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4.56 KB
- 文档页数:2
妇产科病房的护理文化妇产科病房是专门为孕产妇提供医疗护理的特殊病区。
在这个病房中,护理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文化是指通过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人性化的护理体验。
一、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1. 温馨舒适的病房布置:妇产科病房应以柔和的色彩为主,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床铺要整洁干净,床单被罩要定期更换,确保病人的卫生和舒适。
2. 安静的环境:妇产科病房应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干扰。
护士要提醒患者和家属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以便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
3. 优质的空气质量:妇产科病房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设备,确保空气质量良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安全的设施:妇产科病房应配备安全设施,如防滑地板、扶手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 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士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如合理安排膳食、提供适当的活动和娱乐等。
2. 规范的护理操作:护士要按照相关的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如更换尿布、测量体温、给药等。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预防交叉感染。
3. 疼痛管理:妇产科病房的护士要重视患者的疼痛管理。
通过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热敷、按摩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产后康复护理:对于产后妇女,护士要提供产后康复护理。
包括指导产后妇女正确哺乳、坐姿、站姿等,以及提供相关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帮助产后妇女恢复身体健康。
三、加强护患沟通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 尊重患者:护士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 建立信任关系:护士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回应患者的需求和要求。
初产妇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分娩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300例住院正常足月待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
对两组的分娩方式、疼痛程度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升高(p0.05),具有可比性。
其中,观察组除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产科护理。
1.2 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1.2.1 外部环境创设建立规范的医疗护理制度,切实考虑产妇的切实需求,保证医院的住院病房和产房的整洁、卫生、温馨。
优美的外部环境可以帮助产妇感到亲切舒服自然。
1.2.2 产妇健康教育为产妇建立健康档案,对产妇进行监护、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给予安慰和指导,做好分娩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护理,并做好记录。
了解待产妇身体健康状况及身心需要,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使待产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告知自然分娩对母婴的好处。
鼓励产妇采用多种手段如聊天、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进行自我减压。
1.2.3 产妇分娩指导①产程知识了解。
包括分娩包括的三个产程的特点和一般持续时间等、使得产妇做好应对产程疼痛的身体和思想准备。
讲解宫缩阵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得产妇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第四要素,因为分娩过程与产力、产道、胎儿有关,其中产力异常是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产妇的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可导致产力异常,从而影响分娩[2]。
②疼痛间隙护理。
告知产程的进展情况,鼓励产妇在宫缩间隙期注意放松和休息,不要害怕,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少量多次进食,最好是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维持体力[3],为随后胎儿的娩出打好基础。
还可以进行腹部和腰部按摩,若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做好应急处理。
③掌握分娩技巧。
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分娩不适,需要应对技巧,教会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屏气用力、休息、放松技巧等。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产科病人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患者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产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疼痛感轻微,评分差值2%±62%;焦虑程度降低,评分差值为8%-49%,与对照组比较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
其内容包括:一是术前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利用自身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经验与护理知识向患者与患者家属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以及手术的流程、手术的内容、手术的时间,手术全程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通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静脉注射药物,一条用于静脉推注血液;二是术中护理,即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或者侧卧体位,并向患者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手术操作医生的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脉搏、血压等临床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变化需要及时地通知手术操作医生,以便及时地采取抢救措施;三是术后护理,即在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变化,定期定时给患者进行体温、血尿常规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需要通知主治医生,同时当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难忍时,护理人员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或者指导使用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针对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
其内容包括:一是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的真实需求为核心,逐步改变传统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护理观念与模式,努力为产科患者创造良好的病区人文环境;二是护理人员要运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足够的耐心倾听产科患者内心的痛苦与对疾病的紧张与恐惧,满足患者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需求,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措施,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提升他们的护理水平;三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遵守患者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人格,严密观察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等三个阶段的心理状况,就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手术,面对疾病;四是病区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环境与饮食护理工作,即护理人员要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病区内空气的清新,定期消毒并更换床上用品与患者的衣物,以减少病菌感染,同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清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
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太宇医院妇产科江苏省泰州225500)【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改进妇产科的护理工作。
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分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提升产科的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分娩;效果【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40-01 正常分娩对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意义重大,产妇的分娩过程会受到产妇生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观念和服务模式,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干预措施[1]。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分娩过程,有助于支持、保护和促进自然分娩,提高护理质量,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将传统产科服务模式向人性化护理模式转换已经成为共识。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我院对分娩孕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0例产妇均为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产前检查无骨盆不称,骨产道无异常,无产科并发症。
年龄22-35岁,平均(28.12±3.31)岁。
孕37-42周,平均(38.34±2.31)周;两组均单胎,头位。
两组在年龄、孕周、骨盆外测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即产妇进入待产室后,进行常规护理,按时听胎心、观察宫缩情况、记录产程进展等护理。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优质护理是指在保证患者安全、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以全面关注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导向,系统性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
本文将重点分析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患者满意度妇产科患者属于特殊群体,他们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心理抚慰和支持。
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安抚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恐惧,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帮助。
二、减少并发症发生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妇产科患者来说,由于其生殖系统的特殊性,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通过完善的护理方法和严密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护士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具有重大的作用。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得病人得到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增强患者信任感通过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患者往往会对其治疗过程产生一些疑问和不安,如果护士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解答疑虑、减轻恐惧、提供支持,那么患者的治疗信任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只有通过全面关注患者需求、注重人性化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的护理服务,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简单的疾病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人员今后工作要面对的首要问题[1]。
护理人文关怀即是人性化护理[2],也是决定护理工作优劣的关键,尤其是孕产妇,她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本身及家庭都尤为重视,应把每个孕妇作为单一个体,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熟练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健康指导以及进行情感的沟通。
本院自2011年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并且不断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使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了逐步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2036例患者进行随机满意度问卷调查,孕妇年龄22~28岁。
其中51.60%为中专以上学历,46.30%在企事业单位工作,68.32%在怀孕期间接受过孕期教育,80.30%定期到医院门诊产检。
1.2方法1.2.1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倡导人性化护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做到迎接孕妇有问候语,陪伴产程有关心语,迎接生命有祝贺语。
在孕妇情绪最低落、感情最脆弱的时候,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使用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
1.2.2创建温馨的人性化服务氛围,提供宾馆似的环境[3]本院产科病区走廊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语及专科健康宣传栏。
如指导产妇如何配合助产士顺利度过每一产程,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等,并展示宫内胎儿图像、刚出生时新生儿图像,每个不同的图像下标有不同的温馨语,如“妈妈,为了迎接我出生,辛苦您了。
”“妈妈,别担心,在我即将出生的一刹那,我会很好的配合您!”“妈妈,我知道您很痛,也会消耗您的很多能量,但您一定要坚持,好好的配合助产士阿姨,我会很快与您见面的。
”“哇!这世界真美丽,妈妈,您真漂亮。
”“啊,妈妈的奶好香哟!”等字样,病房床单被套全部选用粉红色纯棉布料制成,每名新生儿配备一个既可活动也可固定的婴儿床,给产妇及家属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hama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第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在妇产科病房内进行色彩多元化的装饰装修,不能仅仅使用单一的色调,从而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要。
通常可在妇产科内部设置部分家庭病房,从而为患者家属的陪护提供方便。
家庭病房的布置应充分尊重患者的要求[1]。
同时,加强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医疗环境,有效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满足人性化护理对于环境的要求[2]。
第二,手术过程中贯彻人性化护理措施。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会因环境和人员陌生而出现恐惧和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疏导,包括:通过轻松的谈话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向患者简单说明手术的效果和基本流程等,以及全面介绍手术室内各种设备和器械的主要作用。
麻醉开始后,帮助患者摆正体位,并通过擦汗和盖被单等细节动作,带给患者温暖和安全感,并使其保持心情的放松。
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和原则[3]。
第三,通过交流与沟通体现人性化护理。
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各项需要和身体状况进行严密监测,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
对于存在烦躁、恐惧、紧张等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时沟通,从而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
同时,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做到不急不躁、耐心细致、语气温和,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且避免使用责备性语言[4]。
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后应与其充分、有效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治疗。
个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护理作为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提升。
个性化护理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兴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尤其在妇产科护理中,其效果更是显著。
因此,本文将对个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个性化护理的概念与特点个性化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保证病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具体特点如下:1、针对性强。
个性化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2、多元化。
个性化护理不仅关注病人的生理需求,更注重其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尽可能为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3、以人为本。
个性化护理注重病人的主体地位,推行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针对生理需求进行个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针对孕产妇的生理需求进行个性化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孕期,针对孕妇体重增长快的特点,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孕周的需要,为其量身定制饮食方案,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保证孕妇的营养摄入均衡,同时又保证其生理需求的满足。
在分娩期,针对不同孕妇分娩方式的不同,护理人员也需要进行不同的护理工作。
如对于产钳分娩的孕妇,护理人员需要留心孕妇头部的转动情况,以避免孕妇头部受到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在产后恢复期,护理人员需要为新生儿和母亲进行基础护理外,还需要为母亲提供产后护理知识的指导,有助于其恢复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孕期和产后,女性的心理变化十分明显,这对于护理人员意味着需要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
如在孕期,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孕妇精神的支持和关怀,尝试帮助她们缓解紧张情绪,减轻恐惧和焦虑,保证孕期安全。
在产后,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产妇及其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鼓励产妇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恢复身体健康状况。
妇科病房的人性化护理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提高对妇科病人进行护理的人性化水平,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科病房的可行性。
方法: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妇科患者6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两组。
通过对观察组推行妇科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观察、统计并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
结果:观察组中有225例患者基本治愈,占总病例的四分之三,对66例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对9例患者效果不明显,总体效果比对照组好。
结论:对妇科病人进行人性化临床护理具有可行性,有利于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妇科病人;人性化;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47-01护理技术是医院护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若在现有的护理技术中增添一些人类精神、情感的因素,对妇科病人多一点人性的关怀,尊重病人的隐私,病人在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非常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减轻病痛,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升医院形象,有利于医院长期稳定发展。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妇科患者600例,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了全程人性化的护理,现对护理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5岁。
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盆腔炎性肿瘤与盆腔炎患者99例,异位妊娠患者103例,意外流产患者150例,子宫肌瘤患者160例,宫颈癌患者15例,不孕症、宫颈炎、阴道炎等患者共33例。
将这6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0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定期进行病情观察、记录、统计。
1.2 方法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人性化的妇科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妇科护理。
其中,人性化妇科护理的具体做法如下1.2.1 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首先要全天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期清扫地面、擦拭桌椅,并及时地对被单等进行换洗和灭菌处理。
试论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几点运用发布时间:2022-08-03T05:30:28.14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3月第6期作者:明晶晶[导读] 目的: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质量,实施以人为本,以孕产妇为中心,明晶晶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摘要】目的: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质量,实施以人为本,以孕产妇为中心,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确保病人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服务护理观念,提高认识,确立目标,全员培训,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人文环境,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病人需求,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结果:融洽了护患关系,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了护士团队凝聚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结论:护理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专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实施以人为本,以孕产妇为中心,人文关怀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满足了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人本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最佳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能主动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分娩。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要想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个体化服务。
构建良好的护理文化是应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主动适应卫生改革及服务对象对护理更高要求的需要。
我科进行适合专科特色护理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成立护理小组,确立工作目标妇产科病房的病人均为女性,婴儿,大多女性都存有敏感、情感丰富的特点,婴儿刚出生,免疫力低下,决定了其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容易引起不满甚至纠纷。
故成立以护长为核心的护理小组,发动护士全员参与,共同制定计划和目标,策划具体做法、分工和实施步骤。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人性化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方法:研究于2018年11月到2020年6月开展,共纳入76例观察对象,全部是上述时间段在本医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结合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人性化带教模式、传统带教模式。
比照两组学生的满意度与考核成绩。
结果: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更高;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均更高;均有很大差异(P﹤0.05)。
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人性化教学模式可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并提高其考核成绩,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教学效果;人性化带教模式;考核成绩;妇产科;护理带教;满意度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具有特殊性,其不仅需要与孕妇及产妇进行接触,同时还要接触到其家属与婴儿,这种情况使得临床对妇产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上述情况,所有医院都会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纳入到日常管理中,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达标,需要在其实习阶段就加强该方面的意识培养,保证护理人员能够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作用[1]。
目前临床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主要为临床带教,而带教的效果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往临床主要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其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笔者认为可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为分析该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具体效果,笔者开展对比研究,现总结研究详情并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于2018年11月到2020年6月开展,共纳入76例观察对象,全部是上述时间段在本医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结合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1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范围是17到20岁,均值是(19.62±1.15)岁。
实验组:2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范围是17到21岁,均值是(19.74±1.06)岁。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体会目的分析并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护生,实习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护生。
给予对照组护生常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给予实验组护生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
对比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考评成绩。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明显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妇产科带教中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可显著提高带教效果,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人性化带教模式;妇产科;护理带教临床护理实习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最后阶段,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护生的实习质量,对护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护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1]。
因此,医院应该重视临床带教质量。
现将10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带教模式以及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以及满意度,以探究人性化帶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护生,实习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护生。
所有护生在研究开始前已知晓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均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实验组护生中男2例,女48例,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19.73±0.29)岁。
对照组护生中男1例,女49例,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19.75±0.26)岁。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护生常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让护生跟着带教护士学习,带教护士为护生进行亲身示范和讲解,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让护生动手操作,带教护士在一旁监督指导。
妇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05T14:21:52.660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吴立华
[导读] 这些对于整个医护工作开展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妇产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工作非常必要。
吴立华
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目的:妇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和探讨。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50例妇产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95.52±1.13)分和(89.09±3.25)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80.22±1.08)分和(62.44±3.02)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妇产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有效协调和降低矛盾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妇产科患者,分别进行人性化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分组对其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妇产科患者,每组各75例。
护理组,年龄20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30.22±10.41)岁。
对照组,年龄20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30.23±10.40)岁。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第一,建立一个人性化的病房环境。
在人性化护理工作开展时,第一个需要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环境[1],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度适宜,使得患者获得一个舒适的居住体验,心理自然而然容易变得平静和获得安全感,通过人性化护理指导,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的疑虑心理,进一步对病区环境进行改造,通过在病区两侧安装相应的扶手等,避免地板出现滑动,室内可以放置一些家用电器,同时室内进行简单装饰,改变医院单一的白色,使得病房内变得更加温馨,有利于患者保持好心情。
第二,护理人员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礼仪培训和语言指导护理[2],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指导工作开展,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素质水平,同时也可以充分的展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尊重,使得患者获得满足,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带笑容、态度和蔼,重视内外兼修[3],提升自己的护理服务质量。
第三,护理素质提升。
护理人员在人性化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强调自身护理服务素质的提升,能够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对自己护理服务态度。
护理服务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和改善,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4],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需要态度和善,语言温柔,使得患者获得满足。
第四,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
在对患者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工作开展,能够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工作开展,护理人员根据医院特殊的环境和患者渴求康复的迫切心理开展护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能够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整个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5]。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95.52±1.13)分和(89.09±3.25)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80.22±1.08)分和(62.44±3.02)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37.00±1.25)分和(36.90±1.14)分,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分)
注:* 和对照组结果对比P<0.05 为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随着我国妇产科疾病种类的增多,妇产科患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针对妇产科各类不同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我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这些对于整个医护工作开展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妇产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工作非常必要。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妇产科患者,分组对其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探讨,结果显示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37.00±1.25)分和(36.90±1.14)分,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了妇产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有效协调和降低矛盾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静. 探析妇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65-66.
[2]王俊杰,梅正平,杨贤云,朱爱萍. 手术室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及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2010,12:2157-2158.
[3]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1,04:11-12.
[4]戚慧岚.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2,23:185-186.
[5]朱立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