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区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4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南部,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面积达1300多万亩,其中主峰清凉山海拔1761米,是赣南地区的最高峰,也是江西的一处自然保护区。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雄奇的山峰、蜿蜒的溪流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闻名,是自然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
我们来看看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次生阔叶林和针叶林等不同的植被类型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最广,分布在低海拔地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则多分布在中海拔地区;次生阔叶林则分布在不同程度上被破坏的地区。
这种分布特点使得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属区系分布更加多样化。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主要种子植物属。
在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主要的种子植物属包括松科、杜鹃科、儿茶科、壳斗科、壳斗科、茜草科等。
松科的代表植物有华山松、十大功劳、冷杉等;杜鹃科的代表植物有杜鹃花、南涧杜鹃等;儿茶科的代表植物有车前子、五加科、铁杉等;壳斗科的代表植物有铁力木、鸡屎香等;壳斗科的代表植物有刺槐、油松等;而茜草科的代表植物有水青、沙拐枣等。
这些主要的种子植物属丰富多样,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我们来谈谈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属的生态价值。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这些物种不仅为公园内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周围的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提供了保障。
这些种子植物属还是当地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这些植物资源可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属拥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值得我们加以保护和研究。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属区系分析显示,这里的种子植物属拥有丰富的地理分布、植被类型和多样性,主要的种子植物属包括松科、杜鹃科、儿茶科、壳斗科、壳斗科、茜草科等。
青城山植物区系分析【摘要】青城山植物,根据《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记载,初步估计约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
其中裸子植物8种6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
植物区系分布广泛,特有和珍惜濒危植物种类丰富,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相互交错,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青城山;种;植物区系一、前言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
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2007年记载,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仅为28.98%,全国排名第16位。
而青城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
青城山自然资源对其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对该地区进行植物区系分析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同时也对西南地区山地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具有积极地意义。
二、青城山环境概况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
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地质构造复杂,奇峰叠嶂、幽谷深潭、古洞苍岩纵横其间。
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景点。
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植物地理学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上分布与演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上各个地理区域因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区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地理学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特点。
一、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这些地区通常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降水充沛。
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热带雨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例如,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超过40000种植物。
乔木大多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冠茂密,形成了森林层次分明的景观。
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应了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草原地区通常位于高纬度或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草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茎细长、叶片硬化,以适应干旱和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维持大气的湿度和保护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以耐旱植物为主,这些地区通常位于地势低洼或内陆地区,缺乏水源和高温炎热。
沙漠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深刻的根系、刺毛覆盖的茎叶等。
它们能够有效地利用稀缺的水源,抵御高温和沙尘暴的侵蚀。
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保持沙漠生态平衡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四、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受到海拔、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
高山植物适应了恶劣的高山环境,如低温、强风和高反射紫外线。
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以灌木、针叶树和高山草甸植物为主,分布在不同的海拔带上。
山地植物的分布对于保护土壤和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地球上的植物多样性,探索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特点。
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形成原因复杂多样,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促进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多样性丰富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之一就是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据统计,中国境内已发现的维管植物共有3.4万多种,占全球维管植物总数的12%左右。
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特有植物,即在全球范围内仅分布于中国境内的植物种类。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特有植物资源,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如巨型水仙、银杏等。
二、植物区系分布的差异性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在于其分布的差异性。
中国植物区系可以分为北方区系、南方区系和西部区系三大区域。
北方区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地区,由于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以草本植物和乔木为主。
南方区系则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西部区系则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植物种类多样性也非常高。
三、地理环境对植物区系的影响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还体现在地理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上。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也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例如,西部地区的高山气候和湿润气候为高山植物和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北方地区的寒冷气候则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长。
四、植物区系的保护与利用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还包括植物区系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植物的保护。
同时,中国还注重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的中药资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许多中国特有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备中。
此外,中国还注重推动植物的科学研究,以提高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体现在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分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植物区系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植物资源,也为科学研究和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植物生物地理学区系研究植物在地理区域中的分布和区系组成植物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植物分布和区系组成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适应性和亲缘关系。
本文将对植物生物地理学区系研究进行探讨,包括植物地理分布的原因、植物区系分类和形成机制等方面。
一、植物地理分布的原因植物地理分布的原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地理环境是植物地理分布的基础,不同地理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都会对植物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和气温变化大,常常形成特殊的高山植物区系;河流流域由于水流的分布和湿度的变化,造就了相应的水生植物区系。
气候条件是植物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植物对光、温和水的要求都不同,因此各类植物在不同气候区域中有着明显的分布特点。
例如,热带雨林由于年均温高、降水充沛,适宜各类乔木和藤本植物的生长;温带地区的四季分明,适宜落叶乔木和灌木的分布。
土壤特性对植物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对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在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松树和云杉等耐酸植物;而在碱性土壤中,适宜生长碱土植物,如碱蓬和碱蓬菜等。
人类活动也对植物地理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破坏的加剧,很多植物遭受到了破坏和灭绝的威胁。
同时,人类也在进行植物引种和改良,以适应不同地理条件,增加了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范围。
二、植物区系分类根据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和亲缘关系,可以将植物区系分为六个大区,分别是北极区、大洋洲区、热带亚洲区、非洲区、新大陆区和北界区。
北极区主要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寒带植物,这些植物具有耐寒和耐旱的特点,适应了寒冷的气候环境。
大洋洲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植物,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较为独特的形态和适应性,适应了干旱和独特的土壤条件。
热带亚洲区主要包括东南亚和马来西亚等地区的植物,这些植物多样性丰富,适应了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
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南京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中心,是一座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城市公园。
在公园内,植物区系分布广泛,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植物。
本文旨在对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
一、植物区系组成种子植物是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种子植物分为两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类,包括松树、杉树、柏树等。
在南京玄武湖公园,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的山坡和林地。
这些植物以其高大的身材和浓密的树冠,在公园内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类,包括花草、果树、蔬菜等。
被子植物是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中的主要成分,分布广泛,数量庞大。
这些植物不仅像裸子植物一样可以起到美化公园的作用,还可以用来供人们欣赏、采摘和食用。
二、植物区系特点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特点。
1. 物种丰富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包含了大量的物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植物,如竹子、莲花、菊花等。
这些植物在公园内互相交织,相得益彰,让游客可以在公园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2. 生态平衡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中的植物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油烟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绿化美化城市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美化城市的功效。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工建筑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植物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状美化了城市,并在城市中形成了生态系统。
三、植物区系保护与管理为了维护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应当加强其保护和管理。
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巡查力度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面积广大,植物数量众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非常丰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以下是对中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详细介绍:1. 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包括寒温带和温带区域。
* 主要特点:寒温带的北方植物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如红松、云杉等;温带地区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榆树、槐树等。
2. 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 主要特点:南方植物以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如南方红豆、榕树、杜英等。
3. 西部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西部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以高寒、高海拔地区为主。
* 主要特点:西部植物区系以高寒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沙漠等,植物适应严寒、高原等极端环境,如高山旗杆、冷杉等。
4. 草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草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
* 主要特点:草原植物以禾草、灌木为主,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如羊草、刺槐等。
5. 水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水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河湖泊、海岸线等水域。
* 主要特点:水域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如芦苇、荷花、莲花等,适应水中生长的特殊环境。
6.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四川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主要特点: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以高山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等,植物种类多样,如红景天、岩蕨等。
中国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益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各个区系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植物区系研究的内容植物区系研究是对特定地理区域内植物分布、组成、演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科。
通过对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变异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植物区系的定义和分类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由不同种类植物组成的总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植物区系可以分为世界植物区系、大洲植物区系和局域植物区系等。
世界植物区系根据植物的全球分布情况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北极区、寒温带区、温带区、热带区等。
大洲植物区系则是根据植物在各大洲分布的差异进行划分,如北美植物区系、南美植物区系等。
二、植物区系的研究方法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以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
野外调查是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植物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标本采集则是将野外调查中获得的植物样本进行保存和鉴定,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提供样本基础。
实验室分析包括植物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遗传关系等信息。
三、植物区系的影响因素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
地理环境因素如海拔、地势、水系等,会影响植物区系的分布范围和组成结构。
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量、季风等,对植物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特性如土壤质地、养分含量等,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能力。
四、植物区系的意义和应用植物区系研究对于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和生态位特点,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植物区系研究还可以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如开展药用植物的筛选和培育研究,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新的资源来源。
植物区系研究是一门涉及植物分布、组成、演化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通过对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变异规律,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境内,是一片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
作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种子植物属的区系进行分析。
1. 地理环境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充沛,四季分明。
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海拔高低起伏,地势复杂,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
2. 植被分布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多种类型。
植被分布受海拔高度、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3.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种类丰富,包括常见的松树、冷杉、柳杉等针叶树种,以及樟树、榉树、槭树等阔叶树种。
这些种子植物属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 区系特点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具有鲜明的区系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种丰富:清凉山地处江西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植物生长繁衍,因此种子植物属的物种非常丰富。
(2) 物种多样性:清凉山地形复杂,地势变化较大,海拔高度差异明显,这种地理环境为种子植物属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3) 物种分布: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分布广泛,不同植被类型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5. 生态意义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属对于维护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1) 保持水土:种子植物属的树木根系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
(2) 增加氧气:森林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质量。
(3) 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子植物属提供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了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4) 维护生态平衡:不同种类的种子植物属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护了森林生态平衡。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有:
1、地理分布:我国植物区系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各气候区的不同,遍布了我国全境,共分为16个气候区。
2、物种多样性:我国植物区系是一个多样性丰富、地域性强的植物系统。
我国有多种植物诸如松、桦、榉、枫、杉等;有杂草如芦荟、荨麻、芒果等;也有灌木如椴、樟、云杉等。
3、树种分布:我国植物区系主要有三大类植物:
(1)亚热带类植物,以松、桦、榉、枫为主;
(2)亚寒旱带类植物,主要是杂草和灌木;
(3)亚热高原类植物,以云杉为主。
4、特殊的植物结构:我国植物区系具有几个独特的特征:
(1)深入陆地地下层的植物,如沼泽植物;
(2)一些珍贵而特殊的物种,如珍稀动植物和医用植物;
(3)特殊的结构,如脆弱植物、地栽植物、浮生植物等;
(4)植物的季节成色。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特征
中国植物区系是由植物在中国地理区域内空间分布和各种环境因子条件下形成组合而
成的一类形态合一的植物团系,它是根据各个动物的适应性对对地理环境的不同植被可以
划分为特定的动物空间分布区。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多样性较大——由于中国庞大的地理区域和
复杂的气候条件,使得当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也很大,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品种种类是不
同的,有着不同的特征,同样的物种也可以在不同植物群落中出现不同的形态。
2、 High Endemism ——根据不同地理区域所表现出的植物品种,同一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理区域表
现出不同的形态,而这种形态的特征则是本地的,形成了特有的物种植物区系。
另外,海
岛和山地也是植物区系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3、与中国四大文化圈有关——中国植物区
系特征还与中国四大典型文化圈存在关系,如汉族文化圈、蒙古文化圈、藏族文化圈和回
族文化圈,由于不同文化圈具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而在植物分布上也有不同表现。
根据不同人种保存的文化和古训,中国植物区系整体形成了不同的特征。
与此同时,中国植物区系的具体特征还与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多年来,环境改变,
伴随着植物的分布也随之改变,在不断的变化中,植物的特征会随之改变。
总之,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多样性较大,特有植物比例高,与中国四大
文化圈有关,与地理环境变化有关等方面。
这有助于保护和发展中国植被多样性,使得拥
有独特的植物、古物种和植物群落。
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区系与分布规律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及其成因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植物区系的原因。
植物区系是指特定地理范围内的植物群落和物种组成。
通过研究植物的区系和分布规律,可以揭示大地构造、气候、土壤、海陆变迁等因素对植物群落和物种的影响,为生态学、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植物区系的分类植物区系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体系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有全球植物区系划分、洲际植物区系划分和局部植物区系划分等。
1. 全球植物区系划分:按照全球范围内的植物分布特征,将植物区系分为热带区、亚热带区、温带区和寒带区四大类。
热带区植物区系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竞争激烈;亚热带区植物区系则受季风气候和温度带变化的影响;温带区植物区系则具有四季明显和温度变化大的特点;寒带区植物区系则以苔藓植物和低矮植物为主。
2. 洲际植物区系划分:根据地理位置和植物类型的差异,将世界各大洲的植物区系分为北美洲区系、南美洲区系、欧洲区系、非洲区系、亚洲区系和大洋洲区系等。
3. 局部植物区系划分:按照地理范围的不同,将各大洲或各国家地区内的植物区系进行划分。
例如,在中国可以将植物区系划分为北方区系、南方区系和高原区系等。
二、植物区系的形成原因1. 大地构造因素:地球的大地构造对植物的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脉的形成会引起气候和土壤的变化,从而导致植物区系的形成。
2. 气候因素:气候是植物地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草原则多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地区。
3. 土壤因素:土壤的类型和养分含量也对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从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区系。
4. 海陆变迁:地球上的海陆变迁也会对植物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海平面升降、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变化都会导致植物的迁移和分布变化。
5. 生物因素:动物的迁移和传播也会对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它们分布的北界可以渗入各个气候带,但以热带为主要分布中心。
例如樟科我国约有20属370种,广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云南最多约18属170—180种,江南各省亦多在20种以上,个别种如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木姜子(Litsea pungens)等可北达晋南、山东或辽东。
热带科中许多属于古老的类型,如樟科、肉荳蔻科、龙脑香科、五加科等、以及分类学上孤立的单种科和单属科,如苏铁科、买麻藤科、红木科等。
这些表明中国植物区系起源久远,并在漫长地质时期内较好地保存下来。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成分:1)泛热带分布我国约372属,有的除见于分布中心外,还分布到亚热带,其中樟科的厚壳桂属(Cryptocarya)、豆科的黄檀属(Dalbergia)、梧桐科的苹婆属(Sterculia)、大风子科的嘉赐树(Casearia)、使君子科的榄仁树属(Terminalia)等均为我国热带亚热带主要树种。
有些属的少数种类扩展分布到温带地区,绝大部分为草本类型,如禾本科的白羊草属(Bothrichl-oa)、白茅属(Imperata),单子叶植物鸭跖草属(Commelina)、薯蓣属(Dioscorea)、菝葜属(Smilax),双子叶植物中的马兜铃属(Aristolochia)、牛皮消属(Cynanchum)等。
枣属(Zi-zyphus)、朴属(Celtis)、柿属(Diospyros)、牡荆属(Vitex)、卫矛属(Evonymus)等少数木本植物延伸到北方温带地区,是为热带残遗成分。
2)旧大陆热带分布在我国约有163属,其中限于热带的有肉荳蔻属(Myristica)、血桐属(Macaranga)、山姜属(Alpinia)等,分布到亚热带的有芭蕉属(Musa)、橄榄属(Canariu-m)、合欢属等。
只有极少数分布到温带,如楝属(Melia)、野桐属(Mallotus)、天门冬属(As-paragus)等。
本类多为古老而保守的成分。
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多呈热带亚洲与热带澳大利亚间断分布。
我国约有150属;包括桃金娘科的岗松属(Beackea)、桃金娘属(Rhodomyrthus)、以及樟属(Cinnanmom-um)、五桠果属(Dillenia)、蒲葵属(Livistona)等。
而臭椿属(Ailanthus)、荛花属(Wikstr-oemia)可分布到华北。
山龙眼科等南半球分布科亦伸展到我国。
以上亦可能起源于古南大陆。
4)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分布在我国有89属,如楠、木姜子(Litsea)、柃木(Eurea)、泡花树(Meliosma)等。
5)热带非洲至热带亚洲分布约151属,其中约74属限于热带,如木棉属(Bombax)、刺茉莉属(Azima);分布可北达长江流域的有铁籽属(Myrsine)、香茅属(Cymbopogon)、水团花属(Adina)等;少数可达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如杠柳属(Periploca)、荩草属(Arthraxon)、菅草属(Themeda)等。
这种现象可能由于亚非间直接联系时间较久的缘故。
6)热带亚洲(印度-马来亚)分布种类最丰富,共542属(占全国总属数19%)。
其中单型属及少型属竟达263属,约占本类成分的一半,表明它具有古老的或原始的性质。
例如龙脑香科的青梅属(Vatica)、无患子科的荔枝属(Litchi)、漆树科的杧果属(Mangifera)、桑科的波罗蜜属(Artocarpns)等皆为热带重要树种。
扩展到亚热带的有木兰科的木莲属(Manglietia)、含笑属(Michelia)、樟科的润楠属(Machilus)、胡桃科的黄杞属(Engelhardtia)、榆科的白颜树属(Gironniera)、金缕梅科的蚊母树属(Distylium)等乔木,以及山茶属(Camellia)、柑桔属、南五味子属(Kadsura)等灌木和藤本植物。
少数向北分布到温带,如蛇莓属(Duchesn-ea)、金粟兰属(Chloranthus)。
2.温带或以温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温带分布的科约有77科1209属4600多种,比其他温带地区要丰富得多。
其中最重要的分布类型有以下几种。
1)北温带分布我国有29科,296属(占全国属数的10.3%)。
几乎囊括广布北温带的所有乔木属,如柏、桧、松、冷杉、云杉、落叶松、紫杉(Taxus)等裸子植物,桦、鹅耳枥(Carpinus)、栗、栎、山毛榉、胡桃、桑、梣(Fraxinus)、杨、柳、椴、槭、榆等落叶乔木(其中有些属在南方尚有常绿种类)。
灌木中可举出榛、忍冬、杜鹃、蔷薇、绣线菊、山梅花(Philadelphus)、胡颓子(Ela-eagnus)等。
至于草本就更加多样,如蒿、凤毛菊(Sausurea)、委陵菜(Potentilla)、乌头(Aconitum)、金莲花(Trollius)、马先蒿(Pedicularis)、鹿蹄草(Pyrola)、舞鹤草(Maiant-hemum)、百合(Lilium)、柳兰(Epilobium)、报春花等,干旱地区的优若藜(Eurotia)、棘豆(Oxytropis)、冰草(Agropyrum)、针茅(Stipa)等,湿地的海乳草、菖蒲(Acorus)、泽泻(Ali-sma)等。
这一成分丰富多样的现象不仅说明北温带植物区系的整体性,也显示中国是保存这一类型最完整的地区。
2)东亚-北美东部分布前面已谈过,不再重复。
我国共有117属(占总数的4%)。
3)东亚分布(喜马拉雅到日本)是我国另一最重要的分布类型。
这种分布的科在我国有15个,其中如银杏科、昆栏树科、杜仲科、珙桐科、钟萼树科、水青树科、大血藤科等均为起源古老,我国特有的科。
这种分布类型的属在我国有298个,占全国总数的10.4%,且种类丰富多样,分布不仅限于温带而向亚热带乃至热带延伸。
分布于全区的木本属多为灌木和小乔木,如枫杨(Pt-erocarya)、枇杷(Eriobotry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油杉(Keteleeria)、粗榧(Ce-phalotaxus)、毛竹(Phyllostachys)、棕榈(Trachycarpus)、猕猴桃(Actinidia)、领春木(Euptelea)等。
在此地区内有些属的分布偏于西南部(中国-喜马拉雅式变型),如栾树(Koel-veuteria)、溲疏(Deutzia)、梧桐(Firmiana)、木(Loropetalum)、台湾杉(Taiwania)等古老成分和在喜马拉雅山地上升时产生的较年青成分(如箭竹Sinarundinaria)。
另一些属则偏东北部分布(中国-日本式变型),如泡桐(Paulownia)、黄蘖(Phellodendron)、锦带花(Weigela)、化香(Platycarya)、柳杉(Cryptomeria)、地黄(Rehmannia)等以及竹类6属(箬竹Sasa、苦竹Pleioblastus等)。
4)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曾占有古地中海大部,因第三纪以来强烈旱化,形成独特的区系。
在我国计有166属(占全国5.8%),主要归属于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豆科、紫草科、伞形科、禾本科等。
假木贼(Anabasis)、梭梭、沙拐枣、琵琶柴(Reaumuria)、霸王(Zygophyllum)、白刺等属均为常见优势植物。
但本分布类型中很多属的某些种可以见于澳洲、北美、南美、特别是非洲,表现出与这些地区曾有多种联系。
5)旧大陆温带分布在我国有157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如石竹(Dianthus)、麻花头(Se-rratula)、糙苏(Phlomis)、百里香(Thymus)、芨芨草(Achnatherum)、隐子草(Cleistoge-nes)等。
6)亚洲温带分布在我国有63属,如锦鸡儿、杏、线叶菊(Filifolium)等。
7)中亚分布在我国主要见于西北地区,共112属,如兔唇花(Lagochilus)、苦马豆(Sp-haerophysa)、合头草、沙冬青、沙蓬等。
3.中国特有分布我国特有属共计196属,占全国属数的6.6%,归入74科。
其中单型属多达142个,而云南一省就分布50多属,并且将近一半又为云南省特有,且集中在滇西北。
在四川、贵州各约25—30个特有单种属。
特有的少种属共48属,亦大部分(约40多属)产于西南,其他地区很少。
从起源上看,我国的特有属中一部分为古老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后裔或残遗,另一些则为第三纪以后发生的进步类型。
这些古老的特有属中可举出喜树(Camptotheca)、串果藤(Sinofranchetia)、珙桐(Dav-idia)、杜仲(Eucommia)、青钱柳(Cyclocarya)、青檀(Pteroceltis)、独叶草(Kingdonia)、文冠果(Xanthocera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