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题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2.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及统计学。

3.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及监督职能。

4.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统计分析。

5.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不变标志。

6.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可变标志。

7.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8.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生

B、交院每一位学生

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

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E、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

B、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

C、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D、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6. 港口货运情况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所有的港口货运

B、每一个港口货运

C、所有的港口货运情况

D、每一个港口货运情况

7.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8.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9. 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能有多个标志

D、可能有多个指标

10. 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

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C、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变量中的连续型变量()。

A、成绩

B、身高

C、人数

D、教科书册数

E、体重

2. 全国工业普查中()。

A、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每一个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3.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4.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5.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

B、同质性

C、总体性

D、具体性

E、社会性

6. 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7. 下列哪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利润额

8. 下列哪几个属于数量指标?()。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利润额

9. 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其正确的定义是()。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C、变异是可变标志的差异

D、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

10.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A、规模

B、工作总量

C、强度

D、水平

E、密度

四、简答题:

1.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而指标说明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二标志中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

3、指标数值需经过汇总取得,而标志值可直接取得;

4、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指标需要上述条件。联系:1、许多统计指标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2、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标志和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2.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特点: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3.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二者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统计工作是统计学的实践基础;

2、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统计学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4.试述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数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和水平的总量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相对指标;

联系:都是从不同侧面说明统计指标的数量特点。

第二章统计调查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输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2.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3.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5. 统计表按主体栏(主词)是否分组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表。

6.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这五种形式。

7. 调查方案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制定各种设计方案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2. 统计调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是按()。

A、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划分的

B、按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划分的

C、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划分的

D、按登记的时间不同划分的

3. 某市对占该地交通运输业总产值三分之二的六个运输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叫()。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4.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A、一次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的全面调查

C、连续性的重点调查

D、普查

5.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6.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7. 对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其填报单位是()。

A、所有的科技人员

B、每一位科技人员

C、所有的科技人员所在企业

D、每一位科技人员所在企业

8. 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9. 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10. 某自行车企业对其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其调查单位是()。

A、每一辆自行车

B、每一辆自行车的质量

C、每一产品质量

D、该企业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我国1995年社会总产值

B、某台设备的使用年限

C、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D、某地区原煤产量

E、某市年供水量

2. 全国工业普查中()。

A、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每一个企业即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3.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总体的复杂程度

B、组数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

E、分组状态的排列形式不同

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

A、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B、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

C、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D、对调查资料的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E、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5.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

A、采访法

B、抽样调查法

C、直接观察法

D、典型调查法

E、报告法

6. 非全面调查包括()。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快速普查

D、典型调查

E、统计年报

7. 某地区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则每一个企业是()。

A、填报单位

B、调查项目

C、调查单位

D、统计总体

E、调查对象

8. 普查是一种()。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连续性调查

9.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A、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B、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C、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D、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

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E、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式方法

10. 统计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B、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

C、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

D、调查工作的时限

E、进行调查的时间

四、简答题:

1. 试述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及报告单位)

3、调查项目

4、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调查方法

6、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2. 试述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含义。

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数目虽然不多,但调查的标志值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3. 试述统计调查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意义: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计算和统计研究都是建立在原始数据资料的统计调查基础之上。基本要求:

1、准确性

2、及时性

3、全面性

4、系统性

4.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用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5.说明统计指标的主要分类。

根据数量特点不同分类:1、数量指标

2、质量指标

五、综合题:

(一)列举习题一中的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指出它们在哪些调查中是一致的,哪些中不是一致的?

1、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一致:

全国工业普查中,每一个企业即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2、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不一致:

全国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设备是调查单位,而报告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二)统计报表和普查都是调查,两者有何区别?如果采取定期普查可否代替统计报表?

区别:1、统计报表是连续性调查,而普查是一次性调查

2、统计报表可以是全面调查也可是非全面调查,而普查是全面调查

3、统计方法不同,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而普查一般由普查机构来完成

4、普查时专门调查,而统计报表时常规性、经常性调查

不能,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稳定,有利于积累资料和动态对比分析。

(三)设某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规定为6月30日24时,并以长住人口为普查对象,在标准时间后几天,调查人员遇到下列情况,该如

何处理?

1、7月3日在第一家调查时,得知这家7月2日死去1人,在普查表上应列

为“死亡”或“不死亡”?

答案:“不死亡”

2、同日在第二家遇到婚礼,10天以前,新婚夫妇办理好结婚登记,调查人员

应如何登记这对青年人的“婚否”项目?

答案:“已婚”

3、7月4日到第三家,这家6月30日出生1小孩,应如何登记?

答案:“新出生婴儿”

4、7月4日到第四家,户主告许调查员:他在7月1日已办理离婚手

续,对被询问者的婚姻状况应如何填写?

答案:“已婚”

5、7月5日在第五家,遇到户主的儿子从外地回家探亲,户主对调查员说:

他儿子6月25日回家后在派出所办理了一个月的临时户口,试问他的户籍应如何登记?

答案:“临时户口迁入”

第三章统计整理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统计资料的整理一般经过设计、审核、分组、汇总和制表五个阶段。

2.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与汇总,使其系统化,得出能反应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

3.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4.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5. 次数分配数列按其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可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6. 变量数列按其各组变量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

二、单项选择题:

1. 次数是分配数列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

A、各组单位占总体单位的比重

B、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

C、数量标志在各组的划分

D、以上都不对

2.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6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620

B、610

C、630

D、640

3. 次数密度是()。

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B、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D、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4. 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表如下: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和文化程度

5.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是()。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6. 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 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8. 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9.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0以下。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2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460

B、470

C、480

D、490

10. 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如下:该表是()。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以上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3. 对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1~500人

C、300人以下,310~500人

D、299人以下,300~499人

E、300人以下,301~499人

4. 统计表按分组的情况分类,可分为()。

A、调查表

B、简单表

C、汇总表

D、简单分组表

E、复合分组表

5. 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A、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B、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C、区分事物的本质

D、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6. 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分配)数列是()。

A、变量数列

B、变量分布(分配)数列

C、品质数列

D、品质分布(分配)数列

E、次数分布(分配)数列

7. 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A、变量值的大小

B、组距与组数

C、组限与组中值

D、变量性质不同

E、选择的分组标志

8. 在组距数列中,组距数列的种类有()。

A、闭口式的

B、开口式的

C、等距式的

D、不等距式的

E、有组限的

9.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A、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

B、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C、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

D、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E、要根据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的不同来选择

10. 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有着特殊的统计分布类型。常见的主要有()。

A、钟性分布

B、S型分布

C、双曲线分布

D、J型分布

E、U 型分布

四、简答题:

1. 试述分配数列及其分类情况。

分配数列: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分组,并汇总各组内的单位数,形成总体各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

分类:1、品质分布数列

2、变量分布数列

2. 什么是统计分布?其类型有哪几种?

统计分布:就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其实质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所以又称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统计分布由两个构成要素

所组成: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或次数。

分类: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

3.统计资料整理有哪些内容?

统计资料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所得原始材料进行科学分组与汇总和对次级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统计整理内容:

(1)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

(2) 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

(3)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在统计整理中,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

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这是进行统计整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4.统计分组有何作用?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内部结构

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5.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

2、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3、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

五、计算题:

1、甲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

下:

30 26 4 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 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作统计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保留整数)

解(1)整理原始资料(在草稿纸上排序),编制变量数列(次数分布表)。

25.26.29

30.31.32.33.34.34

35.36.36.36.37.37.38.38.39

40.41.42.42.43.43.43.44.45.46.47.49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工人数

(f)

比重

(%)

组中值

(x)

xf

25—3031027.582.51330.75 30—3562032.5195181.5 35—4093037.5337.5 2.25

40—45826.742.5340162

45—50413.347.5190361

合计30100_11451037.5

(2)

计算结果表明:甲车间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8件,标准差为6件。

第四章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度指标)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 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 总量指标按其采用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4.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

5.总量指标是表明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6.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来说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

7.平均指标是在同质总体内,将各个个体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8.变异度指标是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指标。

9. 相对指标按其是否拥有计量单位可区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

10. 在社会经济中,有时把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部单位分为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和不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两组。这种用“是”、“否”或“有”、“无”来表示标志,叫做是非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

1. 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情况适用于()。

A、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规定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水平

C、规定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D、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2. 某厂有两个车间,一个是机械车间,另一个是工具车间。1995年,机

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22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240元。

1996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

加10%,则该厂工人的平均工资比1995年()。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D、无法确定

3. 比例相对指标是用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A、质量关系

B、计划关系

C、密度关系

D、数量关系

4. 某机械厂生产的铸件合格率为90%,则其标准差为()。

A、0.9

B、0.81

C、0.09

D、0.30

5. 以下几个总量指标中,()是总体单位总量。

A、工资总额

B、学生总成绩

C、企业总数

D、病床总数

6. 某企业产品成本水平计划规定降低5%,而实际降低6%,那么实际超额

完成计划任务()。

A、1.05%

B、120%

C、20%

D、1%

7. 当次数分配呈现非对称钟型的右偏分布时,其偏态的测定尺度,即偏

态指标的计算结果为()。

A、正值

B、负值

C、零

D、以上都不对

8. 在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中:各个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之和为()。

A、零

B、1

C、各标志值之和

D、最小值

9. 在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中有:各个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A、零

B、1

C、各标志值之和

D、最小值

10. 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对总体的代表性之间存在着

必然的联系。若甲、乙是两个同类总体,并且它们的平均水平相一致,当σ甲>σ乙时,说明甲总体的平均水平的代表性较乙总体()。

A、好

B、差

C、相同

D、以上都不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工业总产值

B、商品销售额

C、职工人数

D、商品库存额

E、生猪存栏数

2. 利用全距说明标志变异程度()。

A、仅考虑中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B、能反映所有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C、与总体单位的分配有关

D、取决于平均指标的大小

E、仅考虑标志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有(B C D)。

4. 下列应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

A、已知工资总额及工人数,求平均工资

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某厂1993—1998年产值,求平均发展进度

E、已知各级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人数,求工人平均工资

5. 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

A、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母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B、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子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C、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母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

D、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子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

E、如无基本公式的分子、分母,则无法计算平均数

6.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企业个数

B、机器台数

C、电视机销售量

D、某地区某年人口数

E、产品产量

7. 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平均年龄

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人口密度

E、人口自然增长率

8. 下列哪些是强度相对指标()。

A、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B、全国人均钢产量

C、人口死亡率

D、某地区每千人拥有的商业网点

E、全国人均消费水平

9. 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

A、出生率

B、出勤率

C、死亡率

D、男性比率

E、女性比率

10. 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指标有()。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四、简答题:

1.试述众数、中位数与算数平均数的相互关系。

(1)对称分布情况下:

(2)偏态分布情况下:

2. 试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要应用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标准差系数:也称离散系数,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度的相对指标,其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

3. 测定标志变异度指标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方法:1、全距 2、四分位差

3、平均差

4、方差和标准差

5、离散系数

4. 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算术平均数是平均指标中最基

本的、最常用的指标?

众数

原因: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特点最符合客观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

5.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

区别:1、比例相对指标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而比较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数值分别属于不同的总体。

2、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

指标数量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

3、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

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五、计算题:

1、某商场2001年计划规定商品流转额为2350万元,商品流转额实际完成95%,2001年流转额计划比2000年降低2%。试确定2001年商品实际流转额2000年下降了多少?

解:2001年实际商品流转额=2350×0.95=2232.5(万元)

2000年实际商品流转额=2350÷0.98=2397.96(万元)

1990年较1989年下降=-100%=6.9%

2、某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10%,2002年实际完成销售额为上年的115%,试计算该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解:2002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1.045即104.5%

3、假定某企业有下列资料。

产品2002年计划产值(万元)2002实际产值(万

元)

甲乙2,000

500

2,400

600

合计2,500 3,000

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

解:①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120%

②结构相对指标:

甲产品:×100%=80%

乙产品:×100%=20%

③比例相对指标:=4:1

=4:1

4、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近两年增加值完成情况资料如下,计算并填写表各空格的数字。

厂名2000年实

际增加值

(万元)

2001年增加值

2001年

为2000

年的% 计划实际

计划完成

(%)

增加值

(万元)

比重

(%)

增加值

(万元)

比重

(%)

宏光机器厂自力配件厂长征轴承厂

90

130

230

100

150

250

20

30

50

110

150

237.5

22.1

30.2

47.7

110.0

100.0

95.0

122.2

115.4

103.3

合计450500100 497.5100 99.5110.6 5、有下表资料:试问哪一市场蔬菜价格高?并说明为什么?

蔬菜等级价格(元)

销售额(元)南市场北市场

1 0.21 2100 4200

2 0.18 7000 3500

3 0.15 4700 4700

解:

====0.31(元)

北市场蔬菜价格低于南市场,是因为北市场单价低的甲品种,蔬菜销售量在全部销售量中所占的比重大,为50%,而南市场仅有为25%。由于蔬菜销售量的差异形成的。

6、甲、乙两柜组店员按年销售额分组资料如下:

甲柜组乙柜组

年销售额(千

元)

人数年销售额(千元)人数比重%

20以下 2 20 13.21

20-30 4 25 21.57

30-40 5 28 26.09

40-50 6 30 30.43

50以上 3 35 8.70

试计算:①甲、乙两柜组每人平均年销售额各是多少?

②甲、乙两柜组每人年平均销售额哪个代表性大?

解:①

(千元)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2.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及统计学。 3.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及监督职能。 4.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统计分析。 5.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不变标志。 6.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可变标志。 7.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8.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生 B、交院每一位学生 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

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E、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 B、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 C、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D、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6. 港口货运情况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所有的港口货运 B、每一个港口货运 C、所有的港口货运情况 D、每一个港口货运情况 7.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8.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9. 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能有多个标志 D、可能有多个指标 10. 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 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C、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变量中的连续型变量()。 A、成绩 B、身高 C、人数 D、教科书册数 E、体重 2. 全国工业普查中()。 A、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每一个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3.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卫生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补充选择题】 A型题 1.统计资料的类型可以分为 A 定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B 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 C 正态分布资料和离散分布的资料 D 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 E 二项分布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 2.下列符号中表示参数的为 A S B u C D t E X 3.统计学上所说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其取值范围为 A P≤1 B P≥1 C P≥0 D1≥P≥0E1>P>0 4.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的含义是 A 指的是发生概率P≤0.5的随机事件 B 指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C 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件,一般指P≤0.05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E A和C正确 5.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 均数、几何均数、变异系数 B 均数、几何均数、四分位数间距 C 均数、变异系数、几何均数 D 均数、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 E 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6.关于频数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分为10个组段 B 每一个组段必须组距相等 C 从频数表中可以初步看出资料的频数分布类型 D 不是连续型的资料没有办法编制频数表 E 频数表中的每一个组段不一定是半开半闭的区间,可以任意指定 7. 关于偏态分布资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B负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C 偏态分布资料频数分布左右不对称 D 不宜用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E 不宜用变异系数来描述其离散程度 8. 对于一个两端都没有确切值的资料,宜用下列哪个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几何均数 B 均数 C 方差 D 中位数 E 四分位数间距 9.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A 对于同一个资料,其标准差一定小于均数 B 标准差一定大于0 C 同一个资料的标准差可能大于均数,也可能小于均数 D 标准差可以用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E 如果资料中观察值是有单位的,那么标准差一定有相同单位 10. 下列关于标准差S和样本含量n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减小 B 同一个资料,即使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也不能确定S一定减小 C 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增大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E 以上说法均错误 11. 用下列哪两个指标可以较全面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 A 均数和中位数 B 中位数和方差 C 均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D 均数和标准差 E 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12. 下列哪个资料适宜用几何均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偏态分布的资料 B 对称分布的资料 C 等比级数资料 D 一端不确定的资料 E 正态分布资料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此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 D .统计资料 2.对 30 名员工的薪资收入进行检查,则整体单位是() A. 30 名员工B. 30 名员工的薪资总数 C.每一名员工 D .每一名员工的薪资 3.以下属于质量标记的是() A.某人的年纪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 D .某人的收入 4.商业公司的员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失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失散变量 D .前者是失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认识某地域工业公司员工的状况,以下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域每名员工的薪资额B.该地域员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域员工的薪资总数 D .该地域员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色,可归纳为() A.数目性B.同质性 C.整体性 D .详细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批察看法B.归纳推测法 C.统计模型法 D .综合剖析法 E.直接察看法 3.以下标记哪些属于质量标记() A.学生年纪 B 教师职称 C 公司规模 D 公司产值 4.以下哪些属于失散型变量 A 年纪 B 机器台数 C 人口数 D 学生成绩 5.整体,整体单位,标记,指标这几个观点间的互相关系表现为() A.没有整体单位就没有整体,整体单位也离不开整体而独立存在 B.整体单位是标记的肩负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根源于标记 D.指标是说明统计整体特色的,标记是说明整体单位特色的 E.指标和标记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记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记能够对换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记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个) 1.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C )。 A. 统计学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D. 统计分析和预测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A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D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B )。 A.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D)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8.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9.书籍某分组数列最后一组是500以上,该组频数为10,又知其相邻组为400-450,则最后一组的频数密度为( A) A. 0.2 B. 0.3 C. 0.4 D. 0.5 10.在组距分组中,确定组限时(B ) A. 第一组的下限应等于最小变量值 B. 第一组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C. 第一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就量值 D.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 二、多选题(共5个) 1. 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将统计数据分为( AC )。 A. 观测数据 B. 截面数据 C. 实验数据 D. 间数列数据 2. 定比尺度的特点是( ACDE) A. 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B. 它没有绝对零点 C. 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性 D. 它所计量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 E. 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 3.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D )。 A. 工资 B. 所有制 C. 耕地面积 D. 产品质量 4.在工业设备普查中(BDE ) A. 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 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决定于( AD )。 A. 现象的特征 B. 变量值的多少 C. 次数的多少 D. 数据分布是否均匀 E. 组数的多少 三、填空题(共10个) 1.统计学的三个源流为德国的 ______ ,英国的 ______ ,法国的 ______ 。

统计学作业1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2012年3月15日〕 注意:作业全部为课后习题,请将必要的推导过程写出,不能只写答案。 本次作业共包括前四章的14道题目,个别题目有删减: 第一章统计学的性质 1-3答: 〔1〕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公式为: 表:历年盖洛普对总统选举的调查结果〔n=1500〕 年度共和党民主党民主党候选人P*(1-P)/n 95%置信度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实际选举结果 〔%〕 1960 尼克松49% 肯尼迪51% 0.0001666 51±2.5298 肯尼迪 50.1 1964 戈德沃特36% 约翰逊64% 0.0001536 ☆64±2.4291 约翰逊 61.3 1968 尼克松57% 汉弗莱50% 0.0001634 50±2.5303 汉弗莱 49.7 1972 尼克松62% 麦戈文38% 0.0001571 38±2.4564 麦戈文 38.2 1976 福特49% 卡特51% 0.0001666 51±2.5298 卡特 51.1 1980 里根52% 卡特48% 0.0001664 ☆48±2.5283 卡特 44.7 〔2〕注☆:实际选举结果证明错误的置信区间 2-2、在中国台湾的一项《夫妻对电视传播媒介观念差距的研究》中,访问了30对夫妻,其中丈夫所受教育X(以年为单位)的数据如下: 18 20 16 6 16 17 12 14 16 18 14 14 16 9 20 18 12 15 13 16 16 2l 2l 9 16 20 14 14 16 16 第二章描述性统计学 2-2答: 1) 将数据分组,使组中值分别为6,9,12,15,18,21,作出X的频数分布表; 解:〔1〕数据分组如下: 表: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频数分布表〔n=30〕 分组编号组下、上限组中值X值〔年〕频数〔f〕相对频率 〔 f / n 〕累积频率〔%〕 1 [4.5,7.5〕6 6 1 0.0333 3.33 2 [7.5,10.5〕9 9、9 2 0.0666 10.00 3 [10.5,13.5〕12 12、12、13 3 0.1000 20.00 4 [13.5,16.5〕1 5 14、14、14、14、14、15、16、16、16、16、16、16、16、16、1 6 15 0.5000 70.00 5 [16.5,19.5〕18 17、18、18、18 4 0.1333 83.00 6 [19.5,22.5〕21 20、20、20、21、21 5 0.1666 100.00 总计463 30 1.0000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 统计学B .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 .统计资料 2. 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 30名职工 C. 每一名职工 3.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某人的年龄 C. 某人的体重 4. 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 连续变量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B. 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B. 某人的性别 D. 某人的收入 ) B •离散变量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5. 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 .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 C. 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 .数量性 C. 总体性 E. 社会性 2.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 .大量观察法 C .统计模型法 E. 直接观察法 3. 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 教师职称 4. 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 年龄 B 机器台数 C 人口数 D 学生成绩 5.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 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 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 B .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D .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 B .同质性 D .具体性 B .归纳推断法 D .综合分析法 ) C 企业规模 D 企业产值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第一章緖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一个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 )是基础、是源。 A、统计学 B、统计资料 C、统计工作 D、统计方法 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指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志 4、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5、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 )。 A、100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6、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某工人月工资90元,则工资是( )。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变量值 9、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 A、该市每个职工 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 10、刘老师的月工资为480元,则480元是( )。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质量指标 1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 。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1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的年龄 D、工业企业数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问题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对错 问题2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对错 问题3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对错 问题4 所谓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就是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对错 问题5 某企业计划产值比上年提高10%,实际比上年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150%5%4。56% 104.55% 问题6 某厂生产了三批产品,第一批产品的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的废品率为1。5%,第三批产品的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这三批产品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这三批产品总数的30%,则这三批产品的废品率为 1.50% 1。60% 4.50%1。48% 问题7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男性是品质标志人的年龄是变量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某家庭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问题8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问题9 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粮食总产量粮食平均亩产量人均粮食生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 问题10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这些单位举足轻重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 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很大比重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绝大比重 问题11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铁路的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 问题12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作同不同组织方式不同灵活程度不同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问题13 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对调查资料的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 问题1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80—89% 90—99%100—109%110%以上80以下80.1—90% 90.1-100% 100。1-110% 90以下90—99% 100-110% 110%以上85%以上85—95% 95—105% 105—115% 问题15 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必须是间断的必须是重叠的 既可以是不重合的,也可以是重叠的应当是相近的 问题16 次数分配数列是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问题17 统计具有如下的特点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 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 B、工人工资 C、工人性别 D、工人体重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 B、职工人数 C、利润额 D、设备台数 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 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 B、均为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 B、产量 C、企业数 D、库存额 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以上都不对 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 B、102.86% C、60% D、160% 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答: (1)总体:统计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即由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2)了解某企业的设备情况,每台设备是单位,所有设备是总体。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学课后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1章导论 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颗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的总体是() A、250颗成年松树 B、公园中25000颗成年松树 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 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 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 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 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D、森林公园中数目的种类 3、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 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 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 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 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4、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叙述是()的结果 A、定性变量B、试验 C、描述统计 D、推断统计 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美国50个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在该生的作业中,他应

该将此数据报告来源于() A、试验B、实际观察 C、随机抽样D、已发表的资料 6、某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他注意到,雇员的午饭要么从家里带来,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这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认为是() A、观察研究 B、设计的试验 C、随机抽样D、全面调查 7、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感兴趣的总体或样本 C、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 D、了解数据分布特征8、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B、所有的大学生 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 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 9、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变量是() A、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科书费用 B、该大学的学生数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1、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D)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指出下列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C) A、企业的销售收入 B、员工的工资 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D、汽车产量 3、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A) A、生活费指出 B、产品的等级 C、企业类型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 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总体是(B)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A)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6、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总体是(A)A、IT业的全部从业者B、IT业的500个从业者 C、IT从业者的总收入 D、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 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消费支付方式”是(A)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连续变量 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是(C)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离散变量 9、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总体是(D)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总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10、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统计学》(练习1)答案

《统计学》(练习1)答案 统计学课程单项选择练习题1 1.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D)。A、年龄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 叙述是(D)的结果。A、定性变量B、试验C、描述统计D、推断统计3.指 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C)。A、企业的收入B、员工的工 资 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D、汽车产 量4.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A)。A、生活费支出B、产品的等级 C、企业类型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 5.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 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500人是(B)。A、总体B、样本C、变量D、 统计量6.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7.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 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8.为了解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C)。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第1页共6页 9.一个样本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C)。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10.样本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D)。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11.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 值称为(B)。 A、频率 B、百分数 C、比例 D、比率12.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 结构性问题的是(B)。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直方图13.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C)。A、条形图B、茎叶图C、散点图D、箱线图14.一组数据排序后 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C)。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15.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B)。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 的平均数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6.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 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17.离散 系数的主要用途是(C)。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 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8.比较几组数据的离散

《卫生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卫生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补充选择题】 A型题 1.统计资料的类型可以分为 A定量资料和等级资料B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和离散分布的资料D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 E二项分布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 2.下列符号中表示参数的为 A S B u C D t E X 3.统计学上所说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其取值范围为 A P≤1 B P≥1 C P≥0 D1≥P≥0E1>P>0 4.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的含义是 A指的是发生概率P≤0.5的随机事件 B指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C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件,一般指P≤0.05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EA和C正确 5.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均数、几何均数、变异系数B均数、几何均数、四分位数间距C均数、变异系数、几何均数D均数、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E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6.关于频数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分为10个组段 B每一个组段必须组距相等 C从频数表中可以初步看出资料的频数分布类型 D不是连续型的资料没有办法编制频数表 E频数表中的每一个组段不一定是半开半闭的区间,可以任意指定 7.关于偏态分布资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B负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C偏态分布资料频数分布左右不对称 D不宜用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E不宜用变异系数来描述其离散程度 8.对于一个两端都没有确切值的资料,宜用下列哪个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A几何均数B均数C方差 D中位数E四分位数间距 9.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A对于同一个资料,其标准差一定小于均数 B标准差一定大于0 C同一个资料的标准差可能大于均数,也可能小于均数 D标准差可以用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E如果资料中观察值是有单位的,那么标准差一定有相同单位 10.下列关于标准差S和样本含量n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减小 B同一个资料,即使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也不能确定S一定减小 C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增大 D以上说法均正确 E以上说法均错误 11.用下列哪两个指标可以较全面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