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 格式:ppt
- 大小:5.53 MB
- 文档页数:38
小学科学三上《知识与能力训练》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探究起跑线一、提示:能画出或写出熟悉的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基本形态就行了,如种子期、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等。
二、提示:能够用感觉器官去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种子的特征;通过掰开一粒种子了解到它内部结构的科学知识。
如:花生,种皮、胚、胚乳探究接力棒一、辨一辨1、×2、√3、×二、连一连颜色气味大小轻重声音形状软硬2、种植我们的植物探究起跑线一、填一填④①⑤②⑥③二、提示:日记、画图、拍照、标本采集……探究接力棒一、辨一辨1、×2、√3、√4、×5、√3、我们先看到了根探究起跑线1、能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2、〔不管朝哪个方向放置的种子的根都是朝下生长的〕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探究接力棒1、水分矿物质固定2、下二、辨一辨。
1、√2、√3、×4、种子变成了幼苗1、能画出根、茎、交叉生长的叶子即达到要求。
2、叶子都是绿色的,茎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的。
最大限度的吸收阳光一、辨一辨1、√2、×3、√4、×二、填一填。
叶子阳光二氧化碳水5、茎越长越高一、能从颜色、硬度、高度上比较刚出土和现在的茎的不同能够描述出茎的基本特点二、茎变红了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辨一辨1、√2、√3、×4、√5、√6、开花了,结果了一、能够采集到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不同阶段的标本并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二、能够分辨出花的各个部分,并简单的表述它的特点一、辨一辨1、×2、√3、√二、连一连花瓣花萼雄蕊雌蕊7、我们的大丰收探究起跑线能够根据前面的观察记录统计出凤仙花各个阶段所需时间和生命周期。
探究接力棒填一填1、种子、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生长、花蕾、长高3、我能写出花生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
花茎果实种子叶根单元综合检测〔一〕一、填一填1、文字、图画2、叶二氧化碳水二、辨一辨1、√2、×3、√4、×5、√三、连一连1、红薯的茎直立茎2、根支持、运输作用凤仙花的茎缠绕茎茎制造养料牵牛花的茎攀缘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葡萄的茎匍匐茎花吸收、固定作用四、综合题1、测量方法:使用尺子测量,记录的方法有:记录数据、画折线图等2、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种子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种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子样本,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2.准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种子结构。
3.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种子、水、土壤、温度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繁殖的吗?种子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
然后,用放大镜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组成。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师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萌发?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种子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观察种子时用不到的方法是()。
A.用手剥B.用放大镜看C.用磁铁吸【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种子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解答】观察种子内部构造时要用手剥开种子,对种子的细小结构要用放大镜观察,AB正确;磁铁不是观察工具,C错误。
2.【答题】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中的()。
A.胚乳B.胚轴C.胚芽【答案】A【分析】了解种子的构造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解答】单子叶植物的胚乳含有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我们吃的大米.玉米.小麦等主要来自它们的胚乳。
3.【答题】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B.很多C.全部【答案】A【分析】了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然后再记住几个特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红薯.马铃薯.秋海棠等分别是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
所以选A。
4.【答题】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B.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
【答案】A【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是生物生命过程的具体过程,二者是特殊与普遍规律的关系。
【解答】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果实又产生种子,周而复始,所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是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的生命周期,A正确;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是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生命过程。
所以选A。
5.【答题】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B.茎C.叶D.种子【答案】D【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几乎都是”,所以排除了ABC选项。
【解答】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萌发,长成幼苗开始生命历程的,也有部分植物用根茎叶开始新的生命,但毕竟是少数,所以选D。
6.【答题】在观察种子时用不到的方法是()。
A.用手剥B.用放大镜看C.用磁铁吸【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种子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习题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 )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 )、( )、( )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选种要挑选( )的、没有受过( )的种子。
2.《种植我们的植物》习题一、问题:猜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答:温度(阳光)水空气二、判断题1、只要种子完好就一定能够萌发。
()2、阳光是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条件。
()3、大多数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4、所有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三、填空: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适宜的水分和()等。
2、在播种之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
3、在花盆里播种凤仙花种子,先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小块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再装进细土。
这样做是为了()。
4、熟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一般()是播种的好时节。
5、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3.《我们先看到了根》习题1、我们发现种子萌芽先长(),再长(),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2、植物根的作用有()和()。
3、在“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我们会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
4、种子萌芽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5、把已经萌发出来的根朝上放置,过几天,根会向()生长。
6、想直接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7、放在透明塑料杯的内壁和餐巾纸中间的种子,生根发芽后,我们不容易把它从杯子中取出,这是因为()。
8、植物的根由()发育而来。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4.《种子变成了幼苗》习题一、填空:1、播种凤仙花的季节一般在( )。
2、种子萌发先长(),再长()。
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3、种子萌发先长( ),再长( )。
植物的根总是向( )生长的,根的度( )。
下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注重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能够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能够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注重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三年级下册科学笔记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例如,蚕豆种子较大,呈肾形,颜色为绿色或黄褐色;芝麻种子很小,形状为扁椭圆形,颜色为黑色。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 播种前,我们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
我们要准备好花盆、土、铲子等工具,将种子种在土里,然后浇适量的水,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 种子变成了幼苗。
-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叶会提供营养物质,等真叶长出后,子叶就会慢慢枯萎。
4. 茎越长越高。
-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茎的生长方式有多种,如直立茎(像向日葵的茎)、缠绕茎(像牵牛花的茎)、攀缘茎(像葡萄的茎)、匍匐茎(像草莓的茎)。
5. 开花了,结果了。
-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 经过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6. 我们的大丰收。
- 果实里面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有不同的特点。
-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称重等方法来研究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很小,近似圆形,颜色为淡黄色或紫黑色。
-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蚁蚕身体很小,颜色为黑色,像蚂蚁一样。
2. 蚕的生长变化。
-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一生要蜕皮4次。
-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记录表2:种子观察记录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我会填空1.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二、我知道对错1.植物只能靠种子繁殖后代。
(×)2.植物的生命过程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种植我们的植物我知道对错1.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种花时水浇得越多越好。
(×)2.什么样的种子都能发芽。
(×)3.播种的时候一定要深度适宜。
(√)3.我们先看到了根我会填空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芽和叶) 。
2.植物的(根)总是(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种子变成了幼苗我会填空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5.茎越长越高一、我会填空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 (水分 ) 和 ( 矿物质 )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 ) 将绿叶制造的 ( 养料 )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开花了,结果了一、我会填空1.在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3.果实中有种子。
7.我们的大丰收一、我会填空1、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陆续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二、我知道对错1.一粒健康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一株植物。
(×)2.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3.所有植物的生长周期都是同样长的。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我知道对错1.刚孵出卵的蚕的幼虫是不会吃东西的。
第一单元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枯死。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1、播种方法(1)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看到种子变化过程的办法:(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3)往土壤中叫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植物的根能喜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咋土壤中。
四、种子变成了幼苗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者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他和水转化成水并释放出氧气来。
2、因为能够被阳光照射到,所以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五、茎越长越高植物的茎具有职称职务及运输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下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六、开花了、结果了1、凤仙花的特点: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几部分构成。
2、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
七、我们的大丰收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里有种子,花凋谢后结果。
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第二单元一、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观察蚕卵:颜色—紫黑色;形状—近于圆形;大小—直径1毫米;厚度—0.5毫米;特点—中间有一个凹坑。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的植物3、我们先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5、茎越长越高6、开花了,结果了7、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种形态第四单元: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3、磁铁的两极4、磁铁的相互作用5、磁力大少会变化吗6、指南针7、做一个指南针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填空题。
我收集的种子有凤仙花、小麦、菜豆、蚕豆、花生、玉米、绿豆、红豆、葵花籽、脑瓜子。
2.将你收集的植物种子进行观察。
3.掰开看一看种子里面有什么。
我的观察和猜猜:种子一般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
有些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4.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植物:柳树用茎繁殖后代,海棠用叶繁殖后代,红薯用根繁殖后代。
2.种植我们的植物1.我们播种下风仙花的种子,需要哪些做法?(1)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放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再放人适量的土。
(3)下种:在花盆中种植凤仙花,一般要挖2~3个小坑。
然后再放人适量的土。
(4)浇水: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花盆放在温暖地方。
2.观察种子发生的变化。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我们的观察:4月14日,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一般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将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剩下的就是优质的种子。
4月16日,种子的适宜播种深度,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促使幼苗茁壮生长。
4月18日,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肥沃的土壤。
4月20日,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适量的水分、干燥的空气、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就会萌发。
3.深入思考:(1)播种风仙花前应做好哪些准备?首先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弱酸性土壤,以及周围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的地点。
然后要对种子进行催芽。
将它们用湿布包裹放置阴凉处12个小时,等种子的外壳发软,就可以播种了。
另外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在阴雨天气播种。
(2)为什么要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小瓦片的作用是什么?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3.我先看到了根一、准备题:种子萌发时哪几部分先长出来?先长出来几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什么作用?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伸入寄主体内吸取营养。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2.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4. 理解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如何进行的。
二、导学重点1. 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2.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3.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三、导学内容1. 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种子、幼苗、成年植物和再生的四个阶段。
种子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从种子开始,植物经过生长、开花、结果、散发种子再到再生的一个循环过程。
2.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有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新个体,有助于基因的多样性传播。
而无性生殖则是植物通过茎、叶、根、块茎等结构繁衍后代,不需要花粉和卵细胞参与。
3.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种子通常由种皮、种皮、种子胚和胚乳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层保护结构,种子胚含有胚芽和胚乳,能够保证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生长。
4.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主要包括授粉、受精、结实和散播种子。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雄性生殖器官的花药中的花粉颗粒传输到雌性生殖器官的柱头,进行受精,最终结果形成种子。
5. 植物的无性生殖过程:植物无性生殖的过程主要包括分蘖、离生、植物体落地生根等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植物可以迅速繁殖后代,增加个体数量。
四、导学任务1. 试图画出植物的生命周期图,并标明各个阶段的特点。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做简单的笔记。
3. 观察实验室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4. 完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流程图,描述植物究竟是如何开始新生命的。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掌握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理解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如何进行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导学任务,加深对植物生命的认识,进一步拓展植物科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7天,47天,9天,15天,35天,110天.2.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资料阅读选择题(1)A (2)B (3)B (4)C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6)√(7)√(8)×(9)√4、种子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课堂练习1.填空题(1)阳光、空气。
(2)叶。
(3)太阳。
(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3.简答题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
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活动记录:(仅供参考)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B2.判断题(1)√(2)√(3)√(4)√(5)×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 √(2) √(3) √(4) ×(5)√(6) √7、我们的大丰收活动记录填图省略(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300—500粒种子。
课堂练习判断题(1) ×(2) √(3)√(4)√(5)×《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