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7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14页(P267-280)【关键词】源储结构;岩性组合;通道类型;含油性;致密储层;裂缝;合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热点。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延长组勘探开发获得了较大的成就,鄂尔多斯盆地在东南边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位的正宁地区,位于盆地生中心部位,在此处,含油层系为三叠统长8、长6等层系。
然而,长6油层组是产油的中间位置。
在正宁地区长6油层组埋藏较浅,且储层空间分布繁琐,沉积多样,所以,勘探以及开发受到限制。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岩石特点,并以正宁地区为例,研究了储层集性能主要控制因素。
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我国的中部便是鄂尔多斯盆地,地处于中西部,从整体看如同从南向北延伸的矩形盆地,从东部看是有吕梁上至西部抵达贺兰山。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多年受到构造的运动影响,西部地区相对陡峭,东部地形较为宽缓,在盆地油气中,资源较为丰富,我国不可多得的能源基地。
形容三叠系一般是盆地最为主要的含油层系,都是以岩性油藏以后岩性油藏为主,研究与经济价值不可估量[1]。
2 致密砂岩储层特点2.1 储层岩石学特征从分析岩心和岩屑以及薄片可以了解到,位于正宁地区长6致密砂岩岩石中的类型都是以长石岩屑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在如上砂岩中,石英的含量相对来讲较低,岩屑以及长石等含量高,一些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质量值在37.1%,20.11%,23.99%等百分比。
然而,变质岩屑与沉积岩屑的主要材质为岩屑。
含有的火山岩屑相对来讲较少,填隙物质含有量大约在15%左右,物质中有黏土矿物、碳酸盐、硅质等构成。
在研究区域内长6储层碎屑一般颗粒较为小且相对粒度细,颗粒沙度一般是是细砂岩为主要材料,磨圆度是的形状为棱角性状,一些沉积物多半是颗粒作为支撑,能有效看出层积背景下,存在的源垮塌岩石学。
2.2 储层物质存在的特征从正宁区域长6储层12531致密堆积的砂岩样品中可以看出,长6储层物性不高,在平面上储层的非均质性能强。
如果从纵面看去,3个小层物性整体相差不大[2]。
2.3 储层孔隙结果特点储集空间发育程度与配置能看出储层能力的大小。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成因张晓磊;章辉若;刘鑫;张忠义;李继宏【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段为一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及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受东北和南部物源影响,储层填隙物含量高,为压实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长6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埋深和较强的压实作用,视压实率为75%,处于强压实程度.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中铁方解石为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胶结物对粒间体积的丧失率为20%~50%,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4(028)006【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长6储层;致密成因【作者】张晓磊;章辉若;刘鑫;张忠义;李继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 研究区概况黄陵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区域地质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部,邻近渭北隆起。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沉降较大,沉积物呈南厚北薄分布特征,黄陵油田临近沉降区,具有多物源供屑的条件[1-2]。
根据古流向、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认为黄陵油田长6期沉积受东北物源和南部物源共同控制,沉积过程中长6期湖水变深,大面积深水区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该区临近生烃中心,烃源岩发育,油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3],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领域。
146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我国第二大内陆沉积盆地,同时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的能源需求。
盆地内的西缘断裂褶皱较发育,其余部分结构简单,地层较为平缓,一般的坡度较小。
根据盆地现有的构造形态以及构造特征,可以分为6个构造单元:伊盟隆起、渭北隆起、伊陕斜坡、晋西挠褶带、天环拗陷以及西缘冲断构造带。
延长期原形盆地存在多个沉积沉降中心,延长组沉降期是一个多物源沉积盆地。
2 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1)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区是低渗透油层的发育区,其储层物性较,砂岩发育,储层的发育良好。
由于地区储层的低渗透以及运移通道平缓制约了地下油层的长距离运移,油层以近源充注形成储藏为主,单斜坡的地形构造下,地形构造圈闭不发育,地下油层主要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由此可见,该区域内的长藏主控条件是:近油源、砂岩与烃源岩有良好的倾向接触,使其具备了很好的石油运移通道条件以及发育岩层的圈闭性。
2)延长组油层的成藏形式:陕北地区构造东高西低,整体走向沿北北东向南南西延伸,沉积相与地形走向一致,主河道的方向沿构造高的区域向低的区域延伸,通过研究发现主河道的圈闭不发育。
但沉积相与构造走向一致,多为成藏的富集区域,具有很好的预勘性。
3)鄂尔多斯延长组发育的沉积体系形成了西倾大单斜的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域内的油藏类型主要以非构造油藏为主。
储层多以低孔、低渗砂岩为主,发育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的岩砂成藏。
主要存在两种成藏模式:①由于成藏期储层成岩演化程度低,孔隙渗透条件较好,在异常高压的作用下,油层易发生横向运移,遇到泥岩遮挡或砂岩密集带可形成岩性油藏。
②由于构造活动强烈,高压油流沿微裂缝充注到储层内,然后在浮力作用下进行分移。
裂缝的开启和关闭称为充注式油藏形成的条件。
3 结束语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成藏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延长组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砂岩层以微细孔喉为主。
地质运动形成的微裂缝是充注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剧烈运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成藏的主要动力。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和尚塬地区长6油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作者:田涛杨甫付德亮来源:《河南科技》2018年第20期摘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结合测井曲线、岩石学特征、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该区长6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体储集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长6储层发育有一定规模的长石细砂岩储集体,且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为主,平均孔径为20~50μm,平均孔喉半径为0.14~0.24μm。
孔隙度一般为6%~12%,渗透率一般为0.1×10-3~0.4×10-3μm2,属低孔-超低渗型储层,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微喉型。
储层整体物性较差,但已有工业流油钻井显示该区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油气富集区,在现阶段精细化油气勘探的背景下,要注重查明湖盆区局部或独立砂体的发育情况。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和尚塬地区;沉积相;储集层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20-0097-05Reservoir Feature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6 Formationin Heshangyuan Area , Ordos BasinTIAN Tao1,2,3 YANG Fu1,2 FU Deliang1,2(1.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X i’an Shaanxi 710021;2.Shaanxi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Xi’an Shaanxi 710021;nzhou Center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Gansu 730000)Abstract: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6 Formation in Heshangyuan are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combined with logging curves, petrology feature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shangyuan area developed delta the front and the distributarie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bodies were developed widely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the long 6 reservoir had a certain scale of feldspar fine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had experienced strong diagenesis, and the reservoir space was dominated by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and corrosion hole. The average pore size was 20~50 m, and 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 was 0.14 to 0.24 m. Porosity was generally 6%~12%, permeability was generally 0.1×10-3~0.4×10-3μm2. The overall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reservoir was poor, but industrial oil drilling had shown that there may be a certain scale of oil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is area. In the background of fin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or independent sand bodies in the lake basin area should be ascertained.Keywords: Ordos Basin;Heshangyuan area;sedimentary facies;reservoir1 研究區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属于多旋回河流-湖泊相碎屑岩沉积。
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为例钟大康【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延长组)6段和长7段富含大量致密油,但由于对其微观特征与成因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该区致密油的有效开采.为此,根据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研究区长6段和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远砂坝-席状砂及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环境,岩石粒度细(主要为极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杂基含量高(8%~10%),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平均1畅8%,孔径小(平均30μm),喉道细(平均0畅08μm),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基本上都低于0畅3×10-3μm2,物性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杂基微孔、长石及岩屑溶孔、胶结物晶间微孔.不同岩石类型其微观特征存在差异.沉积环境决定了其粒度细、粘土杂基高,细粒高粘土杂基岩石抗压性差,强烈的压实作用导致大量的原生孔隙损失,孔喉变得更加细小;孔喉细小的岩石由于孔隙中各种流体离子的半渗透膜效应引起强烈的碳酸盐和粘土矿物胶结,尤其是伊利石搭桥状和丝网状胶结,使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后期酸性流体也难以进入发生溶蚀作用;云母与水云母杂基及碳酸盐胶结物对石英的强烈交代导致岩石抗压性变差以及固体体积增加,最终导致岩石的致密化.%The 6th and 7th 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6 and Chang 7)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tight oil inthe Longdong area of Ordos Basin.However,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has hin-dered the exploitation of tight oil.The current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of Chang 6 and Chang 7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pore cast thin section,field 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FE-SEM)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were deposited in distal bar and sheet sand of delta front and gravity flow of semi-deep to deep lake,and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with fine grain size and high matrix content ( 8%-10%) consist of very fine sandstones, siltstones, pelitic siltstones and silty mudstones.These reservoir rocks have very poorly developed pores,low thin section porosity averaging at 1.8%,small pore radius averaging at30μm,fine throat radius averaging at 0.08μm,low porosity averaging at 9%and low permeabi-lity of less than 0.3 ×10 -3μm2 .The main pore type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micropore of intergranular matrix,dis-solution pore of feldspars and rock fragments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 of cements.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il reservoir rocks are different.The low-energ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decisive in determining the fine grainsize and high matrix content of the reservoir sandstones,which have weak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in early burial stage, hence,significant amount of original pore volume is lost,and the pore throat sizes become smaller.In the reservoir rocks with tiny pore throats,the strong carbonate and clay mineral cementation ( especially the bridging and network-like ce-mentation of illite) ,caused by semi-permeable membrane effects of ions,further reduce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rocks, preventing the later acidic fluid diss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secondary porosity.In addition, the strong replacement of quartz by detrital micas grain,hydromuscovite matrix andcarbonate cement lowers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servoir rocks and increases the solid volume,finally leading to the tightening of the reservoir rocks.【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13页(P49-61)【关键词】微观特征;形成机理;储层;致密油;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钟大康【作者单位】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随着我国对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及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开始从常规油气资源延伸到非常规油气资源[1-12]。
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主导因素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最大的陆上盆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巨塔盆地之一、该盆地的6-3.8亿年前的上古生界中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具有挤压变形构造风格的典型代表。
在长6储层中,富蕴含石油资源的致密砂岩是非常重要的产油层。
1.储层类型:长6致密砂岩主要由粒径较细的石英颗粒组成,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
这种储层具有致密、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使其难以长期储集和流动油气。
2.孔隙结构:长6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胶结孔、溶解孔、颗粒间隙和微裂隙。
其中,颗粒间隙和微裂隙对油气储集具有最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致密储层的孔隙度较低,油气储集空间被大量的礁盖材料填塞,导致有效孔隙度进一步降低。
3.孔隙连通性:长6致密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差,主要原因是粒间孔隙被黏土矿物充填、颗粒间隙沥青质充填以及颗粒间隙之间缝合石英颗粒的存在。
4.孔隙度和渗透率:长6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2%-8%之间,渗透率在0.01×10-3μm2以上。
因此,其渗透性差,油气流动性低。
1.成岩作用:长6致密砂岩形成后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后期伸展作用和压实作用等成岩作用。
这些作用对砂岩的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不均一性。
2.岩石力学性质:长6致密储层的力学性质对储层的压实和改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地内的挤压构造作用导致砂岩储层的断裂和变形,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3.沉积环境:长6致密储层的储层性质与其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在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主要发育于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碎屑物质较少,这种碳酸盐胶结的砂岩致密度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
总的来说,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具有致密、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
其形成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岩石力学性质和沉积环境等。
对于有效的开发利用,需要深入研究这些主导因素对储层特征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开发方法,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延长组长6—长9致密储层微观特征孙昆;白玉彬;陈莹;庞长旭;贺姣姣【摘要】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黏土矿物X衍射、常规物性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长6—长9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长6—长9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储层物性总体很差,属于致密储层,但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类溶孔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孔隙结构极其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有关,不同沉积微相和粒度变化的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第一要素,胶结作用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而溶蚀作用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构造成因的裂缝对储层渗透率有显著影响,而对孔隙度影响微弱.研究成果可为志丹油田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8页(P34-41)【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延长组;志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孙昆;白玉彬;陈莹;庞长旭;贺姣姣【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延安717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延安717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致密油气的重要生产基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之一。
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日益增长,而鄂尔多斯盆地可供勘探的地区越来越少。
志丹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图1),以往勘探开发主力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次为长2油层组和侏罗系延10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藏控制因素摘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藏控制因素,为进一步寻找油藏提供依据。
在对钻井、录井、分析测试和试油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藏的控制因素。
研究区长6油藏的形成受烃源岩条件、岩性圈闭构造、油气运移裂缝及沉积相带分布四种因素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其主要的产油层。
研究区位于盆地的中西部地区,具体范围为:西起马儿庄,东到城川,北起安定堡,南至堵后滩,面积约为20×103km2。
近几年来通过一定程度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姬原、靖边、白豹、安塞等油田,但是对这些油田的油藏控制因素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于开发新的地区有一定的阻碍。
一、烃源岩条件烃源岩的形成是由一定的构造空间、水体深度、丰富的有机物质以及还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晚三叠世时期该盆地处于较广阔的湖泊环境中,其中尤以延长组长7段处于最为广阔的湖泊环境中,水体最深达到60m。
湖泊范围西自华亭、杨家咀子、石沟骚一线,东到子长、清涧、宜川一带,南起铜川、彬县以南,北抵靖边、盐池以北,面积约10x104km2。
该湖盆主要发育湖相泥岩,其间夹有三角洲、河流相砂岩互层,顶部可见湖沼相,中部发育半深湖——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及油页岩,形成有利的生油岩。
这套烃源岩系的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在延长组地层中最为优秀,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烃源岩。
研究区紧邻生烃中心部位,长6油层组烃源岩为其下部长7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发育厚达70~100m黑色泥岩、碳质泥岩腐泥型生油岩系,总有机碳含量0.2~2%,现今镜质体反射率为0.78~1.02%,累计生油强度为(60~600)×104t/km2,累计排油强度(2~18)×104t/km2,有机质达到成熟阶段,且丰度高,属好生油岩,有利的烃源岩供给是形成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七里村油田主力油层油藏形成机理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工程公司摘要:本文以七里村油田主力油层延长组6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油地球化学和油源对比研究。
七里村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其主力油层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高饱芳比、低非烃和低沥青质的特征,正构烷烃呈前高单峰型,主峰碳为C19,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显示长6段原油为同源成熟原油,生油母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混有陆源高等植物,母源沉积环境为偏还原性的淡水湖泊。
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与本地区长7段黑色泥页岩和暗色泥岩2种烃源岩均具有明显亲缘关系,而与志丹、富县等湖盆中心地区的长7段烃源岩在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区别。
综合分析认为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并非湖盆中心长7段优质烃源岩所生油气经长距离运移而来,而主要为原位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垂向运移和短距离侧向运移在长6段等储层中聚集成藏,属于近源成藏。
关键词:近源成藏;长6段原油;油源对比;七里村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Key words:Near-source accumulation;Chang 6 crude oil;Oil-source correlation; Qilicunoilfield;Eastern Ordos Basin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层系,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油层组。
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期是三叠纪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广泛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构成了盆地最主要的生油岩,沉积中心和生烃中心位于姬塬—池—正宁地区一带(图1)。
延长组6段(长6段)—延长组8段是盆地主要含油层系,以致密油为主。
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大部分地区延长组致密油近源成藏的特点已形成共识,唯湖盆边缘致密油的成藏研究尚存争议,特别是对于湖盆东北部的延安以东和以北地区已发现的大量油藏,其成藏认识一直存在远源成藏论和近源成藏论2种观点。
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摘要:摘三叠系延长组长6 油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的主力油层,本文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层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以及储层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为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好;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
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南泥湾油田长6油储层储层特征一、地质背景南泥湾油田康台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境内。
面积约110km2,包括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全部及松树林-新窑区一部分,北部与王家川、延长油田毗邻,东边为汾川区。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发育差异压实形成的小幅度鼻状隆起,鼻隆的起伏形态和倾没方向与斜坡的倾向近于一致,构造变化较为简单(图1)。
图1 研究区构造图二、储层岩石学特征康台区长6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如图2)。
砂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平均含量为45.5%;次为石英,占平均含量为40.6%;岩屑平均含量为14.0%,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其次是酸性-中性岩浆岩岩屑及少量沉积岩岩屑。
砂岩中含榍石、石榴子石等少量重矿物,也有稳定性差的绿帘石等。
I:纯石英砂岩,II石英砂岩,III: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IV:长石砂岩,V: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VI:岩屑砂岩图2 康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砂岩分类三角图填隙物平均含量为10.4%,其中杂基平均含量为4.8%,以泥质为主,其次是泥微晶碳酸盐;胶结物平均含量为5.6%,主要为方解石(平均5.4%)和石英(平均2.2%),次之为沸石(平均1.5%)。
碎屑颗粒较均一,主要粒级(0.12~0.25mm)占40%以上,分选好-中等,磨圆度为次圆和次棱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