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第四章血液循环(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心肌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细胞内含有排列有序的丰富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执行收缩功能,称为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的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会自发地发出节律性兴奋冲动,它们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这类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
这一类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其自律性高低依次递减,合称为心脏的特殊传导组织。
正常心脏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左心房,然后经房室束、房室交界、左右束支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这样,两类心肌细胞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心脏的有效的泵血功能。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传导性、节律性和收缩性。
3、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和最大舒张电位与与电位之间的电位差距。
4、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舒张期。
5、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6、影响血流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管半径。
7、心室收缩期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三个时期。
8、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每博输出量和心率两个因素。
9、与骨骼肌相比,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长。
10、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主要有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二、选择题1.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CA.骨骼肌的挤压B.心房收缩的挤压C.心室舒张的抽吸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E.压力差促进静脉回流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基础是 DA.Na+内流,Cl-外流B.Na+内流,K+外流C.Na+内流,Cl-内流D.Ca2+内流,K+外流E.K+内流,Ca2+外流3.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 EA.窦房结兴奋延迟发放B.窦房结兴奋少发放一次C.窦房结兴奋传速减慢D.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很长E.窦房结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4.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EA.合胞体B.储Ca2+少C.自律性D.全或无E.有效不应期长5.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BA.舒张期大于收缩期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C.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D.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6.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E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等容舒张期D.射血期E.充盈期7.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D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8.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D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9.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CA.动作电位的幅值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C.4 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D.阈电位水平E.0 期去极化速度10.正常人心率超过150 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CA.快速射血期缩短B.减慢射血期缩短C.充盈期缩短D.等容收缩期缩短E.等容舒张期缩短1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C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D.房室瓣开放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12.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CA.静息电位数值B.动作电位时程长短C.0 期去极化速度D.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E.4 期有无自动去极13.下面关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EA.最大复极电位为-70MvB.阈电位为-40mVC.无明显的复极1 期和平台期D.除极幅度小于浦肯野细胞E.0 期除极时程比浦肯野细胞短得多14.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动作电位0 期去极的速度B.动作电位2 期的长短 BC.阈电位水平的高低D.动作电位3 期的长短E.钠-钾泵功能15.心室肌出现相对不应期原因是 AA.膜电位绝对值仍低于静息电位,Na+通道的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B.Ca2+通道已逐渐复活C.0 期去极速度高于正常D.0 期去极幅度高于正常E.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16.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EA.静息电位仅为-70mVB.阈电位为-40mVC.0 期去极速度快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4 期电位去极速率快17.在下述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EA.心肌细胞直径细小,传导速度慢B.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C.动作电位0 期去极速率慢,传导速度慢D.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E.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邻近心肌细胞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18.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D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增强心肌收缩力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19.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A.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B.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C.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D.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E.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20.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理,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CA.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都有关B.心室肌收缩时可释放两部分能量,即动能和势能C.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与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D.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内射出60--80ml 血液E. 心室的射血是间断性的,动脉血流是连续的21.真毛细血管不具有下列哪一项特点? EA.管壁薄B.血流缓慢C.管壁的通透性大D.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E.安静时,骨骼肌中大约有80%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第四章政党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政党?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西方语汇中,party一词则源自拉丁文的pars或partoe。
pars是部分或社会的一部分的意思,而partoe的意思则是“分开”。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党的原始含义是:它是社会共同体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共同体中“部分”人士和集团的利益的代表。
17世纪,party开始表达政治意义,指某种政治组织。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源于西方,是西方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西方学者对政党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分别从各自分析的角度对政党的含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有的认为,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结合体。
有的认为,政党是追求政治职位、进行选举的团体。
有的认为,政党是一种持续性组织,它是为了在大众选举中为公共职位提供候选人。
有的则认为,政党是制度化的政治组织。
葛兰西认为政党是替代古代君主的一种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政党是在阶级基础上形成的。
列宁则更进一步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
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阶级斗争集中表现为政党斗争充分说明了政党的阶级性,一般来说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在政党党纲、组织成员和党的领导权方面。
我们认为,政党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基于一定的阶级基础,在共同政治纲领的引导下,以谋取、巩固或参与执掌政权为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的积极分子所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基本特征:(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集中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代表着本阶级的意志,因此,政党既是阶级的思想先锋队,同时又是本阶级的政治领导者和组织者,显然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了政党必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但并非有阶级就一定会有政党的存在。
语⾔学纲要思考题(第四章)第四章语法1.什么是语法?语⾔是由语⾳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构成的统⼀体,三个⽅⾯缺⼀不可,互相作⽤,构成了语⾔。
语⾳是语⾔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
三个部分在语⾔中的作⽤:没有语⾳形式,语⾔⽆法存在,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就是毫⽆作⽤的空壳,没有语法,语⾔就是⼀盘散沙。
语法是语⾔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且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
语法就是⽤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也就是使⽤同⼀种语⾔的⼈共同理解、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语⾔组合法则的整体。
语法的规则是客观存在于⼀种语⾔之中,是语⾔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语法具有哪些特点?1)抽象性:概括了次的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即语法规则是词和句⼦在⾔语活动的运⽤中所归纳出来的共同点。
每条语法规则都⽀配着⼀⼤群的词和句⼦。
2)稳固性:每种语⾔的语法结构⼤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变化得很慢,就保证了语⾔为各时代的⼈服务。
3)民族性:各个民族语⾔的语法都有⾃⼰的特点。
3.怎样认识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由哪两种规则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语法规则是⼤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学家规定的。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种语⾔的语法规则。
A.组合规则就是把语法单位组成更⼤单位所遵循的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个接⼀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组合规则的特点:1)组合规则是抽象概括的,它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语素或词的组合,⽽是对⼀系列同类结构的概括。
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话时现造的。
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度抽象概括。
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语法单位替换的规则。
⽤有限的规则表达⽆限的内容需要⽤聚合规则,按照聚合规则同类的单位在同⼀位臵可以互相替换,因为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
第4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4-1】为什么轴心受拉构件开裂后,当裂缝增至一定数量时,不再出现新的裂缝?在裂缝处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力,所有拉力均由钢筋来承担,钢筋通过粘结力将拉力再传给混凝土。
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不断增加,裂缝处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钢筋不断通过粘结力将拉力传给相邻的混凝土。
当相邻裂缝之间距离不足以使混凝土开裂的拉力传递给混凝土时,构件中不再出现新裂缝。
【4-2】如何确定受拉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1) 当0t t εε=时,混凝土开裂,这时构件达到的开裂荷载为:000(1)tcr c t c E t N E A E A εαρε==+(2) 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构件即进入第Ⅲ阶段,荷载基本维持不变,但变形急剧增加,这时构件达到其极限承载力为:tu y s N f A =【4-3】 在轴心受压短柱荷载试验中,随着荷载的增加,钢筋的应力增长速度和混凝土的应力增长速度哪个快?为什么?(1)第Ⅰ阶段,开始加载到钢筋屈服。
钢筋增长速度较快。
此时若忽略混凝土材料应力与应变关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则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分别为s E ε和c E ε,由于s c E E >,因此钢筋增长的速度较快,若考虑混凝土非线性的影响,此时混凝土应力与荷载关系呈一条上凸的曲线,则钢筋增长的速度相对混凝土更快。
(2)第Ⅱ阶段,钢筋屈服到混凝土被压碎。
混凝土增长速度较快。
当达到钢筋屈服后,此时钢筋的应力保持不变,增加的荷载全部由混凝土承担,混凝土的应力加速增加,应力与荷载关系由原来的上凸变成上凹。
(图4-9)【4-4】如何确定轴心受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为什么在轴压构件中不宜采用高强钢筋?(1)当00.002εε==时,混凝土压碎,短柱达到极限承载力cu c y s N f A f A ''=+(2)由于当轴压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00.002sεεε'===,相应的纵筋应力值为:32200100.002400/s s s E N mm σε''=≈⨯⨯=由此可知,当钢筋的强度超过2400/N mm 时,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不宜采用高强钢筋。
第四章动态数列一、填空题1.绝对数动态数列可以分为数列和数列。
2.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和。
3.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增长速度= 。
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和。
5.某企业1996年至2000年的产品产量(公斤)为550、570、600、630、700。
则该企业1996年至2000年平均产量为。
6.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是:累计增长量= 。
二、判断题1.各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2.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3.某产品产量2003年是1998年的135%,则1999年——2003年的平均发展速度135。
()为6%4.在用按月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时,各月季节指数之和应等于1200%。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产量2002年比2000年增长了8%,2003年比2000年增长了12%,则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8%×12%。
()6.某高校学生人数2001年比2000年增长2%,2002年比2001年增长5%,2003年比2002年8%,则2000年到2003年该校学生总的增长了15.67%。
()7.在用按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比率时,各季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1200%。
()8.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00。
()9.相邻两个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10.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11.相邻两个定基增长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增长速度。
()12.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1。
()13.如果现象发展没有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等于0。
()14.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15.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
()三、单项选择题1.累计增长量等于()。
A.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B.报告期水平减去前一期水平C.相邻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最末水平比最初水平2.环比增长速度等于()。
第四章思考题4.1为什么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参照系中,一个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d dt d ?在什么情况下0=*dtd G ?在什么情况下0=⨯G ω?又在什么情况下0=dt d G ? 4.2式(4.1.2)和式(4.2.3)都是求单位矢量i 、j 、k 对时间t 的微商,它们有何区别?你能否由式(4.2.3)推出式(4.1.2)?4.3在卫星式宇宙飞船中,宇航员发现自己身轻如燕,这是什么缘故?4.4惯性离心力和离心力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5圆盘以匀角速度ω绕竖直轴转动。
离盘心为r 的地方安装着一根竖直管,管中有一物体沿管下落,问此物体受到哪些惯性力的作用?4.6对于单线铁路来讲,两条铁轨磨损的程度有无不同?为什么?4.7自赤道沿水平方向朝北或朝南射出的炮弹,落地是否发生东西偏差?如以仰角 40朝北射出,或垂直向上射出,则又如何?4.8在南半球,傅科摆的振动面,沿什么方向旋转?如把它安装在赤道上某处,它旋转的周期是多大?4.9在上一章刚体运动学中,我们也常采用动坐标系,但为什么不出现科里奥利加速度?第四章思考题解答4.1.答: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即为相对于静止参考系的变化率。
从静止参考系观察变矢量G 随转动系以角速度ω相对与静止系转动的同时G 本身又相对于动系运动,所以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 d dt d 。
其中dtd G *是G 相对于转动参考系的变化率即相对变化率;G ω⨯是G 随动系转动引起G 的变化率即牵连变化率。
若G 相对于参考系不变化,则有0=*dtd G ,此时牵连运动就是绝对运动,G ωG ⨯=dtd ;若0=ω即动系作动平动或瞬时平动,则有0=⨯G ω此时相对运动即为绝对运动 dtd dt d G G *=;另外,当某瞬时G ω//,则0=⨯G ω,此时瞬时转轴与G 平行,此时动系的转动不引起G 的改变。
当动系作平动或瞬时平动且G 相对动系瞬时静止时,则有0=dtd G ;若G 随动系转动引起的变化G ω⨯与相对动系运动的变化dt d G *等值反向时,也有0=dt d G 。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一.思考题1.火车在拐弯时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平动? 答:不是平动。
2.假定一次内部爆炸在地面上开出巨大的洞穴,它的表面被向外推出,这对地球绕自身轴转动和绕太阳的转动有何影响?答:绕自身轴转动角速度减小,而绕太阳转动可认为未受到影响。
3.对静止的刚体施以外力作用,如果合外力为零,刚体会不会运动?答:对静止的刚体,只要0=外M ,就会转动。
因0=合F ,而外M 不一定为零,故刚体有可能运动。
4.如果刚体转动的角速度很大,那么(1)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是否一定很大?(2)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矩是否一定很大?答:(1)否。
(2)否。
因为F 、M 与ω没有因果关系,而对于刚体的转动变化与力无关,只取决于力矩的作用。
5.为什么在研究刚体转动时,要研究力矩的作用?力矩和哪些因素有关?答:因为力矩是改变刚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与力的大小、作用点及方向有关。
6.试证:匀质细棒在光滑平面上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时,不管力作用在哪些,它的质心加速度总是零。
证:由牛顿运动定律——质心运动定律可知,a m dtv d m F ϖϖϖ==。
由题可知,细棒受合力0=F ϖ.0=∴a ϖ。
与力作用的位置无关。
7.在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时,能把物体的质量看作集中在质心处吗?答:不能。
因为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别有关。
若采用回转半径处理,在某些情况(转轴不过质心)可以。
8.一个转动着的飞轮,如不供给它能量,最终将停下来,试用转动定律解释这个现象。
答:由转动定律,dtd J M ω=转动着的轮子一般总会受到阻力矩的作用,若不外加力矩,克服阻力矩做功,轮子最终会停下来(受阻力矩作用,ω越来越小)。
9.将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放在桌子上使它旋转,如何判定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为什么?答:转动时间短的是生鸡蛋,从转动动能来分析,设初始两者动能相同,因为生蛋内部是流体,各点的角速度不等,各层间有相对流动,越向内其速度越小,由于流动各层间有摩擦,要消耗能量。
分析化学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思考问题1、什么是滴定分析法?答: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1.1、滴定分析的特点: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4.用途广泛。
1.2、什么时候进行一滴半滴操作: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1.3、分析实验中仪器的注意事项:移液管(一直二靠三斜四停)、酸(碱)式滴定管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2、什么是标准溶液、滴定剂?答:标准溶液是指含有某一特定浓度的参数的溶液,比如Cl或Fe的标准溶液。
当用标准溶液代替样品进行测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与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相符。
如果得到相符的结果,则说明测试操作正确。
2.1、标准溶液的用途:标准溶液还可用来校准仪器,比如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以及pH计和pH/ISE 计等电化学仪器。
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用来绘制校准曲线,从而可以用得到的校准曲线反查测试样品的浓度,这个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并和样品溶液一起进行测试物性2.2、容量瓶操作有哪些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滴定分析法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分类结果怎样?答: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第四章旅游资源思考题1.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和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可进入性:(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3)旅游基础设施: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4)旅游上层设施:指那些虽然也可以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是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5)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以游客接待量的变化为表现特征的发展或演进过程,称之为该景区景点的生命周期。
(6)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在对该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开展调查和研究。
2.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出其分类标准或依据。
答:略。
3.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特点一:多样性。
旅游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集合概念,即任何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此外,旅游资源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反映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特点二:吸引力的定向性。
任何一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定向性特点,而不大可能对所有的消费者人群都具有同等吸引力。
特点三:垄断性。
除了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当代人造物之外,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
即使有仿制物,这种仿制物脱离了原有的特定历史和环境而不再具有原真性,从而失去其原物所有的价值和意义。
特点四:易损性。
一项使用过度的有形资源可能会因此而逐渐损毁,无形的旅游资源如果维护不当,短期内同样也难以恢复。
特点五:可创新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旅游消费者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时尚潮流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使得人造资源的创新成为可能。
4.决定一项旅游资源价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答: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品质及坐落地点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
4.1答:不对,因为电场强度是一个只与电场有关,而与电荷无关的量,所以此说法不对。
4.2答:(1)电场力的方向由场强方向和受力物体所带电荷的正负决定,先判断出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然后转0180即得负电荷的受力方向。
(2)朝下4.3答:不对。
当r趋于0时,电荷就不能被看作点电荷了,所以就不能用点电荷的电场公式了。
4.4答:(1)不代表。
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一系列曲线,不代表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2)电场线不能相交。
电场强度是电场场点的单值函数,在没有电荷的任何两条电场线不会相交。
4.5答:(1)不能利用高斯定理求出它们所产生的场强。
因为三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不具有球对称性,高斯面上各点的场强不论其大小还是与球面面元的夹角都不是常数。
(2)高斯定理适用于一切静电场,所以对此球面高斯定理成立。
4.6答:(1)、不正确。
高斯面上场强为0,说明该面内净电荷(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0,不能说明面内没有电荷。
举例:高斯面内同时有一个带电量为q和正电荷和一个带电量为-q的负电荷。
(2)、不正确。
举例:如图所示,高斯面内无电荷,在高斯面外有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则高斯面上场强不为零。
(3)、不正确。
举例,同(2)。
(4)、不正确。
若在空间有一电偶极子。
以正电荷为中心,以正负电荷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做一圆形高斯面。
则此高斯面内有净电荷,但正负电荷的连线与高斯面相交的一点电场强度为零。
4.7答:(1)、不对。
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由高斯面内外的所有电荷决定(2)、正确。
4.8答:(1)、不改变(2)、不改变(3)、改变4.9 C4.10 BA选项错误因为内部场强始终为零B选项正确。
C 被气球表面掠过的点的场强从非零值变为零,场强减小。
答:当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两力平衡时,带电粒子的轨迹是直线。
4.12答:(1)不一定。
匀强电场中,场强相等,但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势不一定处处相等。
4-2 傅里叶定律方向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是正值4-4 纯金属与其合金比较,热导率哪个大?答:在各类物质中,纯金属的热导率为,合金的热导率为, 故热导率纯金属比合金大。
采用数学上的等比定律可得度差就越大,即温度差与热阻成正比。
4-7 在平壁热传导中可以计算平壁总面积A的导热速率Q,也可以计算单位面积的导热速率(即热流密度)。
而圆筒壁热传导中,可以计算圆筒壁内、外平均面积的导热速率Q,也可以计算单位圆筒长度的壁面导热速率,为什么不能计算热流密度?温材料的先后次序对保温效果是否有影响?答:(1)改变。
为了保温,应使总的导热热阻最大,当管外包裹两层保温材料时,热导率小的材料包裹在管内时,其导热热阻为:热导率大的材料包裹在管内时,其导热热阻为:4-9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对流传热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流体的物理性质:有比热容,热导率、密度、粘度和体积膨胀系数;滴状冷凝,蒸气冷凝多为膜状冷凝。
影响膜状冷凝传热的因素有哪些?答:(1)在滴状冷凝时,冷凝液在壁面上聚集成许多分散的液滴,沿壁面滚下,互相合并成更大的液滴,露出冷凝壁面,使蒸气能在壁面上冷凝,其热阻比膜状冷凝时小,因此滴状冷凝传热系数可能比膜状冷凝时高出倍。
4-15 同一液体,为什么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大?答:因为相变时液体吸收汽化热变成蒸汽,或蒸汽放热r变为液体。
对于同一液体,其r比大得多,故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大。
4-17换热器在折流或错流操作时的平均温度差如何计算?答:计算错流或折流时的平均温度差,通常是先按逆流算出对数平均温度差,然后再乘以温差校正系数,即=,4-20 何谓透热体、白体、黑体、灰体?答:(1)当物体的透过率时,即表示该物体对投射来的热辐射线既不吸收也不反射,而是全部透过,这种物体称为透热体;(2)物体的反射率是表明物体反射辐射能的本领,当时称为绝对白体,简称白体。
第四章呼吸作用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乙醛酸循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抗氰呼吸;呼吸作用氧饱和点;无氧呼吸的消失点;未端氧化酶巴斯德效应呼吸速率;呼吸商;呼吸跃变;能荷;生物氧化。
(二)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要说明其生理意义EMP;TCAC;PPP;GAC;ETS;PEP;Cyt;CoQ或UQ;P/O比;R.Q.;FP;SHAM;DNP。
(三)问答题:1.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有何生物学意义?2.TCA循环的特点和意义如何?3.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有哪些?4.油料种子呼吸作用有何特点?5.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什么会使植物受到伤害?6.以化学渗透假说说明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7.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通过EMP-TCA循环、呼吸链彻底氧化,可以生成多少ATP?能量转换效率是多少?8.呼吸作用的反馈调节表现在哪些方面?9.呼吸作用与谷物种子、果蔬贮藏有何关系?10.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关系如何?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压力流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细胞质泵动学说;代谢源;代谢库;源-库单位;转移细胞;韧皮部装载与卸出;叶面积系数;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二)问答题:1.如何证明植物同化物长距离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2.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与卸出机理如何?3.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实验证据及遇到的难题。
4.试述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特点和规律5.提高作物光射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缩写1 .AP 动作电波,也叫动作电位2 .CaM 钙调素3.PI 磷脂酰肌醇4 .PIP 磷脂酰肌醇-4- 磷酸5 .PIP2 为磷脂酰肌醇-4 ,5- 二磷酸6.IP 3 肌醇-1 ,4 ,5- 三磷酸7 .DG (DAG )二酰甘油8 .PLC 磷酸脂酶C9 .PK 蛋白激酶10 .PP蛋白磷酸酯酶11 .PKC 蛋白激酶 C12 .cAMP 环腺苷酸名词1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所有权: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拥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占有权能: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能: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收益权能: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为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分权能: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产权: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对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自然人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两种形式股份公司: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公司。
公共产品: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基础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两部分,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信、水利等设施。
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
二、简述题1、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1)马克思是从两层含义上来论述所有制范畴的,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的;一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表示占有主体对占有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利。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思考题解答】1.在硫酸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的大小次序为:--+>>244SO HSO Hr r r 试加以说明。
答:离子强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是与离子的电荷和离子的体积有关,电荷越高,影响越大,体积越大,影响越大,而受电荷的影响程度大于体积的影响程度,而上述三种离子的体积大小为H +<SO 42-<HSO 4-,但SO 42-是2价离子,所以三种离子的浓度系数的大小顺序为--+>>244SO HSO H r r r 。
2. 于苹果酸溶液中加入大量强电解质,苹果酸酸的浓度常数K c a1和K c a2之间的差别是增大还是减少?对其活度常数K 0a1和K 0a2的影响又是怎样?答:-+==-+4111][]][[042242HSO H aca r r K O C H O HC H K-+-==--+242422242242][]][[O c H O HC a c a r r r KO HC O C H K当加入大量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离子的活度系数均减小离子的价奋越高,减小的程度越大,所以这时K c a1和K c a2均增大。
由于22242424H C O C O HC O r r r --<<,所以K c a1增加幅度大,K c a2增加幅度小,所以K c a1和K c a2之间的差别是增大了,由于浓度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离子强度无关,所以K 0a1和K 0a2不受影响。
3. 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1)43PO H —42HPO Na 不是 (2)42SO H —-24SO 不是 (3)32CO H —-23CO 不是(4)-+-COO CH NH COOH CH NH 2223 不是(5)+Ac H 2—-Ac 不是 (6)+H N CH 462)(—462)(N CH 是4. 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标定NaOH 溶液时,若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共第一次合作D.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辛亥革命的失败D.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是( )A.香港海员罢工B.省港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B.关于工农联盟问题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瞿秋白6.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黄埔军校同旧式军校根本区别之处在于( )A.注重军事训练B.注重文化学习C.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D.聘请外国军事顾问7. 1924年 ( )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中国共产党一大B.中国共产党二大C.国民党一大D.国民党二大8. 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A.农民B.工人C.知识分子D.小资产阶级9.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10.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 )A.北京 B.长沙C.武汉 D.上海1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3.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14. 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C.上海工人罢工 D.二七惨案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16.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17.1915年9月在( )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18.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土地革命总路线19.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0.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共代表大会是( )A.一大B.二大C.三大D.四大21.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和大革命的最终失败的事件是( )A.“四一二政变”B.“七一五分共”C.“八一”南昌起义D.“三二〇”事件22.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所说的“这个潮流”指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C.维新变法思潮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24.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C.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D.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25.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以下各项中,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是( )A.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俄国学习C.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D.积极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26.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他明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有的广泛性和不彻底性C.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D.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27.周恩来早年曾“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最终“定妥了目标”即共产主义。
他曾说道:“我认的主义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的要为他宣传奔走。
”在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中,周恩来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B.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C.具有先进思想的封建农民D.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28.“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提出这一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三大D.中共二大29.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 )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B.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30.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1.有人曾用“一个政治基础,两个政党力量,三方力量促成,四个阶级联盟”来评价国共第一次合作,其中,所谓的“一个政治基础”指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32.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33.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后,终于意识到“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34.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35.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6.1927年7月15日,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没有进行土地革命D.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37.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三座大山”压迫。
这“三座大山”是指()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2. 五四运动是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有()A.工人阶级B.学生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是因为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这些阻碍来自于()A.外国资本的压迫B.本国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4.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A.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B.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C.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D.提出“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5.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 )A.商团叛乱B.暗杀廖仲恺C.中山舰事件D.整理党务案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A.主张社会革命B.提倡民主和科学C.主张文学革命D.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A.联俄B.联共C.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8.20世纪早期,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