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重点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9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复习提纲字词部分:第六单元必须掌握会默的词语(90个):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浪费了不少的光阴、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毅然接受了任务、惹外国人讥笑、添上一点光彩、隆隆的礼炮声、倾诉思乡之情、“中国导弹之父”、当选美国总统、出身名门望族、陷入一片静默、长途的旅行、真诚地祝福、争夺修筑权、进一步控制、争持了好久、艰巨的工程、背着经纬仪、竖井开凿法、游览的外宾、稳健的步伐、宽大的前额、轮船的甲板、火箭的舱壁、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袒露了心迹、修理或改善、争先恐后、回顾过去、广阔无垠、劈波斩浪、不时掠过、屈指一算、魂牵梦绕、赴美留学、运载火箭、美好前景、设计施工、交通要道、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轻易尝试、不怕嘲笑、勘测线路、周密计算、扛着标杆、狂风怒号、坠入深谷、攀山越岭、开凿隧道、满是泥浆、全线竣工、帝国主义、一座铜像、赞叹不已、感到尴尬、从未料到、态度傲慢、开怀不已、毫不犹豫、上流社会、拿起武器、诚恳地说、轻蔑地说、詹天佑、抵得上、居庸关、八达岭、塌下去、山势高、岩层厚、岔道口、原谅、阻挠、要挟、勉励、藐视、城郭、娟秀、羡慕、羞辱。
2、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1)读准前鼻音:诚恳.(kěn)、外宾(bīn)、广阔无垠.(yín);(2)读准后鼻音:原谅.(liànɡ)、泥浆.(jiānɡ)、铜.(tónɡ)像;(3)读准翘舌音:嘲.(cháo)笑、岔.(chà)道;(4)读准易读错字词的读音:要挟.(xié)、阻挠.(náo)、藐.(miǎo)视、尴.(ɡān)尬.(ɡà)、掠.(lüè)过、袒.(tǎn)露心迹、狂风怒号.(háo)、运载.(zài)火箭、铁路干.(ɡàn)线、卓.(zhuó)越的贡献。
第六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根底学问教学目的:1、搜集与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爱好,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肯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观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辨析古诗中的小问题,区分古体诗与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背诵指定诗文,能分析诗歌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一、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分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与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拟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1)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开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2)什么是现代诗:①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与抒情诗。
②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与构造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与散文诗。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与梦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四、课文中的诗歌复习《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描写了春天与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状况与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词牌名(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这首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是宋代闻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将(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等这些景物奇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安静的美。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一、字词【柔美】指线条又轻柔又美丽。
【一碧千里】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的形容。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形容绿到了极致,大多说明草原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
【洒脱】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拘束】拘谨、不自然。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愁怨】忧愁怨恨【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幽雅】幽静而雅致。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也指自我欣赏。
二、课文知识1.《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5.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6.“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绕(rào) 慨(kǎi) 蔼(ǎi)(.2.).难写的字....簸: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写成“支”。
涯: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
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3.).多音字...扫只相钻散参载2.词(.1.).必须掌握的词......晶莹摇篮壮观和蔼半径资源有限矿物地质无私矿产慷慨节制开采枯竭贡献毁坏滥用生态设想例如基地破碎目睹子孙(.2.).近义词...晶莹~剔透交错~交叉渺小~微小恩赐~赏赐慷慨~大方开采~发掘枯竭~干涸贡献~奉献随意~任意温暖~暖和合适~适合顺溜~顺畅松散~疏松舒服~舒适打算~盘算笑嘻嘻~乐呵呵(.3.).反义词...晶莹→浑浊和蔼→严厉渺小→伟大无私→自私慷慨→小气开采→埋藏枯竭→充沛贡献→索取投入→支出温暖→寒冷顺溜→阻碍松散→紧凑舒服→难受喜欢→厌恶白霎霎→黑漆漆盘踞→撤离险恶→平安恭敬→傲慢劲挺→弯曲勇敢→胆怯凶猛→温柔荡漾→平静风雨同舟→分道扬镳(.4.).词语归类....①描写神态的词语:和蔼和亲类似的词语:笑逐颜开喜笑颜开愁眉苦脸②含有风雨的词语:风雨同舟类似的词语:风雨兼程狂风暴雨疾风骤雨③含有日或月的词语:日月同辉类似的词语:日新月异日月无光日积月累④量词:一个晶莹的球体一粒种子一张软床一片雪⑤动词:遥望地球提供矿产资源毁坏资源提出设想解除干渴滋润心田⑥修饰词:群星璀璨的宇宙松散的地温暖的怀抱粼粼的波光了不起的奇迹⑦描写大地的成语:顶天立地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春回大地大地回春大好河山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山崩地陷大地春回寸草不生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气层比作地球的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句子专项复习(有答案)一、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据B.打比方C.作比较D.下定义E.举事例(1)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3)有人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5)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二、仿照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写句子。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修改病句。
(9分)1.通过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使我明白了人类要善待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奶奶今年不仅九十多岁了,而且行动十分利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黑格外特别珍爱那片黑洞洞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判断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声音延长B.表示突然转换话题C.表示解释说明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2.“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3.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17.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簸:bǒ簸扬bò簸箕形近字:簸(颠簸)颇(偏颇)涯(天涯)崖(山崖)课后习题:1.说说《浪淘沙》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2.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写出了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3、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浪淘沙》知识点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解]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浪淘:巨浪淘洗。
③簸:颠簸。
鉴赏1、诗的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特点。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2、后两句借用牛郎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一直到牛郎织女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的豪迈气概。
课文主题:《浪淘沙》通过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奋发向上的情怀。
《江南春》知识点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④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