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骨科心理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作为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贯穿于病人住院的过程,起到药物所起不到作用,密切观察病青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对性甘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解到最佳状态,配合治疗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艺术
1.善用美好语言:语言是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首先应有礼貌,主动向病人问好,根据不同职业的人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使通恰到好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早上好,吃了吗?睡得好吗…)
2.避免伤害刺激性语言: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带来消极的情绪
如:随意训斥、指责病人,会挫伤其自尊心,给病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窃窃私语,你怎么又记不住啊)
3.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即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能促进机体恢复
(你今天看起来好多了…)。
18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的有效心理护理方法,促进患者重获自信,提高手术的治疗成功率。
方法:就本院收治的18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分析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
结果:18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有焦虑、担忧、恐惧、怀疑、敏感等不良心理情绪,在护理人员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控制,经精心治疗与细心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心理指导应贯穿骨科手术患者治疗和康复全过程,针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使之达到手术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效果。
【关键词】骨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31-01手术是骨外科患者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直接针对患者身体安全的应激源,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而过分的紧张、害怕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激烈变化,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逐渐形成,心理护理作为骨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是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本科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共收治骨科手术病人180例,其中男性骨折病人113例,女性67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12岁,平均33岁。
住院时间最长59天,最短7天,平均22天。
18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有焦虑、担忧、恐惧、怀疑、敏感等不良心理情绪,有6例患者无缘无故对家属和医护人员发脾气,对抗治疗。
经本院医护人员精心的手术治疗及细心的临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后,180例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心理护理措施2.1 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2]。
骨科住院待手术的病人,总会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恐惧术中是否疼痛,而医护人员冰冷的语言和以命令式的语气让病人家属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更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骨科大多数病人在入院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针对病人的伤口性质、全身状况、文化层次等进行分析,明确心理护理计划,给予心理护理,解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伤口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技术和护理学科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所以,伤口专科护士应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护理人才[1]。
伤口护士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
一般资料我科室于2011年有了伤口专科护士,负责对本科室伤口处理及疑难伤口的处理每月约30例,病人人数较多,一些如压疮、糖尿病足、术后感染、脂肪液化等慢性伤口的病人。
由于病程长,疼痛等原因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悲观等低落的情绪。
这些情绪常与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伤口护理治疗中不仅要护理伤口,还应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2 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心态变化2.1焦虑的产生一种模糊的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
多表现为紧张情绪,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等。
2.2恐惧心理由于清楚地意识到面临危险而感到威胁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常表现为住院环境、伤口换药引起的疼痛、病人看见自己的伤口与纱布上的鲜血感到恐惧等。
2.3悲观的心理骨科病人伤口多为慢性难愈合伤口,如三、四期压疮、糖尿病足、足溃疡等。
在治疗期间伤口换药时间也长,如久治不愈,病人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失去信心而疑心重重。
3 护理对策3.1缓解焦虑 1)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
浅议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对促进疾病的治愈及康复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能够通过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感觉、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疾病,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
我们通过以下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一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多数骨科患者由于受到较为剧烈的伤害或刺激,常表现出:恐惧、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丧志接受治疗的信心,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及愈后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1]。
对于骨科患者进行必须的心理护理,既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救治工作,以实现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与护理目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69岁,平均(31.5±1.9)岁。
本组病例中,摔伤44例,车祸56例,其中骨盆骨折33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38例。
1.2 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1.2.1 自卑心理:临床症状表现为颈椎或背椎骨折的患者多将面临生活不能自理的现实,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后,由于治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有可能对于临床治疗缺乏信心,随之而来的必然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这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1.2.1 恐惧与焦虑心理:骨科患者在临床中常表现出起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等特点,由于患者在心理上缺乏足够的准备,加之对于自身病情和预期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对于周围人群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这必然会造成患者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恐惧和焦虑状态,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恐惧和焦虑心理更为显著。
1.2.3 忧郁与疑虑心理: 在老年骨科患者和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疗程相对较长,疗效进展也较为缓慢,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容易对治疗流程和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失去进一步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这必然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忧郁和疑虑心理,表现为爱发脾气、情绪暴躁及不配合治疗等实际行为。
骨折病人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今天,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人。
医院里有一个阿姨,她的腿骨折了,刚做完手术,医生说她需要休息好多天。
阿姨躺在床上,看起来有点伤心,好像很害怕自己不能走路了。
我和妈妈走过去,妈妈轻轻地对阿姨说:“阿姨,不要怕,手术做得很成功,你一定能很快好起来的!”阿姨笑了笑,但是眼睛里还是有一点点不开心。
妈妈告诉阿姨:“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做一些放松的呼吸练习,慢慢就会感觉好一些的。
”妈妈还轻声给阿姨讲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逗得阿姨笑了。
然后,妈妈还给阿姨带来了她喜欢的水果,阿姨拿起来吃了一口,说:“谢谢你们,我感觉好多了!”
我看着阿姨的笑脸,心里也很开心。
妈妈说,术后病人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给她们做心理护理,帮助她们放松心情,才能更快好起来。
阿姨看起来没有那么担心了,似乎有了更多的力量去康复,我也想要像妈妈一样,做个帮助别人快乐的小朋友!
—— 1 —1 —。
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骨科手术患者多为遭受突发意外伤害,瞬间造成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运动系统损伤,使其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正常的躯体功能,导致躯体移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生理、心理和社会负担加重,给患者带来了负性心理应激,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1]。
因此,做好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
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1 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特点1.1焦虑心理①患者由于手术、麻醉过程缺乏认识,担心术中出血过多,发生麻醉意外或手术失败而留下后遗症;②怀疑手术效果,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③害怕手术引起剧烈疼痛;④担心手术增加负担。
1.2恐惧心理因病情突然的变化以及术前出血过多,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
2 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2.1提供信息支持术前依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向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关手术和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
针对担心手术是否会有生命危险或是否会有后遗症的患者,护士可请主治医师和其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目前此病的手术方法,只要手术后配合医生积极进行锻炼,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或避免心中所担忧情况的发生[2]。
这样可消除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换号则不必要的猜疑、焦虑和恐惧心理,并调整患者对手术的期望。
2.2加强患者沟通患者往往因疾病久治不愈而痛苦不堪,既迫切希望手术早日解除疼痛,又非常惧怕手术,尤其是农村老年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手术风险大,极易造成瘫痪,甚至死亡[3]。
要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护士应以和蔼的态度,可亲的语言,关心体贴的行为,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以典型治愈病例让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配合。
2.3控制患者焦虑情绪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应用放松训练可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
术前晚指导患者运用想象性放松,找一个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曾给你带来最愉悦感觉,其意义是让患者在术前充分放松,使身体处于舒服的状态应对手术。
骨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作者:王会利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4期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
方法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
非计划再手术即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是指在同次住院期间,住院患者因先前的手术所导致的并发症或是其他不良的结果而重返手术室,可能因手术技术、麻醉或感染等问题而产生[1]。
因再手术都与前次手术密切相关,造成患者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造成强烈的影响,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行非计划再手术5例,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因势利导,突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41.6岁;首次手术为急诊1例,择期4例。
再次手术时间距首次手术0.5~3d,平均1.9d。
再手术原因: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1例,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内植物位置不佳2例,尺神经炎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后出血1例。
平均住院天数11d,1例发生赔偿。
1.2心理表现
1.2.1愤怒 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表现出愤怒,不能接受再次手术,找手术医生理论,对患者的痛苦和增加的费用索要赔偿。
1.2.2焦虑、恐惧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再手术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又经历过一次手术失败,5例患者均有明显的焦虑和恐惧,高度关注再次手术是否能够成功。
1.2.3悲观、绝望 1例患者再次手术前出现悲观、绝望心理,害怕在术中死亡,害怕在手术后产生后遗症而丧失治疗信心。
1.2.4 疑虑针对再手术5例患者均提出种种疑问,不理解,对手术医师及再手术效果表示怀疑。
2护理对策
2.1在告知需要再次手术时,患者在焦虑的同时还表现为过度猜疑、不信任甚至是愤怒,这些患者常因听到的一些零星的话语,病友或家属不负责任的片面评价,或者医护人员的表情
神态而引起。
患者和家属愤怒时,护理人员不可有过激语言,亦不可与其理论;在与猜疑心强的患者交谈沟通中,要鼓励患者讲出所怀疑的内容,解释一定要与医师保持高度一致性,语气要肯定,内容要清晰,避免模棱两可或者容易产生分歧的语言。
要特别重视有医疗纠纷倾向的患者,增加交往与了解,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有能力帮助其解除疾病,问题能够合理解决。
2.2术前准备阶段,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语言交流的方法与技巧,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及家属的迫切心情,事先与主管医师、手术医师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将本次手术目的,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诉患者,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和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医师已经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一套最佳治疗方案,介绍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技术水平,说明手术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请科主任、护士长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感觉受重视,增强其信任感,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3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后更加急于知道手术的结果和预后。
责任护士要尽早安排患者术后行相关检查,及时告知患者术后复查结果。
对于疼痛的患者,术后疼痛会加重其焦虑程度甚至猜疑是不是手术又不成功。
责任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尽量减轻疼痛或术后无痛。
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以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持病房安静,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使患者精神放松、注意力分散,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另外,术后手术医师及时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重点强调此次手术的最终成功实施和合理预后[2]。
针对有经济负担患者,首先对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尽量为其提供实用又价格低廉还不影响病情的内固定材料及药物等。
3体会
通过对骨科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猜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身心两方面接受并配合手术。
通过手术后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感,从而建立相互信赖合作的医患关系。
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康复,使其愉快,平稳而安全地度过了手术期。
又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心理护理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筱慧,肖立宁,鞠金涛,等.某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59-961.
[2]全常群.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74-75.
编辑/孙杰干预后,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身心两方面接受并配合手术。
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非计划再手术;心理护理;体会
Abstract:Objective On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s pla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s.Resul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patients in psychological security and trust, from two aspects of body and mind to accept and comply with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Proper psychological nursing,patients can reduce the operation of the fear and anxiety, and increase confidence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good effect.
Key words:Non-planed Reoperation;Psychological care;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