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虾和蟹(一)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虾和蟹(一)13 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学习用点、线、面表现虾和蟹的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虾和蟹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结构。
2. 学习用点、线、面表现虾和蟹的方法。
3. 创作一幅虾和蟹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用点、线、面表现虾和蟹。
难点:如何用点、线、面巧妙地表现虾和蟹的形态,使画面生动、有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虾和蟹的图片、绘画工具。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记号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虾和蟹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结构。
二、教学新课(15分钟)1. 讲解用点、线、面表现虾和蟹的方法。
点:用于表现虾和蟹的眼睛、脚尖等。
线:用于表现虾和蟹的身体、触角等。
面:用于表现虾和蟹的腹部、钳子等。
2. 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结构的准确性。
三、学生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选择虾或蟹进行绘画。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虾和蟹特点:外形特征结构表现方法:点线面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学生家长帮忙拍照,将学生的作品到班级群,进行线上展示。
2. 让学生家长在拍照时,注意拍摄作品的整体和细节,以便于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作品。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与学具准备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在本次教学中,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虾和蟹的图片、绘画工具以及学生绘画所需的其他材料。
《虾和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描写生法表现虾和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描写生法表现虾和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描写生法表现虾和蟹。
2. 难点:对虾和蟹的结构特点的观察、分析和概括,以及艺术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虾和蟹的图片、视频、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虾和蟹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
二、基本笔画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虾和蟹的基本笔画,让学生学会用线描写生法表现虾和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笔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线描写生法表现虾和蟹。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生动表现虾和蟹。
四、作品欣赏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虾和蟹结构特点:头部、腹部、尾巴、钳子基本笔画:线条、曲线、圆弧创作要求:观察、分析、概括、表现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虾或蟹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虾或蟹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和艺术表现,让学生了解了虾和蟹的结构特点,学会了用线描写生法表现虾和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生动表现虾和蟹。
通过作品欣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运用对比的手法画出虾和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虾和蟹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题是《虾和蟹》,属于苏少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虾和蟹的观察和分析,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画出虾和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对比的手法。
难点:如何将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虾和蟹的图片、视频等。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虾和蟹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虾和蟹的图片,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实践与创新(10分钟)1.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绘画。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虾和蟹外形特征:身体分节,有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硬壳,触角和足分节。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淡水,有的生活在海水。
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虾和蟹,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运用对比的手法,画出生活中的虾和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了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了绘画。
学生在观察、实践和分享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培养了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虾和蟹(一)》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虾和蟹(一)》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虾和蟹的图片,以及绘画步骤图,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虾和蟹的结构特点和绘画技巧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虾和蟹的特点,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掌握绘画虾和蟹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虾和蟹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图片,分析其结构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虾和蟹,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讲解法:教师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4.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虾和蟹的图片、绘画步骤图,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材料,提前了解虾和蟹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虾和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引发学生对虾和蟹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绘画步骤图,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动手绘画虾和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虾和蟹的基本形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虾和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虾和蟹的特征2. 虾和蟹的绘画方法3. 色彩的运用4.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虾和蟹的绘画方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虾和蟹的基本形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特征,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虾和蟹的生动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虾和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方法,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绘画虾和蟹,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上册虾和蟹(一)2. 内容:虾和蟹的特征、绘画方法、色彩运用、作品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家后绘制一幅虾和蟹的画,要求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2. 思考作业:学生思考虾和蟹在大自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虾和蟹的绘画方法。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观察实物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表示喜欢绘画虾和蟹,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继续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虾和蟹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虾的细长身体、分节的触角和尾巴,蟹的坚硬外壳、大钳子等。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虾和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3课虾和蟹|苏少版虾和蟹(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学会观察,了解虾和蟹的形态特征。
2、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画出或制作出虾和蟹,并能联想其他生物,生动的表现出来。
3、在交流、表演、绘画、制作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3课时教学重点;结合多媒体,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能生动的画出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并能联想刻画出海底里的其他生物。
教学准备:教师:虾和蟹的塑料玩具,范画,范作,素描纸,记号笔,奖励胸章。
学生:素描纸、记号笔、油画棒、卡纸、剪刀、双面胶、一次性纸杯、毛根、超级轻黏土,一次性筷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小游戏:摸一摸,猜一猜拿出神秘盒,请学生上台摸一摸,并告诉同学们摸出来的感受。
(师将准备好的虾和蟹的塑料玩具放入神秘盒)生根据说出来的特征进行猜测。
师展示虾和蟹,并板书课题《虾和蟹(一)》。
二、新授,比较虾和蟹的相同与不同1、出示虾和蟹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相同点a.外壳:外壳坚硬。
b.身体:左右对称。
c.足:五对步足,其中前两对足是鳌足,又叫大钳子。
d.眼睛:有眼柄,可以转动。
生汇报,师总结,并板书(PPT出示文字提示)。
2、比较虾和蟹的不同点a.身体形状:虾的身体是长长的、一节一节的,三角形的头,螃蟹的身体是扁的,呈椭圆形,有锯齿边。
b.尾巴:虾的尾巴是扇形伸展的,螃蟹的尾巴是藏在肚子下面的。
c.触须:虾有长而柔韧的触须,螃蟹没有触须。
3、初次尝试画虾和蟹请2名学生上台在老师准备的纸上画出虾和蟹。
学生评价,老师修改,可适当添加表情和海底里的其他生物。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构图)4、师展示范画师出示事先画好的范画引导欣赏。
5、说一说,赏一赏让学生说一说平常还见过什么样的虾和蟹。
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6、欣赏学生作品PPT展示三、尝试学习手工制作的方法1、撕纸拼贴法2、卡纸制作法出示图片,(虾)师师范,在卡纸上画出长长的三角形身体,剪下来正反折,再画出三角形的头,剪下来,把三个尖尖角对折捏一下,将其贴在身体上,然后在卡纸上画出四对小足和一对大钳子,剪下来分别贴在身体左右,最后剪出长长细细的触须贴好,在头的两端画出眼睛就制作完成了。
《第13课虾和蟹(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通过对虾和蟹的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虾和蟹的基本特征2. 虾和蟹的绘画方法3. 色彩搭配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虾和蟹的基本特征及绘画方法。
2. 教学难点:虾和蟹的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虾和蟹的实物或图片、PPT、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虾和蟹,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新课: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方法,分析色彩搭配技巧。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虾和蟹的绘画练习。
4.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虾和蟹(一)》2. 主体内容:虾和蟹的基本特征、绘画方法、色彩搭配技巧。
3. 配图:虾和蟹的实物或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绘制一幅虾和蟹的画作,要求造型准确,色彩搭配和谐。
2. 作业要求:使用彩色笔或水粉颜料,纸张大小不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虾和蟹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方法,作品表现力较好。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物观察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虾和蟹的结构;同时,加强对色彩搭配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绘画练习,并表示希望多进行此类实践活动。
1. 导入环节: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虾和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大家知道虾和蟹分别有哪些特征吗?”“它们生活在哪里?”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
2. 新课环节:教师详细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方法,分析色彩搭配技巧。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3课虾和蟹(一)3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特征,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描述和绘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虾和蟹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 虾和蟹的绘画技巧。
3. 色彩搭配和构图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虾和蟹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特征,并将其表现在画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虾和蟹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虾和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海洋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虾和蟹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绘画虾和蟹,并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虾和蟹的绘画作品。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幅以虾和蟹为主题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虾和蟹(一)2. 内容:虾和蟹的特征及生活习性绘画技巧色彩搭配和构图方法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以虾和蟹为主题的画作。
2. 观察生活中的虾和蟹,记录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对虾和蟹的特征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3.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绘画虾和蟹?4.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5. 针对学生的表现,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虾和蟹的特征,培养他们对海洋生物的热爱。
同时,通过绘画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需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画画虾和蟹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中心小学孙红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通过收集和观察虾和蟹的图片、实物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外形、色彩、动态等造型表现因素。
2、赏析各类表现虾和蟹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能根据自己的个人感受,大胆画出有情趣、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对虾和蟹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充分表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细节。
教学难点: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虾和蟹的独特形象。
课前准备:教师:虾和蟹实物、作业纸、多媒体课件、课题等。
学生:收集虾和蟹的资料、涂色工具、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是什么!出示谜语:1、驼背老公公,头上顶着葱。
掉进开水里,浑身红通通。
(相机出示虾图)2、剪刀一双,尖刀八把,身披铠甲,横行天下。
(出示蟹图片)小朋友可真聪明,马上就猜出来了,它们就是虾和蟹。
谁能来给大家模仿一下虾和蟹的样子呢?(指名模仿,颁发小奖品)你们喜欢这两种长得怪模怪样的小动物吗?(喜欢)这节课,我们就来跟虾和蟹交朋友好不好?(好)揭示课题:虾和蟹二、讲授新课1、了解虾、蟹文化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蟹的知识。
课件出示图片a、阳澄湖大闸蟹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河流湖泊众多,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吃虾吃蟹早已成为一种习俗。
秋高气爽,正是螃蟹上市的黄金季节, 特别是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课件出示图片),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肉质细嫩鲜美,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
你们吃过阳澄湖大闸蟹吗?味道怎么样?(鲜、嫩……)b、盱眙龙虾除了阳澄湖大闸蟹,我们江苏盱眙还有一种水产品非常有名气,知道是什么吗?(龙虾)颜色和味道又如何呢?(鲜、香、辣……)盱眙还有个“龙虾节”……出示虾的图片2、交流虾、蟹的知识小朋友,你们对虾和蟹了解多少呢?说说看。
小组内先讨论一下,然后来说一说。
三、欣赏1、小朋友对虾和蟹的了解可真多啊!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真的虾和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