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消杀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4.75 KB
- 文档页数:1
一、制度背景为确保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消杀通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消杀通风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各班级设立消杀通风负责人,负责本班级消杀通风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消杀通风工作要求1.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全面消毒。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学校卫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供师生使用。
4.师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5.传染病高发期间,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消杀通风力度,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四、消杀通风操作流程1.消毒剂选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如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
2.消毒方法:采用喷雾、擦拭、浸泡等方式进行消毒。
3.消毒范围: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
4.消毒时间:每次消毒后,关闭门窗,待消毒剂作用30分钟后,再开窗通风。
5.消毒记录:各班级消杀通风负责人应做好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消毒范围等。
五、监督检查1.学校消杀通风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级消杀通风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各班级消杀通风负责人应定期向上级汇报消杀通风工作情况。
3.对违反消杀通风制度的行为,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消杀通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卫生清洁通风消毒制度
为确保学校环境卫生,制定了以下卫生清洁通风消毒制度:
一、环境卫生每日清扫制度:
建立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小扫一次,每周大扫一次,并定期检查。
教室和校园必须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室内空气流通也很重要,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厕所也要清洁通风。
二、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消毒制度:
学校消毒人员应做好消杀记录,分管领导督促消毒工作。
校内各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应每天两次小扫除,每周五大扫除。
每天应充分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学校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如果发现校内、社区等地发生类似传染病病例,应按学校安排做好专项消毒工作。
各楼层饮水机由值班人员进行保洁、消毒工作。
三、个人卫生消毒制度:
学生应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水杯,严禁饮用生水。
教育学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
学校洗手设施应齐全,及时放置消毒肥皂或洗手液。
学校通风消毒制度模板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学校通风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校环境的卫生水平,保护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各类室内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
3. 通风要求3.1 学校应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保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3.2 定期开窗通风,每个教室、办公室至少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3 教室、办公室的门窗应随时保持通风状态,并定期清洗窗户,确保畅通。
4. 消毒要求4.1 定期对学校各类室内场所进行消毒,包括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4.2 采用专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彻底杀灭病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4.3 消毒频率:教室、办公室每周消毒1次;实验室、图书馆等高频使用场所每天消毒1次。
4.4 注意事项:4.4.1 消毒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消毒操作规范。
4.4.2 消毒剂的配置和使用应遵循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有效。
4.4.3 消毒操作后,应及时通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5. 管理措施5.1 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通风消毒人员,负责制定通风消毒计划和工作安排。
5.2 通风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通风消毒方法和技巧。
5.3 学校应定期进行通风消毒工作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和有效性。
5.4 对于通风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学校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好记录。
6. 效果评估6.1 学校应定期对通风消毒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病毒检测等。
6.2 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应及时调整通风消毒计划和方法,提升工作效果和质量。
7. 惩罚措施对于违反通风消毒制度的人员,学校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督促其改正错误。
8. 安全防护8.1 通风消毒人员应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
8.2 配置通风设备时,应确保设备质量合格,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
通风、消毒制度
通风和消毒制度是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净化环境、预防疾病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通风制度:
1. 定期开窗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吸入新鲜空气。
2. 良好的通风系统:建筑物应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3. 避免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容易积聚污浊空气,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封闭空间内活动。
消毒制度:
1. 定期清洁:经常对室内物品、表面进行清洁,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使用消毒剂: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
3. 手部卫生: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动物或外出后。
4. 空气消毒: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5. 公共场所消毒: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如医院、学校、商场等。
通风和消毒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并保障室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特别是在如今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通风和消毒制度更是成为了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
通风、消毒制度
是指在特定场所(如医院、实验室、食品加工场所等)或特定情况下(如疫情期间)制定的一套通风和消毒措施,旨在减少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风险,保证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通风制度包括以下要点:
1. 确保室内外空气流通:保证室内外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滞留,通过开窗、安装通风设备等方式增加空气流动性。
2. 定期清洗空调和通风设施:定期清洗、检查和维护空调和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少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性。
3. 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湿,有利于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
消毒制度包括以下要点:
1.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选择适合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
2. 正确的消毒方法:按照正确的消毒指导操作,包括浸泡、喷洒、擦拭等方式,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被消毒物品的表面。
3. 定期消毒: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办公桌等。
通风、消毒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和卫生条件,减少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风险,提高人员的健
康和安全水平。
在疫情期间,通风、消毒制度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学校通风消毒制度例文一、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促进学校的良好学习和工作环境,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制定本通风消毒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各类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场所,旨在规范通风消毒工作。
三、通风要求1. 开窗通风:教室、办公室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每小时至少开窗通风10分钟。
2. 机械通风:在没有自然通风条件或无法满足通风要求的区域,应做好机械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通风换气操作。
3. 居住区通风:宿舍楼内的公共通道、楼道、楼梯间等区域每天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四、消毒要求1. 变频断电式紫外线灯消毒:针对教室、办公室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每天放学或工作结束后,进行紫外线灯消毒,保持空气的清洁。
2. 室内消毒:针对室内公共区域、办公家具、门把手、电脑键盘等易接触的物品,每天进行消毒,保证学校内部环境的卫生。
3. 外部物品消毒:每天对外界带入学校的物品如快递包裹、交付的食品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部物品的污染。
4. 餐厅厨房消毒:餐厅厨房进行严格的防护和消毒措施,确保食物的卫生安全。
5. 学生寝室消毒:学生寝室每周进行统一的消毒工作,包括床铺、桌椅、衣物、个人用品等。
五、工作流程1. 通风消毒计划:学校每学期制定通风消毒计划,并在各场所公示,明确通风消毒的时间和地点。
2. 通风消毒操作:各场所指定专人负责通风消毒工作,保证操作规范、及时性和可靠性。
3. 消毒用品准备:学校提供必要的消毒用品,包括消毒液、消毒纸巾、紫外线灯等。
4. 消毒记录:对每次通风消毒进行记录,包括消毒时间、负责人、消毒区域等,以备后续查阅。
六、员工培训学校每学期对负责通风消毒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包括通风技巧、消毒操作要点等,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和意识。
七、责任与监督学校相关部门负责通风消毒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工作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调整和修改后的内容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中学通风消毒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中学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教学环境的质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制定中学通风消毒制度,保持校园内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通风原则1.定期通风:根据天气情况和学校实际情况,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一次,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以上。
2.集中通风:每节课后,教师应确保教室及时通风,把教室的门窗打开,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消除室内的异味。
3.教室通风:教室应保持足够的氧气和空气流通,尽量避免使用空调和电扇等电器设备,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4.假期通风:放假期间,学校应进一步加大通风频率,开窗通风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三、消毒原则1.定期消毒:校内教室、活动场所、食堂以及公共卫生间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消毒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
2.重点消毒:特殊场所和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健身房等,应加大消毒频率,每天至少消毒一次,严格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3.消毒方法:可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方法结合的方式。
物理消毒包括紫外线照射、高温灭菌等;化学消毒主要使用消毒液进行喷洒和擦拭。
4.通风消毒结合: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充分利用通风条件,打开窗户,确保室内外空气流通,以加快消毒效果。
四、操作程序1.通风程序:(1)每天早晨上学之前,教师应将教室的门窗打开,进行通风。
(2)每节课后,教师应将教室的门窗打开,进行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3)午餐后和晚餐后,食堂人员应将食堂各区域的门窗打开,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放假前,学校应对教室进行集中通风,确保假期期间室内空气的新鲜。
2.消毒程序:(1)派专人负责消毒工作,确保各区域的消毒任务得以完成。
(2)按照消毒频率进行消毒,重点消毒区域要加大消毒频率。
(3)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4)消毒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工具和材料,妥善处理消毒废液和废物。
五、责任和制度执行1.学校负责人要高度重视通风消毒工作,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组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做好工作。
安义中学办公室卫生、消杀保障措施为了有效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保障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根据上级防疫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校办公室卫生消杀通风制度。
1.总务处安排的熊国平每天分时间段和具体的时间点进行办公室消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消杀后由专人检查。
检查人员为工会委员,具体分工为:星期一:张晓梅涂清,星期二:檀孝旺,星期三:袁振华,星期四:闵绍勇,星期五:刘燕,陈和善,星期六:陈思琦。
(责任部门:总务处、工会;责任人:刘子升、张晓梅;责任领导:欧阳家荣、邓名淮)2.消杀之后的半小时内,加强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各楼层办公室内的打扫由所在办公室的教职工安排的值日负责,各楼层走廊的打扫由学生处安排的值日班级负责,工会委员检查每个办公室内和走廊的卫生打算情况。
检查人员的分工为:星期一:张晓梅涂清,星期二:檀孝旺,星期三:袁振华,星期四:闵绍勇,星期五:刘燕,陈和善,星期六:陈思琦。
(责任部门:学生处、工会;责任人:杨志宏、张晓梅;责任领导:袁春、邓名淮)3.教职工进入办公室后必须开门窗通风,要做到只要有人在办公室就一定要开门开窗通风。
(门窗通风由所在办公室当天值日的教职工负责开关)(责任部门:年级组;责任人:备课组长、当天值日人员;责任领导:邓名淮、袁春、欧阳家荣)4. 教职工在办公室时要做到尽量不聚集聊天、探讨学术问题,有问题利用网络交流。
学生到办公室来问问题,尽量和学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至少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责任部门:年级组;责任人:蒋经第、刘婷婷、李小明;责任领导:邓名淮、袁春、欧阳家荣)5,各教职工要做到勤换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口罩由各年级主任在总务处领取后再分发到各位老师手中,其余职工由总务负责发放。
(责任部门:年级组,总务处;责任人:蒋经第刘婷婷李小明刘子升;责任领导:邓名淮、袁春、欧阳家荣)安义中学教职工进出学校体温监测、办公室体温测量及登记制度教职工要进出学校时,必须从学校南、北大门处的红外线体温监测仪通道进出。
通风消毒制度(8篇)通风消毒制度(精选8篇)通风消毒制度篇1为切实预防学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1.按照《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规定,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每小时需要通风与换气。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2.各班级设立卫生委员,专人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交校医室检查。
3.食堂、专用实验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工作,并做好记录。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各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制度1.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84消毒液等,配齐脸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与操作要点的培训,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3.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
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
4.学生及教师患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要进行彻底消毒。
如各种用具和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或擦洗,不耐湿物品要用日光曝晒,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
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诊治医院开据疾病痊愈、解除隔离证明,在经学校保健教师同意后方可回校。
5.对患者(传染病)所在班级和与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要进行检疫。
隔离和观察检疫期间学生不许串班,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检疫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
6.对原因不明的高热、腹泻的学生,在隔离室或卫生室内等待医院来接诊。
7.教师员工在家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卫生室,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宿舍卫生管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宿舍通风制度(1)每日早晨起床后,学生需立即开窗通风,保持宿舍空气流通。
(2)每日晚上就寝前,学生需关闭窗户,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3)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室内外空气交换,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 宿舍消杀制度(1)宿舍管理员应定期对宿舍进行消毒,确保宿舍卫生达标。
(2)宿舍消毒剂选用国家认可的产品,按说明书使用。
(3)宿舍消毒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a. 先通风,后消毒;b. 消毒剂喷洒均匀,不遗漏;c. 消毒后,宿舍应保持通风一段时间,待消毒剂挥发后,方可入住。
3. 个人卫生制度(1)学生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换衣服。
(2)学生应定期整理床铺,保持宿舍整洁。
(3)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4. 传染病预防制度(1)学生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宿舍管理员报告。
(2)宿舍管理员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
(3)学校将定期组织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预防意识。
三、责任与监督1. 宿舍管理员负责宿舍的通风、消毒和个人卫生管理工作。
2. 学生应自觉遵守宿舍管理制度,配合宿舍管理员的工作。
3. 学校将设立监督小组,对宿舍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宿舍管理制度,保持宿舍卫生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宿舍管理制度,影响宿舍卫生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宿舍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通风消杀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及其它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确保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通风: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教室消毒:坚持每天早晚两次用84消毒液或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3.体育器材消毒:用过的体育器材必须每天消毒,并在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
4.洗手池消毒:每天清洗并用84消毒液或酒精擦拭消毒一至两次。
5.厕所:每天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两次。
6.门把手、桌椅板凳台面等:每天对物体表面用酒精擦拭消毒。
7.校园消毒: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及学生能涉足到的活动场所,坚持每天两次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
8.相关人员要按要求进行通风和消毒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