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1.40 KB
- 文档页数:5
超低渗透水平裂缝油藏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技术贾自力;石彬;周红燕;陈芳萍;孟选刚【摘要】七里村油田长6油藏为浅层超低渗透油藏,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水平缝,直井开采效果不理想.为改善开发效果,水平井的水平段设计为纵向穿越不同的流动单元,压裂后形成多条水平裂缝.基于此思路,设计了"一"字型、大斜度型和"弓"型3种形状的井眼轨迹.数值模拟计算了3种井眼轨迹的开发指标,"弓"型井眼轨迹生产效果最佳.在七平1井上开展现场试验,长622 油层实施6段压裂,分别在3个流动单元各造2组水平裂缝,水平井投产后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初期日产油、累计产油均达到同区直井的13.0倍以上.试验表明,采用"弓"型井眼轨迹可有效提高水平裂缝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对国内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Chang6 reservoir in Qilicun oil field is a shallow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which artificial fractures are horizontal after fracturing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unsatisfactory with vertical wells.In order to improv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well is designed so as to cross different flow units vertically and multiple horizontal fractures form after fracturing.Based on this idea, three well paths are designed including straight line shape, high deflection shape and arch shape.Development index are calculated for three well paths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shows best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arch shape well path.Field tests were implemented on Well Qiping 1, in which 6-segment fracturing was implemented in Chang622 zone and two groups of horizontal fractures formed in three flow units.Development efficiency was apparently improved after the horizontal well was put on production, initial daily oilproduction and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reaching 13.0 times of that of vertical wells in the same area.Tests show that arch shape well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serve depletion around horizontal fractures and provides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eservoirs in China.【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3【总页数】5页(P150-154)【关键词】超低渗油藏;水平裂缝;水平井;"弓"型井眼轨迹;长6油藏【作者】贾自力;石彬;周红燕;陈芳萍;孟选刚【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3七里村油田为超低渗透油藏[1],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水平裂缝[2-5],一直采用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年采油速度仅为0.24%。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深部复合调驱技术实践张忠林【摘要】为解决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单井产能低、产量递减快等难题,改善开发效果,根据"调堵"和"驱油"相结合的思路,开展延长油田深部复合调驱技术实践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复合技术,充分发挥不同技术的协同效应是提高采收率的必要途径.证实了深部复合调驱技术作用效果好、有效期长,适合于裂缝发育、水淹、水窜较严重的特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场试验日产油最大提高40%,预测提高采收率6.6%,投入产出比1:5,效果显著.【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8)003【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深部复合调驱【作者】张忠林【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采收率高低体现油田开发水平。
采收率主要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驱动类型、开发方式以及采油技术等因素相关。
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或洗油效率来实现。
目前提高波及系数可以采取调整注采井网、调整流度比、深部调剖等方法;而提高洗油效率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驱油剂,使其深入到储层微孔隙中,从而提高洗油效率[1-3]。
由于特低渗透油藏特有的储层特征,常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存在着有效期短、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寻求适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势在必行。
1 油藏特点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陕北斜坡,是中国陆上最早发现的油田。
主力产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油层,储层沉积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砂坝与席状砂。
受沉积环境影响,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物性差,其平均孔隙度<10%,平均渗透率(0.1~1)×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区内油井自然产能很低。
通常采取压裂改造后投产,裂缝系统复杂,开发存在着单井产量低,自然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等问题。
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陈奕阳;杜贵超;王凤琴;王春艳;郭睿良;崔耀科;王颖【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3(38)1【摘要】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呈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
长8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及岩屑溶孔为主,有少量晶间孔、微裂缝。
影响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分为建设性及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建设性因素包括溶蚀作用及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中期及晚期胶结作用对孔隙产生破坏性影响。
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演化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生粒间孔遭到大幅破坏,孔隙度由原始35.88%下降至15.99%,早期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7.86%,后因胶结作用致孔隙度下降至14.17%,随后有机酸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4.60%,溶解产物进一步发生胶结使孔隙度降至现今孔隙度6.74%。
长石、岩屑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长8储层物性改善的根本原因。
【总页数】13页(P19-30)【作者】陈奕阳;杜贵超;王凤琴;王春艳;郭睿良;崔耀科;王颖【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渗储层孔隙微观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2.鄂尔多斯PQ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3.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4.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青化砭油田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砂岩为例5.特低渗砂岩储层储集特征及其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以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杜贵超;胡双全;石立华;魏繁荣【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5(027)001【摘要】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长6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A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总页数】7页(P51-57)【作者】杜贵超;胡双全;石立华;魏繁荣【作者单位】陕西省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710075;陕西省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710075;陕西省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710075;陕西省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陕西延安717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七里村油田Y73井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爱荣;孟选刚;李琪;代晓旭;王宝萍2.七里村油田郑庄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注水影响评价 [J], 谢旭强;高庭;阳晓辉3.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 [J], 王彩萍4.地质约束条件下的致密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以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长6油层组为例 [J], 汤延帅;汪洋;高建武;姜锐;赵靖舟5.七里村油田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 [J], 李太升;李鑫;张恒;王维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摘要:延长油田位于陕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是一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
以东部子北油区作为研究区,对研究区长6地层油藏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揭示该区域储层特征。
关键词:延长油田、低渗透、长6储层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延长油田子北油区的三叠系延长组长6层进行地层分析。
根据岩性、电性和含油特征将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等4个亚组,分别对四个亚层做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判断该区域储层含油性。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子北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至灰绿色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碎屑颗粒约占85%,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其中长石含量为39~65%,平均为55%,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主;石英含量20~40%,平均为25%,岩屑含量10~20%,平均为14.5%,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云母含量一般为1~10%,最高可达25%。
重矿物含量0.3~1.8%,平均1.0%左右,成分主要有绿帘石、石榴石和榍石及少量的锆石、电气石,重矿物含量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
填隙物组分以胶结物为主,平均含量13%左右,成分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浊沸石,二,储层物性特征(一)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根据近200口取心井5000多块样品的物性分析数据,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最小为1%,最大可达22.9%,一般为8~16%,渗透率从小于0.01×10-3μm2到865×10-3μm2,一般为(0.1~20)×10-3μm2,按照原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物性划分标准(表1),本区延长组储层多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
表1 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主要针对常规物性碎屑岩储层,对以低渗、特低渗占绝对主体的延长组储层来说,还略显粗糙,为此,以延长组储层的物性分布及孔隙结构特点为基础,将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为如下几个级别(表2):表2 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二)主要含油层段的物性分布特征根据大量的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纵向上,从长7~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逐渐变好,长1油层组物性又变差,研究区长6含油层段,平均孔隙度一般<10%,平均渗透率<2.0×10-3μm2,渗透率中值<1.0×10-3μm2(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