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法国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形成及其影_省略__兼论法国社会保障改革缓进及罢
- 格式:pdf
- 大小:696.39 KB
- 文档页数:9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欧洲最为健全、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它的建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该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多个方面,为法国公民提供全面的保障和福利。
这种制度的成功实践,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
首先,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坚持实行“共同贡献、共同享受”的原则,实现了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征缴保险费中,法国政府不仅采取了分级征收的方式,按不同收入水平征缴不同的保险费,而且经常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和社会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征缴标准。
这种做法使社会保障资源更加公平、灵活。
其次,法国社会保障体系下的社会福利政策贯穿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并且各行各业之间相互协同。
例如,通过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和教育等,政府促进贫困人群的社会融合。
此外,法国政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的自我创造。
第三,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建设。
法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国家养老金基金制度、企业内部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等多个方面,国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也允许个人建立私人养老储蓄计划,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这种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有效的养老金补给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
总之,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需要注重公平和效率、强化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等多个方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公平合理共享。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上较为完善和复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其特点包括全面覆盖、高水平保障、由政府及民间共同承担责任等。
对我国而言,可以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方面得到启示,包括政府角色的重要性、社会保障覆盖的全面性、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法国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拥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为民众提供必要的保障。
对我国而言,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角色同样至关重要。
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及监督,推动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全面覆盖。
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会群体,包括工人、雇主、失业者、老年人、残疾人等。
这种全面覆盖的特点使得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能够有效地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权益。
对于我国而言,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更加全面的覆盖,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面对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时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保持了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种灵活性使得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保证其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我国而言,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调整社会保障制度,使之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是政府单独承担的,还包括了劳动者、雇主和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的参与。
这种公众参与的机制使得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具社会和谐性,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演变、改革及启示-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从其产生发展至今,无论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运行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安全网或稳定器。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演变的新趋势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不断演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之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覆盖、全方面社会保障体制。
这种强调统一的、全社会团结和公平的福利国家政策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推崇。
但在进入7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继遭遇寒冬,经济滞胀带来的通货膨胀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得政府财政压力日益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则让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西方各国开始面临不同程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
从80年始,西方国家先后对各自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革,试图破解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如1979年英国采取新经济政策,美国里根政府通过立法取消了一些社会福利津贴,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则通过立法提高了社会保险费率等改革措施。
1.从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到模式。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主义,其实质是国家包揽一切,包括社会保障责任。
这种理念主张国家是社会保障的价值起点和实际承担者,强调国家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主导地位。
国家主义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保障的法律平等和公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不够清晰,但却一直得到学界和西方国家的支持。
新自由主义认为社会保障责任的承担主体应该是市场和劳动者个人,政府只有在家庭和自由竞争这两个主要福利来源都失灵时才应承担暂时性扶助义务。
这种理念主张削减社会福利,政府应着力加强劳动岗位供给,实现贫困者的再就业,以工作代替福利。
简要评述二战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像是一道精心烹饪的菜肴,既有丰富的配料,又得掌握好火候。
想想看,那个时候,法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人人都在为明天的饭碗发愁。
这时,国家决定不再袖手旁观,要给大家撑起一片天。
于是,社会保障制度就应运而生了,简直就是一场福音的到来。
乍一看,这个制度就像是个“大救星”,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给了不少人希望。
咱们先聊聊医疗保险。
二战后,很多人看病都得掏自己口袋里的钱,哪有几个人能扛得住啊?国家意识到这一点,果断推出了医疗保险,听起来就像是个超级优惠的会员卡。
只要你交点小钱,生病了就能看病,简直是“有病就医”的黄金法则。
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轻松多了,大家不再斤斤计较,生病了就去医院,治疗也变得高效。
这一改变,让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再为小病小痛而心烦意乱。
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养老金制度。
想象一下,到了退休的年纪,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结果发现自己没钱吃饭,这可真是“白忙活一场”啊。
于是,法国相关部门开始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保障他们在晚年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退休金就像是一块“定心丸”,让老年人可以安心享受生活,打麻将、喝茶、旅游,简直是活得舒坦。
很多人感叹,有了养老金,人生下半场也可以精彩纷呈,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不过,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插曲。
比如说,有的人利用漏洞,申请了不该得的福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就像是那些“想方设法”的小聪明,明明不需要,却偏要来一份。
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讨论,大家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保障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毕竟,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支持,而不是给那些“耍滑头”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福利项目被加入进来。
失业救济、家庭补助、残疾人保障,各种各样的措施接踵而至,简直是“百花齐放”。
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比如疫情,相关部门反应迅速,推出了一系列临时救助措施,真是让人佩服。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上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援助和社会服务三大部分,涉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家庭津贴、福利金等多个方面。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泛性、全民覆盖、高水平保障、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特点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下面将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出发,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性体现在对各个社会群体的全方位覆盖。
包括雇工、自由职业者、农民、家庭主妇等在内的各类人群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体现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对我国的启示是,我国应该构建覆盖面更广、覆盖人群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关注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特殊群体,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水平保障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
法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多个方面。
法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非常大,确保了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对我国的启示是,要将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领域,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全面,真正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体现在社会保障待遇的平等性。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对待各个群体时,采取了一定的区分对待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了不同的待遇标准。
老年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等。
这种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待遇,体现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时,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应被充分考虑,区别对待,以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了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措施,保障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介绍法国是一个典型的欧洲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悠久,起源于19世纪。
1804年制定的《民法典》就规定了雇主有责任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1928年,法国实施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工人提供了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每个法国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如今,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全面的保障范围为法国人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福利。
【这里可以继续扩展介绍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和特点,为后文的正文部分做铺垫】.1.2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法国政府能够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金、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
社会保障制度还能够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能够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信力,并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 全面性和普惠性: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家庭津贴等,涵盖了几乎所有居民。
这种全面性和普惠性确保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了全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2. 高水平的保障标准: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标准相对较高,包括医疗保障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养老保障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失业保险提供了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
这种高水平的保障标准保证了居民在面临各种风险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战后法国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形成及其影响战后法国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形成及其影响——兼论法国社会保障改革缓进及罢工频发的原因丁建定/郭林2012-12-3 14:42:09来源:《法国研究》(武汉)2011年4期第72~80页【内容提要】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与历史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混合型特征,这种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在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导致法国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并在事实上已成为不同社会群体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经济乃至政治工具,使得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表现出较之其他西方国家更加明显的艰难和缓进,并导致法国社会近年来罢工运动的频频发生。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性/混合型【英文标题】Formation and Impact of the Mix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fter World War II:Concurrently 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Slowdown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and Frequent Strikes in France【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一、战后初期法国综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形成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3年,法国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898年,法国颁布《工伤保险法》,1904年,建立儿童救济制度,1905年,建立患病老人义务救济制度,同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工伤事故受害人有权直接向雇主所委托的保险公司提出工伤保险补偿要求。
1910年,法国颁布工人和农业劳动者退休金法,1913年,建立起孕妇救济制度。
这些法令和政策的实施在法国初步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但总的来说,法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相比,法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仍然非常落后。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显著的特征,即全民性、民主性、互助性和一致性.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称得上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完备复杂,覆盖面广。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消费及投资、储蓄、失业的影响日渐显现。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日益提高,法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却日趋缓慢,就业机会严重不足,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社会福利“综合症”已成为萨科齐上台后面临的重大改革课题之一。
第一,社会福利支出过大,企业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
二战后,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
到20世纪90年代法国每年向社会保障机构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障基金之和,相当于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的60.9%,其中雇主占42。
63%,职工占18。
27%.2004年法国的社会保障亏空高达150亿欧元。
为了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福利开支,法国政府不得不增加社会保障税。
其结果是导致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下降,形成法国社会保障水平虽然高,但并未形成有效积累,进而对投资产生积极作用的局面。
目前,法国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费已达9。
8%,而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缴费负担仍有上升的可能,这势必打击法国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雇佣年轻人的热情。
此外,庞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使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
由于福利开支与工资水平的增长超过生产率的增幅,使法国的产品成本率上升,服务质量下降,削弱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实行多年的福利主义经济政策不仅造成政府开支过大和巨额的财政赤字,而且导致国内投资大幅度下降、劳动力成本增高、资金外流,最终给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第二,过高的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惰性。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全球公认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
其特点不仅在于广泛覆盖、高水平保障,更在于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不断更新的体系。
本文将就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 广泛覆盖,包括多个方面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全面,不仅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项目,还包括家庭津贴、儿童福利等多个方面。
这种广泛覆盖的特点保证了法国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减少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 高水平保障,确保基本生活质量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们提供了较高水平的保障,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养老保险都能够确保人们在退休或生病时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基本的生活质量。
3. 融合性和适应性强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的融合性和适应性措施,确保了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4. 公平性和普惠性明显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使得社会公平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该制度对所有人都是普惠的,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享受到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1.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覆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已经在不断完善,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比如针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
我国可以借鉴法国的经验,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保障更多人群的社会权益。
2. 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和保障力度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方面。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借鉴,尤其是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力度方面,提供更多的经济、法律和政策支持,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法国是典型的欧式福利国家,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制度对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以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
1、建立和完善过程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约200年的漫长发展过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二战后逐步完备,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和水平。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初至19世纪80年代末,为法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其间,只有某些阶层,如受雇于国家的职员、军人、海员和矿工等才有权享受社会保险。
国家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促进公共卫生事业方面。
当时用于社会事务的支出还不到法国内生产总值的0.5%。
第二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末至1945年,法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转折阶段。
虽然国家作为?保护人?所起的作用仍相当有限,但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渐趋成熟,有关社会保险的必要基础已经建立。
这一阶段,有关基本法律相继问世:1898年通过《工伤保险法》,开始对因公受伤者给予补助;1910年颁布法律,在工人和农民中实行普遍退休制度,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1930年通过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初步建立了对雇佣劳动者的普遍保险制度。
此后,法国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儿童、老人、贫困病人、多子女家庭和产妇的法律,这些法律体现的原则构成了现今法国《社会救助法》中有关如何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从1945年10月至今,法社会保障制度向全国逐步推广并日渐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式运作,由国家作为?保护人?承担各种社会风险。
1945年10月,法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标志着社会保障体制在法正式建立。
该法的主旨是使领薪者及其家属具备一定的抵御减少或丧失收入的各种风险的能力。
随后,法国又根据这项法律,通过一系列其他法律,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社会群体,全体法国居民都成了社会保障体制的保护对象。
但法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却历经几十年时间:1945年已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但直到1978年,才普及到几乎全民。
战后法国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形成及其影响——兼论法国社会保障改革缓进及罢工频发的原因丁建定郭林【摘要】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与历史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混合型特征,这种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在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导致法国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并在事实上已成为不同社会群体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经济乃至政治工具,使得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表现出较之其他西方国家更加明显的艰难和缓进,并导致法国社会近年来罢工运动的频频发生。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性,混合型[Résumé] Etant donné les traditions historique, politique et sociale, la sécu française d’après-guerre présente un caractère compilatoire. Un tel système répond non seulement à la demande de différentes couches sociales, mais constitue aussi un facteur économique et politique favorable à la défense des intérêts de la plupart des gens. La réforme devient du coup difficile à engager. Les manifestations sont devenues un sport national.一、战后初期法国综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形成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3年,法国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898年,法国颁布《工伤保险法》,1904年,建立儿童救济制度,1905年,建立患病老人义务救济制度,同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工伤事故受害人有权直接向雇主所委托的保险公司提出工伤保险补偿要求。
1910年,法国颁布工人和农业劳动者退休金法,1913年,建立起孕妇救济制度。
这些法令和政策的实施在法国初步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但总的来说,法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相比,法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仍然非常落后。
”①此外,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呈现明显的行业性,①米尔丝:《社会保障经济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14-15页。
法国退休金制度等主要社会保障制度最初产生于钢铁业等重工业行业的互助性保障,初建时期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也以行业工会管理为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1921年,法国社会保障计划委员会提出社会保险法草案,1930年,法国议会通过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制度参加者为工商业中工资低于一定数额的从业者,农业领域领薪劳动者建立农业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主要由原有各类互助性与私营性社会保险机构管理,被保险人可以在此类机构中自由选择,政府在每一个省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社会保险津贴包括疾病、生育、残疾、老年和死亡津贴。
该法推进了法国社会保障政府管理的步伐,其所欲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1944年,法国发布《全国抵抗委员会纲领》,有关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内容如下: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保证公民的生存手段,并使那些不能用劳动获得生存手段者也能享有社会保障;建立就业安全制度,调整雇用和解雇规定;通过保险制度防止农业自然灾害;给受灾户以补偿,给法西斯恐怖政策的受害者以补贴。
①在该纲领影响下,法国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逐步形成共识,那就是应该保证全体公民免受生活中的社会风险之苦,确保每个公民通过必要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获得至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收入;应将各种职业性社会保险统一到一种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成本与收益的平等;将社会保障管理委托给被保险人与国家的代表实施。
②这种基本共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法国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综合性趋势。
1945年的社会保障法令指出,为确保劳动者及其家庭免受所有足以削弱其收入能力的社会风险的影响,并减轻其生育与家庭负担,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管理应涵盖所有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机构不仅应对工商业劳动者提供除了失业保障以外的社会保障,而且应该对除农业人口以外的所有人口发放家庭补贴。
③1946年5月的法令将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居住在法国领土的所有公民;1946年8月的法令将家庭补贴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体人口;1946年9月的法令规定退休金制度扩大到全体经济活动人口;1946年10月的法令将工伤事故保险归并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之中。
战后初期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综合性趋势旨在打破社会保障中传统的行业保障格局,试图将所有公民纳入一种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将各种分立的社会保险项目合并入一种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之中,并将各种独立性很强的互助性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统一到一种相对集中化的管理体制之中。
然而,尽管战后初期法国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方面形成了基本共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综合性趋势,这种共识和综合性趋势却十分有限。
事实上,战后初期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出现上述综合性趋势的同时,其行业性和差别性却在明显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 首先,战后初期法国社会保障立法所试图确立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原则,很快引发法国社会的强烈反对。
1945年10月19日的法令规定,所有雇员不论收入水平都应参加一般社①马雷,乌鲁:《社会党历史——从乌托邦到今天》。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91页。
② Peter A. Kohler,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Insurance, 1881-1981”. Studies of Germany, France, Great Britain, Austria and Switzerland, New York, 1982, p. 123.③迪贝卢,普列多:《社会保障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第24页。
会保障制度,这一规定在法国社会各群体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对,自我雇用者群起拒绝参加一般社会保障制度,只接受家庭补贴制度及根据职业特性建立的具有独立性的退休金制度;管理者群体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与公务员认为一般社会保障体制下的按工资缴费,使他们无法领取与其收入水平相当的退休金,他们要求建立补充退休金制度,并以罢工行动来威胁政府接收其要求;私营部门雇员基本上支持建立一般社会保障制度,但也要求在该制度中能够保有实施特殊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利;雇主集团则因担心失去其传统的互助保险基金管理权力而坚决反对建立一般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社会对一般社会保障制度的上述反对显然不利于该制度的发展。
其次,战后初期法国的社会保障法还在事实上不同程度地强化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行业性与差别性趋势。
1945年10月4日的法令明确规定,特殊退休金主要适用于公共服务人员、国家雇佣人员、社区管理人员、海员、矿工、铁路工人、电力工人、煤气工人、供水工人、法兰西银行职员、歌剧演员、戏剧演员等。
1947年,法国建立起管理者群体的补充退休金制度。
1948年1月17日的法令不得不为自我雇佣者建立起特殊退休金,此后,其他社会群体纷起效尤,法国又很快建立起工商业工人、手工业工人、自由职业者以及农业从业者的各自的特殊退休金。
1951年,法国又建立重工业者的特殊退休金制度。
再次,建立一种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目标同样没有实现。
1945年10月的法令提出了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来管理社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和家庭补贴,这一规定遭到提倡社会保障自治管理者的强烈反对而被迫放弃,法国社会保障管理仍为区别管理模式,家庭补贴局负责管理受雇者和自我雇佣者家庭补贴;地方社会保障局负责管理雇用工人的社会保险、工伤事故与职业病保险;区域社会保障局负责工伤事故预防、确定社会保险缴费率以及督促退休金津贴与家庭补贴的支付。
在这些分立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之外各自建立一个具有指导作用的管理委员会,其中被保险人代表占3/4,雇主代表占1/4,家庭补贴管理委员会的构成有所不同,雇员代表占50%,雇主代表占25%,自我雇佣者代表占25%。
①可见,战后初期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中虽曾出现综合性趋势,但其混合型特征更为突出,法国既存在适用于农业从业者的农业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适用于工商业从业者的一般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适用于特殊行业从业者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社会保障即有一定程度上的政府管理,也广泛地存在行业或自治性管理。
城市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是法国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部分,但法国农业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地位,一般社会保障制度是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具有重要影响。
二、战后法国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
1958年,法国颁布法令,实行失业保险制度。
其后,法国政府对失业保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
1967年的失业保险法对1958年失业保险法做出修改,1972年的失业保险法开始对60岁以上的失业者提供相当① Peter A. Kohler,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Insurance, 1881-1981”. Studies of Germany, France, Great Britain, Austria and Switzerland, New York, 1982, p. 148.于其原工资的70%的收入保障。
1974年的失业保险法又把失业保险制度适用范围扩大到农业工人。
1979年,法国再次颁布实施失业保障法,不仅建立起有关独身者的失业补偿计划,而且开始实施统一的失业保险津贴制度。
失业救济包括基础救济、特别失业救济、权益末期救济、针对自愿停止工作的妇女、已服兵役的待业者以及毕业后正在待业的青年提供的失业救济以及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失业者提供的收入保障。
①法国疾病和生育保险的适用范围开始扩大。
1961年的法令为农场主建立了疾病和生育保险制度,1966年的法令建立了从事工商业的自我雇佣者、手工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的疾病和生育保险制度,这项法令经过1967年、1970年和1973年的多次修改,以便减轻这些自我雇佣者的缴费责任,并使其获得与一般社会保险制度下的雇佣工人同样的疾病与生育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