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

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到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

2.归纳推理思路

(1)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

时间7:459:009:1510:3010:50

活动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2)小组讨论:推测“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的关键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直接推理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主题图中的信息,确定踢球的范围,踢球在做作业之后,在看木偶戏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从表格列举的连续时间来看只有9:15符合要求。

②排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9:00明明才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排除。因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戏,踢球是在看木偶戏之前进行的活动,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这个时间也可以排除。因此,踢球的时间只能是9:15。

③学生可能会出现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4)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明明踢球还有可能是哪些时间?

(5)检验结论。

①你的结论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②教师适时教育孩子要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读一读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1)独立思考:哪个时间比较合适?

(2)全班交流自自己的解题思路。

2.连一连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填一填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填写作息时间表。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

实践活动,讨论交流时应启发学生按问题解决的步骤逐步分析、推理,注意其合理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考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通过推算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算时间?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将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能认识人民币并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初步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等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

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及时做练习册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习册,本学期练习册基本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习册即时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反复训练,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五、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数一数)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Number one)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 数一数(一)教案

《数一数(一)》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本课教学时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数数活动。第一个层次,借助直观的计数器模型,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一百;最后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这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计数单位的大小。第二个层次是数由一千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大正方体模型,这个活动既可以巩固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又为学生认识一千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模型,是学生后续学习更大的数的基础。第三个层次是抽象地数数,让学生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这对学生的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对一千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通过圈一圈、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一千等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一千的实际大小。最后通过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本节内容学习了千以内的认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材重视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体会数的关系与意义;重视通过现实素材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大数。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认识,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结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

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 本学期将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认识人民币并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初步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等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 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及时做x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我担任二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有些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而有些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2、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教

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要表扬。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班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班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备好课,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做到:通过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其次了解学生,每上新课前都要明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要求及时更正,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这方面的培养,但是毕竟太小很多的学生还一点也不懂事。在这学期我就特别注重他们这些习惯的培养: 1、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3.要注意课堂气氛,组织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放筷子 1.我们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小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圆片当碗,小棒当筷子,每人给大家放一次筷子,比一比哪组放的快?每放一次,其他同学都算算一共有几根筷子? 2.两组合并组织一个新家庭,每人给大家放一次筷子,比一比哪组放的快?每放一次,其他同学都算一下一共有几根筷子? 3.填一填. 活动二:探索2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主题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放筷子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的得数很有趣,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 师:你能连算式也记住吗? 生:(摇摇头)那就难多了. 师:好,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自己先动脑想一想,然后各小组商量商量,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 生1: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学生议论:太费劲,太麻烦.) 生2:想着图来记....... 生3: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一个二等于二,二个二等于四,三个二等于六...... 师: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呢? 生4:可以说成:想5的乘法口诀......这样记,我们觉得挺方便....... 师:大家的讨论很精彩,我也很受启发.现在提个建议供给大家研究: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 活动三:对口令(15页练习1题)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生:得六 2.二九十八谁跟我对乘法算式:2×9=18 或9×2=18 3.师生对练同伴对练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活动四:比一比谁画圈画得最快.(15页练习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观察我们圈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注意:可以告诉学生圈出的数都是双数,其余都是单数. 活动五:看图列式(15页练习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

(愿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 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 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 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31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81%。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 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 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 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 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 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 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 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实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实例 例1.量一量,比一比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① 回忆一下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② 同学们记得非常牢固,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解决问题,深化对长度概念的建立:估一估、量一量 1. 估一估。 问题:我们学过这么多知识了,你能够根据你的经验估一估你的一庹(tu ǒ)(伸开双臂)、你的肩宽、讲台、教室,它们分别大约有多长吗? 2. 量一量。 问题:①要想知道我们估的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②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拿着尺子测量一下,每个小组负责一项。 ③说一说你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汇报完成表格。) ④ 看一看跟你们刚才估的一样吗,你估得准确吗? 3. 比一比,记一记,在脑中形成表象。 问题:刚才我们用量一量的方式确定了你的一庹(tu ǒ)(伸开双臂)、你的肩宽、讲台、教室分别大约有多长,现在请你再想一想:你的一庹大约是1米20厘米,1米20厘米有多长;你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30厘米有多长;教室的长大约是10米,10米有多长。记住它们。 (二)利用已有经验比一比,解决问题: 预设①一个人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预设②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预设③6张讲台摆在一起的长度和鳄鱼一样长。 预设④鳄鱼的长大约比教室的一半长一庹。 问题:①有一条鳄(è)鱼身长6米,如果不用尺子,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②到底是不是我们说的这样呢?我们量一量。 (三)解决问题——预设: 问题:① 选择上表中的一种动物,像刚才一样,用你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表示出来。请你在你的书上填一填。 ②谁来说说,你选了哪个动物?测量标准是什么?测量结果怎么样?(以巨蟒身长为例)。 ③谁跟他选的动物一样,但测量标准不一样,也来说说! 项目 一庹 肩宽 讲台 教室 长度 约1米20厘米 约30厘米 约1米 约10米

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教学 设计(实用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教学设计(实用 文本)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

来,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一定看过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是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部动画片的片段,请看屏幕。(电脑演示鼹鼠与小闹钟的故事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看来小动物的作息非常有规律,你们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看出,有的同学作息时间很有规律,也有部分同学没有规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认识钟面,学习两个新的时间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钟面。)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1)画一画。 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钟表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自己生活中观察的钟表,把你认识的钟面画在纸上,并与你的同伴相互说一说,然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的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根据另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并且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如新课。 1、出示课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解方程:(看谁能很快的说出方程的解) (挑选两道,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如:6m=42,可以说m=42÷6,还可以说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知道了他们的老师以前是用哪一种方法教给学生解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或者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课件: ①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题目要求我们尝试用方程解决,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③谁能根据第一个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师:点一下白板,会闪动第一个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这是一个倍比关系,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弟弟的邮票张数,点白板出示图形那么姐姐邮票的张数就是点白板出示图形 ③教师引导:这里有两个等量关系,我们是设弟弟的邮票张数为X好呢?还是要设姐姐的邮票张数为X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老师前面就说过,第一个等量关系,实际是一个倍比关系。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倍比关系,设是的后面弟弟有邮票X张用鼠标指是及是后面弟弟邮票的张数。那么,姐姐有3X张.邮票点白板出示(板书,设:弟弟邮票X张,那么,姐姐3X张邮票。) ③那么,根据第二个等量关系,你们能列出方程吗?(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程 X+3X=180 ③大家会解这个方程吗?哪里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个x与3个x合并起来就是4个x,即:4x) (指明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边解边提示每一步,重点提示x=45是谁的邮票张数,姐姐:3x=3×45=135张,答:...) 2、教师引导: ①今天通过邮票的张数,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再次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1)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量关系)【板书: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特点是,题目中有两个等量关系:一个倍比关系,一个等量关系。 3、出示课件:教材中的情境图 ①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比我多90张邮票。(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②集中评定板演。 四、练习: 1、出示课件: 2、出示课件:解方程,①上下同做。②评定板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