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昭君出塞不久死去及“藩汉界头”明妃青家 的确切界定,给后人以重要启示,成为昭君行至 “藩汉界头”即死之张本。
10
• 王安石 的《明妃曲》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 寿。…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 雁飞。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 生失意无南北。”
两 宋
• 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 “汉宫有佳人 ,天子初未识。
因
12
西风塞上胡茄,月明马上琵琶,那底 昭君恨多。李陵台下,淡烟衰草黄沙。
----《越调·天净沙·秋思》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 王。小单于把盏刺刺唱。青草畔有收酪 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13
《汉宫秋》
• 王昭君因毛延寿丑图而不得宠于汉元 帝,而后因夜弹琵琶遇元帝又相爱;
5
西晋石崇《王明君辞并序》
“王明君,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 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 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 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 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言昭君出塞时匈奴盛,史实为匈奴弱; 昭君自请和亲改为被迫。移花接木,将公主 琵琶转移为昭君琵琶。
17
作为一个汉族深受民族文化熏陶
的知识分子在面对这样一个民族矛
盾异常尖锐,人民灾难极其深重的
民 族 情
时代的时候,其自身所固有的强烈 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必定会激发其心 中对汉族国家灭亡的深切哀痛。
节
18
剧本借古讽今 ,一方面通过汉元帝、王 昭君这一对爱侣的生离死别 ,含蓄地揭露 了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 另一方面又 通过歌颂王昭君为保全国家民族利益 ,不 惜牺牲个人幸福和生命 ,批判朝臣们的腐 朽无能和卖国贼的投敌叛国 ,寄寓作者的 历史兴亡之感和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