ?D、毛泽东 我的答案:C 2 项目的制约性中,最主要的是: ?A、法律制约 ?B、人为制约 ?C、政策制约 ?D、资源制约 我的答案:D 3 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产生于哪一年? ?A、1996年 ?B、1881年 ?C、1984年

我的答案:C 4 “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道”指的是技能。 我的答案:× 5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立身行道是学习管理的根本目的。我的答案:√ 1 下列不属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日常运营的是: ?A、计划过程 ?B、执行过程 ?C、起始过程 ?D、控制过程 我的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传统项目管理的是: ?A、工期管理 ?B、造价管理

?D、人力资源管理 我的答案:D 3 项目组合管理包括: ?A、独立项目的管理 ?B、相似项目的管理 ?C、战略项目和项目群的管理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4 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我的答案:√ 5 项目团队管理是项目组织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我的答案:× 1 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出现在: ?A、发现问题和机遇之后

?B、分析条件之后 ?C、提出项目立案之后?D、项目立项之后 我的答案:D 2 人类社会范式不包括: ?A、计划再配式 ?B、市场配置式 ?C、信息社会式 ?D、互惠重配式 我的答案:C 3 “夫天未战而庙先算”出自:?A、《易经》 ?B、《论语》 ?C、《大学》 ?D、《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4

传统管理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的狭窄应用领域。我的答案:√ 5 先有运营,后有项目。 我的答案:× 1 我国于哪年进入知识社会? ?A、2006.0 ?B、2007.0 ?C、2008.0 ?D、2005.0 我的答案:D 2 下列关于项目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确定性 ?B、风险性 ?C、突进型 ?D、成果的不可挽回性 我的答案:C

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_(国学智慧)

《论语》与君子修为作业 选择题 1、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人类发展的规 律 2、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孔子 3、《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鲁国 4、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大学》 5、“尚贤”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来打破 什么的?贵族专制 6、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 7、孔子出生于哪一年?公元前551年 8、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要有善念 9、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中产阶级 10、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 11、先让国家富强,再让老百姓富裕,这是哪个学派的观点?法家 12、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什么?心性 13、《中庸》讲的道是什么?儒家之道 14、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民主 15、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贵族共和 16、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唐朝简史》

17、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孔子 18、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 19、孔子去世于哪一年?公元前479年 判断题 1、“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 2、周朝的文献典籍在鲁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是 3、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安定。否 4、“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是 5、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否 6、曹胜高老师任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是 7、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是 8、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是 9、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是 10、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否 《诗经》与文学之源(四)作业 选择题 1、季札观乐记录的是季札出使哪个国家?鲁国 2、礼的第一个功能起源于哪里?民俗的分配关系 3、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很大程度上他是在为谁工作?自己 4、真正意义上记载下《诗经》的时间是在?鲁襄公29年

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法藏法师讲《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2013年01月18日 文/法藏法师 梵呗对于中国的出家人而言,虽然不是一门被刻意强调的出家知能,然而却几乎是所有中国僧伽于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凡是初级佛学院,几乎无有例外的,一律开有梵呗的课程。寺院道场,每天朝、暮五堂功课固不必说,举凡开讲经大座、打七、节日法会、信徒应酬等等,无一不用到梵呗。乃至住茅蓬、公寓的,遇着信施檀越有事,佛法不坏人情,佛事酬唱亦在所难免。再如个人修忏用功、半月诵戒等等,在佛教的传统中,梵呗的运用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然而出家这几年来,看到出家人对于梵呗的认知,率多一知半解,甚至认识偏差,因地不正的,亦不在少数。有些人不喜梵呗,坚持“梵呗无用论”或“非佛本制论”,视一切佛门传统唱诵或仪式等,皆为异端而排斥之。完全无视于经、律之中,佛有开许的明文,以及如法从事梵呗,所产生的功德利益之事实。另有一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却“特别”喜爱梵呗,因此不免扩大施用。法会、人情、酬对、自行,不但传统梵唱无缺,甚至另作新编,配以乐器……。大肆与声尘相染,奇声怪唱,吟弄无已,美其名曰:音声佛事。却又无视于佛制不得歌舞观听,乃至箫、笛、吹呗等戒。更有一类藉此而虚应众生,稗贩佛法者,则更是等而下之,不足论矣。 另一方面,由梵呗所异化出来的所谓“佛教音乐”,近几年来,正随着佛教的兴盛、与社会消费大众的喜爱,而逐渐地风行了起来。在此潮流下,不少出家人,也投入了消费,甚至创作、演唱的行列当中,他(她)们的理由不外是:佛教音乐嘛!利益众生嘛!听听又无妨……。然而,美音乃坏乱禅定之毒箭,佛陀早有明训,是不是“佛教”音乐就不会有坏乱禅思的危险呢?而且,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方法出家人都适宜投入?听音乐固然不是什么“大戒”,可是心神荡漾久了,道心、道行会不会腐蚀?…… 数日前南部的友人送来几卷“佛教音乐”带,抽空听些,不禁感触良多。又逢去夏以来,集注《法华忏仪》,内中提及须用梵唱,亦曾为“是不是一定要梵呗而唱诵?”与道友讨论过,同时也为此而请教过几位老法师。当然,在集注的过程中,自己亦亲自以梵呗之唱诵方式而修习之,这当中也的确累积了不少感触与想法。此外,在历代的《高僧传》当中,率皆立有“诵经”或“呗唱”一科。可见,梵呗其实在中国不但流传久远,而且在修行、利他与住持佛法上,亦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这种事实不但见于中国、日、韩、西藏、南洋、泰国等地,甚至中世纪时的西域诸国,亦有类似的法门存在。凡此种种,再加上其它平日的所见所闻,因此决定就能力所及,援引经、论的说明,希望就梵呗的产生、利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常纺院教字〔2015〕19号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为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探索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共享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我校拟于2015-2016-1学期开始,根据校《2015年教学工作计划》和《关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意见》相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分步开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为了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益,规范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使用与管理,明确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职责与任务,特制订本办法。 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性质与要求 1.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分为通识类教育必修课和通识类教育任意选修课,简称网络必修课和网络选修课,分别对应我校的职

业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中的任意选修课。 2.遴选或者引进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所需;体现开放性、动态性;着眼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鼓励我校教师自主开发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供学生选修或必修。 3.网络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可根据教学实际分批实施。 4.网络课程所修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系统。学时学分计算办法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课程学分以教务处建议学分为准。 5.网络必修课程学时学分不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由课程教师采用线下集中教学等方式补足课时,帮助学生修满该课程规定学分。具体方案由课程所属部门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批。 二、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管理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由教务处和课程所属部门共同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务处、课程所属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实施工作组”,其职责是负责课程遴选、师资遴选、选课管理、过程监控与协调等工作,保障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顺利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教务处宏观指导通识课程开设及实施管理;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遴选通识课程;负责课程购买、系统安装、信息导入等相关事宜;负责学生选课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包括课程、教师、公告、工作量、访问量统计等);定期发布学生学习进程信息等。

佛教的积极意义

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高姗姗佛教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佛教教义所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高度发展,人类精神领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佛教此时正好充分发挥其心理辅导和治疗方面的功能,帮助人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运用佛教理论化解现代人的心理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又会留给他们那些活着的亲人数倍的痛苦。而这些自杀的人都是或多或少地存有心理问题和认知上面的障碍。心理疾病一方面会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痛,严重的还可导致自杀轻生的后果,另一方面也会给亲友和家人带来很多负面因素,造成伤害和打击。 佛教认为人类的问题、烦恼,根本源头在于“心”,因此主张开发人们心中无量的宝藏,将恶心改为善心,教导众生如何用心、安心、找心。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无论是讲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等种种法门,都离开不了心。因为心主宰人的一切行为,一个内心清净的人,所行所言所思必定是清净的;若心杂染,所见所闻必然是污秽的。所以经上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可以说世间上种种的痛苦烦恼,皆由心造,我们的心在五趣六道里流浪,多生多劫以来不听从指挥,贪求五花八门的外境,对名利、金钱、权势、爱情,汲汲营营追求、计较、分别。其实我们的心原本也与佛陀一般,能够包容一切;如太阳、月亮,可以照破黑暗;如田地,可

以滋长善根,种植福德;如明镜,可以洞察万物,映现一切;如大海,蕴藏无限能源宝藏。 心理上有了毛病,要用什么心药来医治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为了对治我们八万四千种顽强的心病,譬如贪病若不持戒律以去除,心必定随着贪欲四处纷飞奔逐;瞋病若不修禅定以根治,心则生活在焚烈的火焰之中,很难做到“如如不动”的境界;痴病也唯有智慧才能治疗,因为智慧能够照破痴暗的无明,让我们的心恢复光风霁月的本来面目。 佛陀以简便的法门告诉大众:佛法就是心法。在佛教的教理教义中,还有很多方面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佛教常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在佛教唯识学中,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更多。佛教认为,我们所有的种种烦恼痛苦,都是由我们的心所造作引起的,所以,根除众生的苦恼,唯有从心入手。 通过学习佛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心是怎样运作的,我们的快乐和痛苦是怎样地被我们制造出来的,当我们能够了解和体会我们的心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我们就不太容易被我们的心“欺骗”了,我们就可能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做个自在快乐的人了。 二、运用佛教知识改善人际关系 佛陀指示人际的关系,亲到母子夫妻、亲戚朋友,乃至怨家对头,都是由宿生之缘缔结而来的!没有缘就不会在一起:过去没有缘的人,即使相逢了,彼此间也不起反应的。人际关系就是四种缘会:在感情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 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尔雅通识课作业

尔雅通识课作业|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单选: 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广州官员线虫中毒事件是什么病菌引起的? 沙门氏菌 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耕地污染占总耕地面积的()。 1/5 1852年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催生了美国屠宰法、食品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 《The Jungle》 目前,我们()有效的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几乎没有 单选: 我国每年的方便面消费量大概是()亿袋。 400 判断: 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是非油炸方便面趁机利用食品安全问题对油炸方便面行业发起的不正当攻击。 正确 单选: 方便面包料的杀菌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的? 辐射杀菌 判断: 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错误 单选: 我国每年的方便面消费量大概是()亿袋。

400 判断: 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是非油炸方便面趁机利用食品安全问题对油炸方便面行业发起的不正当攻击。 正确 微生物只要存在与食物中,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错误 判断: 食品卫生问题只在我们国家比较严重。 错误 判断: 在农兽药残留对人类的伤害方面,农药要更加严重。 错误 判断: 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进入了快速扩张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正确 判断: 由于食品营养不良所引起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属于狭义食品安全问题。 错误 单选: 下列()不是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首发场所。 超市 单选: 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肠道致病菌 单选: 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感染源占比41%是()。 动物性食品 单选: 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首发场所包括:

就业指导(雷五明)尔雅通识课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下列关于“家- 职平衡”叙述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A、 从事一项工作,如果能得到家人支持或注重处理好生活、工作的关系更有利于成功 B、 从事一项工作,如果不能得到家人支持就不能成功 C、 从事一项工作,就要放弃生活 D、 从事一项工作,能不能得到家人支持或注重处理好生活、工作的关系并不重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关于避免过于谨慎描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A、 动机适度 B、 谨慎不等于不敢尝试 C、 利用大满贯疗法 D、 不敢尝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关于档案投递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1.0 分) 1.0 分 A、 毕业生自带 B、 用人单位自取 C、 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可以接收档案 D、 有政府部门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以下不属于面试中的职业规划类问题的是()。( 1.0 分)1.0 分 A、 进入我们单位你准备干几年? B、 如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你怎样看待? C、 假如你被录用,你准备怎样开展工作? D、 你为什么来到本公司应聘?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大公司的优点不包括()。( 1.0 分) 1.0 分 A、 培训机会多 B、 管理制度完善 C、 有规范的企业文化 D、 强调独立作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面试之前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不包括哪一个?()( 1.0 分)1.0 分 A、 相关证件 B、 纸笔 C、 照片 D、 红包 E、 公文包或文件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摘要:美于大家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一谈起美,大家就会沉浸在美所带给我们的愉悦之中。美是什么?我们也许可以给出数不胜数的例子,但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传统美学认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美的三种存在形态。如果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美的表现形态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与社会美。其中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本文主要从社会美层面着手,分析社会美的范围、形态及其特征,简要提及人的美,让人们掌握什么是社会美。 关键词:现实美、美的形态、社会美 现实美,即存在于客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它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产生最早、范围最广。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与自然美、艺术美相比较,社会美的内涵更为丰富一些。社会美的范围也十分广阔,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之外,都是社会美。从人类为生存进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到人们为美好理想进行的阶级斗争,再到人们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科学文教活动,这些都属于社会美的范畴。除此之外,人们的日常生活、爱情、友谊以及人际之间的交往活动等,凡是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显示人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都有美的存在。 一、社会美的主要形态 大千世界意象万千,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社会美的多样性,然而由于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事物的存在均与人有关,那么社会美与人或人的行为脱不了干系,可以说社会美是人的能力或理想的体现,同样,人物美也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郎《美学原理》中的划分,人物美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体美”。这点很好理解。古往今来无数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或绘画,无不以或写实或写意的方式表现人体美,最著名的莫过于维纳斯和罗丹的大卫。在古希腊社会,人体美可以好不夸张地说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充分展现人体的健美而应运而生;二是“人的风姿和风神”。这点主要体现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尤以中国古典文学为甚,从《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风流”,再到《红楼梦》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描绘(每人均用一首诗来描绘人物的风姿神形),而西方油画中更有大量以人物肖像为题材的作品,如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三是“处

中外办学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

中外办学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中外办学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 摘要: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弥补教育中的不足,学生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多种素质。关键词中外合作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管理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兴起,将国外教育资源有效的渗 透到我国教育体系中,我国高校可以更好的借鉴国外的先 进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中外通识教育课程管理 模式。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特点,以此 论述中外合作办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并提出中外 合作办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引言 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与理念,其要求在教学过 程中,向学生教授基本社会学、自然学、心理学、文学欣赏、语言交流等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并 不是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 多方面素养。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其是 以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将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到我国

教育体系中,使我国高校能够更好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在此情况下,国外通识教育课程也被引入到我国教育体系之中,根据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的特征,进行借鉴、整合,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从而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1.国外通识教育课程特征 1.1课程标准明确、完整 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设置是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的基础,国外通识教育经过发展与实践,其课程标准明确又完整。在国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课程标准明确、完整,其子目标也较为完整。例如,美国密西根州大学,其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文化与知识的机会,完善多样化文化,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1.2国外通识教育课程注重社会科学教育 国外已经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列入到学生的总学分之中,并且所占的比例较大。国外通识教育课程除了为学生开设数理统计课程、写作课程、外语课程基本知识以外,同时还融入一些艺术类学科、思想道德学科知识等,学生在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能够全方位的掌握知识内容,还能够根据

尔雅通识课作业资料

尔雅通识课作业I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单选: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广州官员线虫中毒事件是什么病菌引起的? 沙门氏菌 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耕地污染占总耕地面积的()。 1/5 1852年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催生了美国屠宰法、食品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 《The Jun gie〉 目前,我们()有效的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几乎没有 单选:我国每年的方便面消费量大概是()亿袋。 400 判断: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是非油炸方便面趁机利用食品安全问题对油炸方便面行业发起的不正当攻击。 正确 单选:方便面包料的杀菌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的? 辐射杀菌 判断: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错误单选:我国每年的方便面消费量大概是()亿袋。

400 判断: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是非油炸方便面趁机利用食品安全问题对油炸方便面行业发起的不正当攻击。 正确 微生物只要存在与食物中,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错误 判断:食品卫生问题只在我们国家比较严重。 错误 判断:在农兽药残留对人类的伤害方面,农药要更加严重。 错误 判断: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进入了快速扩张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正确 判断:由于食品营养不良所引起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属于狭义食品安全问题。 错误 单选:下列()不是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首发场所。 超市 单选: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肠道致病菌 单选: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感染源占比41%是()。 动物性食品单选: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首发场所包括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佛教对于男女情爱之事是完全否定的、是禁止的,因为在很多影视剧中佛教弟子有自己遵守的戒条,其中有一戒条就是不淫欲,这导致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一般人对于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总是觉得十分的好奇,觉得很荒谬,这是因为,大家只有以为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谈情说爱”。其实,不一定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做爱情,佛家以慈悲为怀,关注的更多的是大爱、博爱,其中就包括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袍责之情都是情爱,这里我们所讲的情爱一般就是指男女情爱之间的爱情。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都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由爱而生的人类,也以爱而存,离不了爱之营养。佛教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完全否定的。《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该“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全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是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 一.千里姻缘一线牵

佛经里面有一句经典名言:“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物缘生,皆系缘分。”这句名言成为了很多男女在面对情爱之事的一个座右铭。从古至今,大家都很相信千里姻缘一线牵,缘多么奇妙,这在佛经中解释的十分清楚,缘来了则在一起,缘走了则好聚好散,世间万物都因缘而生。所以不管是在恋爱中还是婚姻中,大家都很注重这个“缘”字,有缘的人不管身处在哪,都能在一起。佛教中有五苦,生老病死哭,爱别离苦,怨僧会哭,求不得苦,五蕴盛哭。其中有一条就是爱别离苦。这在一定程度上佛教对于爱情是重视的,将男女情爱于生老病死以及其他苦放在一起。千里姻缘一线牵中的姻缘情爱是人间凡夫的情爱。但是在好的方面来讲,这种情爱往往是甜蜜的但是又是痛苦的。甜蜜是把爱情作为人们精神的滋润剂,当我们受到外界的伤害时,爱可以给我们愈合伤口的能力以及抵御外来伤害的勇气,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爱情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呢?求不得苦与爱别离苦都占了,得不到就会不甘心,心里会难过,而爱别离苦往往是一种相思之苦,古人说:“茶不思,饭不想”还有古人讲:“衣宽减带终不悔”这都说明了相思苦有多苦了。也有人说爱情就是甜蜜的负担,对呀,既甜蜜但是又痛苦,痛与快乐一起承受着,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有的爱是属于“染污”的爱,有的爱属于“纯洁”的爱,有的爱是“占有”的爱,有的爱是“奉献”的爱。“爱”究竟像什么呢?从坏的方面来讲,爱如绳子,会束缚住我们的身心,是我们的身心不得自由;爱似枷锁,会困住锁住我们,使我们的片刻不得安宁;爱有时如盲者,陷身黑暗之中而浑然不知;爱又如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0-6-17 0:28:36繁體版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我们平时重视身体,却不重视这个心。为了身体需要营养,我们要吃得饱,要穿得暖,知道调理饮食,知道避开寒暑的侵袭,甚至知道化妆、健美,却很少知道要美化心灵。除了爱惜身体以外,其次爱惜的就是金钱,早晚想尽方法,时时刻刻都在想如何发财,而很少想到如何发掘心里的财富。我们又喜爱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有时间,便与他嘘寒问暖,亲密交往,却也很少想到跟自己的心建立关系,诚信相待。 我们为什么知道爱惜身体、金钱和亲友,却不知道亲近自己的心呢?要知道:人生百年以后,身体不是我们的,金钱也不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妻儿眷属都不是我们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还是我们的心。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和心,才是我们自己的宝。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譬喻:有一天,自己的心教训了身体一顿,心对身体说:“每天从早上起,我这颗心就帮你穿衣服,帮你洗脸、刷牙,教你吃饭、走路,你的进退坐卧,哪一样不是我在帮忙?现在,你这个身体要修行求道,你一会儿到这个寺庙朝拜,一会儿又到那个寺庙顶礼,每天拖着个躯壳东奔西跑,四处问道,真是缘木求鱼,你怎么不向我这颗心问道呢?”心又说:“你这个身体,难道没有听说四句偈吗?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放着我这个现成的灵山不求,却向身外觅佛。身体,你也太糊涂了!” 这个譬喻,指出了人们舍近求远的个性。我们平常没有注意这个心,呼吸而不知,日用而不觉,实际上,心是最重要的,心是诸法的根本。《五苦章句经》上说:“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就是指出:三涂六道,都在一念取舍上。最近流行一句广告词:“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真的找到什么吗?在这个世界上,你找到什么都是假的,要找到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永恒的心灵,那才算是真正找到了。

素质通识课程管理办法

xx大学素质通识课程管理办法 (2013年6月修订) 为了推进素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素质通识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素质通识课程教学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素质通识课程的教育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按照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合理开设,推进素质教育中的课程教学改革,搭建有效的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关怀、提高人生修养、培育艺术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科技基础知识、养成科学态度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品质、提高科学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理论、善于创新研究,提升创新实践水平;就是要培育学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务实作风,了解多民族概况、掌握宗教常识、培育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视野,认识地方历史与文化,能够继承学校优良传统。 二、素质通识课程的开设原则 1、目标引导。素质通识课程开设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引导,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外延和内涵的要求,增强其针对性和目的性。 2、模块组合。素质通识课程开设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规格进行模块组合,包含德、智、体、心、美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等素质要求。 3、讲究实效。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标准,按照素质教育的分类、内容的要求,实施教学,体

现素质教育的特点,注重促进学生素质。以知识为基础,以心智为重点,以习惯行为为关键,促进综合素质协调养成。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素质通识课程质量。 4、分类开放。素质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同时根据学生学科专业背景和学历阶段差异,体现不同学科类别和学历阶段的不同要求,遵循素质教育中教育为重点、循序渐进的规律。 5、重在建设。素质通识课程开设重在建设,坚持标准。凡开设课程必须具备基本的条件(主要指课程内容及大纲),要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素质通识课程要保证基础,结构合理,逐步增设,宁缺毋滥,优先开设基本课程,逐步增加课程总量,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培育特色课程资源,启动实施“示范课程计划”。 三、素质通识课程的结构分类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 一、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V 2《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正确答案:A 鲁国 3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正确答案:X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5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B 道德 二、《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X 2《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 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正确答案:X 3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正确答案:C 人与人 4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A 格局 5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正确答案:D 《论语》 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正确答案:V 三、君子的内涵 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正确答案:V 2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正确答案:X 3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自弃 4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C 要吃亏 5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正确答案:C 孝 四、君子之道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正确答案:B 仁 2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正确答案:V 3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正确答案:X 4“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正确答案:C 孔子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做事不用认真 五、广义《春秋》与狭义《春秋》 1《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 个国君,242 年的历史大事纲要。()正确答案:V

浅析佛教中的中观思想

浅析汉传佛教中的中观思想 摘要:中国的佛教哲学融合了中国的儒学、道学、玄学,对佛教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了特有的论证、解释和发挥。它继承了佛教哲学的论证方法,利用抽象的思维,在相对的现实的现象界背后设置一个绝对的超现实的“本体”,或说“真如”,或说“实相”、“佛性”。它运用“缘起论”等进行相对主义的论证,借以揭露万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识的矛盾,否定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和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可靠性。在论证、解释过程中,中国佛教哲学突出了它的思辨性的特点。Abstract:The Chinese buddhist philosophy, combine the Chinese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metaphysics, to the buddhist religious idealistic philosophy system of special demonstration, explain and play. Encyclopedia malluddhist philosophy argument method, using the abstract thinking, in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of relative phenomenon behind set a absolutely surreal "ontology", or "really like the" said, or said "reality", "Buddha". It USES "origin theory" of relativism argument, so a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of human knowledge and the contradiction, deny the reality of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bility. In the argument, interpretation process, the Chinese buddhist philosophy, highlighted its argument characteristic. 关键词: 唯心真我思辨性

吉首大学素质通识课程管理办法

吉首大学素质通识课程管理办法 (2013年6月修订) 为了推进素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素质通识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素质通识课程教学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素质通识课程的教育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按照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合理开设,推进素质教育中的课程教学改革,搭建有效的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关怀、提高人生修养、培育艺术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科技基础知识、养成科学态度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品质、提高科学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理论、善于创新研究,提升创新实践水平;就是要培育学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务实作风,了解多民族概况、掌握宗教常识、培育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视野,认识地方历史与文化,能够继承学校优良传统。 二、素质通识课程的开设原则 1、目标引导。素质通识课程开设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引导,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外延和内涵的要求,增强其针对性和目的性。 2、模块组合。素质通识课程开设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规格进行模块组合,包含德、智、体、心、美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等素质要求。 3、讲究实效。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标准,按照素质教育的分类、内容的要求,实施教学,体现素

质教育的特点,注重促进学生素质。以知识为基础,以心智为重点,以习惯行为为关键,促进综合素质协调养成。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素质通识课程质量。 4、分类开放。素质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同时根据学生学科专业背景和学历阶段差异,体现不同学科类别和学历阶段的不同要求,遵循素质教育中教育为重点、循序渐进的规律。 5、重在建设。素质通识课程开设重在建设,坚持标准。凡开设课程必须具备基本的条件(主要指课程内容及大纲),要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素质通识课程要保证基础,结构合理,逐步增设,宁缺毋滥,优先开设基本课程,逐步增加课程总量,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培育特色课程资源,启动实施“示范课程计划”。

佛教对心识的看法(二)

佛教对心识的看法(二) 资料来源:莲海书斋作者:星云大师 二、心的方寸及心的虚空 我们的心在哪里?有人说:心不是在方寸之间吗?但是,这个“方寸之间”,并不是囿限在身体里面。有人以为过去做宰相的人,心量很大,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却不知修道者成道后的量更大,有多大呢?“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成道者的心,可以把虚空三千大千世界放在心里。《西游记》里,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斤斗翻了十万八千里,最后还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孙悟空就是形容人的心,而如来佛代表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不管虚妄的俗心怎样翻跳,当然跳不出真心之外。我们的生命,今生张三,来生李四,甚至沦为地狱的恶鬼畜生,无论怎样轮回转世,变来变去,不变的就是一个真心——就像用黄金做项链、戒指、手环……,不管造型如何改变,黄金的本性是不会变化的。佛经里有句形容心的话:“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就是说悟道的心,经过古今多少年代多少岁月,都不会改变,经历万劫千生也不会变。 这样,方寸之心不是就住在虚空之中吗? 元朝有个读书人,名叫许恒,因为生逢乱世,不得不跟着群众逃避战祸,在逃难途中,好几天没有饭吃了,忽然看到一个水果园,园中的果树上,累累的结着水果,群众们饥渴交迫,纷纷跑进果园,摘果子充饥,许恒却端坐在树下瞑目休息,动都不动。吃了水果的人劝他:“为什么你不去摘果子吃呢?”许恒睁开疲倦的眼睛说:“不行啊!果

园是别人种的,主人不在,怎么可以偷摘呢?”听的人笑他傻:“唉呀!这种乱世,果园主人早就逃难去了,这些水果哪有主人?” 许恒脸色一正:“果园没有主人,难道我们自己的心就没有主人吗?” 我们方寸之间的心,要建立自己的主人翁,要有自主意识,这样才不会乱来,才能远离鄙恶。今天社会风气败坏,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主人,也没有自己的方寸。 我们又如何认识自己如虚空的真心呢?佛经上有句话:“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就是说:假如你能以慧解开悟,修持禅行,你就能见到佛境了;你把心像虚空一样放大,生死便能自如。 过去有一位镜清禅师,喜欢问人“门外什么声”,例如他问一僧人:“门外是什么声?”“雨滴声。”那僧人答。镜清禅师便叹息:“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又有一次他问人“门外什么声”,人家说是蛇咬蛤蟆声,镜清就说:“将谓众生苦,更有苦众生。” 雨滴声中,众生颠倒,只知注意关心人情世故,患得患失,全然不知生命的真谛;蛇咬蛤蟆声中,透出了人间的杀伐残酷,相争相食,全然不见宇宙的浩瀚。无论是雨滴声、蛇咬声,都在凸显人间的迷离声,这个“门外什么声”,就是“心外什么声”,门,就是心。宇宙坦坦荡荡,如果把心化成宇宙,用宇宙一样的心来听,听啊!人间处处是一片颠倒声、杀伐声、愚昧声、迷离声……,所以镜清禅师要感叹众生颠倒,感叹众生苦了。我们把贪欲心放下,进入虚空无住的真心里,进入法身真理的慧命之中,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众苦烦恼,又能奈我们何? 三、心的地狱和心的天堂 常有人问:有没有天堂?有没有地狱?天堂地狱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天堂地狱不必向外寻找,天堂地狱就在我们的心里。举个例子:我们吃一顿早饭,这颗心就时而天堂,时而地狱,甚至十法界中的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境界,都会在一天之内周游很多次。为什么呢?我们早上起床,本来无忧无虑,无愁无恼,打打坐,念念佛,心境就像佛一样清凉;刷牙洗脸时,想想今天要替什么人解决困难,把什么事摆平……这时为人服务的心,就是菩萨的心;坐在餐桌上了,一看早饭还没端来,就“快点呀!快点呀!”的催,肚子饿,这饿鬼的心就生起来了;等到早饭端来了,一看只有两样菜,每天都是花生、豆腐这两样菜,简直不能入口!这样计较分别,阿修罗的心也生起来了;甚至筷子一摔,桌子一拍,大骂几句,怒从心上起,不在家吃饭了,地狱畜生的心就随着怒火炽烧而出现了;坐车上班的路上,听见身旁乘客说起非洲饥荒,看报纸大火凄惨报导,悲悯的心一生起,人天菩萨的种种心也随之出现了。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