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84
自主学习概述[转载](一)自主学习的几种观点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也称为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自我调节学习(self regulated learning)。
显然,这些意义相近但差别细微的名称赋予自主学习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研究者对其内涵和外延各有侧重,难以统一。
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从参与学习的心理成分角度出发,认为自主学习是某些体现了个体能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品质的集合。
只要学习者在这些心理品质上的表现符合某种期望,那么,这种学习就可以被认为是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齐默尔曼(B.J.Zimmerman)便是此种观点的代表。
齐默尔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
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庞国维:《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为了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自主学习,齐默尔曼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见表2-1)。
(B.J.Zimmerman(1994),Dimension of Academic Self Regulation.In D.H.Schunk & B.J.Zimmerman(Eds.),Self.Regulation of Learming and Performanc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p.8.)表2-1自主学习的理解维度科学的问题心理维度任务条件自主的实质自主的信念和过程1.为什么动机选择参与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自定目标、自我效能感、价值观、归因等2.怎么样方法控制方法有计划的或习惯化的策略使用、放松等3.何时时间控制时限定时而有效的时间计划和管理4.学什么行为表现控制行为意识到行为和结果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行动控制、意志等5.在哪里环境控制物质环境对物质环境的敏感环境的选择和营造齐默尔曼的观点对我国自主学习研究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心理和心理学心理是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知(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意。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3)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4)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5)少年期(11、12~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6)青年期(14、15~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2.认知发展的含义认知发展则是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
三、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
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教学,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
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的方式适应新刺激。
学习的定义说明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通过学习,人们可
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学习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认知活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需求。
学习的定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
习是一种通过感知、思考、记忆和实践等过程,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的心理活动。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实现知识的传
授和学生的成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社会化过程,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获取社会经验和文化传统,实现社会化
的目标。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实践的过程。
在
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接触新事物、思考问题、解决困难、总结经
验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一
个主动的、自主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
学习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学习,人们可
以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
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习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追求进
步的精神。
总之,学习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
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学习是一种自我完善的
过程,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让我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
努力,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什么是学习在我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
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
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的含义在内。
“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
所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一、什么是学习?心理学家对此曾有过争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
他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过程习得的。
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斯金纳认为学习即条件作用。
华生1913年提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全部可以用刺激(S)—反射(R)的理论去解释。
他是学习即条件作用理论的奠基人。
德国心理学家柯勒,是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格式塔学派的观点是:学习即顿悟。
学习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
托尔曼、布鲁纳等人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环境中的刺激依其关系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意义的获得和实现期望的过程。
现在,心理学家们一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凡是以个体经验的方式所发生的个体的适应变化都是学习。
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从低等动物(如变形虫)到高等动物(如灵长类的猿猴),从婴儿到成人,都经常以个体经验的改变去适应其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学习的这种广义概念,既包括动物的习得行为,也包括人的行走、言语、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学习。
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物化生专业的学习内容概述物化生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三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三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下面将对物化生专业的学习内容进行概述。
一、基础课程1.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反应动力学等基础知识。
2.生物学基础: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主要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和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等内容。
3.物理学基础:光学、热学、力学等课程,主要学习物质的光学性质、热学变化以及力学原理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专业课程1.生物化学:学习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降解和调控机制。
2.生物物理学:研究生物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如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光学等。
3.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等内容。
4.生物工程学:学习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和生物过程优化的方法和工程设计。
5.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和作用机理,以及药物设计和药物合成方法。
6.生物信息学:运用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应用,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7.分析化学:学习物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技术。
8.有机合成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以及有机合成的策略和实验技术。
9.仿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借鉴其设计和构造原理,开发仿生材料和应用。
10.纳米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纳米结构和性质,并探索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三、实践训练1.实验课程:进行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2.实习实训:参与科研项目或企业实际工作,了解实际应用和实验室管理经验。
3.论文撰写:完成毕业设计或科研项目,并撰写相关论文,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
物化生专业的学习内容广泛而深入,融合了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并结合实践训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物化生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工程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概述教案(优质详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的定义与分类。
2.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 学习的目标与评价。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习的概念、过程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学习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学习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课件:呈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学习的概念、过程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学习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概括讲解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
二、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解:15分钟3. 案例分析:10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5.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反馈与改进:1. 课堂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心得和困惑。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一、教学资源:1. 投影仪:展示学习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课件:呈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二、拓展活动:1. 组织学习分享会: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
2. 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推荐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第六章:学习策略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学习策略。
深度学习概述神经⽹络定义⽬前,关于神经⽹络的定义尚不统⼀,按美国神经⽹络学家Hecht Nielsen 的观点,神经⽹络的定义是:“神经⽹络是由多个⾮常简单的处理单元彼此按某种⽅式相互连接⽽形成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靠其状态对外部输息”。
综合神经⽹络的来源﹑特点和各种解释,它可简单地表述为:⼈⼯神经⽹络是⼀种旨在模仿⼈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
⼈⼯神经⽹络(简称神经⽹络):是由⼈⼯神经元互连组成的⽹络,它是从微观结构和功能上对⼈脑的抽象、简化,是模拟⼈类智能的⼀条重要途径,反映了⼈脑功能的若⼲基本特征,如并⾏信息处理、学习、联想、深度学习⼀般指深度神经⽹络,这⾥的深度指神经⽹络的层数(较多)。
深度学习⾥程碑单层感知器基本结构上⾯的感知器,相当于⼀个分类器,它使⽤⾼维的X向量作为输⼊,在⾼维空间对输⼊的样本进⾏⼆分类:当W^T X>0时,o=1,相当于样本被归类为其中⼀类。
否则,o=-1,相当于样本被归类为另⼀类。
这两类的边是⼀个⾼维超平⾯。
分割点分割直线分割平⾯分割超平⾯Ax+B=0Ax+By+C=0Ax+By+Cz+D=0W^T X+b=0感知器的训练法则感知器的训练法则:对于每⼀个训练样例<X,t>使⽤当前的权值计算感知器输出o;对于每⼀个权值做如下的更新:其中,X为输⼊向量,t为⽬标值,o为感知器当前权值下的输出,η为学习率,x_i和ω_i为向量X和W的第i个元素。
当训练样例线性可分时,反复使⽤上⾯的⽅法,经过有限次训练,感知器将收敛到能正确分类所有训练样例的分类器。
在训练样例线性不可分时,训练很可能⽆法收敛。
因此,⼈们设计了另⼀个法则来克服这个不⾜,称为delta法则。
它使⽤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的⽅法在假设空间中所有可能的权向量,寻找到最佳拟合训练样梯度下降与损失函数l对于多元函数o=f(x)=f(x_0,x_1,…,x_n ),其在X^′=〖[〖x_0〗^′,〖x_1〗^′,…,〖x_n〗^′]' ' 〗^T处的梯度为:梯度向量的⽅向,指向函数增长最快的⽅向。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本质或实质关于学习的定义,历来有许多争论,这反映了对学习本质或实质看法的不同。
目前被国内学者广为引用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后来,随着认知革命的兴起,加涅的学习的定义也被很多人接受。
加涅的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这两个定义比较接近,也代表了当今对学习的本质或实质的看法。
在理解学习的祸殃时应把握三点: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二、学习的作用1、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生活方式越复杂,其行为的后天成分就越大,自然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小,而学习的作用相对越大。
对于人类来说,学习的作用居主要地位,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个体生理结构的生长、成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使人类个体从一个生物实体发展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
如图1所示。
2、学习对大脑的作用。
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这些结构变化又改变大脑的功能组织,大脑的不同部位可能对不同时期的学习具有不同的准备。
三、学习的类别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很有意义的,皮连生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以医生做类比,来强调学习的分类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流行的任务分析教学论思想就是人类的学习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也不同,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规律来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1、学习主体分类。
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
这以加涅的八类学习为代表,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吴庆麟教授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以此展开详细论述。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
同机器学习方法一样,深度机器学习方法也有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之分.不同的学习框架下建立的学习模型很是不同.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s)就是一种深度的监督学习下的机器学习模型,而深度置信网(Deep Belief Nets,简称DBNs)就是一种无监督学习下的机器学习模型。
目录1简介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结构。
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
[2]深度学习的概念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
基于深信度网(DBN)提出非监督贪心逐层训练算法,为解决深层结构相关的优化难题带来希望,随后提出多层自动编码器深层结构。
此外Lecun等人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是第一个真正多层结构学习算法,它利用空间相对关系减少参数数目以提高训练性能。
[2]2基础概念深度:从一个输入中产生一个输出所涉及的计算可以通过一个流向图(flow graph)来表示:流向图是一种能够表示计算的图,在这种图中每一个节点表示一个基本的计算并且一个计算这种流向图的一个特别属性是深度(depth):从一个输入到一个输出的最长路径的长度。
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能够被看做拥有等于层数的深度(比如对于输出层为隐层数加1)。
SVMs有深度2(一个对应于核输出或者特征空间,另一个对应于所产生输出的线性混合)。
[3]解决问题:需要使用深度学习解决的问题有以下的特征:深度不足会出现问题。
人脑具有一个深度结构。
认知过程逐层进行,逐步抽象。
深度不足会出现问题在许多情形中深度2就足够表示任何一个带有给定目标精度的函数。
但是其代价是:图中所需要的节点数(比如计算和参数数量)可能变的非常大。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自主学习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进行自我管理和调节。
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者的主动性。
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发挥主体作用。
他们具有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自主学习还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处理新的信息、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自主学习还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学习者都具有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因此自主学习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技能。
学习策略包括信息处理策略、记忆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学习者通过学习策略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习过程,并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技能则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如信息检索、学习技术、学习方法等。
这些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并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
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够培养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自主学习还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自主学习还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小组或社区活动,开展学习分享和合作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技能。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深度学习概述范文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当下最热门的机器学习技术之一,它
通过模拟大脑的认知过程,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特征,构建出复杂的模型
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例如支持向量机、集成学习等)相比,它更加注重模型的健壮性和复杂度,即使在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
也可以较好的处理。
首先,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就是根据层次结构的多层网络,在每一层
不断的学习复杂的抽象概念,如果设计此类网络的架构,机器学习的目标
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其次,深度学习是一种可以分析复杂的数据结构并预测输出结果的机
器学习模型,它能够学习深度结构,能够学习更加复杂的抽象概念,大大
提高了机器学习的效率。
比如,识别图片的模型中,如果有若干层,网络
会从输入层到输出层,在每一个层中不断学习抽象的概念,最终能够识别
出图片中的元素,而在第一层就可以分辨出图片中的纹理。
此外,深度学习也用于处理自然语言,比如文本分类,语音识别等,
这需要深度学习模型从大量的文本中学习特征,然后在特征空间中构建出
高维的模型,最终完成文本分类等任务。
总结而言。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了解:心理学界对学习本质的研究过程41桑代克(试误说)动物学习实验——猫的迷笼实验,描述了动物学习的“尝试错误”过程,认为学习就是神经系统中情境刺激(S)与反应(R)之间联结的形成或改变,并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和若干副律。
苛勒(顿悟说)以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为基础。
他认为学习时个体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知觉,并凭借先有知识经验的组织作用填补缺口,出现顿悟的过程,这个学说通常称为“顿悟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把学习解释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所以称为“刺激——反应联结说”,或称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不足:这些理论要么重视了研究的客观性,却忽略了心理在学习中的中介作用;要么看到了心理在学习中的能动的那个作用,却又将心理说成是先验的并赋予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都不能彻底解释学习的实质。
识记: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之间的区别43人的学习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掌握过程,跟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识记)学生学习的定义44: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理解)学生学习的特殊性: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第二节学习的过程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
中学教育⼼理学考点命题:6.1知识学习概述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节知识学习概述掌握知识是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也是学校智育的核⼼任务,因此知识的学习是教育⼼理学研究的⼀个中⼼问题。
⼀、知识的类型(⼀)知识的含义要想知道什么是知识学习,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知识。
根据现代认知⼼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分类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以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平。
感知是⼈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其中,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这种分类模式是由现代认知派⼼理学家安德森等⼈根据⼈们学习知识的信息加⼯过程的研究结果⽽提出来的。
由于反映活动的侧⾯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能⽤⾔语进⾏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丰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智技能是运⽤概念和规则对外处理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来加⼯外在信息。
认知策略是运⽤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来调节和控制⾃⼰的加⼯活动。
⼆、知识学习的类型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概述基本学习情况及自身基本条件300字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自上高中一年级以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进步。
本学年我曾被评为xx县优秀共青团员和县的三好学生。
下面就是我一年来的具体表现,在这里就简单地作一个自我评价:
在德育方面。
一年来,我严格、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懂得了真善美,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和黄赌毒活动的影响;认真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团支部靠拢,并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在智育方面。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刻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惜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全面地学习了本学年各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