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歌词 民族乐器合奏
- 格式:docx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1
9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论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以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为例谭可欣摘 要: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指的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以谨记原作者的基本要求为前提,从音乐出发,形成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见解以和风格、并加以实施,从而构造出作品深层内涵,创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本文通过对歌曲《昭君出塞》剖析,从而对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二度创作;《昭君出塞》;演唱技巧;风格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谭可欣(1996-),女,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每当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时,不难发现,不同演唱者演唱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反馈都不一样。
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探索与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演唱效果,不仅是演唱者基本功差距,这也源于一些演唱者在获得作品时,在记住了原作者相应的基本要求后,从音乐中表现出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征,并加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引起这种差异,而这种表现方式也就称为二度创作。
因此,掌握好二度创作方法在我们声乐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掌握、运用二度创作,首先我们要理解它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保持真实性与原创性的和谐统一。
其次,第二次创作是在尊敬原作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不会改变,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坚持音乐作品的真实性。
二是保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一致。
所谓历史性,是指声乐作品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通过对歌曲的研究而表现出的艺术性和风格特征。
三是坚持写实性与技巧性的统一;也就意味着,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歌者不仅应该有出色的歌唱技巧,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又要将整个作品写实般的直接呈现出来这对提高声乐表演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两者同时融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二度创作过程中的创作的准确性与深层含义。
下面我以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为例,对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进行研究探索。
一、歌曲《昭君出塞》背景分析昭君出塞,是我国史书上十分感人的故事。
2017年第11期(总第323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1,2017(CumulativelyNO.323)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艺术特征分析孙 冰(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是由词作家刘麟和曲作家王志信在1994年共同创作的一首优秀作品,该作品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原型,以当代人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故事,给这个故事注入新的活力,使歌曲极具韵味。
【关键词】昭君出塞;艺术特征;民族声乐【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昭君出塞》的背景西汉年间,匈奴单于入汉和亲,王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毅然决然踏上杳无人烟的沙漠。
她给匈奴人民带来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维护了边疆六十年的安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者在尊重历史材料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段历史,一改其他作品表达出的王昭君的“哀怨”之情,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的勇敢女子形象。
二、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艺术特征分析(一)词曲相容《昭君出塞》从曲式上分为“ABA”“慢快慢”的三段体,作品的第二部分包含两个扩展性的乐段,整体上也体现出四个乐段——“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从歌曲的歌词来看,歌曲也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比较自由的慢板,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包括两个乐句,前4个小节旋律较为委婉舒缓,运用休止符、跳音、波音、下三度倚音等音乐表现手法,与伤感的歌词相结合;第二层次的乐句运用上扬的旋律、加厚的伴奏织体以及增强的力度,表达了王昭君告别旧日家园、踏上漫漫和亲道路的悲伤与不舍。
“从此长城无烽烟”歌词变化重复了一次,使此句语气加重,从而进一步抒发感情。
第二部分同样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描述。
第一层次由两个四小节乐句组成,乐句的伴奏织体转为以跳动为主,速度也由慢板变为快板,与王昭君初到草原对“绿草”“毡房”以及看到“胡笳”和“阿妈捧奶茶”新奇、感动对应。
第二层次即第三部分分为两个四小节乐句,速度渐渐变慢,伴奏织体由跳动的织体转为缠绵的连音,语调也更加委婉,使人仿佛置身于“麦浪”“炊烟”“夕阳”之中。
9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2应用。
开场部分,即第一部分为前奏。
在演奏方式处理上,巧妙地将慢起渐快的节奏速度和由弱渐强的演奏行进力度,用于烘托整部作品的调式和调性将主题鲜明的呈现出来,对整首歌曲起到了画龙点睛高度概括的重要作用,给观众以震撼回味的总体印象。
虽然前奏部分很短,仅仅包括十几个小节,却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这时的作品整体结构首部乐段突出体现出用音节上下环绕、进行的旋律线条变化,表现出昭君公主离别家乡,远赴大漠,前途未卜的内心苦楚[2]。
因此,整个行进节奏委婉,舒缓细腻深刻。
在接下来第二部分的整体结构把握中,旋律厚重上扬、力度逐渐变强表现出了昭君公主的尊贵大气。
概括来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间奏,主要以钢琴刮奏的形式由慢板演奏逐渐转入热情奔放的快板节奏。
通过演奏速度加快和旋律重复的方式,表现出匈奴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文明使者——昭君公主的欢快热烈场面,也表现出匈奴人民热爱和平的真情实感。
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间奏和情感变化。
音乐表现形式的推进也预示着昭君公主虽然远赴漠北、虽然对家乡有无尽的信念,但使命感责任感又使她倍感荣耀,坚定了促进汉民族与匈奴边区和睦相处的信心和决心。
在歌曲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连接处,作者选用了蒙古长调作为基本素材和过渡载体,利用蒙古长调的气息悠长和委婉歌声充分抒发了昭君公主内心的情绪和深沉感触。
同时,作者在起伏与旋律的结合处也将启承转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以此通过歌者的演绎昭君公主心情波动,为大汉的富强感到骄傲,最后通过合成演奏将作品和主人公情绪推向高潮。
因此,歌曲的第三部分乐段变化是在重复第一部分和部分第二段原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旋律和乐式的变化唱出了在昭君公主的努力下,汉匈两族人民为和平做出的贡献,再次颂扬了昭君公主博大的胸怀,为民请命的民族高尚气节。
“一支出塞曲,慷慨乐千年”。
在歌曲高潮演奏声中观众听到此曲思想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动人场景,沉醉其中,回味无穷,瞬间激发了对昭君公主的无限敬意。
音乐表演的感受,而从三十六小节开始,反复连续的伴奏织体使得乐曲层层递进,进一步强调了乐段的思想。
再次,在《昭君出塞》的间奏部分,作曲家主要借助快板使得作品流动起来。
作品的五十四到八十六小节是B部分,作品主要借助欢快热情的节奏,不仅营造出欢乐的西域场景,还展现出当时匈奴人对王昭君到来的欢迎。
在之后四个衬词“啊”的部分,作曲家使用蒙古长调在使情绪起承转合的同时,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
最后,在A’部分,作曲家运用了阻碍进行和弦与阻碍终止和弦,通过副属和弦的铺垫使得乐曲平稳回到了d羽七声调式,并且,为进一步延续情绪,作曲家将第一段的素材进行了拉宽,在结尾部分更是借助重音与震音营造出了辉煌的气氛,升华了作品的情感,进一步提升了作品与王昭君形象之间的契合度[2]。
(二)歌词分析在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歌词的谱写过程中,词作者并未过多的描述王昭君远离故土的怨,而是将描述重点放在了昭君出塞这一行为所展现的民族精神。
具体来说,首先,在作品的第一部分,词作者在用“别家园……马上弹”表现王昭君对家人、故国不舍之情后,立即用“女儿情……无烽烟”表现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家大事远重于儿女私情,并且歌词中的“从此长城无烽烟,无烽烟”更是展现出昭君出塞的决心。
其次,在作品的第二部分,“纵马塞上行……暖在我心间”向人们展现了王昭君入塞时的热闹景象,山川、绿草、毡房、奶茶等情景与中原麦浪、炊烟、黎民有着极大的差别,但为了维护故乡的美好景象,王昭君进一步坚定了自身内心的信念。
最后,在作品的第三部分,作曲家借用别人的视角,对昭君出塞的伟大加以描述,对作品的内涵加以升华[3]。
三、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演唱处理与形象处理与其他一些将核心放在凸显“怨”的作品不同,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中昭君是深明大义、有胆有识、为汉朝与匈奴和平做出真切贡献的女子,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对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中各部分进行相应处理的方式,尽可能展现昭君为国为民的宽广胸襟、爱国爱民的英雄气概。
0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闽剧艺术的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其表演剧目种类繁多,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有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在舞台布景上,创造了“机关布景”,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戏剧舞台美术的先河,涌现了俞鸿冠、贺逸云等知名的舞美设计者,并受到郁达夫的赞赏;巡演场地遍布福州城乡和福州方言区的各县,还在上海和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城市和国家进行演出,所到之处均引起轰动,蜚声海内外。
二、闽剧剧目移植作用对流传广泛的经典剧目进行移植,是剧种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剧种和剧目影响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我国地域文化和方言的差异,决定了我国戏曲的种类众多,这是进行剧目移植的先决条件。
纵观闽剧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闽剧的剧目繁多,遵循戏曲发展规律才是闽剧发展的根本,除了传统剧目以外,移植剧目也是闽剧优秀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闽剧的发展历程中,徽班、京班对于闽剧发展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与徽班、京班的交流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徽、京班的剧目,这些剧目的传入,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剧目的丰富,也在于随附剧目之上的徽班、京班的舞台表演艺术,包括唱腔、念白的优化,音乐伴奏的改革,文场、武行各行当表演程式的完善,以及戏曲审美习惯的转化等,它们深刻影响了闽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大一部分参与了闽剧剧种风格的塑造。
通过剧目移植,学习其他剧种的表演风格,可以吸取其他剧种的表演要素,以此来丰富闽剧的表演特点,在移植过程中,最明显的是戏曲音乐的变化,是“原剧种”到“现剧种”的唱腔变化,根据声韵对形态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剧目进行了二次创作,在人物的塑造上不断地创新,最终实现了声和形的完美融合。
三、昆曲、京剧对闽剧的影响昆曲创兴于明嘉靖之初,一直到清乾嘉间始渐衰落,昆曲行腔优美、动作细腻,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风靡天下,几乎遍及各省,直到今天许多地方剧种的声调都受它的影响,而且在剧目、伴奏、服装、科介等方面都保留昆曲的痕迹。
中国民族女高音作品演唱与赏析_江西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谱曲者是谁?参考答案:印青2.民族声乐在初级的训练阶段应当注重基本的发声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3.在初级民族声乐训练中,一般采取两个步骤:先共性,后个性。
参考答案:正确4.歌曲《梅花仙子》是一首具有和相结合的歌曲,旋律朴实自然,感情真挚。
参考答案:现代感、民族感5.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是电影的主要插曲之一。
参考答案:《闪闪的红心》6.歌曲《绒花》的曲式结构是什么?参考答案:二部曲式7.中国民族声乐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参考答案:民族性8.下列哪首歌是1987年版的《红楼梦》的主题曲:参考答案:《枉凝眉》9.变奏曲是西方音乐中的曲式结构,胡廷江将其题材借鉴过来,在原作品《玛依拉》的曲调基础上,通过改变歌曲的节奏、旋律、调性以及添加华彩的装饰性乐句达到歌曲变奏的效果,从而创作出了作品《玛依拉变奏曲》。
参考答案:正确10.《昭君出塞》此曲的引子部分力从弱到强再从中强到弱再返回到强。
强弱变化非常鲜明,引人入胜。
参考答案:正确11.歌曲《春来沙家浜》融入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智斗》一出的经典旋律,给予了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答案:错误12.下列哪首歌赞美了五星红旗,歌颂了民族精神,唱出了对祖国的亲切感、责任感、自豪感和无限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红旗颂》13.王洛宾在原民歌《青春舞曲》基础上改编的花腔女高音作品为?参考答案:《青春小鸟》14.下列哪首歌曲将古典诗词与现代曲调完美结合?参考答案:《残花》15.歌曲《残花》的作词人为南宋词人李清照,作曲者为青年作曲家邓垚,在歌曲的伴奏声部加入了很多,丰富了乐曲的色彩。
参考答案:高叠置和弦16.《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是一首充满浓郁的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
参考答案:湖北土家族17.歌曲《红旗颂》前半部分是深情的表白,演唱者应当咬字清晰,每个字都要用气息来带动,注意开口音的延长,字腹和字尾收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浅析《昭君出塞》的艺术特点作者:胡芳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5期【摘要】《昭君出塞》是王志信先生和词作家刘麟先生共同完成的,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戏剧特征,为歌唱艺术开拓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也是众多声乐比赛中选手颇爱的一首参赛曲目。
本文的分析与探究,目的是为广大声乐爱好者在演唱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奏技巧;情感一、《昭君出塞》的创作背景(一)历史背景西汉早期国力不强,主要精力放在休养生息、整顿经济、积攒实力方面,对外采用的政策比较保守、收敛,这样匈奴久成边患,屡次内扰,却又苦于财政的吃紧和军事力量的薄弱,无法一了百当地解决这一心腹大患,屡次北讨却颜面丧尽,以至朝纲震荡危及国势。
文景以降,匈奴分裂内讧,呼韩邪单于内俯称臣,使西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联姻和亲成为了西汉与匈奴巩固政治军事联盟的首选。
公元前33年,汉元帝把后宫女子王昭君封为公主,赐婚嫁给呼韩邪单于,这桩政治婚姻为西汉营造了非常有利的政治、军事格局,减轻了战争所带来的压力,加快了本国的经济建设,为军事动员争取了充足时间,减少了日后的人员伤亡和战争损失,对中国的和平统一、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背景王志信用音乐描述了昭君出塞的动人故事,像浓缩的小型歌剧,在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情节推进中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在这部作品中,昭君的美丽、含蓄、忧怨、深明大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借鉴了传统戏曲板式,前奏中使用多种民族乐器,加入了一些流行因素,充分表现出了故事主人公的哀怨、悲痛和不舍的情绪,营造了一种即将离开家园的依依不舍的气氛,彰显了故事主人公为了国家和百姓得以安宁而牺牲自我的复杂心情。
二、《昭君出塞》的艺术特点(一)歌词赏析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从此长城无烽烟。
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绿草饶毡房,牛羊接蓝天;胡茄迎远客,长袖舞翩迁,阿妈捧奶茶,暖在我心间。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
《昭君出塞》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古曲,采用了西域乐器和唐代音乐的技巧,表现
了我国古代女性的坚韧和勇气,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的佳作。
在演唱处理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处理
《昭君出塞》的演唱语音需要注重音调、音节和发音的准确性。
要注意通顺连贯地传
达歌曲的情感和情节,使古曲的意境和艺术韵味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情感表达
歌曲表达了昭君在长达4000里的漫漫征途中所遭受的艰辛和坚韧的精神。
演唱时需要注重与歌曲相符的情感表达,以表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度和内涵。
需要在声音和情
感上同时加强素质,以达到更好的唱功效果。
三、乐器配合
《昭君出塞》是一首采用了西域乐器和唐代音乐技巧的古曲。
在演唱处理方面,需要
注重乐器的协调和配合。
一方面要注重歌曲的音乐感,力求达到乐器和人声的完美融合;
另一方面要避免乐器过于突出,影响人声表演的效果。
四、舞蹈表演
综上所述,演唱处理中需要讲究音乐技巧和声音表现,注重个人的魅力和艺术修养,
以达到唱功的更高水平和演唱效果的完美呈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昭君出塞》这
首古曲的价值和文化底蕴。
昭君(伴奏)
晏菲- 昭君
专辑:美人关
演唱:晏菲
作曲:翁乙仁作词:晏菲瑟瑟西风卷黄沙
茫茫到天涯
今日惜别故乡路
何时回我家
你看你看那西天的晚霞
它诉说着女儿的牵挂
你看你看那阳关路漫漫隔不断女儿的泪飘飘洒
朝听雁鸣暮弹琵琶
身在漠北心在华夏
春夏秋冬冰封了美丽年华望断了秋水催长了白发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为的是国泰民安永开万年花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纵然一生孤寂红颜老也潇洒
你看你看那阳关路漫漫
隔不断女儿的泪飘飘洒
朝听雁鸣暮弹琵琶
身在漠北心在华夏
春夏秋冬冰封了美丽年华
望断了秋水催长了白发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为的是国泰民安永开万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纵然一生孤寂红颜老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为的是国泰民安永开万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纵然一生孤寂红颜老也潇洒
瑟瑟西风卷黄沙
茫茫到天涯
今日惜别故乡路
何时回我家
以上就是关于昭君(伴奏)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浅析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作者:杜宇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摘要:《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大事,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期望和祈求。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就是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创作的。
它传承和发展了传统声乐艺术,并用全新的音乐手段拓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昭君出塞;王志信;民族团结1 歌曲的背景及民族意义《昭君出塞》这首声乐作品是根据公元前汉元帝时期所发生的王昭君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
《昭君出塞》这首作品想体现的不仅是昭君的怨,更想突出的是王昭君胸怀的宽广。
历史上对这一时期的细节也存在争议,本文以主流观点作为歌曲的历史背景。
昭君是公元前33年出塞的。
公元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
呼韩邪在和阏氏的斗争中失败,被逼出走,因怕受到汉朝和阏氏的两面夹攻,故争取主动,与汉联合。
呼韩邪单于为促进在与阏氏单于对抗中的有利力量,曾先后两次觐见汉元帝,请求联姻。
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再入朝汉,汉朝待他“礼赐如初”。
在朝见期间,他自言“化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遂以宫女王昭君配他为妻。
在这样的背景下,昭君出塞了。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重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友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促进了汉族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
对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经济交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并且她与她的子孙后代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作品创作特点分析2.1 旋律特点《昭君出塞》开头部分用的重低音,加上风的呼啸声,塑造空旷的大漠氛围,给人一种古代和现代的一种结合,用现代手法描写古代的场景;中间段节奏型的采用完全是欢快色彩,表现的是匈奴人粗犷豪迈的性格和欢欣鼓舞的场面。
《昭君出塞》的旋律线条由明转暗,音乐的情绪由暖转寒,充分体现了人物心理的悲凉情绪。
对《昭君出塞》创作特色的赏析作者:翟赫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摘要】《昭君出塞》讲述是一个有名的历史事件,民族声乐以其为创作原形,创作出了曲式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昭君出塞》作品。
并且运用了西方的和声技法,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都是民族声乐的创造性发展。
本文从曲式结构和思想内涵统一、民族特色和西方技法的结合以及伴奏和意境呈现这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昭君出塞》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民族声乐;创作特色赏析;《昭君出塞》【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昭君出塞》创作于二十一世纪初,以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改编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利用曲式和文化的结合方式,将文化内涵展示得更加完美。
在民族调式中融入西方和声技法。
将王昭君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利用多音乐元素,揭露女主矛盾心理,抒发丰富情感,成功塑造为了民族团结牺牲个人幸福的形象。
目前,该作品常用于考试和参赛,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来说,意义重大。
一、结构与内涵《昭君出塞》不仅是声乐作品中的瑰宝,而且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历史背景看,是两个民族交好的纽带。
为了表达这一思想内涵,作品是三部曲式结构。
前奏部分,节奏由弱变强、从慢到快。
第一部分,由两个层次构成,重在揭示女主人公昭君远嫁时内心的伤感。
利用下行转上扬以及四八度大跳的声乐旋律,给人宽广有力的感觉,揭示昭君远嫁的目的和希望,通过自身的牺牲,使汉匈和为一家,从此和平没有战争,也正是这,原本远嫁他乡的伤感瞬间消散,转变为维护和平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作品的第二部分也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方整性句构成,旋律欢快跳跃,可见匈奴人民对于昭君的到来是欢迎的,对和平也是向往的。
间奏插入,情绪发生变化,自然而然过渡。
并以低旋律起音,渐变为激昂,利用音乐变化表达情感变化。
心中还有远离家乡的伤感,却被和平统一的喜悦冲淡。
接着,利用蒙古的长调素材将四个衬词“啊”加入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气息凝重并绵长,有起承转合的作用。
填空题1、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三个主要途径:①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②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式军歌)③新制学堂唱歌课的开设。
2、西洋音乐文化以欧洲为中心传入中国的历史久远,最早在唐代“景教”大多局限于宫廷3、在中国编译圣咏的有:厦门方言体圣歌集《养心提诗》福州方言体圣歌集《榕腔神诗》潮汕方言体圣歌集《潮腔神诗》厦门方言体《厦腔神诗》4、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曾运用西方群众集体歌咏的方式5、1904年初,正式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共同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从而新制教育体系才得以在全国的范围逐步推开,标志着千年科举制取消。
6、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性作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7、《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多声部歌曲8、学堂乐歌分两派:①白话词风(沈心工)“兵操”②典雅词风(李叔同)“送别”9、“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近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第一个获得音乐家博士的人”获波恩大学博士——王光祈“中国专业音乐的先驱”——萧友梅“博学的中国语言学鼻祖”——赵元任“早期儿童音乐大师,流行音乐鼻祖”——黎锦晖“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代宗师”——刘天华(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私立泸江大学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 77——79)10、1927年徐志摩唯一一部大型合唱作品《海韵》11、中国儿童歌舞剧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中国第一个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3、“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主要代表人物有:天才作曲家,优秀导师——黄自时代的号子——聂耳音乐理论、作曲家——吕骥新音乐运动猛将——张曙砍向鬼子的大刀——麦新中国音乐不灭的灯—贺绿汀14、30年代的两条主线:①以黄自、刘雪庵、贺绿汀为代表的,以上海音专为中心的学院派音乐创作(艺术的典雅的)②以聂耳、麦新、任光、吕骥、张曙为代表的左翼作曲家群15、《怀旧》是第一首冲向国内舞台的交响曲1929;中国管弦乐作的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长恨歌》第一部清唱剧《大江东去》——第一首为中国古诗词谱写的插曲《中国组曲》——中国现代第一部钢琴组曲16、1930年3月2日首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7、聂耳最后一首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劳动歌曲《码头工人》任光——《渔光曲》《彩云追月》《思乡曲》——1944年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丰子恺——音乐通俗卖物作家、画家开创了中国“漫画”这一名称青主——近代史上音乐史上唯一的一位美学家(其他学院音乐家及其创作:陈洪青主华里丝应尚能与周淑安李惟宁(陈田鹤:黄自四大弟子之一)刘雪庵《长城谣》江定仙)152页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更名为_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1. 引言1.1 歌曲介绍《昭君出塞》是一首源自古代汉乐的传统歌曲,其歌词取自古代传说中的昭君故事,描写了昭君被迫出塞的凄美情景。
这首歌曲曲调悠扬动听,旋律优美婉转,歌词富有诗意与感情。
在演唱中,歌手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声音技巧来诠释这首歌曲,将昭君的离别之苦和无奈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昭君出塞》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其演唱处理要求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传递出昭君心中的愁思和情感。
声音的处理也至关重要,要求清晰明亮的唱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曲调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演唱《昭君出塞》需要歌手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声音处理,将这首经典的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2 演唱特点《昭君出塞》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歌曲,不仅在音乐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演唱处理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演唱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色处理:演唱者需要具备较为宽广的音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调变化,根据曲调的起伏变化适时调整嗓音的亮度和厚度,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2.情感表达:《昭君出塞》是一首极富情感表达的歌曲,演唱者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将歌曲中的哀思之情、离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3.技巧运用:演唱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技巧等,以确保演唱过程中音质的稳定和流畅。
演唱《昭君出塞》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通过对音色、情感和技巧的处理,将歌曲完美地呈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传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2. 正文2.1 历史背景《昭君出塞》是一首古典歌曲,讲述了春秋时期公主昭君被迫嫁给匈奴王,随之出塞的故事。
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公元前成近341年之间。
当时,匈奴在中国北方肆虐,对中原地区施加了巨大压力。
《昭君出塞》歌词琵琶曲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词:张名河曲:孟庆云1999年拍摄音乐电视作品雨正飘飘风正潇潇天荒地老人年少千里断肠关山古道一曲琵琶惊飞鸟女儿出塞去马蹄踏芳草天姿熄灭了烽火国色软化了钢刀云儿遥遥路儿迢迢此去明月知多少衣正飘飘马正潇潇大漠从容雁飞高梦也渺渺魂也渺渺一曲琵琶千古谣女儿出塞去马蹄踏芳草天姿熄灭了烽火国色软化了钢刀汉宫缘未尽故园情未了不问几时还云儿遥遥路儿迢迢只求一统山河明月照雨正飘飘风正潇潇衣正飘
飘马正潇潇啊
以上就是关于昭君出塞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昭君出塞》之艺术表现探究张禄内蒙古师范大学摘要: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它综合了演唱者的体力、脑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表现。
其中,艺术表现在演唱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以《昭君出塞》为例,通过对该作品的歌词、旋律以及情感表现之初探。
试图通过笔者在学唱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最终解答如何分析一首作品,并更好地将它呈献给观众的。
关键词:《昭君出塞》;情感体验;演唱技巧当我们聆听古琴曲《高山流水》时,会联想到伯牙断琴失去知己的悲痛;当我们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会联想到阿炳与命运对抗是的精神力量;当我们聆听声乐曲《黄河渔娘》时,会联想到渔娘和渔夫们在河岸边辛苦捕鱼劳作的场景。
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演绎一首完整的作品与词曲家的创作和演绎者的二度创作都是密不可分的。
《昭君出塞》属民族声乐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
然而,民族声乐作品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法则,不同民族的声乐作品也需要不同的风格来演绎,歌者的歌声中既需蕴含本民族的音乐特性与嗓音特质,又需蕴含专属于本作品的独特演绎。
因此,若想真正精准的演绎出作品的内涵,歌唱者就必须细致地分析作品、处理作品。
下文以《昭君出塞》为例,浅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1.作品《昭君出塞》歌词的情感表达从某种角度而言,歌唱就是为了表达情感每一首作品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而正确的理解歌词往往是表达作品的第一步。
《昭君出塞》是刘麟①作词,一首以歌颂英雄人物为题材的声乐作品。
在这首作品中每句分别以园yuan、关guan、汉han、弹tan、烟yan、川chuan、天tian、间jian等字结尾,以“an”作为韵脚押韵,按照十三辙的分类它属于言前辙。
在读词过程中,我们要按照谱例的节奏进行朗诵,每个字按字头、字腹、字尾清晰准确地读出来。
朗读时要保持演唱时的状态,以气带声,合理有效的运用气息。
“别家园”中的“园yuan”字头y短而有力,字腹u根据音符的时值进行演唱,最后以字尾an进行归韵处理。
中音史清末民初音乐学堂乐歌主要内容:抵御外侮、富国强兵学堂乐歌的兴起实际上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历史的开端。
其中以《中国男儿》最具代表性,旋律来源于日本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沈心工《体操--兵操》《革命军》《赛船》《竹马》《铁匠》《黄河》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中称他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李叔同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类别:爱国歌曲《祖国歌》《我的国》《出军歌》《大中华》《隋堤柳》抒情歌曲《春郊赛跑》《春游》《忆儿时》《早秋》《西湖》《送别》出家后哲理歌曲《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曾志忞《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李叔同与曾孝骨等组织的话剧“春柳社”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近代早期的音乐社团:有沈心工的音乐讲习会,曾志忞的亚雅音乐会曾志忞创立,以“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夏季音乐讲习会张謇的伶工学社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学校二十年代音乐萧友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
1、1927年创办了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院校)。
2、《卿云歌》曾被北洋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3、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代表作品:《问》《南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元任萧友梅称之为“中国的舒伯特”1、20年代:《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卖布谣》《劳动歌》《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和鲁迅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可谓音乐界和文学界“匕首雨投枪”之双璧)《也是微云》《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是赵元任歌曲创作中唯一的一首具有清唱剧特色的合唱作品)《秋钟》2、30年代《西洋镜歌》《我是个北方人》《背着枪》 3、40年代,《老天爷》4、《新诗歌集》是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第一本歌曲集。
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1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是儿童歌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好朋友来了》《因为你》《寒衣舞》《欢乐歌》《谁和我玩》《努力》《吹泡泡》《蝴蝶姑娘》2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三蝴蝶》《春天的快乐》《神仙妹妹》《七姊妹游花园》《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小羊救母》《小利达之死》。
第一幕:<未央宫>皇宫<大臣、元帝、皇后上场>大臣:<双手交叉,弯腰行礼>启禀陛下,新进161位秀女已到,是否将其引进面见?<元帝与皇后耳语>元帝:<摆手>不了,寡人还有国事急需处理,请爱卿速传寡人圣旨:令毛延寿等人速成新进秀女画像呈上大臣:陛下圣明<大臣退下,元帝&皇后下至后台>皇宫前,秀女们焦急地等候,交谈着大臣:<匆匆跑来>圣旨到!请画工毛延寿等接旨!<毛延寿从后台匆匆跑上来>画工:<跪下>臣在大臣:<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汝等画工速成新进秀女画像呈上,钦此画工: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站起接旨><大臣下至后台>画工:<狡黠地>汝等能否受宠,只在今日,若你等能明其中道理.....<秀女们唏嘘不已,纷纷取下金银饰品贿赂毛延寿>秀女:<对昭君>王嫱,你看众秀女皆以金银贿赂此人,可见此人定不一般,你我如何不..昭君:<蹙眉>我来前即闻这后宫中风气迂腐,今日方见其实,量我虽无西施之容却也有几分姿色,为甚怕他区区一个画工?秀女<摇摇头,叹气,也去贿赂毛延寿><毛延寿给一位秀女画像,此秀女长得很难看,但是毛延寿的画像里却把她画得很貌美>昭君:<冷笑>果不出我所料,想我大汉后宫竟无一人弹劾此人,罢了,且看他奈我如何?<毛延寿画完前一位秀女,注意到昭君>画工:姑娘芳名?昭君:<冷冷地>小女姓王,单字一个嫱的便是画工:<蹙眉,自言自语>得无她便是那不愿贿赂我的猖獗之人,果然好容貌,今日倒要让她尝尝我的厉害,也让后来者以此为戒,不过,可惜了这花容月貌,我便先试探试探她,若她有改悔之意,我也不枉此次<对昭君>王嫱,看你也是位绝顶聪明的女子,你可知你今后能否得宠,这其中的道理...我想也就不言而喻了昭君:<厌恶地>众人以金银珠宝予你,如今我偏反其道而行之,你却量我如何?画工:<自言自语>好你个猖獗女子,你只知我可将粗陋之人画美,却不知我亦可将美女画得粗陋,如今我好言相劝你不听,我倒要让你尝尝这苦果<画工画像,把昭君画得特别难看>第二幕<未央宫><皇帝看画像ing,一个个看,并把好的放一摞,差的放一摞><皇帝看到昭君的画像,摇摇头,叹气,放进不好的那摞中>皇帝(自言自语):这女子到还有几分姿色,可惜这……唉……(宫女们对入选结果议论纷纷)昭君见没有自己,有些吃惊秀女(对昭君):以你之貌美,不该不在入选秀女之列,为何……怕是王嫱你真舍不得那区区几两银子,那画师便心生忌恨,故意将你画成粗陋之人吧?唉,当初劝你与他些银两,你不听,如今你若真因此而不得宠,那也可惜了这般容貌……昭君:怕他作甚?我王嫱到不愿与这等贪鄙之人有甚么干系。
《昭君出塞》歌词民族乐器合奏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词:张名河曲:孟庆云1999年拍摄音乐电视作品雨正飘飘风正潇潇天荒地老人年少千里断肠关山古道一曲琵琶惊飞鸟女儿出塞去马蹄踏芳草天姿熄灭了烽火国色软化了钢刀云儿遥遥路儿迢迢此去明月知多少衣正飘飘马正潇潇大漠从容雁飞高梦也渺渺魂也渺渺一曲琵琶千古谣女儿出塞去马蹄踏芳草天姿熄灭了烽火国色软化了钢刀汉宫缘未尽故园情未了不问几时还云儿遥遥路儿迢迢只求一统山河明月照雨正飘飘风正潇潇衣正飘
飘马正潇潇啊
以上就是关于昭君出塞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