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工程技术

表面工程技术

表面工程技术
表面工程技术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期中测试题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期中测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 1.溅射镀膜: 2.分子束外延: 3.激光合金化技术: 4.物理气相沉积: 5.真空蒸镀: 6.热喷涂工艺: 7.气相沉积: 8.合金电镀: 9.腐蚀:10.电镀:11.堆焊:12.化学转化膜:13.表面工程技术: 14.磨损:15.极化:16.钝化:17.表面淬火:18.喷丸强化:19.热扩渗:20.热喷涂:21.热喷焊:22.电镀:23.化学镀: 二、填空题 1.钢件渗碳后,表面为()钢,心部仍保持()状态。再通过()及()工艺,可使渗碳件具有表面硬度高,耐磨损,心部硬度低,塑性和韧性好的特点。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是利用感应电流的(),()和()。 3. ()、()和()是衡量气体渗碳件是否合格的三大主要性能指标,它们基本决定了渗碳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4.热喷涂时,熔滴撞击基材后扩展成(),撞击时的高能量有助于熔滴的扩展,但会因为()和()而停止扩展,并凝固成一种()结构。 5.热扩渗时,渗剂元素原子扩散的机理主要有()、()和()三种。 6.腐蚀按材料腐蚀原理分为()和()两种。 7.热喷涂时,当熔滴撞击基体并快速冷却凝固时,颗粒内部会产生(),而在基体表面产生()。喷涂完成后,涂层内部残余应力大小与 ()成正比。 8.磨损分为()、()、()、()微动磨损、冲蚀(包括气蚀)磨损高温磨损。 9.离子镀膜是()与()相结合的一种镀膜工艺。 10.常用的热喷涂工艺方法有()、()和()。

三、简答题 1.表面淬火技术与常规淬火技术有何区别? 2.简述复合镀的原理和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 3.最基本的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和金属材料腐蚀控制及防护方法?4.简述热喷涂涂层的形成过程。 5.简述离子镀膜的特点? 7.简述CVD的沉积条件? 8.简述等离子体热扩渗与普通气体热扩渗技术相比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9.简述离子镀膜的特点? 10.简述形成热扩渗层的基本条件? 11.简述热扩渗层的形成机理? 12.简述化学镀的原理与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常用的热喷涂工艺方法及其基本特点? 2.试述热喷涂涂层结合的三种机理? 3.试述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概念及区别? 4.试述什么是堆焊?堆焊层有哪些特点? 5.试述堆焊与一般焊接的区别及特性? 6.试述物理与化学气相沉积原理,特点及分类? 7.试述几种典型表面淬火工艺及特点?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金属机件的耐蚀性、耐磨性及获得电、磁、光等功能性表面层。 1)腐蚀保护性即可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大气、海洋大气、天然水及某些酸碱盐的腐蚀作 用。例如若在钢构件上喷涂一层851515合金,可使构件在海水中耐腐蚀20-40年。2)抗磨性包括抗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冲蚀磨损等。例如若在刀 具表面镀上一层、或2O3薄膜,成为防止钢屑粘结的表面薄层,从而提高刀具寿命3-6倍。 3)电性能包括绝缘性、导电性等。 4)耐热性包括抗高温氧化、热疲劳等性能。 5)光学特性包括反光性、光选择吸收性、吸光性等性能。 6)电磁特性包括磁性、半导体性、电磁屏蔽性等性能。 7)密封性。 8)装饰性包括染色性、光泽性等性能。 9)其它表面特性诸如耐疲劳性、保油性、可焊接性等性能。 表面技术的应用使基体材料表面具有原来没有的性能,这就大幅度地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潜力。举例如下: 1)可用一般的材料代替稀有的、昂贵的材料制造机器零件,而不降低甚至超过原机件的质 量。 2)可以把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各取所长,解决单一材料解决不了的问题。 3)延长在苛刻条件下服役机件的寿命。 4)大幅度提高现有机件的寿命。 5)赋予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助于某些尖端技术的发展。 6)可成功地修复磨损、腐蚀的零件。 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 表面工程技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办法,但一般均认为表面工程技术包括表面涂镀技术、表面扩渗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三个领域。表面涂镀技术是将液态涂料涂敷在材料表面,或者将镀料原子沉积在材料表面,从而获得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和性能有别于基体材料的涂层或镀层,此类技术有有机涂装、热?镀、热喷涂、电镀、化学镀和气相沉积等;表面扩渗技术是将原子渗入(或离子注入)基体材料的表面,改变基体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达到改变其性能,它主要包括化学热处理、阳极氧化、表面合金化和离子注入等;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加热或机械处理,在不改变材料表层化学成分的情况下,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淬火、激光重熔和喷丸等。可见,表面工程技术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化学热处理、电镀的范畴。 表面工程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 目前,对新型金属表面技术主要集中力量开发的为以下三方面技术: 1.离子技术 离子技术包括等离子和离子束技术,表1使各种离子技术的开发年代及其的工作气压。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练习题(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练习题(答案) 一、解释名词 1.喷丸强化技术:利用高速喷射的细小弹丸在室温下撞击受喷工件的表面,使表层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下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疲劳强度和抗压力腐蚀能力的表面工程技术。 2.干法热浸渗:先将经常规方法脱脂除锈清洗后的清洁工件或钢材进行溶剂处理,干燥后再将工件浸入欲渗金属溶液中,保温数分钟后抽出,水冷。 3.粘结底层:某些材料能够在很宽的条件下喷涂并粘结在清洁、光滑的表面上,而且这类涂层表面粗糙度适中,对随后喷涂的其它涂层有良好的粘结作用。 4.溅射镀膜:用高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通过能量传递,使固体的原子或分子逸出表面并沉积在基片或工件表面形成薄膜的方法。(在真空室中,利用荷能粒子轰击材料表面,使其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溅出进入气相,然后在工件表面沉积的过程。) 5.分子束外延:在超高真空环境中,将薄膜诸组分元素的分子束流,直接喷到温度适宜的衬底表面上,在合适的条件下就能沉积出所需要的外延层。 6.激光合金化技术:激光合金化就是利用激光束将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快速熔入基体表面,从而使基体表层具有特定的合金成分的技术。换言之,它是一种利用激光改变金属或合金表面化学成分的技术。 7.物理气相沉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将镀料气化成原子、分子或使其粒子化为离子,直接沉积到基体表面上的方法。 8.真空蒸镀:在真空条件下,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镀料转化为气相,然后凝聚在基体表面的方法。

9.热喷涂工艺:热喷涂是用专用设备把某种固体材料熔化并使其雾化,加速喷射到机件表面,形成一特制薄层,以提高机件耐蚀、耐磨、耐高温等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10.气相沉积:气相沉积技术也是一种在基体上形成一层功能膜的技术,它是利用气相之间的反应,在各种材料或制品表面沉积单层或多层薄膜,从而使材料或制品获得所需的各种优异性能。 气相沉积技术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11.合金电镀:在一个镀槽中,同时沉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镀层称为合金电镀。 12.腐蚀:材料与环境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恶化变质或破坏。 13.电镀: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以欲镀金属或其它惰性导体为阳极,通过电解作用,在基体表面上获得结合牢固的金属膜的表面工程技术。 14.堆焊:在零件表面熔敷上一层耐磨、耐蚀、耐热等具有特殊性能合金层的技术。 15.离子镀膜:真空蒸发镀膜:在真空室内,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固体(基片/基板/衬底、工件)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 16.化学转化膜: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膜层而不改变其金属外观(形状及几何尺寸)的一类技术。 17.表面工程技术:为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或功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18.表面能:严格意义上指材料表面的内能,包括原子的动能、原子间的势能以及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等。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 Modern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什么是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是将材料的表面与基体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利用各种表面技术,使材料的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统工程。 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表面技术是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过程相关的,能为人类造福或被人们利用的技术----宽广的技术领域。 一、使用表面技术的目的 1、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 2、赋予材料表面功能特性。 3、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 途径: 表面涂覆:各种涂层技术(电镀、化学镀、热渗镀、热喷涂、堆焊、化学转化膜、涂装、气相沉积、包箔、贴片)。 表面改性:喷丸强化、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激光表面处理、电子束表面处理。 二、表面技术的分类 1、按作用原理 (1)原子沉积 电镀、化学镀、物理、化学气相沉积 (2)颗粒沉积 热喷涂、搪瓷涂敷 (3)整体覆盖 包箔、贴片 (4)表面改性 2、按使用方法 (1)电化学法 电镀、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 (2)化学法 化学转化膜、化学镀 (3)真空法 物理、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 (4)热加工法 热浸镀、热喷涂、化学热处理、堆焊 (5)其它方法 涂装、机械镀、激光表面处理

三、表面技术的应用 1、广泛性和重要性 (1)广泛性 内容广 基材广 种类多 遍及各行业,用于构件、零部件、元器件,效益巨大 (2)重要性 ?改善耐腐蚀、磨损、氧化、疲劳断裂、辐照损伤 ?提高产品长期运行可靠性、稳定性 ?满足特殊要求(必不可少或唯一途径)

?生产各种新材料、新器件(在制备临界温度超导膜、金刚石膜、纳米多层膜、纳米粉末、纳米晶体材料、多孔硅中起关键作用;又是许多光学、微电子、磁性、化学、生物等功能器件研究和生产的基础) 2、在结构材料及构件和零部件上的应用 表面技术作用:防护、耐磨、强化、修复、装饰 3、在功能材料和元器件上的应用 制造装备中具独特功能的核心部件。 表面技术可制备或改进一系列功能材料及元器件 物理特性: ?光学 反射镜材料,防眩零件 ?热学 散热材料,耐热涂层,吸热材料 ?电学 表面导电玻璃,绝缘涂层 ?磁学 磁记录介质,电磁屏蔽材料,磁泡材料 化学特性: 分离膜材料 4、在人类适应、保护和优化环境方面的应用 (1)净化大气 原料、燃料→CO2、NO2、SO2 措施:回收、分解 方法:制备触媒载体(钯炭、铂炭、钌炭、铑炭) (2)净化水质 制备膜材料,处理污水、化学提纯、水质软化、海水淡化 (3)抗菌灭菌 TiO2(粉状、粒状、薄膜状)可将污染物分解 ?当光照射半导体化合物时,并非任何波长的光都能被吸收和产生激发作用,只有能量E满足式(1)的光量子才能发挥作用。 ?光子波长 h-普朗克常数,4.138×10-15 eV·s; c-真空中光速,2.998×1017 nm/s 锐钛型TiO2的Eg = 3.2eV ?在TiO2粒子表面上,有还原作用;产生氧化作用。 在界面处的还原作用: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内容

1.使用表面技术的目的? (1)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 (2)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包括光、电、磁、热、声、吸附、分离等等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 (3)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 2 按学科特点将表面技术大致划分为三个方面 1)表面合金化:包括喷焊、堆焊、离子注入、激光溶敷、热渗镀等。 2)表面覆层与覆膜技术:包括热喷涂、电镀、化学转化处理、化学镀、气相沉积、涂装、堆焊、金属染色、热浸镀等。 3)表面组织转化技术:包括激光、电子束热处理技术以及喷丸、辊压等表面加工硬化技术。 3.表面技术:表面技术主要通过表面涂覆和表面改性技术来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和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 表面涂覆:主要采用各种涂层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用机械、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微观结构、缺陷状态或应力状态。 4.表面粗糙度常采用如下方法表示,请用线段连接相应的采示符号。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 a 微观不平度+点高度R z 轮廓最大高度R y 5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电镀是指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到零件表面形成有一定性能的金属镀层的过程。电解液主要是水溶液,也有有机溶液和熔融盐。从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中电镀称为湿法电镀,从熔融盐中电镀称为熔融盐电镀。 6.电沉积的基本条件 金属离子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阴极还原时,原则上,只要电极电位足够负,任何金属离子都可能在阴极上还原,实现电沉积。但由于水溶液中有氢离子、水分子及多种其它离子,使得一些还原电位很负的金属离子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沉积过程。所以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还原,不仅决定于其本身的电化学性质,还决定于金属的还原电位与氢还原电位的相对大小。若金属离子还原电位比氢离子还原电位更负,则电极上大量析氢,金属沉积极少。 7.合金共沉积的条件? 两种金属离子共沉积除需具备单金属沉积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①两种金属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从其盐的水溶液中沉积出来。有些金属如W,Mo等不能从其盐的水溶液中沉积出来,但它可以借助诱导沉积与铁族金属共沉积。②共沉积的两种金属的沉积电位必须十分接近。如果相差太大,电位较正的金属优先沉积,甚至完全排斥电位较负的金属析出。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 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为什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获得迅速发展? 2.表面工程技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说表面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4.为什么会造成表面原子的重组? 5.什么是实际表面?什么是清洁表面?什么是理想表面? 6.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预处理种类及方法有哪些? 7.热喷涂技术有什么特点? 8.热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9.简单分析热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 10.热喷涂只要有哪几种喷涂工艺?各有什么特点? 11.热喷涂材料有哪几大类?热喷涂技术在新型材料开发方面可以做什么工作? 12.镀层如何分类?怎样选择使用? 13.金属电镀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说明其物理意义。 14.电镀的基本原理? 15.共沉积合金的相特点有几种类型? 16.电刷镀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17.什么叫化学镀?实现化学镀过程有什么方式。 18.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何特点? 19.热浸镀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控制步骤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0.形成热浸镀层应满足什么条件?

21.简述钢材热镀铝时扩散层的形成过程。 22.热镀铝的优缺点怎样? 23.表面淬火与常规淬火的区别:临界温度上移、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晶粒细化、硬度高、耐磨性好、抗疲劳强度高。 24.表面淬火层组成:淬硬区、过渡区和心部区。 25.硬化层厚度的测定:金相法和硬度法。 26.喷丸强化技术原理、特点、应用围。 27.感应加热淬火原理、涡流、集肤效应。 28.工件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流程。 29.各种表面淬火的特点和应用围。 30.什么是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31.金属离子电沉积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沉积的可能性取决于什么? 32.什么是热喷涂技术?试简述热喷涂的特点。 33.热喷涂的涂层结构特点是什么?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理是什么?一般的等离子喷涂层不可能形成太厚的涂层,为什么?而HVOF技术则可以获得10余毫米厚的超厚涂层,又是为什么? 34.化学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5.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我校材料科学的学科优势之一?你对于我校材料表面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36.材料表面耐腐蚀的技术有哪些?我国规定煤矿系统的井筒井架、电力塔架、广播发射塔等必须要进行钢结构长效防腐处理。一般的寿命要求30~50年。请

表面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表面工程技术:为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或功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表面能:严格意义上指材料表面的内能,包括原子的动能、原子间的势能以及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等。 洁净表面: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其化学成分仍与体内相同的表面。 清洁表面:一般指零件经过清洗(脱脂、浸蚀等)以后的表面。 区别:洁净表面允许有吸附物,但其覆盖的几率应该非常低。洁净表面只有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得到。清洁表面易于实现,只要经过常规的清洗过程即可。洁净表面的“清洁程度”比清洁表面高。 吸附作用:物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力场不饱和,有吸引周围其它物质(主要是气体、液体)分子的能力。 磨损:相对运动的物质摩擦过程中不断产生损失或残余变形的现象。 腐蚀:材料与环境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恶化变质或破坏。 极化:腐蚀电池工作时,阴、阳极之间有电流通过,使阴、阳极之间的电位差(实际电极电位)比初始电位差要小得多的现象。 钝化:由于金属表面状态的改变引起金属表面活性的突然变化,使表面反应速度急剧降低的现象。(阳极反应受阻的现象) 表面淬火: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奥氏体化),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 喷丸强化:利用高速喷射的细小弹丸在室温下撞击受喷工件的表面,使表层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之下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的表面工程技术。(喷丸强化技术) 热扩渗:将工件放在特殊介质中加热,使介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形成合金层(或掺杂层)的工艺。(化学热处理技术) 热喷涂:采用各种热源使涂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然后用高速气体使涂层材料分散细化并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 热喷焊:采用热源使涂层材料在基体表面重新熔化或部分熔化,实现涂层与基体之间、涂层内颗粒之间的冶金结合,消除孔隙的表面处理技术。(喷焊) 堆焊:在零件表面熔敷上一层耐磨、耐蚀、耐热等具有特殊性能合金层的技术。

07370120+表面工程技术

表面工程技术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7370120 学分:2 学时:30(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金属材料表面新技术、表面涂层技术 适用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教材:《现代表面技术》,钱苗根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表面技术》课程是材料复合材料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复合材料界面物理化学》、《复合材料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及进行了认识实习,有一定的生产实际知识的基础上讲授。 本课程的任务是: 1、通过本课程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合理选择并应用这些新的表面工程技术; 2、解决材料表面硬度、强度、耐磨性与心部强韧性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的潜力;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提高产品质量。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1、教学内容 (1) 表面技术定义与应用实例 (2) 表面技术的分类 (3) 表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表面技术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 3、重难点表面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第二章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1、教学内容 (1) 固体材料及其表面 (2) 表面晶体学 (3) 表面热力学 (4) 表面动力学 (5) 表面电子学 2、基本要求 了解增材料表面的种类,掌握材料表面的晶体学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及电子学特性。

表面晶体学及表面动力学的概念及理论。 第三章电镀和化学镀 1、教学内容 (1) 电镀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2) 金属的电结晶及其作用 (3) 电镀层的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4) 合金电镀的概念、特点及其基本原理 (5) 复合镀、化学镀的概念、特点及其基本原理 2、基本要求 了解电镀反应过程,电极电位的作用,以及电极的极化现象。掌握沉积合金的条件、溶液对镀层中的合金成分的影响,电镀规范对镀层成分的影响等。掌握复合电镀的特点、分类、工艺特点,以及影响复合镀层中固体微粒含量的因素。了解塑料、玻璃、陶瓷、有色合金表面的电镀过程。 3、重难点 影响复合镀层中固体微粒含量的因素。 第四章金属的化学处理 1、教学内容 (1) 化学转化膜技术 (2) 转化膜形成的基本方式 (3) 转化膜技术的发展动向 2、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的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及其分类和发展趋势,掌握转化膜形成的基本原理。 3、重难点 转化膜形成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工艺。 第五章表面涂敷技术 1、教学内容 (1) 涂料与涂装 (2) 粘结与粘涂 (3) 堆焊 (4) 热喷涂 (5) 电火花表面涂敷 (6) 熔结 (7) 热浸镀 (8) 搪瓷涂敷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发展前沿

收稿日期:2004-05-28 作者简介:闻立时(1936-),男,湖北省浠水县人,《真空》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60 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回国后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在表面工程、薄膜技术和纳米科技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发展前沿 闻立时1,2,黄荣芳1,2 (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 2.湖南远科航表面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200)摘 要: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是当代材料科技、真空科技与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和发展前沿,成为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前沿之一,在高性能防护涂层和功能薄膜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先进表面工程的发展趋势、工艺过程及其新进展与当代科技架构的关系以及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产业化。文章最后强调指出,在先进表面工程技术中采用远离平衡态镀膜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表面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 B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22(2004)05-0001-06 Frontiers of advanced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EN Li-shi 1,2,HU ANG Rong -fang 1,2 (1.Institute o f Metal R eseach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 ,Sheny ang 110016,China ; 2.H unan YK H SE ,Changsha 410200,China ) Abstract :N o wa day s ,adva nced surface techno lo gy is an int erdiscipline w hich incor po ra tes contempor ar y mater ial and v acuum techno log ies w it h new /hig h-tech dev elo pment and becom es o ne o f t he leading -edg e t echnolog ies for manufact ur ing.It has been applied ex tensiv ely to t he field o f sur face coating s and functio nal films w ith hig h perfo rmances.It s dev elo pment t rend,techno log ical pr o cesses and their new pro gr ess ar e r eview ed .Rela tion bet ween the fr amew or k of contempor ar y seience and techno log y and successful industr ial applicatio ns o f far -fr om -equilibr ium plating pr ocess ,plasma techno lo gy ,laser techno lo g y and nano -techno lo gy is emphasized. Key words :surface technology ;technolog ical process;application 1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若干走向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是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真空科技与高技术的重要交叉领域和发展前沿。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在高性能防护涂层方面的应用,仍在继 续发展,成为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前沿之一;功能涂层和薄膜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以上趋势一方面使防护涂层走向多功能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品位,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成本,便利应用,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使表面工程技术逐步发展成为新型材料制备工艺,其中既有作为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如电铸成型、气相沉积特种材料(热解石墨、六方氮化硼、碳化硅)、喷射成型等,又 有薄膜和微制造工艺,这后一类技术的特征尺寸还在不断地向更低数值扩展。其结果是,微小特征尺度的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微/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上各方面,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的贡献。在我国,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已成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前沿阵地。 2 先进表面工程的发展趋势 按其工作原理,表面工程技术可分为以下四大类。1原子沉积 是指通过形成原子分散状态的物质来沉积所需表面层或薄膜的技术,包括了液相沉积和气相沉积 第41卷第5期2004年9月 真 空 VACUUM Vol .41,No .5 Sep .2004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考试复习资料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1.表面工程:从材料表面的实际应用出发,科学设计工艺方法,严格监控工艺过程,实际检验施工质量,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改进其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理论内涵,开发新的用途和应用领域。采用表面技术,在零部件或工件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表面层而形成的技术,主要包 2.括电镀和化学镀、热喷涂、化学转化膜、热浸镀、涂料涂装、气相沉积、堆焊与熔结、

搪瓷和陶瓷涂覆、粘涂、溶胶-凝胶等。表面现象有关的一些表面技术: 1)表面湿润和反湿润技术. 2)表面催化技术3.3)膜技术4)表面化学技术 4.

表面5.在几个原子范围内的清洁表面其偏离三维周期性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表面松弛、重构和表面台阶结构。从微观水平看,即使宏观看来非常光滑平整的表面实际上也是凹凸不平的,即表面6. 是粗糙的。吸附、吸收和化学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发生作用的三种表现。7. 晶体表面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8.表面平整一般采用磨光、滚光、抛光及刷光和振动磨光。9.磨光是借助粘有磨料的特制磨光轮(或带)的旋转,以磨削金属零件表面的过程。 滚光是将成批零件与磨削介质一起在滚筒中作低速旋转,靠零件和磨料的相对运动进行光饰处理的过程。 抛光是用抛光轮和抛光膏或抛光液对零件表面进一步轻微磨削以降低粗糙度,也可用于镀后的精加工。 刷光是把刷光轮装在抛光机上,用刷光轮上的金属丝(钢丝、黄铜丝等)刷,同时用水或含某种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连续冲洗去除零件表面锈斑、毛刺、氧化皮及其他杂物,还可用于装饰目的进行丝纹刷光和缎面刷光等。

振动磨光是将零件与大量磨料和适量抛磨液置入容器中,在容器振动过程中使零件表面平整光洁。基体表面清洁的目的是:10. 打基础;)如电镀、热喷涂等(作为前序处理工艺的一部分,为下一涂装或其他表面加工. 作为一项单独表面处理技术,可提高工件寿命或恢复工件原状态或节能需要(锅炉清除水垢,提高热效率); 消除工件(设备)隐患,提高安全性(如传热设备局部过热可通过清洗来解决),消毒、灭菌,除放射性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 表面清洗主要包括除油和除锈。 喷砂是用机械或净化的压缩空气,将砂流强烈地喷向金属制品表面,利用磨料强11.力的撞击作用,打掉其上的污垢物,达到清理或修饰目的的过程。喷砂的主要用途有: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考试复习资料

1.表面工程:从材料表面的实际应用出发,科学设计工艺方法,严格监控工艺过程,实 际检验施工质量,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改进其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理论内涵,开发新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2.采用表面技术,在零部件或工件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表面层而形成的技术,主要包括电镀和化学镀、热喷涂、化学转化膜、热浸镀、涂料涂装、气相沉积、堆焊与熔结、搪瓷和陶瓷涂覆、粘涂、溶胶-凝胶等。 3.表面现象有关的一些表面技术: 1)表面湿润和反湿润技术. 2)表面催化技术3)膜技术4)表面化学技术 4. 5.在几个原子范围内的清洁表面其偏离三维周期性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表面松弛、表面重构和表面台阶结构。 6.从微观水平看,即使宏观看来非常光滑平整的表面实际上也是凹凸不平的,即表面是粗糙的。 7.吸附、吸收和化学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发生作用的三种表现。 8.晶体表面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9.表面平整一般采用磨光、滚光、抛光及刷光和振动磨光。 磨光是借助粘有磨料的特制磨光轮(或带)的旋转,以磨削金属零件表面的过程。 滚光是将成批零件与磨削介质一起在滚筒中作低速旋转,靠零件和磨料的相对运动进 行光饰处理的过程。 抛光是用抛光轮和抛光膏或抛光液对零件表面进一步轻微磨削以降低粗糙度,也可用 于镀后的精加工。 刷光是把刷光轮装在抛光机上,用刷光轮上的金属丝(钢丝、黄铜丝等)刷,同时用水 或含某种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连续冲洗去除零件表面锈斑、毛刺、氧化皮及其 他杂物,还可用于装饰目的进行丝纹刷光和缎面刷光等。 振动磨光是将零件与大量磨料和适量抛磨液置入容器中,在容器振动过程中使零件表 面平整光洁。 10.基体表面清洁的目的是: 作为前序处理工艺的一部分,为下一涂装或其他表面加工(如电镀、热喷涂等)打基础;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1 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为什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获得迅速发展? 2.表面工程技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说表面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4.为什么会造成表面原子的重组? 5.什么是实际表面?什么是清洁表面?什么是理想表面? 6.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预处理种类及方法有哪些? 7.热喷涂技术有什么特点? 8.热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9.简单分析热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 10.热喷涂只要有哪几种喷涂工艺?各有什么特点? 11.热喷涂材料有哪几大类?热喷涂技术在新型材料开发方面可以做什么工作? 12.镀层如何分类?怎样选择使用? 13.金属电镀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说明其物理意义。 14.电镀的基本原理? 15.共沉积合金的相特点有几种类型? 16.电刷镀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17.什么叫化学镀?实现化学镀过程有什么方式。 18.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何特点? 19.热浸镀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控制步骤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0.形成热浸镀层应满足什么条件? 21.简述钢材热镀铝时扩散层的形成过程。 22.热镀铝的优缺点怎样? 23.表面淬火与常规淬火的区别:临界温度上移、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晶粒细化、硬度高、耐磨性好、抗疲劳强度高。 24.表面淬火层组成:淬硬区、过渡区和心部区。 25.硬化层厚度的测定:金相法和硬度法。 26.喷丸强化技术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27.感应加热淬火原理、涡流、集肤效应。 28.工件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流程。 29.各种表面淬火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表面技术概论》习题 30.什么是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31.金属离子电沉积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沉积的可能性取决于什么? 32.什么是热喷涂技术?试简述热喷涂的特点。 33.热喷涂的涂层结构特点是什么?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理是什么?一般的等离子喷涂层不可能形成太厚的涂层,为什么?而HVOF技术则可以获得10余毫米厚的超厚涂层,又是为什么? 34.化学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5.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我校材料科学的学科优势之一?你对于我校材料表面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1 ■■■■■■■■■■■■■■■524宿舍整理■■■■■■■■■■■■勿删■■■■■■■■■■■■

材料表面工程

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化学专业) 目的和要求 材料表面工程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它不但涉及到诸如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而且其本身也溶入了诸多学科的新技术. 本课程首先概要介绍表面物理化学和表面强度等材料表面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然后就表面工程中10个大类表面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重点介绍, 最后简要介绍材料表面工程中常用的一些分析和测试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作为材料系高年级学生一门专业选修课, 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向导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整个材料表面工程的基本知识, 为学生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研究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 课程以介绍各个相关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 也兼顾介绍一些生产工艺和发展方向等.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1.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1.2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第二章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4学时) 2.1 表面能与表面张力 2.2 固体表面结构 2.3 固体表面的润湿和吸附理论 2.4 Kelvin公式及其应用 2.5 表面原子的扩散 第三章表面强度 (2学时) 3.1 表面活性介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表面膜层的应力 3.3 表面抗磨强度

3.4 表面抗腐蚀强度 3.5 疲劳载荷下的表面强度 第四章热渗镀 (2学时) 4.1 热渗镀原理 4.2 热浸镀 4.3 离子氮化 4.4 离子渗碳 第五章热喷涂 (2学时) 5.1 热喷涂原理 5.2 火焰喷涂 5.3 等离子喷涂 5.4 热喷涂涂层的特性和设计第六章堆焊 (2学时) 6.1 堆焊原理 6.2 电弧堆焊 6.3 等离子堆焊 第七章电镀 (2学时) 7.1 电沉积的基本原理 7.2 影响电镀层质量的基本因素7.3 合金镀 7.4 复合镀 7.5 电刷镀 第八章化学镀 (2学时) 8.1 化学镀基本原理 8.2 化学镀镍 8.3 化学镀铜

基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再制造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基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的再制造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工程——装备再制造,首次作为专项被列入国家法律章程。政府要通过台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政府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和企业支持体系,促进以先进表面工程技术为支撑的再制造工程发挥作用,使大量弃之于社会层面的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并重新进入制造系统,形成逆向供应链网络,可在社会层面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循环利用,贡献于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标签: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再制造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1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而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我国工业产品单位能源消耗是美国的3.5倍、欧盟的5.9倍、日本的9.7倍:废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超过环保允许量的68%;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居世界第一,超过环保允许量的77%,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的河段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如此粗放式增长显然难以为继。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根据有关方面的分析,按照现有的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环境承受的压力将比2000年提高4至5倍;如果环境质量不变,单位资源消耗的产出就必须提高4至5倍;如果资源消耗和污染负荷比2000年减少一半,且环境明显改善,单位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就必须提高8至10倍。 在当今世界,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以最小的环境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约束性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这种指标属性的划分强化了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职责。显然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课程论文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课程论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金属表面电镀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静电喷涂的工作原理、 卤素法镀锡工艺流程、热喷涂技术等表面工程技术。 关键词: 电镀;热喷涂技术;静电喷涂;卤素法镀锡 引言: 表面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表面现象和表面过程并为人类造福或被人们利用的科学技术。本文介绍了以下几种表面工程技术的相关工艺。 1、电镀新工艺 1 .1合金电镀合金电镀一直是电镀新工艺开发的重要领域。以往为取代昴贵的镀镍而开发的铜锡合金,就曾经是一种新工艺。现在的代镍和节镍镀层,也都是各种合金。因为合金可以综合单一金属的优点,并具有单一金属所不具备的新的特性,比如硬度、耐腐蚀性、功能性等。现在已经认识到,电镀作为一种湿法冶金技术,能生产出用电、热方法做不到的新合金。包括在制作非晶态材料和纳米材料方面,电镀技术都是有优势的。合金电镀的原理在传统的理论中是要求两种共沉积的金属的电极电位要接近,如果一个的电位较正,另一个的电位较负,就要采用络合剂将正电位的金属的离子络合,使之放电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与另一金属的电位相近,达到共沉积的目的。这在现在也仍然对合金新工艺的开发有指导意义。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合金中的另一种成分的量非常小,就是这种少量的金属分散在另一金属中,却改变了金属的性能。用传统冶金学的观点是这些掺入的金属是占据在主体金属的某些晶格位上,从而改变了金属的物理性能。但实际上,用火法冶金很难把微量金属分散到另一金属中去,而采用电镀的方法则比较容易做到。不过电镀方法得到的合金的结构是否符合冶金学的原理,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在已经得到应用的新合金工艺有锌系列,镍系列,铜系列,锡系列,银系列等。 1. 2 电子电镀 21 世纪被称为高信息化世纪。所谓高信息化世纪就是以因特网为传播工具的信息爆炸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内,电子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将有更快更大的发展,这给电子电镀业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现在新工艺的开发有很大的比重将放在电子电镀方面。所谓电子电镀就是用于电子产品或电子工业的电镀技术。用于电子行业的镀层有很多,包括导电性镀层,钎焊性镀层,信息载体镀层,电磁屏蔽镀层,电子功能性镀层,印刷电路板电镀,电子构件防护性镀层,电子产品装饰性镀层等。电子电镀工艺除了少数是利用了传统的工艺以外,大多数是近几十年开发的新工艺。比如非金属电镀新工艺,化学镀新工艺,贵金属电镀新工艺,合金电镀新工艺等。 1.3功能性电镀功能性电镀实际上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它函盖了电子电镀、减磨电镀、耐磨电镀、以及所有有特别要求的电镀技术。可以说举凡对产品或材质表面有电学、力学、光学、生物学等方面要求而通过电镀加工可以满足其要求的镀层,都可以叫功能性镀层。显然,要满足上述各种要求,光靠老工艺是不行的,

材料表面工程培训教案

材料表面工程教案 李远睿编写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4月 前言Foreword 金属材料表面工程学科是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总的目的是:在保证材料整体强度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设法应用不同的现代技术手段赋予材料表面各种所需要的性能。本课程在介绍了金属表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后,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及老师的科研实践,分别讲解:表面准备、表面冷塑性变性强化、表面覆层强化,高能量密度表面强化与改性、表面淬火强化,化学热处理表面强化及表面特殊涂覆处理和表面复合处理技术等内容。由于在热处理工艺学中学习了表面淬火强化和化学热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本课程中不再详细讨论了。 一综述: 1.金属材料表面工程学的地位。 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铁材料,目前仍旧是机械,设备和工程构件的主要材料。国内机械行业曾对114 个大型企业耗用材料的统计资料表明:钢铁材料占93.13%;有色金属占1.85%;非金属材料占5.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消耗多、利用率低、质量欠稳定、制成的零部件或工程结构失效较早等。 2.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a 塑性变形。原因是材料强度不足或过载使用; b 断裂。有韧性断裂、脆性断裂和疲劳断裂三种类型; c 磨损。按磨损机理分为磨料磨损、冲蚀磨损、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四类,各类磨损又可以细分为更具体的一些形式。 d 腐蚀。在环境及周围介质作用下,对金属材料及零件的腐蚀。 在以上四种失效形式中,磨损、疲劳和腐蚀占80%以上。由现代理化手段分析后证

实:失效通常是从材料的表面开始的,而且往往是因其表面性能不高所致。故研究金属材料的表面及其相应的强化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表面强化技术的分类及概况。 1.分类。通常按表面强化技术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 a化学热处理表面强化;b表面淬火强化;c表面覆层(化成处理覆层、覆衬、CVP、PVD薄膜和热浸渗)强化及装饰;d表面冷塑性变形强化;e表面复合强化;f表面高能量密度改性与强化。 2.各类表面强化的概况。 a 化学热处理表面强化。即用渗入原子在材料表层内扩散而形成人工内污染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为先决条件,再进行不同处理后赋与表面和内部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性能的表面强化方法。例如:钢的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渗硼、热浸渗和渗金属等等。 b 表面淬火。不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只是因表层相变而产生的强化方法称为表面淬火。例如:高频、中频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激光(Laser)束加热表面淬火等。 c 表面冷塑性变形强化。在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之下,使其表层发生冷塑性变形后达到表层加工硬化,弥补其表面轻微脱碳和细小缺陷并形成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强化方法称为表面冷塑性变形强化。其显著作用就是提高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高周疲劳寿命,且材料本身强度愈高,其表面强化效果愈显著。表面冷塑性变形强化的方法有:表面滚压、内孔挤压和表层喷丸强化。其中,喷丸强化用得最普遍。 d 表面覆层强化及装饰。使金属表面获得特殊的覆盖层,以提高其耐磨、耐蚀、抗疲劳及装饰等目的工艺方法都称为表面覆层强化及装饰。它分为:表面镀膜,化成处理和表面覆衬。表面镀膜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分子外延技术等;化成处理主要有:化学镀、电镀、发蓝、发黑、磷化和铝的阳极氧化等;表面覆层主要为热喷涂、热堆焊覆层(衬)和用玻璃和地沥清等覆衬于其表面,以达到耐热、耐蚀、防滑、修复尺寸和防腐等目的。 e高能量密度表面强化。以极高密度的能量作用于金属表面使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达到强化或表面改性的目的称为高能量密度表面强化。特点是:方法简单、时间短、变形小、高效率等,但设备复杂,造价高。采用:电子束、激光束、太阳能和高频冲击表面感应加热等。能量密度:以电子束和激光束提供的能量密度最高,可达到:108~109W/cm2。火焰和高频加热的能量密度为102~103W/cm2。Laser被美国和过俄罗斯首先用于工业处理上,我国上海光机所于90年代曾用于齿轮的齿面淬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