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集成原理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60
Gis定义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空间数据:具体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基本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死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明显地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
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样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学科包括地理学,地图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一切与获取,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有关的学科。
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历史悠久,而空间分析正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学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依托,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引导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测绘学:及其分支学科,如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学等,不但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高精度的空间数据,而且其中的误差理论,地图投影理论,图形理论及其相关的算法等,可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处理,保证空间数据的精度和质量,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开发地理信息系统也是地理空间数据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的原理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了信息模型和数据管理的方法论,使得各种形式的空间数据能够在计算机中表示。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是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的理论依据。
GIS空间数据分类数据来源:1地图数据2影像数据3文本数据数据结构:1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数据特征:1空间定位数据2,非空间地位数据发布形式:1数字线画图数据2数字栅格图数据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4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2属性特征3时间特征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优缺点:表达地理要素较为直观,容易实现多层数据的叠合操作,便于与遥感图像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使用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整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结合了遥感、地图学、数据库、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
1. 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遥感技术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特征、植被分布、地形等数据,而GPS可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经过获取和处理后,被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2. 数据存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常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形式存储。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等几何对象表示,适用于描述具体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形状;栅格数据以像元(像素)形式表示,适用于描述连续变化的地理现象。
3.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涉及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模型等多个方面。
数据编辑用于修正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分析通过空间统计、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从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数据模型则用于模拟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和动态变化。
4. 数据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通过地图制作、空间查询、专题分析等方式实现。
地图制作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空间查询则用于在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和提取特定的地理要素;专题分析则基于地理数据进行特定的分析和研究,如土地利用评价、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和测量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技术,能够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数据。
它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多个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和管理。
遥感技术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平台,利用传感器技术获取地球表面各类信息数据的手段和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散射特性,实现对地球表面各类地物的感知和提取。
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
其原理是利用测距交会确定点位,通过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角度等参数,从而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地图学原理:地图学原理是研究地图的编制、应用和地图信息传输、处理的理论和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地图符号和地图制作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信息转换为地图上的图形信息,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方法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模型化,提取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和空间关系,解决复杂的空间问题。
以上是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结合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展示和空间分析的技术系统。
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GIS能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一、GIS的原理GIS的原理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
它包括以下核心要素:1. 地理空间数据:GIS以地理对象和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地理数据库。
这些数据可以是点、线、面等,描述了地理要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属性和拓扑关系。
2. 地理数据建模: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将实际地理要素与其数字表达相对应。
这些模型包括点、线、面等地理对象,以及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
3. GIS分析:GIS具备空间和属性分析能力,可以进行空间拓扑分析、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等,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和洞察。
4. 地图制图:GIS能够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现在地图上,通过各种符号、颜色和渐变等方式直观地传达地理信息。
二、GIS的方法GIS的应用离不开一系列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GPS、遥感、测绘等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气象等信息。
2. 数据管理:建立地理数据库,包括数据的存储和更新,以及数据的索引和分类。
3. 空间分析:运用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分布规律。
4. 决策支持: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模拟、场景分析等,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 地图制图:通过地图制图技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在纸质或电子地图上,方便用户获取地理信息。
三、GIS的应用领域GIS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城市规划:GIS可以用于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路网规划、交通拥堵分析等,帮助城市合理发展。
2. 自然资源管理:GIS可以对森林、水资源、土地等进行监测和管理,帮助实现可持续利用。
GISGIS (Gas-Iso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气体绝缘金是属指关闭开关设施的简称,绝缘的获取起码部定义分经过绝缘气体而不是出于大气压力下空气的金属关闭开关设施。
摘录自:GB 7674-2008额定电压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1GIS 基本构造原理图示:钢壳体GIS外形图1 、汇控柜2 、断路器3 、电流互感器4 、接地开关地开关10 、母线5 、出线隔走开关11 、操动机构6 、电压互感器7 、电缆终端图示:单相GIS侧视图1 、断路器灭弧室2 、储能弹簧操作机构3 、隔走开关4 、接地开关5 、接地开关6 、电流互感器器控制单元GIS(Gas-Iso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是指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的简称,它将一座变电站压器之外的一次设施,包含断路器、隔走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出入线套管等,经优化设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
1GIS 基本构造GIS (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采纳了单相封装的构造,其紧凑的设计减少了设施自己所占用的空间;该设施大多数模块清楚地部署在一个水平面上;铝合金一般被作为外壳资料,能够提升抗腐化性能且重量很轻;经过采纳最新的构造和锻造技术,优化了外壳的电场散布和机械性能。
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也叫六氟化硫关闭式组合电器,六氟化硫气体(SF6 )多被用作绝缘和灭弧介质,所有的模块都经过法兰连结,依赖气密性;盆式绝缘子将间隔分开成若干个独立气室,每个气室装备了一套独立的气体监测设施、防爆膜和吸附剂,气室中固定的吸附剂能够汲取水分及SF6 分。
1 、断路器O型密断路器组件由三相共箱式断路器和操动机构构成。
每相灭弧室有独立的绝缘筒关闭。
灭弧室为单压式,采纳轴向同步双向吹弧式工作原理,构造简单,开断能力强。
2、隔走开关和接地开关接地开关能够配手动、电动或电动弹簧机构。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的系统。
GIS空间分析是GIS系统中最核心和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GIS空间分析的原理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包括空间对象和空间关系。
1. 空间对象在GIS中,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表示为不同的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等。
每个空间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2. 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指的是空间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空间关系有邻接关系、包含关系、重叠关系等。
空间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插值和空间模型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根据特定的空间条件,在地理空间数据集中提取与条件匹配的数据信息。
常见的空间查询操作有点查询、线查询和面查询等。
2. 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规律。
常见的空间统计方法有点密度分析、热力图和聚类分析等。
3.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的有限样本点,推算未知位置处的属性值。
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等。
4. 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是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从而预测和分析未来的空间变化。
常见的空间模型有流域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城市增长模型等。
三、GIS空间分析的应用GIS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1. 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分析和评估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最优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
2. 环境保护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分析污染源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GIS的应用原理什么是GIS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位置数据与其他数据相结合的技术,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它通过电子地图和其他地理信息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关系和地理现象。
GIS的应用领域GIS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1.城市规划:使用GIS可以分析城市内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规划最优的道路网络和交通系统。
2.自然资源管理:GIS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科学的资源管理策略。
3.环境保护:GIS可以用于监测和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帮助制定减排措施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农业:GIS可以帮助农民优化农田的种植和灌溉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5.森林管理:利用GIS可以实时监测森林覆盖率和采伐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管理计划。
GIS的工作原理GI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四个步骤。
数据采集GIS的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编码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卫星或航空传感器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用于提取地理信息。
GPS技术可以获取地理位置的精确坐标信息。
地理编码是将地理位置与地址进行关联的过程。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GIS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地理数据的存储和属性数据的存储。
地理数据可以以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的形式存储,矢量数据包括点、线和面等几何要素,栅格数据则是以像素为单位的栅格图像。
属性数据则是与地理要素相关的非空间信息,如人口数量、土地所有权等。
GIS可以将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绑定,实现地理位置和非空间信息的关联。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常见的数据分析操作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和空间模型等。
空间查询可以通过指定的条件在地理数据中进行搜索,例如查找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或道路。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存储、分析、展示和管理地理信息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GIS的原理与方法,包括GIS的定义、基础原理、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应用案例。
GIS的定义GIS是一种多学科、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空间数据库、制图和空间分析工具、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后处理等组成部分。
GIS可以处理地图所代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是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
GIS的基础原理GIS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和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包括经度、纬度、高度等空间位置信息。
空间数据是指包含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如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
GIS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表达等环节。
其中,数据获取是GIS的第一步,通常采用遥感、GPS等技术来获取信息。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整理,然后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在分析阶段,GIS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运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进行空间分析。
最终,GIS可以通过地图展示、统计分析、3D可视化等方式来表达和展示空间信息。
数据组织GIS数据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大类。
矢量数据是以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元素为基础,描述了现实空间中具体的对象和其相互关系。
矢量数据通常包括点状要素、线状要素、面状要素等几何要素。
栅格数据是以像元(Pixel)为基本单位,描述地理空间上各种现象或事物的属性和空间特征,栅格数据在地形图、遥感图像等领域应用广泛,如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DSM(Digital Surface Model)数字表面模型等。
数据处理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是GIS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
GIS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数据清理、转换和提取等操作。
GIS的技术基础——地理空间元数据内容元数据的发展和相关格式地理空间元数据地理空间元数据分类地理空间元数据建立地理空间元数据在GIS中的应用 地理空间元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地理空间元数据的管理WebGIS中的元数据管理第一个例子搜索引擎步骤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库在索引库中搜索排序第二个例子 地图元数据 图幅基本信息 图廓角点信息 图幅地理参数 航片摄影参数 图幅接边状况 质量参数 结合图幅名称 分发着信息 等等元数据的发展和相关格式网络资源现状 与传统文献相比与传统文献相比,,网络资源呈现出动态性网络资源呈现出动态性、、分布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依赖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准确依赖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准确、、规范化的描述和组织,可以保证开放环境下对这些资源的准确识辨和选择,保障检索开放性 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不准确不准确、、不开放等问题,因此如何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准确因此如何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准确、、规范和可互操作的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和组织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促成了元数据(MetaData MetaData))的发展元数据的发展和相关格式元数据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等对象的使用目的使用目的::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 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元数据的发展和相关格式元数据的基本构成由多个按照规定编码语言和编码方式对信息资源属性进行特征描述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按照规定的相互关系和整体结构形成具体的元数据格式对元数据目录数据组织形式及如何支持资源检索服务进行规定,或由资源组织应用系统解决元数据体系还规定传递元数据的通讯方式和协议 元数据具有国际或国家或行业标准性质元数据在其目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有些元数据则仅仅是研究实验工具元数据的发展和相关格式元数据元数据Dublin Core Dublin Core (都柏林核心集,DC) 主要用于描述万维网网页和其它主要用于描述万维网网页和其它Internet Internet Internet资源资源,可用于一般领域,已成为已成为Internet/RFC Internet/RFC 1515个元素题名个元素题名(Title)Title)、、主题词或关键词(Subjector Keyword)Keyword)、、简述(Description)Description)、、出处(Source)Source)、、语 种(Lan g ua g e)e)、、作品关系(Relation)Relation)、、覆盖范围 (Co v era g e)e)、、责任者(A ut h or Creator)Creator)、、出版者 (P ublis h er)er)、、参与者(Contributor)Contributor)、、版权信息 (Ri gh ts)ts)、、作品类型(Type)Type)、、文件格式(Fro m at at))、作品标识(Identi f er er))、出版日期(Date)元数据的发展和相关格式元数据元数据Dublin Core Dublin Core (都柏林核心集,DC) 描述方式<Metana m e =DC DC元素名称元素名称V alue =“〈元素值〉”〉,例如〈m etana m e =k eyword v alue =”m etana m e , Dublin Core ,Metadata E le m entSet ”〉。
GIS原理及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和工具。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提供了一种综合表达空间关系和地理现象的方法。
GIS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分析和地图输出等方面。
下面将对GIS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1.数据获取与处理:GIS的原理首先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各样的源头,如遥感影像、地理位置数据、数字地图、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和清理,以确保其质量和一致性。
预处理包括去噪、填充空洞、纠正空间误差等。
清理则包括去除错误和重复数据、调整数据格式等。
2.空间数据模型:GIS利用空间数据模型来表示地理空间现象。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有点模型、线模型和面模型。
点模型用于表示地理实体的离散点,如城市的坐标点、河流的源头等;线模型用于表示连接两个或多个点的路径,如道路、河流等;面模型用于表示具有一定边界的空间区域,如国家、省份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建立地理现象的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
3.地理分析:GIS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地理分析。
地理分析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从中提取出与地理问题相关的信息。
地理分析的方法包括空间距离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等。
通过地理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关联性和趋势,从而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地图输出:GIS可以通过生成地图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结果。
地图输出是将计算结果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地图可以表达地理现象的分布、密度、关联性等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渐变来表达不同的属性和现象。
通过地图,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空间现象,作出更好的决策。
GIS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应用:1.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GIS可以用来分析环境问题和管理自然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的技术系统。
它基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并将数据可视化为地图或图表。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存储: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GPS定位、空间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然后将数据以合适的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数据库或文件系统。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的质量和准确度,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2.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统计等操作。
通过这些功能,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3. 地理数据的可视化与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使数据更直观、易于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数据的传达和共享,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模式。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GPS测量等方式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在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错误或遗漏。
2. 数据处理和管理:在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
包括数据的转换、拓扑校正、数据完整性检查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字典和元数据来描述数据的属性和特征。
3. 空间分析与建模: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和模型,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模拟等操作。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持。
4. 地图制作和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理数据制作成地图,并通过图形、图表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