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5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系统,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综合体。
它是利用计算机科学、测量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应用系统。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四个方面。
2.1 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过程。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和地面调查等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卫星、航空影像等遥感数据,GPS定位技术可以获取点、线、面等地理位置信息,地面调查则是通过实地勘测和数据采集设备收集数据。
2.2 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组织、数据存储和数据更新等过程。
数据组织是将采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建立地理数据库。
数据存储是将数据存储在硬盘、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更新是指对已有数据进行添加、修正和删除等操作,保持数据的及时更新。
2.3 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是指对地理信息进行统计、空间分析、模拟和预测等处理过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进行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模式分析、空间插值和空间模拟等操作,进而获取地理信息的相关规律和趋势。
2.4 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可视化是将地理信息通过图表、图形和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使信息更具有直观性和可读性。
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将数据以地图、统计图表等形式呈现,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地理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包括距离分析、路径分析、空间关系分析等。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了解地理空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整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结合了遥感、地图学、数据库、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
1. 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遥感技术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特征、植被分布、地形等数据,而GPS可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经过获取和处理后,被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2. 数据存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常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形式存储。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等几何对象表示,适用于描述具体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形状;栅格数据以像元(像素)形式表示,适用于描述连续变化的地理现象。
3.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涉及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模型等多个方面。
数据编辑用于修正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分析通过空间统计、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从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数据模型则用于模拟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和动态变化。
4. 数据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通过地图制作、空间查询、专题分析等方式实现。
地图制作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空间查询则用于在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和提取特定的地理要素;专题分析则基于地理数据进行特定的分析和研究,如土地利用评价、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的含义: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的,这是信息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实用性:信息对决策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系统将地理空间的巨大数据流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转换和分析变为对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传输性:信息可以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输;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为多个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
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与数据相比,信息具有以下特征:数据是原始事实,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对一个人是信息对其他人可能是数据;信息必须是有意义或有用的;使用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精确、相关和及时的。
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地理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结构特性和动态变化的特性:1)区域性是通过经纬网等建立的地理坐标来实现空间位置的标识;2)多维结构特性即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结构;3)地理信息的时序特征十分明显,可以按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超长期的等。
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态特征三部分。
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距离、邻接、重叠、包含等;属性数据又称为非空间数据,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即描述了信息的非空间组成部分,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等;时态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时态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的重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方向必修课,适用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学会把GIS技术、GIS思想应用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利用GIS解决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主要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形象化语言和多媒体,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实际,着重讲清GIS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注意培养学生利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3.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实践课。
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掌握GIS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考核按平时作业(占10%)、实验(占30%)和期末考试(占60%)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察的方式。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说明和要求:本章讲解GIS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键。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地理空间的概念及空间实体的表达方法2.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3.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表达方法4.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5.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方法说明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解GIS空间数据的概念、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结构及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位置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地理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1. 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需要收集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
地理位置数据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测量仪器等手段获取,而属性数据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等途径获取。
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
2. 数据存储:地理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采用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Spati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DMS)来管理和存储数据。
空间数据库采用矢量数据模型或栅格数据模型来表示地理对象,通过建立拓扑关系和索引,实现对地理数据的高效存储和查询。
3. 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的组织、维护、更新和共享。
数据管理涉及数据的分类、命名、版本控制、权限管理等方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此外,数据管理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4. 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分析包括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两个方面。
空间分析可以通过空间关系、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属性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多元分析等方法,探索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因果关系。
5. 数据展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以地图、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交流地理信息。
数据展示可以通过地图制作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实现,使地理信息更具有可视化和交互性,方便用户进行探索和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结合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展示和空间分析的技术系统。
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GIS能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一、GIS的原理GIS的原理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
它包括以下核心要素:1. 地理空间数据:GIS以地理对象和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地理数据库。
这些数据可以是点、线、面等,描述了地理要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属性和拓扑关系。
2. 地理数据建模: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将实际地理要素与其数字表达相对应。
这些模型包括点、线、面等地理对象,以及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
3. GIS分析:GIS具备空间和属性分析能力,可以进行空间拓扑分析、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等,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和洞察。
4. 地图制图:GIS能够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现在地图上,通过各种符号、颜色和渐变等方式直观地传达地理信息。
二、GIS的方法GIS的应用离不开一系列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GPS、遥感、测绘等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气象等信息。
2. 数据管理:建立地理数据库,包括数据的存储和更新,以及数据的索引和分类。
3. 空间分析:运用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分布规律。
4. 决策支持: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模拟、场景分析等,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 地图制图:通过地图制图技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在纸质或电子地图上,方便用户获取地理信息。
三、GIS的应用领域GIS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城市规划:GIS可以用于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路网规划、交通拥堵分析等,帮助城市合理发展。
2. 自然资源管理:GIS可以对森林、水资源、土地等进行监测和管理,帮助实现可持续利用。
GIS相交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GIS相交?GIS相交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不同空间要素之间的交叉或重叠关系。
在GIS中,要素可以是点、线、面等,相交可以发生在同一类型要素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类型要素之间。
2. GIS相交的原理GIS相交的原理基于空间分析和几何计算。
在进行相交分析时,GIS系统会首先将要素转化为几何对象,并利用几何计算方法判断要素之间的相交关系。
常用的几何计算方法包括线段相交算法、多边形相交算法等。
3. GIS相交的应用3.1 空间规划GIS相交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交关系,可以确定合适的土地用途和建筑布局。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GIS相交确定适宜居住区域和商业区域的位置。
•确定适宜居住区域和商业区域的位置•设计交通规划和交叉口的位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和空间布局问题3.2 健康与环境GIS相交在环境保护和健康研究方面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交关系,可以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潜在的危险区域,进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潜在的危险区域•分析污染物扩散和环境影响范围•研究环境变化和健康影响3.3 农业与资源管理GIS相交在农业和资源管理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农田、水源和自然保护区等要素之间的相交关系,可以进行农田利用规划和资源保护。
•进行农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研究农作物生长和灌溉需求•管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4. 如何使用GIS相交要使用GIS相交进行空间分析,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地理数据:包括点、线、面等要素的地理数据。
2.转换为几何对象:将地理数据转换为几何对象,例如将线要素转换为线段,将多边形要素转换为多边形。
3.进行相交分析:利用GIS软件提供的相交分析工具,对要素进行相交分析。
4.分析结果可视化:将分析结果可视化,例如生成相交关系图表或地图。
5. 结论GIS相交作为空间分析的重要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健康与环境、农业与资源管理等。
GIS 原理及应用-GIS 原理及应用1、同计算机关心制图相比,GIS 制图的显著优势在于〔〕A.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2、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比,在治理地理空间数据上存在的区分〔〕A.操纵和查询文字和数字信息B.实体类型之间通常是简洁、固定的空间关系C.地理信息数据是连续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D.存贮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3、以下哪些是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A.资源治理B.区域规划C.关心决策D.以上都是4、有关地图符号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B.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主要手段C.地图符号可由外形不同、大小不一和颜色有别的图形组成D.注记作为地图上的一种必要的说明文字,它不是地图符号5、矢量数据构造6、空间数据库7、空间叠置分析8、数字高程模型9、简述一个有用GIS 系统的根本组成。
10、什么是数据压缩?试举出四种常用的栅格数据压缩方法。
11、简述空间元数据的在空间数据库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12、何为拓扑关系?在 GIS 中引入拓扑关系有何意义?常用的拓扑关系有哪些?13、操作尺度14、地理网格15、数据模型16、对象模型17、地图数字化18、拓扑关系19、空间数据构造20、影像金字塔构造21、空间索引22、空间数据查询23、空间分析24、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25、数字地形分析26、什么是GIS 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27、什么是空间数据?28、网络分析的根本思想是什么?29、地理表达和地理模型的关系30、简述栅格数据构造的优缺点31、简述矢量数据构造的优缺点3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把握方法。
33、简述空间数据查询过程的类型和查询内容34、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35、试论述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36、地理信息37、地理信息科学38、地理数据39、地理信息流40、四叉树数据构造41、不规章三角网模型42、拓扑构造43、游程编码44、栅格数据构造45、空间数据编码46、Delaunay 三角网47、Voronoi 多边形48、栅格数据压缩编码49、边界代数算法50、DIME 文件51、空间数据内插52、空间数据压缩53、坐标变换54、仿射变换55、数据精度56、空间数据模型57、分布式数据库58、对象-关系治理模式[/型]59、叠合分析60、网络分析61、透视图62、网络63、变量筛选分析64、变量聚类分析65、数字地面模型66、GIS 应用模型67、OGC68、空间数据质量69、投影转换70、虚拟地理环境71、高斯--克吕格投影72、utm 投影73、[空间]元数据74、GIS 互操作75、组件式GIS76、客户机/效劳器构造77、NSDI78、国家信息根底设施79、GML80、LBS81、网格GIS82、空间信息格网83、嵌入式GIS84、地理编码85、空间信息可视化86、空间数据仓库87、空间数据融合88、扫描矢量化89、屏幕跟踪矢量化90、元胞自动机91、等值线92、层次分析法93、ODBC94、质心95、地图符号96、节点〔node〕/顶点〔vertex〕97、地籍98、地理实体〔空间实体〕99、地理空间100、空间数据101、空间信息102、矢量数据103、空间数据库治理系统104、矢栅一体化105、GIS 的数据质量106、空间元数据107、空间缓冲区分析108、空间统计分析109、GIS 功能有哪些?110、GIS 根本构成?111、拓扑关系争论什么?类型?意义?112、空间数据库设计思想及步骤?113、元数据作用?114、什么是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的种类有哪些?应当如何表达?115、矢量图形数据的压缩方法有哪些?了解其根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1.数据: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
2.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3.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方法组成的,能支持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操作、分析、建模和显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系统,可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及其实体空间地理分布,用以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特定空间信息系统。
4.地理数据:是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是表示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诸要素文件。
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5.地理实体(空间实体):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6.地理空间:指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方式和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具体包括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土壤圈交互作用的区域。
7.拓扑关系:指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形变,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
9.空间信息:是反映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
10.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及其X,Y坐标来构建点,线,面等具体空间要素的数据模型。
11.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12.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各个规则的网格单元,然后在各个格网单元内赋以空间对象相应的属性值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13.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和应用的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
类型:层次、网状、关系数据模型14.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须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能够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场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将地理信息以图形、文字、数字等多种格式呈现出来,为地理研究、城市规划、农业开发、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通过对GIS的原理和应用场景的讲解,为大家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帮助。
一、GIS的原理GIS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空间现象的数据采集、组织、存储、分析和呈现,来反映地理信息。
GIS中包括多个要素,比如地图数据、地理数据库、地图制图、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
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地图数据,其包含了地理实体的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GIS的数据采集主要靠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和航空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等手段实现。
GPS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来获取地球表面位置信息的技术,可以对地点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并将位置数据储存在数据中心。
而航空遥感则采用误差极小化、图像处理、传感器数据融合等技术来获取大量的地理数据。
存储和管理方面,GIS通常需要使用地理数据库来储存和管理所采集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库以空间为中心,整合了地理数据的多个维度信息。
GIS中的地图制图是将数据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空间分析则是GIS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它利用地图数据进行地理分析和决策制定。
网络分析则是将地图和网络结构相结合,通过机器学习和预测算法来解决大数据计算的问题。
二、GIS的应用场景GI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以下是几个例子: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GIS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进行精准的地形分析、地貌描述,进而开展城市交通规划、房地产开发、环境管理和城市公用事业规划等工作。
例如,城市规划师可以运用GIS技术,对城市公交线路进行覆盖面分析,从而找出公共交通覆盖不够的区域,并提出改善方案。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技术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灵活应用。
在高考地理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三个方面。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
主要包括获得地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预处理等过程。
获得地理数据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调查与测量等。
采集到的地理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预处理,以达到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便于后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应用。
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它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和表示的方式。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矢量模型以点、线、面等几何元素为基本单元,采用拓扑关系表示地理现象;栅格模型以像元为基本单元,将地理现象划分为网格单元进行表示。
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地理信息需要和分析目的。
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之一。
通过查询和分析地理数据,可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关系、统计特征、动态变化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这些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了解地理模式和地理过程,并提供决策支持。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领域: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的土地资源、交通网络、环境质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的状况和变化,帮助制定环保政策和资源管理策略。
GIS原理及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和工具。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提供了一种综合表达空间关系和地理现象的方法。
GIS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分析和地图输出等方面。
下面将对GIS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1.数据获取与处理:GIS的原理首先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各样的源头,如遥感影像、地理位置数据、数字地图、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和清理,以确保其质量和一致性。
预处理包括去噪、填充空洞、纠正空间误差等。
清理则包括去除错误和重复数据、调整数据格式等。
2.空间数据模型:GIS利用空间数据模型来表示地理空间现象。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有点模型、线模型和面模型。
点模型用于表示地理实体的离散点,如城市的坐标点、河流的源头等;线模型用于表示连接两个或多个点的路径,如道路、河流等;面模型用于表示具有一定边界的空间区域,如国家、省份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建立地理现象的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
3.地理分析:GIS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地理分析。
地理分析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从中提取出与地理问题相关的信息。
地理分析的方法包括空间距离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等。
通过地理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关联性和趋势,从而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地图输出:GIS可以通过生成地图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结果。
地图输出是将计算结果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地图可以表达地理现象的分布、密度、关联性等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渐变来表达不同的属性和现象。
通过地图,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空间现象,作出更好的决策。
GIS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应用:1.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GIS可以用来分析环境问题和管理自然资源。
GIS的原理与应用参考文献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研究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学科,以及一种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软件系统。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交通规划等等。
本文旨在通过参考文献的方式介绍GIS的原理与应用,为读者提供学习和了解GIS的基础知识。
2. GIS的原理2.1 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GIS系统的核心,它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矢量数据用于描述地理空间上的点、线、面等要素,而栅格数据则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来表示空间的特征。
参考文献: - [1] 董文洲, 王珂, 张琪. 地理空间数据的矢量与栅格模型[J]. 地理研究, 2009, 28(1): 233-240. - [2] 赵玉敏, 黄小平.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综述[J]. 地理研究, 2008, 27(1): 211-219.2.2 空间参考与坐标系统空间参考与坐标系统是用于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空间参考指的是地理空间数据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形状,而坐标系统则是将地球表面的位置用数学坐标来表示。
参考文献: - [3] 周向锋.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参考与坐标系统[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2): 133-139. - [4] 郑艳, 吕守军.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形式分析[J]. 测绘科学, 2013, 38(6): 65-70.2.3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是GIS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清理等工作。
这些数据处理过程是确保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5] 季俊峰, 吉登峰. GIS数据获取的技术与方法研究[J]. 测绘科学, 2012, 37(4): 53-58. - [6] 李文思, 刘锦东, 张轩铭.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及其控制[J]. 测绘通报, 2007, 56(6): 41-45.2.4 空间分析与空间统计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是GIS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们用于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关系、分布、变化等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正迅猛地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和社会化。
由设备引进、技术克隆迈上自主开发、数据挖掘与知识创新的新台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在国外已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国内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GIS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与区域规划、军事等众多领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该课程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最基本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包括信息、数据、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必修课程。
根据生产一线对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重点学习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入库;空间数据编辑、地图矢量化的方法;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本课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本课程目标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一、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辅以多种数据形式,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实现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理信息的综合技术体系。
地图是GIS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而数据则是GIS最基本的元素,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决定了GIS应用的价值和质量。
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1. 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是GIS系统的基础,通常包括简单要素模型和对象模型两种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描述、存储与管理。
2. 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采集是GIS系统的数据源,通常包括现场采集和数据导入两种方式,前者通过GPS、激光雷达等技术采集原始数据,而后者则是导入外部采集的数据。
3. 空间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存储是GI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存储,常用的还有对象存储等。
通过空间索引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检索和查询。
4. 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GIS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包括数据统计、空间关系分析、空间交互分析等技术手段,这些分析手段可以帮助用户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的含义,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决策。
5. 地图表现地图表现是GIS系统最终呈现结果的方式,主要通过地图生成、打印、发布等方式呈现,支撑着GIS系统的应用并促进地理信息的传播。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系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
1. 城市规划利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基础空间要素的感知、分析和规划。
例如,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利用GIS系统建立道路网络,分析旅行时间和路线,深入理解交通流量和拥堵症状等。
2. 决策支持GIS系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
例如,利用GIS系统对水源地进行评估,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水源污染的影响,推进水资源的优化分配。
GIS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1. GIS的工作原理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工具。
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通过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相结合,提供对地理空间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有效管理。
GI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数据采集GIS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卫星图像、航空摄影、GPS测量、遥感图像和地理统计数据等多种形式。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地理坐标的赋值,可以将其转化为GIS软件可以使用的格式,从而形成数据集。
1.2 数据存储GIS使用特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其中最常用的是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由点、线和面等几何要素构成,可以用于表示道路、河流、建筑物等地理空间要素。
栅格数据通过将地理空间划分为等大小的像元,每个像元上都有一个数值来表示某种属性,例如高程模型数据、气候数据等。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
它可以进行空间查询、属性查询、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操作,以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有用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可以揭示不同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1.4 数据展示GIS可以将处理和分析后的地理空间数据以图形、表格和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可视化结果来理解地理空间信息,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规划。
2. GIS的应用领域GIS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2.1 地图制作GIS可以用于地图的制作和更新。
通过对各种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生成精确、完整的地图产品,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导航和空间信息。
2.2 自然资源管理GIS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森林、湖泊、土地和水源等。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复习题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概述1.概念ARCGIS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的产品地理信息: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事物的信息,它描述了事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矢量(图形)数据:通过记录地理空间实体坐标(坐标对、坐标串和封闭的坐标串)的方式精确的表示点、线、面、体等实体空间位置和形状。
栅格数据: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结构。
其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2.简答题(1)地理信息的特征①空间定位特征,通过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实现②多维属性特征,按专题来表达多维的属性信息。
③时序动态特征,按照时间的尺度来区分地理信息。
(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①计算机硬件系统。
可以是电子的、电的、机械的或装置,是GIS的物理外壳。
②计算机软件系统。
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化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③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④地理空间数据(核心)。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数据分析⑤数据显示与输出(4)ArcGIS 10 Desktop的各组成软件及其功能Desktop GIS主要由ArcMap、ArcCatalog 和Geoprocessing 组成。
①ArcMap是ArcGIS桌面系统的核心程序,用于显示、査询、编辑和分析地图数据及地图制图②ArcCatalog是一个空间数据资源管理器,用于创建、定位、浏览、搜索、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③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是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ArcToolbox(地理处理工具的集合)和ModelBuilder(模型构建器),这2者主要内嵌于ArcMap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