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体格检查顺序和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5.14 KB
- 文档页数:2
项目五小儿体格检查操作流程简要流程操作步骤操作前操作过程1.操作者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体重秤、身长测量器或带有身高量杆的磅秤、软尺3.环境温度适宜,安静整洁,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等4.小儿去除包被,脱掉衣裤、鞋袜、帽子1.核对解释辨识患儿,向患儿及家属解释体格测量的目的和过程2.测量(1)体重空腹、排便后、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称量。
①小婴儿用盘式杠杆秤或电子秤测量,读数精确到10g(图2-5-5-1)。
天气寒冷时,或体温偏低及病重婴儿,可先带包被测量,所测体重减去衣被重量即得婴儿体重。
②1—3岁幼儿用坐式杠杆秤测量,读数精确到50g。
③3岁以上儿童用站式杠杆称测量,读数精确到50g。
称量时儿童不可摇晃或接触其他物体,计算时应准确减除衣物的重量。
(2)身长①3岁以下儿童用量板于卧位测身长,儿童脱帽、鞋袜及外衣,仰卧于量板中线上。
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儿童双膝,使双下肢伸直并拢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之紧贴足底,读数精确至0.1cm。
②3岁以上儿童用身高计测量,儿童脱帽、鞋,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呈60°,足跟、臀部、两肩胛、枕骨粗隆均同时紧贴测量杆。
测量者移动身高计头顶板与儿童头顶接触,板呈水平位时,读数精确至0.1cm。
(3)坐高选用量床,提起患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
滑动足板紧压臀部,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坐高。
读数精确至0.1cm。
(4)头围将软尺0点固定于头部一侧眉弓上缘,再将软尺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到0点,读数精确到0.1cm。
(图2-5-5-2)(5)胸围儿童取卧位或立位,儿童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一手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操作后胸骨中线第4肋间),一手将软尺紧贴皮肤,经两侧肩胛角下缘回到0点,取平静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儿科学临床技能操作项目操作规程目录儿科体格检查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1)儿科体格检查一体重测量 (1)儿科体格检查一头围测量 (1)儿科体格检查一胸围测量 (2)儿科体格检查一上臂围测量 (2)儿科体格检查一皮下脂肪测量 (2)儿科体格检查一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2)儿科体格检查一骨骼 (2)儿科体格检查一牙齿 (3)儿科体格检查—儿科血压测定方法儿科体格检查一儿童心脏查体 (4)儿科体格检查一儿童肺部查体 (4)儿科体格检查一儿科腹部查体 (4)儿科常见异常心音听诊培训 (4)儿科常见肺部罗音听诊培训 (5)儿科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培训 (5)新生儿气管插管 (6)新生儿窒息复 (7)新生儿腰穿刺术 (8)骨髓胫骨穿刺法 (9)一、身材的增长测量(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3 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
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
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 公分。
2、测量方法:(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 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
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年龄:12 个月:身高75cm2-12 岁:年龄(岁)X7+75cm(二)坐高(顶臀长)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3 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1 、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1 、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 )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
儿科体格检查顺序和内容开始查体时,首先询问患儿及家长一些简单问题,如名字、姓名、年龄、哪里不舒服等,观察患儿反应,是否能回答问题、是否切题。
坐位:记录一分钟的脉搏和呼吸次数,如快慢不均匀,记录2分钟。
(体温可参照护理记录)1.观察一般情况:发育是否正常,营养是否良好,神志是否清楚,有无特殊病容,表情是否自如,体位是否自主,查体是否合作。
2.观察头部头颅:头颅有无畸形,有无隆起、凹陷及压痛。
前囟大小,有无膨隆或凹陷(1.5岁以下)。
面部皮肤:有无苍白及黄染,有无皮疹及皮下出血。
眉毛有无稀疏、脱落。
耳: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是否通畅,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双耳有无牵拉痛。
双侧乳突有无压痛。
鼻:鼻外形是否正常,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及穿孔,各鼻窦部位有无压痛。
淋巴结: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的浅表淋巴结能否触及,大小、硬度,能否活动,是否粘连等。
3.观察颈部:颈部皮肤有无皮疹及出血点。
颈静脉是否充盈及怒张、颈动脉异常搏动。
甲状腺是否肿大(必要时配合吞咽,肿大时听诊血管杂音),气管是否居中。
颈部是否闻及血管杂音,颈部活动是否正常。
平卧位:待患儿平静后先测血压。
4.观察胸肺部视诊:胸廓是否两侧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等,胸部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静脉曲张,肋间隙有无狭窄或饱满,呼吸运动是否两侧对称,是否以胸式呼吸为主,节律是否规整。
触诊:探及腋窝淋巴结。
胸壁有无压痛和皮下捻发感,胸廓扩张度是否两侧对称,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双肺对比叩诊是否为清音。
听诊:双肺对比听诊,至少听吸气、呼气一个周期,呼吸音是否清晰,无异常呼吸音,重点听肩胛下和肩胛间区,能否闻及干、湿性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5.观察心脏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能否看到心尖搏动,6岁以下以左侧乳头线为界,6岁以上以左锁骨中线为界,观察搏动范围。
有无心前区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是否同上,是否触及抬举性心尖搏动。
儿童体格检查工作常规
1,测量指标
﹝1﹞身高测量
﹝2﹞体重测量
﹝3﹞头围测量2,问诊
﹝1﹞新生儿期﹝围产期﹞:母亲怀孕过程及胎儿出生时情况,包括孕早期反应,孕中期过程,有无疾病,出生时体重,身高,有无抢救史。
﹝2﹞婴儿期,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发育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曾否患过疾病,手术史。
﹝3﹞
幼儿期,饮食,语言,生活习惯等。
﹝4﹞
学龄前期,同上,再加卫生习惯与社交等。
3,查体4,评价、指导
﹝1﹞护理:环境、衣物、皮肤护理,湿疹的处理。
预防感染,询问指导计划免疫,﹝2﹞喂养指导,﹝3﹞早教指导,﹝4﹞“四病”预防措施,﹝5﹞疾病处理。
小儿体格检查操作流程小儿体格检查可是个很重要又有趣的事儿呢!一、准备工作。
咱们做小儿体格检查之前呀,得把东西都准备好。
要找一个温暖、安静、光线也好的地方,这样小宝贝才会比较舒服,也方便咱们检查。
检查用的小工具得备齐,像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这些可不能少。
而且医生或者检查的人自己也要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最好再把手搓暖和一点,可不能冰到小宝贝啦。
二、一般状况观察。
先看看小宝贝的整体状态。
从一进门就开始看,看他是活泼乱跳的呢,还是有点没精打采的。
看看小脸蛋的颜色,是红扑扑的健康色,还是有点苍白或者发黄呢。
再瞅瞅小宝贝的精神头,眼睛是不是亮晶晶的,对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好奇心。
还有哦,小宝贝的哭声也很有讲究,如果哭声响亮有力,那一般情况可能还不错;要是哭声微弱或者一直哭个不停,可能就有点问题啦。
三、测量部分。
1. 量体温。
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啦。
可以用体温计给小宝贝量体温,现在有那种电子体温计,比较方便,也有传统的水银体温计。
量体温的时候要让小宝贝保持安静,量的部位也要准确,像腋下、口腔或者肛门都可以量体温,不过不同部位量出来的正常范围可能有点差别哦。
2. 量身高体重。
量身高的时候,要让小宝贝躺得直直的,头顶到脚跟的长度就是身高啦。
体重呢,就用专门的体重秤。
小宝贝的身高体重可是反映他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呢。
如果和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差太多的话,可能就需要找找原因啦。
四、头颈部检查。
1. 头部。
先摸摸小宝贝的头,看看头颅有没有畸形,比如说方颅之类的。
再看看囟门,小宝贝的囟门还没闭合的时候,要看看囟门有没有凹陷或者凸出。
凹陷可能是有点脱水了,凸出的话可能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还得综合判断。
然后看看头发,头发是乌黑浓密呢,还是又稀又黄,这也能反映小宝贝的营养状况。
2. 颈部。
检查颈部的时候,要轻轻转动小宝贝的头,看看颈部活动是不是自如。
再摸摸颈部有没有淋巴结肿大,如果能摸到小疙瘩一样的东西,那可能是淋巴结肿大,这时候就得想想是不是有感染之类的情况了。
儿科体格检查步骤介绍儿科体格检查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体格检查的步骤,以便家长和医生们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儿童健康管理。
术语解释在介绍儿科体格检查的具体步骤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常用的术语。
1. 生长曲线:用于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与同龄儿童的比较情况。
2. 身长百分位:用于表示一组儿童身长测量结果的分布情况。
例如,身长百分位为50%表示儿童身长处于同龄儿童平均身长的中位数水平。
3. 体重百分位:类似于身长百分位,用于表示儿童体重的分布情况。
4. 颅围百分位:用于表示儿童头围的分布情况。
步骤一:测量身高和体重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是儿科体格检查的基础步骤。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流程: 1.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高选择合适的身高测量仪和体重秤。
2. 让儿童脱去鞋子和外套,穿着轻便的衣物,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 让儿童站立在身高测量仪上,将头部保持竖直,两脚并拢并紧贴墙壁。
确保儿童的脚跟、臀部和背部都触碰到测量仪。
4. 记录儿童的身高。
5. 让儿童站立在体重秤上,保持稳定且垂直。
6. 记录儿童的体重。
步骤二:测量头围测量儿童的头围是评估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头围测量的具体步骤: 1. 使用卷尺测量儿童的头围。
测量位置通常是从前额突起到枕部的最大周长。
2. 将卷尺紧贴儿童的头皮,确保水平环绕头部。
3. 记录头围测量结果。
步骤三:检查儿童的眼睛眼睛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眼睛检查的具体步骤: 1. 观察儿童的眼睛外观,包括眼睑是否肿胀、有无分泌物、眼脸红等。
2. 使用手电筒或专用的检查工具照亮儿童的眼睛,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
3. 使用眼镜度数计测量儿童的视力。
4. 如果儿童有眼睛问题,例如斜视、散光等,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眼科医生。
步骤四:检查儿童的耳朵耳朵是儿童听力和语言发育的重要器官。
儿童健康检查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儿童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为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制定儿童健康检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儿童健康检查制度的内容、执行流程、目标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制度的内容1. 检查项目- 身高体重测量:通过测量身高体重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 头围测量:头围的大小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脑部发育密切相关。
- 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眼底检查等。
- 听力检查:通过听力测试来评估儿童的听觉功能是否正常。
-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 龋齿检查:通过检查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来预防龋齿的发生。
- 记录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对儿童健康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检查周期- 新生儿期:出生后即进行新生儿体格检查。
- 婴幼儿期:按照固定的周期(例如每个月、每季度)进行婴幼儿体格检查。
- 学龄前期: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特殊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或多次体格检查。
- 学龄期: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三、执行流程1. 提前通知学校或社区保健机构应提前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儿童健康检查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并告知所需准备的相关材料。
2. 检查过程儿童健康检查由医生或护士进行,按照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逐一检查。
同时,医生或护士应细心询问家长或监护人儿童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3. 结果反馈与咨询检查后,医生或护士应向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解读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如饮食调整、运动安排等。
四、目标和意义1. 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通过频繁的儿童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健康检查不仅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关注其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检查结果和咨询指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建立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检查的记录可以建立儿童的健康档案,为未来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建立全面健康的儿童身体状况监测系统。
儿童健康检查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儿童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为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制定儿童健康检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儿童健康检查制度的内容、执行流程、目标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制度的内容1. 检查项目- 身高体重测量:通过测量身高体重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 头围测量:头围的大小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脑部发育密切相关。
- 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眼底检查等。
- 听力检查:通过听力测试来评估儿童的听觉功能是否正常。
-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 龋齿检查:通过检查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来预防龋齿的发生。
- 记录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对儿童健康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检查周期- 新生儿期:出生后即进行新生儿体格检查。
- 婴幼儿期:按照固定的周期(例如每个月、每季度)进行婴幼儿体格检查。
- 学龄前期: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特殊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或多次体格检查。
- 学龄期: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三、执行流程1. 提前通知学校或社区保健机构应提前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儿童健康检查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并告知所需准备的相关材料。
2. 检查过程儿童健康检查由医生或护士进行,按照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逐一检查。
同时,医生或护士应细心询问家长或监护人儿童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3. 结果反馈与咨询检查后,医生或护士应向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解读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如饮食调整、运动安排等。
四、目标和意义1. 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通过频繁的儿童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健康检查不仅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关注其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检查结果和咨询指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建立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检查的记录可以建立儿童的健康档案,为未来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建立全面健康的儿童身体状况监测系统。
儿科查体主要顺序及内容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1.准备和清点器械(合适袖带的血压计,宽度占上臂长度的2/3;体温计;直尺;压舌板;手电)。
洗手。
2.自我介绍。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对答\或听从指挥摆位)等一般状态。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意识清楚)4.测量体温(腋温,5分钟)。
5.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次/分)手法:一手示、中、环指并拢,并将其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以适当压力触摸桡动脉搏动,至少30秒。
6.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双侧桡动脉对称)7.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次/分)手法:检查脉搏结束后,手指仍在桡动脉处,应观察患者胸廓或腹部随呼吸而出现的活动情况。
(屈身平视)8.测右上肢血压2次。
(mmHg)二.头颈部头颅1.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等。
(头颅外观无畸形,毛发分布正常,无头部异常)2.触诊头颅。
(触诊无包块、无颅骨软化,无压痛)小婴儿需触诊前囟,描述大小、有无凹陷眼3.视诊双眼及眉毛。
(无眼睑水肿,无上睑下垂,眉毛无异常)4.检查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睑结膜无苍白,球结膜无充血,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5.瞳孔大小,瞳孔直接对光反射,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直径?mm,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手法:直接: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间接:用一手挡住光线,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缩小。
6.检查集合反射。
(集合反射正常引出)手法:嘱患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即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移近眼球(5-10cm),正常情况下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
耳7.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耳廓外形、位置正常,外耳道正常,无分泌物,无疖肿)8.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无牵拉痛,乳突压痛)鼻及鼻窦9.观察外鼻。
(鼻外形正常,无鼻翼扇动)10.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鼻前庭正常,无鼻中隔偏曲,无穿孔)11.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流程儿科付惠玲一、测量内容: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顶臀长测量、坐高测量、上下部量、头围测量、胸围测量、腹围测量、腹部皮下脂肪测量、上臂围测量。
二、操作前准备:主操手:1、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解释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争取其同意与配合。
2、操作者六部洗手法或消毒洗手液清洁手,注意手的温度,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体位。
副操手:1、物品准备——体重秤、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皮褶厚度计;2、检查测量工具是否归零、准确。
三、操作:(一)、体重测量:1、室温:22~24℃。
2、应在晨起空腹时,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婴儿距上次吃奶后2-3小时测量;3、应尽可能脱去孩子衣裤及鞋子,或扣除衣物的重量。
4、使用秤前校正零点;3岁以下一手托住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3岁以上让儿童站立在踏板中央,双手自然下垂。
5、以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计算方法:出生时:男3.33±0.39kg 女3.24±0.39kg<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kg7~12月:6+月数×0.25kg1 岁: 10kg2~12岁:年龄×2+8kg(二)、身长(高)测量:1、<3岁儿童:卧位测量1)取仰卧位,测量者站于小儿右侧2)头顶接触顶板,两耳在同一水平3)躯干伸直,腘窝接触量床4)左手握住孩子两膝5)右手推足板面,使之接触双脚根部,足板面与量床底板呈直角,两侧的读数一致6)读数精确到0.1厘米(副操手:负责固定好小儿头部正位)2、≥3岁立位测量1)取立正姿势2)两眼直视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枕、肩、臀、腘窝、脚跟同时接触量板3)足跟靠拢,足尖分开60度4)头顶部用三角尺测量5)读数精确到0.1厘米计算方法:出生时:50cm<6个月:50+月龄×2.5cm7~12月:65+(月龄-6)×1.5cm1 岁: 75cm2 岁: 87cm2~12岁:年龄(岁)×7+75cm(三)、顶臀长测量: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1、<3岁卧位量:顶臀长1)小儿仰卧位2)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身体,使其头测量板顶端3)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提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4)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5)精确到0.1cm2、≥3岁坐位量:坐高1)小儿取坐位2)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呈直角3)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靠立柱,双肩自然下垂,双足平放地上4)移动头顶板与头顶接触5)精确到0.1cm(四)、上、下部量:<3岁仰卧位测量;≥3岁立位测量用软尺或硬尺测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垂直距离——下部量身长减去下部量——上部量(五)、头围测量:1、小儿取立位或坐位2、操作者位于小儿右侧3、左手将软尺始端(0点)固定在小儿右侧眉弓上缘,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绕过枕骨粗隆回至0点,读数精确到0.1cm计算方法:出生平均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 ;5岁50cm;15岁时接近成人54~58cm。
幼儿体检规程
介绍
幼儿体检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保障措施,旨在及时发现儿童身体
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本文档介绍了幼儿体检
的基本规程,帮助家长和保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幼儿体检工作。
体检对象
幼儿体检适用于年龄在出生后1个月到6岁之间的儿童。
体检内容
1. 生长发育评估: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和头围,评估其生长发
育情况。
2. 视力和听力检查:对儿童的视力和听力进行简单的检查,发
现潜在问题。
3. 疫苗接种情况评估:检查并记录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
其按时接种。
4. 牙齿检查:检查儿童的牙齿情况,包括龋齿和牙龈健康等。
5. 体格检查:对儿童的全身进行检查,包括听诊、触诊、视诊等,以评估其器官和系统的健康情况。
6. 血液检查:抽取儿童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血
糖等检查,以评估其身体状况。
7. 发育评估问卷:通过家长填写问卷,了解儿童的发育情况和
行为特点。
体检频率
幼儿体检的频率应根据年龄、个体差异和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建议每年进行1-2次体检,每次体检间隔6个月至1年。
注意事项
1. 家长应提前预约体检时间,带齐相关文件和资料。
2. 体检前禁食4小时,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3. 体检当天,务必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4. 儿童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体检过程中保持配合和积极。
总结
幼儿体检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体检,可
以及早发现和干预各类健康问题。
家长和保健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
体检,加强儿童的健康管理和保护工作。
儿科体格检查顺序和内容
开始查体时,首先询问患儿及家长一些简单问题,如名字、姓名、年龄、哪里不舒服等,观察患儿反应,是否能回答问题、是否切题。
坐位:
记录一分钟的脉搏和呼吸次数,如快慢不均匀,记录2分钟。
(体温可参照护理记录)1.观察一般情况:发育是否正常,营养是否良好,神志是否清楚,有无特殊病容,表情是否自如,体位是否自主,查体是否合作。
2.观察头部
头颅:头颅有无畸形,有无隆起、凹陷及压痛。
前囟大小,有无膨隆或凹陷(1.5岁以下)。
面部皮肤:有无苍白及黄染,有无皮疹及皮下出血。
眉毛有无稀疏、脱落。
耳: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是否通畅,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双耳有无牵拉痛。
双侧乳突有无压痛。
鼻:鼻外形是否正常,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及穿孔,各鼻窦部位有无压痛。
淋巴结: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的浅表淋巴结能否触及,大小、硬度,能否活动,是否粘连等。
3.观察颈部:颈部皮肤有无皮疹及出血点。
颈静脉是否充盈及怒张、颈动脉异常搏动。
甲状腺是否肿大(必要时配合吞咽,肿大时听诊血管杂音),气管是否居中。
颈部是否闻及血管杂音,颈部活动是否正常。
平卧位:
待患儿平静后先测血压。
4.观察胸肺部
视诊:胸廓是否两侧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等,胸部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静脉曲张,肋间隙有无狭窄或饱满,呼吸运动是否两侧对称,是否以胸式呼吸为主,节律是否规整。
触诊:探及腋窝淋巴结。
胸壁有无压痛和皮下捻发感,胸廓扩张度是否两侧对称,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双肺对比叩诊是否为清音。
听诊:双肺对比听诊,至少听吸气、呼气一个周期,呼吸音是否清晰,无异常呼吸音,重点听肩胛下和肩胛间区,能否闻及干、湿性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5.观察心脏
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能否看到心尖搏动,6岁以下以左侧乳头线为界,6岁以上以左锁骨中线为界,观察搏动范围。
有无心前区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是否同上,是否触及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是否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界是否增大(左心界从触及心尖搏动的肋间叩起,由腋前线向内,由下向上;右心界从肝相对浊音界的上一肋间叩起,由锁骨中线向内,由下向上)。
心脏的相对浊音界测量,左乳头线(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之间距离为Xcm。
听诊:心率X次/分,心律是否规整,心音是否有力,是否P2>A2,是否闻及附加心音,各瓣膜区(依次为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是否闻及杂音,注意杂音程度、性质、时限、有无传导等,有无心包摩擦音。
6.观察腹部:(双腿屈曲)
视诊:腹部是否平坦,有无膨隆及凹陷。
腹壁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及疝等,脐部有无凸出、凹陷及分泌物,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有无上腹部异常搏动。
腹股沟有无异常包块、结节、瘢痕、肿胀及异常搏动。
腹壁静脉有无曲张。
腹式呼吸是否存在,有无增强及减弱。
触诊:(全腹依次浅、中、深触诊)腹软,有无压痛及异常包块,麦氏点有无压痛及反跳痛。
右侧肋缘下、剑突下肝脏是否触及,胆囊是否触及,胆囊触痛是否阴性,Murphy征是否阴性。
肾脏是否触及。
左侧肋缘下脾脏是否触及(平卧位未及者右侧卧位再触)。
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触及。
腹壁反射是否对称引出。
叩诊:腹部是否叩鼓音,肝浊音界是否存在,肝叩击痛是否阴性。
胃泡鼓音区是否存在,有无扩大及缩小。
有无移动性浊音。
听诊:(3岁以下可先听诊)肠鸣音次数,能否闻及腹部血管杂音。
坐位(甲状腺,肺背部,脊柱,肾脏)
7.双手法触诊甲状腺。
8.观察肺部
视诊:背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触诊:双侧语颤是否对称。
叩诊:肩胛间区是否对称叩清音。
听诊:背部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干、湿性罗音等。
9.观察脊柱
视诊:颈部活动是否自如。
触诊:指压法探及脊柱有无畸形和压痛。
叩诊:有无叩击痛。
10.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平卧位(四肢、周围血管征、神经反射):
11.观察双上肢
视诊:有无皮疹、出血点。
关节活动是否自如,有无红肿。
有无杵状指。
触诊:关节有无压痛。
桡动脉搏动是否对称有力,节律规整,能否触及
水冲脉、交替脉及奇脉。
有无毛细血管搏动征。
Hoffmann征是否阴性。
叩诊:肱二、三头肌反射对称是否引出。
12.观察双下肢
视诊:有无皮疹、出血点。
关节活动是否自如,有无红肿。
触诊:关节有无压痛。
双下肢有无水肿。
叩诊:膝、跟反射对称是否引出。
克氏征、布氏征、双侧巴氏征是否阴性。
眼、口部最后检查
13.观察眼部:眼睑有无水肿及下垂,结膜有无充血、出血、苍白及水肿,巩膜有无黄染,眼球有无突出及凹陷,各方向运动是否自如,有无震颤,辐辏反射是否存在。
角膜是否透明,虹膜有无穿孔,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直径大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调节反射是否存在。
14.观察口腔:口唇色泽,有无苍白及紫绀,口腔粘膜有无出血及溃疡,腮腺导管开口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
牙列是否整齐,有无龋齿、缺牙及义齿,牙龈有无红肿。
伸舌是否居中,舌质是否红润,舌苔是否薄白,舌有无震颤。
咽有无充血,扁桃体X度,有无充血、水肿及异常分泌物。
体检结束后,注意帮助患儿穿好衣服,恢复自主体位,盖好衣被,检查有无遗漏项目或物品,补充或物归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