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庭园假山设计大比拼
- 格式:docx
- 大小:95.05 KB
- 文档页数:3
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在造就了人的不同的同时,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建筑。
中国是园林的发源地,有园林“母地”之说。
中国的园林按地域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所以建筑特点和建筑方式都大相径庭,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以下详细介绍一下。
1、 北方园林因为北方多为都城,皇室王族多居住在此,所以北方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私人园林极少。
所以,北方园林主要介绍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顾名思义,就是皇族王室所建所游的宫廷花园。
在北京,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就是三大园(颐和园、清漪园、圆明园)、恭王府花园和北海公园。
皇家园林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
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 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 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世界园林皇冠上一颗闪亮的宝石。
2、 南方园林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
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
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
园林工程水景假山方案设计一、场地环境分析1.场地特点水景假山设计的首要条件是要了解场地的基本特点。
场地的大小、地形、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等因素都会对水景假山的设计产生影响。
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对场地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地形分析水景假山应当与场地的地形相协调,不能脱离整体的园林环境。
若场地地势较平缓,则可以考虑采用渐变坡面的设计,增加水景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若场地地势较高,可以利用自然的坡地设置水景假山,以利用地势营造出自然的景观效果。
3.水体位置水景假山与水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水体的位置对水景假山的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
水体在水景假山前方、侧方或后方的不同位置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要充分考虑水体的位置和造型,以保证整体景观的协调和美观。
二、植物配置设计1.植物选择水景假山的植物配置是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生长状态会对水景假山的美观度产生影响。
在植物选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生长高度等因素,以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2.植物布局植物的布局应当符合景观设计的整体思路,可以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组合和布局。
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相互搭配关系,以实现植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三、水体运行设计1.水体设置水景假山常常与水体结合在一起,因此水体的设置对整个景观效果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水体的大小、形状、水深、水质等因素,以确保水体的设计与水景假山的结合能够产生理想的景观效果。
2.水体流动水景假山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水体的流动情况,通过设置泉水、喷泉等水景设施,增加水体的活力和动感。
同时,水体的流动也能够影响整个景观的立体感和变化性,为园艺美化增添更多的魅力。
四、景观设计要点1.立体感水景假山的设计应当追求立体感和层次感,通过巧妙的造型和植物搭配,使水景假山呈现出多层次、有深度的立体效果。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台地、跌水、升水等造型手法,增加水景假山的景观效果。
假山设计的平面处理手法一、偏重式偏重式是在园林假山设计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它以一侧作为主峰,另一侧作为配峰,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布局。
这种手法常用于庭院、园林入口等空间,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对称式对称式是指假山在平面布局上左右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
这种手法常用于大型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可以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三、台阶式台阶式是指在假山的表面设计成一系列的台阶,每个台阶都有不同的宽度和高度。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攀爬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视觉体验。
四、环绕式环绕式是指假山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或一条轴线进行布局,形成一种环绕的态势。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深度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被包围的感觉。
五、散置式散置式是指将假山石块散布在园林中,形成一种自然、随意的布局。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感和生态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六、靠背式靠背式是指将假山石块堆砌成一种靠背的形状,形成一种稳定、可靠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攀爬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安全感。
七、叠石式叠石式是指将假山石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堆叠,形成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八、峰石式峰石式是指将假山石块堆砌成一种山峰的形状,形成一种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崇高、庄严的感觉。
假山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假山,是一种以山石为主要材料,通过组合、堆砌、造型等艺术手法所构建起来的具有景观效果的人工山体。
假山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林景观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可以增添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和自然氛围。
二、设计目标本次假山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具备艺术感和自然感的园林景观,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为人们带来美丽、舒适的视觉体验。
三、设计原则1. 自然原则假山的设计应力求模仿自然山体,要体现出山石的起伏、峰岭和棱角等特点,使其看起来如同大自然创造的山体一样。
2. 艺术原则假山的设计要注重艺术性,要有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体现出设计师的创意和艺术水平。
3.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假山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应与周围的植物、建筑等元素相协调,使整个园林空间显得和谐统一。
四、设计步骤1. 方案确定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要求,确定假山的尺寸、位置和形状等基本参数,并初步确定假山的造型风格和材料选择。
2. 场地准备在确定好假山的位置后,需要对场地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草、整平地面等,以便后续施工。
3. 石材选择根据设计方案,在石材市场或石材厂家选择合适的山石材料,要考虑石材的质地、颜色、形状等因素,并结合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4. 石材加工选定合适的石材后,需要进行石材的加工处理,包括破碎、削凿、打磨等,以使石材符合假山设计的要求。
5. 石材堆砌在完成石材加工后,按照设计要求和预先规划的方案开始石材的堆砌工作,注意石材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6. 确定景观点缀在假山的基本框架完成后,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添加一些景观点缀,如树木、花草等,以增强整体的美观效果。
7. 绿化养护完成假山的施工后,需要进行相应的绿化养护工作,包括定期浇水、修剪植被等,以保证假山的健康和美观。
五、设计效果展示以下是本次假山设计方案的效果图:(此处插入效果图)六、总结通过本次假山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创造一个具备艺术感和自然感的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美丽、舒适的视觉体验。
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方园林建筑和北方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设计理念、布局风格、植物选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自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以下是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方园林建筑:
水池和流水:南方园林通常以水景为主要特点,有大面积的水池和流水,如池塘、湖泊、水榭等,形成迷人的水景效果。
花卉和竹林:南方园林注重花卉和植物的种植,常见的有牡丹、兰花、桂花等,竹林也是常见的景观元素。
亭、轩和廊:南方园林常设有亭、轩、廊等休憩和观景的建筑,供游客欣赏风景和休息。
古朴典雅:南方园林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讲究自然、恬静的氛围,注重营造一种意境和情趣。
以园林为主:南方园林的设计侧重于打造整体的园林环境,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融合。
北方园林建筑:
围墙和砖石:北方园林通常设有围墙,营造私密感。
园林中常用砖石铺地,营造朴实的风格。
山石和假山:北方园林常用山石和假山,通过石景的布置打造山水景观,增加园林的层次和趣味。
松柏和蓬莱:北方园林常见的植物有松柏、柳树等,通过树木的布局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重视布局:北方园林注重整体布局和对称美,强调建筑和植物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以建筑为主:北方园林的设计通常以建筑为主,强调建筑和园林景观的相辅相成。
无论南北方园林建筑,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想,以及园林艺术家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南方园林以水景和植物为主要特色,强调自然和优雅;北方园林以山石和建筑为主要元素,强调雄伟和坚实。
两者的美学风格各有千秋,都值得欣赏和品味。
庭院造景,你不能错过的10大布景石!
在庭院造景中,这10大布景石你一定要认识哦,要不然庭院布景无从做起啊!10大庭院布景石如下:1、太湖石(象皮青)产地:北京、济南、苏州、桂林运用:水景驳岸、假山2、龟纹石产地:安徽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3、房山石产地:北京运用:水景驳岸、假山跌水4、河卵石产地:各地运用:水景驳岸、池底5、英石产地:广东英德运用:水景驳岸及假山、宜做别墅跌水假山。
6、灵璧石产地:安徽运用:点景石7、黄石产地:常熟、苏州、常州、镇江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不宜做假山流水。
8、黄蜡石产地:广东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9、千层石产地:安徽运用:水景驳岸、假山流水10、泰山石产地:山东运用:点景石,稳重大气上面这10种布景石在别墅庭院设计方面经常被使用,是庭院造景的绝佳材料,选择哪种布景石,还要看设计师采用何种设计方式,以及用户需要什么样式的庭院来决定。
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之园林假山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之园林假山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之园林假山提要: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
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自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之园林假山这里所指的"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
假山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称"塑石"、"塑山"。
上海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这么几种:●湖石石灰岩。
色以青黑、白、灰为主,产江、浙一带山麓水旁。
质地细腻,易为水和二氧化碳溶蚀,表面产生很多皱纹涡洞,宛若天然抽象图案一般。
●黄石:细砂岩。
色灰、白、浅黄不一,产江苏常州一带。
材质较硬,因风化冲刷所造成崩落沿节理面分解,形成许多不规则多面体,石面轮廓分明,锋芒毕露。
●英石:石灰岩。
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产广东英德一带。
因山水溶融风化,表面涡洞互套、褶皱繁密。
●斧劈石:沉积岩。
有浅灰、深灰、黑、土黄等色。
产江苏常州一带。
具竖线条的丝状、条状、片状纹理,又称剑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风化剥落。
●石笋石:竹叶状灰岩。
色淡灰绿、土红,带有眼窠状凹陷,产浙、赣常山、玉山一带。
形状越长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
●千层石沉积岩。
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产江、浙、皖一带。
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色彩。
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人观赏。
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观赏价值,又因历年流传,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
"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
假山设计方案假山设计方案1. 引言假山是传统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通过石材的堆砌和布局来模拟自然山水景观。
假山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形、植被和人工石材的选择等因素,以创造出富有艺术感和自然美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假山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则、施工步骤以及常用的石材和植被选择。
2. 假山设计原则在进行假山设计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假山的最终效果符合期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假山设计原则:2.1 自然性原则假山应力求达到自然真实的效果,模拟山水景观。
不应呈现出生硬、人工的感觉。
设计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石材和布局方式,以使假山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2.2 适应性原则假山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和要求来确定,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需考虑到人们的观赏角度、步行线路和观看距离等因素。
2.3 艺术性原则假山设计是一门艺术,应注重表现力和创造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独特的造型、布局和比例来实现艺术效果。
需根据整个园林环境和风格来确定假山设计的艺术表达手法。
3. 施工步骤3.1 确定位置和规模首先确定假山的位置和规模。
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风景线路、视觉中心以及周围植被和建筑物等。
确定位置后,再确定假山的规模和高度。
3.2 石材选择和放置选择合适的石材是假山设计的关键。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岩、石灰石、砂岩等。
根据假山的形态和风格,选择石材进行堆砌和放置。
石材的放置要遵循自然性原则,注意增加层次感和曲线美。
3.3 植被选择和布局假山设计中可以结合植被来营造更自然的效果。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植被,如松树、杜鹃等。
在假山的空隙中进行植被的布局,形成山水的错落有致的效果。
3.4 水景设计水是假山设计中常用的元素之一。
可以在假山设计中设置小型瀑布、溪流或水池,增加视觉效果和声音的感受。
3.5 灯光布置合理的灯光布置可以增加夜间的景观效果。
通过设置照明设备,突出假山的特点和轮廓。
4. 常用的石材和植被选择4.1 常用的石材- 花岗岩:质地坚硬,颜色多样,适用于假山的主体结构。
周导讲园许多研究传统园林的学者都有一种「 抑清扬明 」的倾向。
他们认为清代园林过于繁复,为了承载更多的功能而增加建筑数量与体量,假山堆叠与室内外陈设也日趋复杂,失去了简洁疏朗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失去了唐宋以来的文人雅趣和自然的风格。
所以在苏州园林里,像拙政园、艺圃这一类保留了明代格局与格调的园林,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崇。
而其他在清代时期建造或重新改造的园林,则往往被认为在 艺术水准上有所下降。
但在苏州名园里,有一座非常典型的 清代小园——网师园,却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褒扬。
童寯教授在《江南园林志》里认为这座园林是「 园宅兼具,典雅古洁,别具一格」。
陈从周教授在《说园》里说它「小而精,以少胜多,在全国现存的园林里,都属上选 」。
网师园面积只有8亩(约5300平方米),中部是水池,周边分布了十几处建筑,还有大量假山堆叠、多处院落划分,又被高大的住宅紧贴,几乎没有开敞的场所和造景余地。
那么这座造于 清代中后期、人工要素比重很大的园林为什么会受到专家的推崇呢?它如何平衡自然与人工的关系以实现「 小中见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座隐蔽在苏州古城街巷内,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园林。
01首先来介绍网师园的历史。
网师园虽然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宅园,但是它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南宋时期 。
南宋时期繁荣的 平江城孕育了网师园,也奠定了网师园的气质。
苏州早在春秋时期就成为 吴国的都城 。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随着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转向南方,苏州的地位也快速上升,经过 五代 的开拓、 北宋的积淀,苏州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它在 南宋初期的建炎四年(1130年),曾经被金兵南下攻破,遭到很大的破坏。
之后经过 100年的恢复又重现辉煌,愈加繁华,城市的建设规模、结构、功能都达到更高的水准。
▲ (南宋)李嵩 · 货郎图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当时的平江知府李寿鹏主持刻绘了著名的「 平江图碑」。
这块碑今天还在,被称为我国 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城市地图石碑(石碑高2.79米,宽1.38米,碑本身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鑫造景为您提供关于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方面的信息。
北方
皇家园林大规模罗致奇石、叠石成山的历史从北宋良岳开始。
宋代以后的园林
用石中,良岳遗石(或称旧石)对金、元、明、清皇家园林假山设计都产生过深
远的影响。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的山石营造,一方面充分利用金元各朝收罗的南
方湖石及北海的前朝旧石,拆卸运往内廷宫苑。
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发北方当
地石源,大量使用房山石、青石。
康乾两朝的宫苑叠山用石以房山石为最多,
风格整体,规模宏大,手法熟练,气势雄浑。
而避暑山庄则选用热河的黄石、
混湖石,得山势雄浑挺拔之势。
康乾二帝均主张“物尽其用,宁拙舍巧”的
造园思想,极大地推动山石在皇家园林叠山中的应用。
乾隆时期叠山多被称为“堆云”、“云根”,并非完全的风格追求,而更多的是因山石材料特性而蕴
生出的时代风格。
同时,乾隆从园林审美的角度,运用江南假山设计的技术手
法(包括工匠),大力开发北方本土山石的审美价值。
所谓“南方石玲珑,北方
山石博大雄浑。
玲珑类巧士,雄壮似强将。
”从审美欣赏的角度为北方房山石
叠山风格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创造了雄浑厚重又富于变化的北方皇家园林
叠山风格。
清代北方皇家园林的叠山选材当中黄石与青石皆呈墩状,大而整齐,石质
坚硬,形体顽劣,见棱见角,节理而近乎重直,色橙黄者称黄石,色青灰者称
青石,系砂岩或变质岩等。
与太湖石相比,黄石堆成的假山浑厚挺括,雄奇壮观,棱角分明,粗犷而富有力感。
所叠之山可仿“折带”、“斧劈”被法,有
如黄子久的画,具有所谓鬼斧神工之势; 房山石属砾岩,因产于北京房山县而
得名,又因其某些方面像太湖石,石块表面峰窝状环洞密布但不穿透,质地坚硬,有韧性,多产于土中,色为淡黄或略带粉红色,但又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端庄深厚古拙、典雅雄浑,形成异于南方叠山的质感。
青石和房山石叠山使用
堆垒和叠砌手法,前者形成“青云片”,后者“堆云”的样式,以山形山势见胜,沉雄浑厚,雄奇壮观,故显示出“雄”的风格特征。
江南私家园林的叠山选材以太湖石为代表,明代开始黄石与太湖石比肩并列。
“太湖石”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唐代吴融在《太湖石歌》中记载了它的生
成和采集:“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
谁能识”。
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有“石有聚族,太湖为甲。
”又因当时7}
相牛僧儒谓“嗜者甲也”而广传。
可见唐代对湖石之美己有相当的领悟。
至宋
徽宗时,玩石丧国,把“良岳”太湖石封为盘固侯。
赵估搜集名花异石,“花
石纲运动”的兴起,使太湖石的身价更高,世人对湖石的赏识与口俱增。
太湖
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由化学沉积形成的石灰岩组成,因主产与太湖而得名。
太湖石由于长期受波涛冲击的机械磨蚀与化学溶蚀的作用,湖石穿透形成孔穴,末透成涡洞,形成皱纹纵横,涡洞相套,柔曲圆润,玲珑多窍,形态奇异,大
小有致的效果,具有“瘦、漏、皱、透”的特色。
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水中所产者,常被用作特置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
太湖石性坚而润,
颜色以纯白色为最佳,故又称“骨石”,常用于叠山或做孤赏之石。
太湖石材的石性对假山设计艺术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匠师方惠指出:
“在古代堆山全靠人抬肩扛,没有水泥作填充和进行焊接,叠砌法则成为一种
相对安全、方便和保持山体稳固的传统最佳操作循技法,自古有之。
材料对风
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太湖石多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石洞且呈通透状,前后相通,大洞若中又有小洞,边缘多漏,突显透、漏。
由此堆叠时自然形成蜂窝状的效果,力求表现山石的玲珑剔透和典雅秀丽,显现出“雅”的风格特征。
岭南庭园的叠山选材以英石为代表。
英石属于石灰岩,产于广东英德县含光、真阳两地,因此得名。
英石质地细腻,纹理奇特,因在大自然中受到长期
风化,石之局部遭受侵蚀溶解而形成充满沟缝、孔洞的形状,是以峥嵘多孔嶙
峋为佳,叠石成景,具有“瘦、漏、皱、透”的特点。
《岭南杂记》云:“英
德石,大者可置园亭(庭)小者可列几案,无不刻划奇巧,玲珑峻峭,但不若灵
壁石叩之铿铿作声耳。
入城列肆多卖石者,然无一中玩,必求之收藏之家,方
可得米(莆)袖中物,然亦不浅;语云英石三妙,皱瘦透也”与太湖石相比,更
显出“皱、瘦”的风格特征。
石景的构筑一般讲究选石和就地取材,广东中北部的英德市,其典型的喀
斯特地貌造就了大量的英石材料,随着古典园林的发展,势必成为岭南庭园的
首选石材。
英石细碎小块,瘦削崭岩,嶙峋剔透,凸显“皱瘦”,通常用于叠
山和作散石,也有做孤赏立石,这些特征都对英石叠山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包裹带镶塑山法的发展,石块可以贴在“模“上,形成近似薄壳结构的薄壁洞窟,因而更加凸显瘦皱玲珑和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
山石(材料)决定假山设计的形式。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假山设计风格演化的枢纽环节是山石材料的演化和土石比例的改变。
叠山用石的多少、整碎以及叠石、错置山石的手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叠山风格的早晚分期和各种地域性风格。
三大园林叠山的选材对假山设计风格特征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