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老自叙》
- 格式:docx
- 大小:22.95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重庆市开州区期末)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ㅤㅤ【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链接材料】ㅤㅤ阳春召我以烟景①,大块②假③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④天伦之乐事。
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注]①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②大块:大地,大自然。
③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④序:同“叙”,叙说。
⑤群季:诸弟。
季:年少者的称呼。
这里泛指弟弟。
⑥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
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描写儿时快乐的诗句1.诚知豪侠自快乐,东郊南陌竞斗鸡。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见寄》2.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王安石《後元丰行》3.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白居易《虾蟆》4.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吕洞宾《敲爻歌》5.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
——寒山《诗三百三首》6.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寒山《诗三百三首》7.万民快乐,五谷盈丰。
——释印肃《题宝塔》8.任汝千般快乐,渠侬合自由。
——释齐已《偈颂二首·渐渐鸡皮鹤发》9.五陵豪家纨裤儿,快乐岂知蚕绩苦。
——黄玠《种花吟》10.二六时辰真快乐,坐禅才罢即行吟。
——张镃《曲廊》11.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吕洞宾《劝世》12.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失志难作福》13.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恐消磨。
——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其十》14.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唐寅《感怀》15.安知韩卢复在后,力屈但作婴儿号,少年只取一快乐,谁念划根腥血毛。
——司马光《穷兔谣二首·鹘翅崩腾来九宵》16.县令欲同民快乐,西风来看绕湖田。
——陈宓《题安溪流惠亭》17.不须谋快乐,亦角生愁悲。
——王洋《秀实再以前韵宠惠佳谨再次元韵》18.此意肯为身快乐,须知所喜寿慈亲。
——廖行之《寿五一弟四首·年年六月二十一》19.已著槽厂,将错就错,骑却圣僧,不妨快乐。
——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已著槽厂》20.因知快乐非长久,三界元空何所有。
——释智圆《海上五山歌》21.依时下手采将来,服了蓬莱受快乐。
——张继先《橐籥歌》22.古今快乐仙家,延长生,永无老。
——杨真人《辊金丸·呜鹤余音卷六》23.身偏四圣舒长日,地是三吴快乐乡。
——王世贞《寿陈封君提学久升父也》24.何当快乐无忧,长兄太师上公。
——王世贞《乐府变十九首·其三·寿宁泣》25.酒中生快乐,诗里着清闲。
含有幸字的古诗词1.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2.白发将拔,惄然自诉:禀命不幸,值君年暮。
——左思《白发赋》3.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韩愈《原道》4.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见民歌六七袴.不幸大寇崩腾来,孤城势孤固难锢。
——贯休《闻前王使君在泽潞居》5.吁嗟茗与鞭,二物诚不幸。
——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6.不幸书题遂一年,书犹断绝况诗传。
——赵蕃《寄克斋舅氏》7.不幸生斯时,处处值荆棘。
——舒頔《为苗民所苦歌六十韵》8.鱼诚不幸此局促,我能决去反徘徊。
——欧阳修《盆池》9.久久魂归来,气结聊复言:“实乃妾不幸,庆门罹祸端。
——吴鼎芳《唐嘉会妻》10.我亦遗民事耕织,当身不幸见沧桑。
——张煌言《舴艋行》11.凡许从容谁不幸,就中光显是州民。
——方干《陪胡中丞泛湖》12.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东方朔《七谏》13.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其实无甚解,不幸误有声。
——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少小喜读书》14.物亦有不幸,仁者为悲伤。
——徐珩《以水石菖蒲赠谷堂孙漕》15.生才良不幸,处世诚独难。
——薛蕙《效阮公咏怀·生才良不幸》16.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复睹。
——皮日休《太湖诗·游毛公坛》17.吞舟可漏岂无恩,负乘自贻非不幸。
——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庶资一笑耳》18.吞舟可漏岂无恩,负乘自贻非不幸。
——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酬》19.但自尽其性,不幸岂乃罪。
——李匡德《韩戚挽(丙申)》20.隋珠夜光翻不幸,操刀按剑如蠭起。
——陈普《太极诗上范天碧侍郎》2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2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23.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
——元好问《水调歌头·长寿新齐》24.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
关于旅行的名诗词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2.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张籍《送远曲》3.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4.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鲁迅《无题二首》5.七夕仍佳节,三湘乍远游。
——王穉登《送钱象先游楚》6.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李白《清溪行》7.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二首》8.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9.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曹操《秋胡行其二》10.花烛喧阗丞相府,星辰摇动远游冠。
——徐铉《观吉王花烛》11.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陈子昂《修竹篇》12.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13.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14.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
——阮籍《大人先生传》15.目极伤心谁告语,含毫独赋远游诗。
——张嵲《舟中即事》16.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陆游《秋思·鱼复城边逢雁飞》17.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张籍《南归》18.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19.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
——陈著《深出赘归省再往妇氏家》20.远游天漠漠,危诵水湲湲。
——方岳《式贤和杜夔府百韵过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笔力乃》21.安得长风驾远游,醉挟冰壶上寥廓。
——石珝《苦热行》22.学剑年年嗜远游,惭余漂泊如风鸥。
——张问陶《琉球刀歌为周补之》23.曾闻儒者戒远游,胡为孔孟终周流。
——成鹫《送李方水典教临皋》24.于此有物,其名曰真一,远游先生方治此道,不饮不食,而饮此酒,食此药,居此堂。
——苏轼《真一酒歌》25.怜君倜傥能远游,粤王潭头系小舟。
——王恭《送人至温陵》26.送君远游归故园,我亦还山依鹿门。
烧香一缕青烟的诗句1.《吴娃曲》年代: 宋作者: 陆游1臂上烧香拜佛前,愿郎安稳过新年。
多情已是长多病,莫要留心在妾边。
2.《竹枝词十二首》年代: 明作者: 王叔承避人低语卜金钱,侵晓焚香拜佛前。
见说嘉陵江水恶,莫教风浪打郎船。
3.《那吒》年代: 宋作者: 苏辙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4.《和马大夫辟佛五首》年代: 宋作者: 胡宏真谛休谈欲度人,度人先自正其身。
天伦弃掷如萧梗,反认他亲作己亲。
5.《哀徐朝议恭人潘氏》年代: 宋作者: 王之道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
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
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
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
关于“拜佛”的诗句有哪些?1.《吴娃曲》年代: 宋作者: 陆游1 臂上烧香拜佛前,愿郎安稳过新年。
多情已是长多病,莫要留心在妾边。
2.《竹枝词十二首》年代: 明作者: 王叔承避人低语卜金钱,侵晓焚香拜佛前。
见说嘉陵江水恶,莫教风浪打郎船。
3.《那吒》年代: 宋作者: 苏辙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4.《和马大夫辟佛五首》年代: 宋作者: 胡宏真谛休谈欲度人,度人先自正其身。
天伦弃掷如萧梗,反认他亲作己亲。
5.《哀徐朝议恭人潘氏》年代: 宋作者: 王之道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
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
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
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
与“拜佛”有关的诗句是?1、“理谓理趣,道理广也。
性为法性,心性深也。
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
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
”--澄观《华严经疏》2、“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澄观《华严经疏》3、“应感之事,是佛境界。
形容未成名的诗句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2.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赠妓云英》3.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白居易《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4.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5.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6.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7.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李白《悲歌行》8.男儿生不成名身己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独漉篇》10.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阁论勋。
——张说《破陈乐词二首》11.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杂曲歌辞·破阵乐》12.成名后,五湖寻钓舟。
——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13.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白居易《悲哉行》14.山僧老矣君亦老,成道成名归及早。
——成鹫《送李方水典教临皋》15.放世与成名,两图在所择。
——皎然《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韵》16.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17.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18.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19.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杜甫《回棹》20.时泰岁丰无事日,功成名遂自由身。
——白居易《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21.虽然末第偶成名,俗骨自怜凡可鄙。
——姚勉《送胡季弼入太学》22.得志岂计晚,成名等众荧。
——梅尧臣《次韵答黄仲夫七十韵》23.他年三凤成名了,笑道双亲犹未老。
——洪咨夔《寿刘丞·岳之大兮公器宇》24.周召成名须保义,萧曹何事尽规随。
必背陆游古诗词10篇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
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必背陆游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思·南郑归来二十霜朝代:宋朝|作者:陆游南郑归来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
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厌夜长。
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
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
无题·轣辘毡车赴密期朝代:宋朝|作者:陆游轣辘毡车赴密期,追欢最数牡丹时。
新春欲近犹贪喜,旧爱潜移不自知。
宝镜尘生鸾怅望,钿筝弦绝雁参差。
玉壼莫贮臙脂泪,从湿泥金带上诗。
杂感·道进身垂老道进身垂老,方灵病已侵。
知难逃死籍,犹得遂归心。
星斗开孤剑,尘埃拂素琴。
妄庸常衮衮,谁与论幽深!秋兴·惩羹吹齑岂其非朝代:宋朝|作者:陆游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
白头始访金丹术,莫笑龟堂见事迟。
春日·迟日园林尝煮酒朝代:宋朝|作者:陆游迟日园林尝煮酒,和风庭院新丝。
已过燕子穿帘後,又见鱼上市时。
排闷与儿联小句,破闲留客战枯棋。
残年自觅安排处,除却归休总不宜。
野兴·残水涓涓入野塘朝代:宋朝|作者:陆游残水涓涓入野塘,菊花犹放数枝黄。
闷思野步便晴日,病怯冬温喜薄霜。
汤饼煮成新兔美,脍齑捣罢绿橙香。
人间富贵知何得?商略山林却味长。
书感·翟公冷落客散去翟公冷落客散去,萧尹谴死人所怜。
输与桐君山下叟,一生散发醉江天。
书怀·羸马常愁趁早朝朝代:宋朝|作者:陆游羸马常愁趁早朝,斥归幸复侣渔樵。
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心乐箪瓢同鼎食,身安山泽谢弓招。
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秋雨·雨声疏复密朝代:宋朝|作者:陆游雨声疏复密,窗影暗还明。
赤米香炊饭,青蔬淡鬻羹。
旧唐书批评杜甫的句子1.在旧唐书中,对杜甫的评价一直有争议。
2.有评论者认为杜甫的诗歌虽然具有抒发对时代矛盾不满的热情,但在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旧唐书中曾批评杜甫的诗歌过于悲观压抑,缺乏明快的节奏和情感。
4.旧唐书中也批评杜甫的写实手法,认为其描写场景和人物时显得过于直白和生硬。
5.杜甫的诗歌被旧唐书批评为缺乏对抒情诗的艺术处理,常常流于平淡和空洞。
6.旧唐书对杜甫的评价着重于对其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指责。
7.杜甫的诗歌在旧唐书中被认为缺乏真正的灵感和创意,充斥着模仿和套路。
8.旧唐书认为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压抑,但缺乏对解决问题的实际探讨。
9.对杜甫的诗歌的批评使得他在旧唐书中的形象并不是十分正面和完美。
10.旧唐书在评价杜甫时也充分肯定了他的一些作品,如《春望》等。
11.尽管旧唐书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批评,但也不可否认他在唐代诗坛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2.杜甫的作品在旧唐书中虽然受到质疑,但不可否认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13.旧唐书中对杜甫的诗歌批评主要集中在其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文笔运用上。
14.杜甫的诗歌被认为在旧唐书中“缺乏音乐性”,缺少令人心醉的韵律和节奏。
15.旧唐书认为杜甫的诗歌过于注重写实,忽视了诗歌应有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感受。
16.对杜甫的批评在旧唐书中被认为是对当时文学界一种新的思潮和观点的体现。
17.旧唐书中的杜甫评价呈现了当时文化圈内诗歌创作的一种多元化趋势和评价标准。
18.尽管在旧唐书中受到批评,但杜甫的诗歌仍然被后世文人推崇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19.旧唐书对杜甫的批评引发了后世对其诗歌创作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也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20.杜甫的诗歌被旧唐书视为一种“新诗体”,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力和启发力不容忽视。
21.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杜甫作品的欣赏,他的诗歌仍被誉为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22.在旧唐书中对杜甫进行的批评,反而使他的作品更加珍贵,更加具有历史意义。
悲伤到极致的诗句1.长城一何长,远望多悲伤。
——李攀龙《饮马长城窟行》2.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白居易《观刈麦》3.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李白《古风其三十七·燕臣昔恸哭》4.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
——李涉《寄荆娘写真》5.一朝陟太行,悲伤黄河水。
——梅尧臣《送薛氏妇归绛州》6.此般景象犹未忘,所以思念时悲伤。
——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7.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刘希夷《洛川怀古》8.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
——杨万里《浯溪摩崖怀古》9.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
——欧阳修《镇阳读书》10.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白居易《三年除夜》11.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
——杜牧《大雨行(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12.至闲似隐逸,过老不悲伤。
——刘禹锡《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13.我衰易悲伤,屈指数贼围。
——杜甫《甘林》14.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15.最为悲伤多,心焦衰落苦。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祝苍华》16.倏忽变星霜,悲伤满衷抱。
——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今列题于后·忆东郭居(效丘迟)》17.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高适《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18.搔头向黄叶,与尔共悲伤。
——卢纶《同李益伤秋》19.挥袂千里远,悲伤去住心。
——戴叔伦《抚州处士胡泛见送北回两馆至南昌县界查溪兰若别》20.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庾信《咏怀六首》21.搔头向黄叶,与尔共悲伤。
——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伤秋》22.生前既无事,何事更悲伤。
——张祜《题僧影堂》23.道途与弟奉亲乐,後各失子怀悲伤。
——梅尧臣《得王介甫常州书》24.挥袂故里远,悲伤去住心。
——戎昱《抚州处士湖泛舟送北回两指此南昌县查溪兰若别》25.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26.载念泉下人,宁不增悲伤。
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词目楚材晋用发音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词目楚才晋用发音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比喻用才不当。
出处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
”词目加官晋爵发音jiā guān jìn jué 释义加封官阶,晋升爵位。
晋:晋升。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词目晋阳之甲发音jìn yáng zhī jiǎ 释义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词目晋惠闻蛙发音jìn huì wén wā 释义比喻愚昧寡闻。
出处语出《晋书·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 词目晋用楚材发音jìn yòng chǔ cái 释义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出处严复《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词目秦欢晋爱发音qín huān jìn ài 释义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
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
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
亦作“秦晋之缘”。
词目秦晋之好发音qín jìn zhī hǎo 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冯道《长乐老自叙》
【冯道的改命之道,可以深究。
他本来是一介书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从容度过,并且安享荣华。
原因两个方面,首先是他是一个蒙上天眷顾的人,上天宽恕他,上天保佑他。
其次是自己孝于家、忠于国、诚于人。
】
原文:
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长乐二郡,历代之名实,具载於国史家牒。
余先自燕亡归晋,事庄宗、明宗、閔帝、清泰帝,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
契丹据汴京,为戎主所制,自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事高祖皇帝、今上。
顾以久叨禄位,备歷艰危,上显祖宗,下光亲戚。
亡曾祖讳凑,累赠(古代朝廷加封荣誉性的官职往往用“赠”这个字,如果是多次受封(当然一次比一次官阶高),称为累赠)至太傅,亡曾祖母崔氏,追封梁国太夫人;亡祖讳烱,累赠至太师,亡祖母褚氏,追封吴国太夫人;亡父讳良建,祕书少监致仕,累赠至尚书令,母张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译文:
“我世家宗族,本在始平、长乐两郡,历代名声实迹,全记载在国史家谱中。
我先从燕地逃回太原,服事唐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服事晋高祖皇帝、少帝。
契丹占据汴京,被戎族之王所挟制,从镇州与文武同僚、马军步军将士回归汉朝,服事汉高祖皇帝和当今皇上。
回想长期以来忝居官位,备历艰难险阻,上显耀了祖宗,下光
大了亲戚。
已故曾祖讳名凑,追赠为太傅,已故曾祖母崔氏,追封为梁国太夫人;已故祖父讳名鮍,追赠为太师,故祖母褚氏,追封为吴国太夫人;亡父讳名良建,以秘书少监辞官退隐,追赠为尚书令,母亲张氏,追封为魏国太夫人。
原文:
余阶自将仕郎,转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
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為翰林学士,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為弘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正官自行臺中书舍人,再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僕射,三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
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至上柱国。
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寧邦翊圣功臣。
译文:
“我的品级从将仕郎做起,转任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
职位从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任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弘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唐明宗皇帝和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以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官位从掌领幽州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正官从行台中书舍人,再任户部侍郎,转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任司空,两任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给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契丹太傅,又授汉代太师。
爵位从开国男爵到开国公、鲁国公,再封为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
食邑从三百户增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增至一千八百户。
勋位从柱国升到上柱国。
功名从经邦致理翊赞功臣到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原文:
先娶故德州户掾褚讳濆女,早亡;后娶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师礼女,累封蜀国夫人。
亡长子平,自祕书郎授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次子吉,自祕书省校书郎授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第三亡子可,自祕书省正字授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第四子幼亡;第五子义,自祕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充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左春坊太子司议郎,授
太常丞;第六子正,自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充定国军节度使,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太僕丞。
长女适故兵部崔侍郎讳衍子太僕少卿名绚,封万年县君;三女子早亡。
二孩幼亡。
唐长兴二年勅,瀛州景城县庄来苏乡改為元辅乡,朝汉里為孝行里。
洛南庄贯河南府洛阳县三州乡灵臺里,奉晋天福五年勅,三州乡改為上相乡,灵臺里改為中台里,时守司徒、兼侍中;又奉八年勅,上相乡改為太尉乡,中台里改為侍中里,时守太尉、兼侍中。
译文:
我先娶已故德州户椽姓褚讳名氵贲的女儿为妻,早亡;后娶已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名师礼的女儿,后封为蜀国夫人。
已亡大儿名平,从秘书郎升任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二儿名吉,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已亡三儿名可,从秘书省正字升任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四儿小时就去世;五儿名义,从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兼任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后罢职改任朝散大夫、左春坊太子司议郎,授予太常丞;六儿名正,从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兼任定国军节度使,后罢职改任朝散大夫、太仆丞。
大女儿嫁给已故兵部崔侍郎讳名衍的儿子太仆少卿名绚,封为万年县君;三女儿早亡,两孙儿幼亡
原文:
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
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
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
所愿
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為素。
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
临人之道,旷蒙天恕。
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祐。
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无以珠玉含,当以时服敛,以籧篨葬,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以不及于古人故。
祭以特羊,戒杀生也,当以不害命之物祭。
无立神道碑,以三代坟前不获立碑故。
无请諡号,以无德故。
译文:
静思家世渊源,福禄施于存者亡者,大都出自国家恩惠,全都秉守家法,接受训导的旨意,遵循教化的传统,对家里孝顺,对国家忠诚,口不说不道德的言语,家没有不仁义的财货。
所希望的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作为一贯的准则。
贫贱是这样,富贵也是这样;年壮是这样,年老也是这样。
服事双亲、服事君主、服事长辈、统治人民的道理方式,是要广泛地取得上天的帮助原谅,我家曾陷于蕃地而得以回归中原,不是人的智谋,而是上天的保佑。
我是普天之下有幸的人,百年之后有个好的归宿,不用口含珠玉,应当穿平常的衣服入殓,用竹席子裹葬,并选一个不长粮食的地方埋在那里,因为我赶不上古代贤人。
不要以公牛祭祀,禁戒杀生,当不残害生命以祭祀。
不要立神道碑,因为夏商周三代坟前都不立碑。
不要有谥号,因为没有德业。
原文:
又念自宾佐至王佐及领藩镇时,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皆形于公
籍。
所著文章篇咏,因多事散失外,收拾得者,编于家集,其间见其志,知之者,罪之者,未知眾寡矣。
有庄、有宅、有羣书,有二子可以袭其业。
于此日五盥,日三省,尚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為子、為弟、為人臣、為师长、為夫、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餘矣。
為时乃不足,不足者何?不能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歷职歷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时乾祐三年朱明月长乐老序云。
译文:
又自念从诸侯之佐到升为君王之相以及掌领藩镇时,对于国家有某些微小的贡献,都记载在国家的文籍中。
所写的文章诗赋,因忙于国事而散失的以外,尚能收集到的,编成一本私家集子,从中可见我的志趣,理解我的人,怪罪我的人,不知各有多少。
有田庄、有住宅、有许多书籍,有两个儿子可以继承家业。
如此每天五次洁手,三次反省,才能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每月不忘自己应该去做的事。
作为儿子、弟弟、人臣、师长、丈夫、父亲,有儿子、侄子、孙子供养自己就足足有余了。
对于时势却有所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呢?不能为英明的君王达到一统天下,安定八方,确实有愧于所担任过的官职,没有什么以报答天地君王的恩惠。
有时读一卷书,有时饮一杯酒,吃美味,辨佳音,享美色到老安乐于当世吧!年老而能自感快乐,还有什么快乐比得上!时乾佑三年(950)夏月长乐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