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第二讲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1、 如图1,求证:AB +AE >BC +CD +DE

2、 如图2,AC 、BD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且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AC +BD >2

1(AB +BC +CD +AD )。

3、 如图3,⊿ADE 和⊿ABC 中,∠EAD =∠AED =∠BAC =∠BCA =45°又有∠BAD =∠BCF ,

(1) 求∠ECF +∠DAC +∠ECA 的度数;

(2) 判断ED 与FC 的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4、 求∠a 的度数。

5、如图5,∠A =30°,求∠B +∠C +∠D +∠E 的度数。

6、将图6-1中线段AD 上一点E (点A 、D 除外)向下拖动,依次可得图6-2、图6-3、图6-4,分别探究图6-2、图6-3、图6-4中∠A 、∠B 、∠C 、∠D 、∠E (∠AED )之间有什么关系?

7、如图7,在⊿ABC 中D 是BC 上任意一点,E 是AD 上任意一点,试说明:AB +AC >BE +EC 。

8、如图8,已知DM 平分∠ADC ,BM 平分∠ABC ,且∠A =27°,∠M =33°,则∠C = 。

9、如图9所示,点E 和点D 分别在⊿ABC 的边BA 和CA 的延长线上,CF 、EF 分别平分∠ACB 和∠AED ,试探索∠F 与∠B ,∠D 的关系: 。

10、如图10,⊿ABC 的一条外角平分线是CE ,F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FG ∥EC 交AB 于点G ,已知∠DCE =50°,∠ABC =40°,求∠FGA 的度数。

11、如图11,在⊿ABC 中,∠B =∠C ,FD ⊥BC ,ED ⊥AB ,∠AFD =158°,则∠EDF

=。

12、如图12-1,BP、CP是任意⊿ABC的∠B、∠C的角平分线。

(1)探求∠BPC与∠A的数量关系。

(2)∠BPC能等于90度吗?说明理由。

(3)当∠A为多少度时,∠BPC=2∠A?

(4)把图12-1中的⊿ABC变成图12-2中的四边形ABCD,BP、CP仍然是∠B、∠C 的角平分线,猜想∠BPC与∠A,∠D有何数量关系?(只写出猜想结果,不写说理过程)。

13、如图13,在⊿ABC中,∠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探索∠F和∠A的关系。

14、如图14,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

1

,若∠A

=40°,则∠A

1为度;同样的方法作出∠A

2

,则∠A

2

的度数是度;

依次下去,当作出∠A

n

时,它的度数是度。

15、如图15,由图15-1的⊿ABC沿DE折叠得到图15-2;图3;图4。

(1)如图2,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4,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6、如图16,已知⊿ABC,将点A向下拖动,依次可得到图1、图2、图3。分别探究图中

∠A、∠B、∠C、∠D、∠E有什么关系?

17、(1)小明有两根5㎝、8㎝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边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还需再选用一根()长的木棒。

A、5㎝

B、8㎝

C、5㎝或8㎝

D、大于3㎝且小于13㎝的任意长

(2)⊿ABC中,有两边长分别为6和7,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1<l<13

B、13<l<25

C、14<l<26

D、无法确定(3)已知⊿ABC的边长分别为2x+1,3x,5,则⊿ABC的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A、6<L<36 B、10<L≤11 C、11≤L<36 D、10<L <36

(4)设a,b,c是⊿ABC的三边长,则:|a+b+c|+|a-b-c|+|b-c-a|+|c -b-a|=。

18、(1)已知四根长度分别为3、6、8、10的木棒,任意选取三根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长为9、6、5、3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共有()种选法。

A、4

B、3

C、2

D、1

19、⑴盒中装有四根长度分别为1、3、4、5的细木棒,小明手中有一根长度为3的细木棒,现从盒中取出两根细木棒与小明手中的细木棒放在一起组成三角形,则不同的取法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⑵设a,b,c均为自然数,且a≤b≤c,a+b+c=11,试问以a,b,c不边长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20、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在,点E是AB上的一个动点,若CD=4,则DE的最小值为。

21、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6平方厘米,则S阴影=。

22、给出下列命题: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何一个内角;

②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4,它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③三角形的最小内角不能大于60°;

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其中真命题有()个

23、在⊿ABC中,2∠A=3∠B,且∠C-30°=∠A+∠B,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30度的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4、如图,在⊿ABC中,∠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

25、如图,⊿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I点(∠ACB>∠ABC),AI交BC于D,作IE ⊥BC于E,下列结论:①∠CID+∠ABI=90°;②∠BID=∠CIE;③∠IBD=∠DIE;

④∠DIE=∠ACI-∠ABI。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

26、⑴如图,∠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An-1BC的平分线与∠An-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n,同样操作,作⊿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BP1,CP1交于点P1,⊿A1BC中两个外角的平分线BP2,CP2交于点P2,……,⊿An-1BC两个外角的平分线BPn,CPn,交于点Pn,设∠A=a,则∠BPnC=。

⑵如图,在⊿ABC中,∠A=m°,∠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和∠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12BC和∠A2012CD的平分线

交于点A2013,则∠A2013=度。

⑶已知∠ACE是⊿ABC的外角,BD平分∠ABC,CD平分∠ACE,∠BAC=50°,则∠BDC的度数为,∠CAD的度数为。

⑷如右图所示,在⊿ABC中,CD、BE是外角平分线,BD、CE是内角平分线,BE、CE 交于E,BD、CD交于D,试探索∠D与∠E的关系:。

2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决问题:已知在⊿ABC中,∠A=60°,

如图1∠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可求得∠BOC=120°;

如图2,∠ABC、∠ACB的三等分点交于点O1、O2,则∠BO1C=。

如图3,∠ABC、∠ACB的n等分线交于点O1、O2、……On,则∠BO1C =。

∠BOn-1C=。(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 型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二讲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1、如图1,求证:AB+AE>BC+CD+DE 1 2、如图2,AC、BD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且AC、BD相交于点O,求证:AC+BD> 2(AB+BC+CD+AD)。 3、如图3,⊿ADE和⊿ABC中,∠EAD=∠AED=∠BAC=∠BCA=45°又有∠BAD=∠BCF, (1)求∠ECF+∠DAC+∠ECA的度数; (2)判断ED与FC的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4、求∠a的度数。 5、如图5,∠A=30°,求∠B+∠C+∠D+∠E的度数。 6、将图6-1中线段AD上一点E(点A、D除外)向下拖动,依次可得图6-2、图6-3、图6-4,分别探究图6-2、图6-3、图6-4中∠A、∠B、∠C、∠D、∠E(∠AED)之间有什么关系 7、如图7,在⊿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E是AD上任意一点,试说明:AB+AC>BE+EC。 8、如图8,已知DM平分∠ADC,BM平分∠ABC,且∠A=27°,∠M=33°,则∠C =。 9、如图9所示,点E和点D分别在⊿ABC的边BA和CA的延长线上,CF、EF分别平分∠ACB和∠AED,试探索∠F与∠B,∠D的关系:。

10、如图10,⊿ABC的一条外角平分线是CE,F是CA延长线上一点,FG∥EC交AB于点G,已知∠DCE=50°,∠ABC=40°,求∠FGA的度数。 11、如图11,在⊿ABC中,∠B=∠C,FD⊥BC,ED⊥AB,∠AFD=158°,则∠EDF =。 12、如图12-1,BP、CP是任意⊿ABC的∠B、∠C的角平分线。 (1)探求∠BPC与∠A的数量关系。 (2)∠BPC能等于90度吗说明理由。 (3)当∠A为多少度时,∠BPC=2∠A (4)把图12-1中的⊿ABC变成图12-2中的四边形ABCD,BP、CP仍然是∠B、∠C的角平分线,猜想∠BPC与∠A,∠D有何数量关系(只写出猜想结果,不写说理过程)。 13、如图13,在⊿ABC中,∠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探索∠F和∠A的关系。 14、如图14,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 1 ,若∠A= 40°,则∠A 1为度;同样的方法作出∠A 2 ,则∠A 2 的度数是度;依次下 去,当作出∠A n 时,它的度数是度。 15、如图15,由图15-1的⊿ABC沿DE折叠得到图15-2;图3;图4。(1)如图2,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4,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典型模型及例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相似三角形模型 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 (一)A字型、反A字型(斜A字型) (平行)(不平行) (二)8字型、反8字型 B C B C(蝴蝶型) (平行)(不平行) (三)母子型 (四)一线三等角型: 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一个与等腰三角 形的底角相等的顶点在底边所在的直线上,角的两边分别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如图所示: (五)一线三直角型: 三直角相似可以看着是“一线三等角”中当角为直角时的特例,三直角型相似通常是以矩形或者正方形形为背景,或者在一条直线上有一个顶点在该直线上移动或者旋转的直角,几种常见的基本图形如下:当题目的条件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直角时,就要考虑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完整的三直角型相似, 这往往是很多压轴题的突破口,进而将三角型的条件进行转化。 (六)双垂型: 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 一线三等角的变形

. 一线三直角的变形 2: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 (1)母子型相似三角形 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 求证:OE OA OC ?=2 . 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 求证:(1)DA DE DB ?=2; (2)DAC DCE ∠=∠. 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 求证:EG EF BE ?=2 . 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 . 2、已知:AD 是Rt △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求证:(1)△AME ∽△NMD; (2)ND 2 =NC·NB 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E 是AC 上一点,CF ⊥BE 于F 。 求证:EB·DF=AE·DB 4.在?ABC 中,AB=AC ,高AD 与BE 交于H ,EF BC ⊥,垂足为F ,延长AD 到G ,使DG=EF ,M 是AH 的中点。 求证:∠=?GBM 90 5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2,AC =4,P 是斜边AB 上的一个动点,PD ⊥AB ,交边AC 于点D (点D 与点A 、C 都不重合),E 是射线DC 上一点,且∠EPD =∠A .设A 、P 两点的距离为x ,△BEP 的面积为y .(1)求证:AE =2PE ;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EP 与△ABC 相似时,求△BEP 的面积. (2)双垂型 A C D E B D E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第二讲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1、 如图1,求证:AB +AE >BC +CD +DE 2、 如图2,AC 、BD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且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AC +BD >2 1(AB +BC +CD +AD )。 3、 如图3,⊿ADE 和⊿ABC 中,∠EAD =∠AED =∠BAC =∠BCA =45°又有∠BAD =∠BCF , (1) 求∠ECF +∠DAC +∠ECA 的度数; (2) 判断ED 与FC 的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4、 求∠a 的度数。 5、如图5,∠A =30°,求∠B +∠C +∠D +∠E 的度数。 6、将图6-1中线段AD 上一点E (点A 、D 除外)向下拖动,依次可得图6-2、图6-3、图6-4,分别探究图6-2、图6-3、图6-4中∠A 、∠B 、∠C 、∠D 、∠E (∠AED )之间有什么关系? 7、如图7,在⊿ABC 中D 是BC 上任意一点,E 是AD 上任意一点,试说明:AB +AC >BE +EC 。 8、如图8,已知DM 平分∠ADC ,BM 平分∠ABC ,且∠A =27°,∠M =33°,则∠C = 。 9、如图9所示,点E 和点D 分别在⊿ABC 的边BA 和CA 的延长线上,CF 、EF 分别平分∠ACB 和∠AED ,试探索∠F 与∠B ,∠D 的关系: 。 10、如图10,⊿ABC 的一条外角平分线是CE ,F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FG ∥EC 交AB 于点G ,已知∠DCE =50°,∠ABC =40°,求∠FGA 的度数。 11、如图11,在⊿ABC 中,∠B =∠C ,FD ⊥BC ,ED ⊥AB ,∠AFD =158°,则∠EDF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令狐采学 一、三角形的重要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角平分线(角分线)中线(分面积等)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二、八字模型: 证明结论:∠A+∠B=∠C+∠D 三、飞镖模型: 证明结论:1.∠BOC=∠A+∠B+∠C 四、角分线模型: 如图,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D相交于点D, 试探索∠A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ABC两个外角(∠CAD、∠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探索∠P与∠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题型一、三角形性质等应用

1.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 A.120 B.150 C.240 D.360 2.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 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cm2. 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 且S△ABC=4cm2,则S阴影=cm2. 4.A、B、C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S△ABC的面积是1,则S△A1B1C1的面积. 5.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6.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第二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学而思培优

第二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一、课标导航 二、核心纲要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180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可求第三角,或已知各角之间关系,求各角; ②证明角之间的关系. 2.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60 (3)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是. (4)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 ①已知外角和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中的一个可求“另一个”; ②可证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和; ③利用它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个角相等; ④利用它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3.几何模型

4.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 (2)方程思想, 本节重点讲解:一个性质(外角的性质),两大定理(三角形内、外角和定理),两个思想,四个模型(“小旗”模型,“飞镖”模型,“8”字模型和角平分线相关模型). 三、全能突破 基 础 演 练 1.-副三角板,按图11-2—1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 75.A o B 60. 65.C o D 55. 2.如图11-2 -2所示,在△ABC 中,,,ABD A BDC C ABC ∠=∠∠=∠=∠则A ∠的度数为( ). 36.A 72.B 108.C 144.D 3.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为( ). 40.A 100.B o C 10040.或 005070.或D

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第二讲三角形的角及倒角模型 1、如图1,求证:AB+AE>BC+CD+DE 2、如图2,AC、BD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且AC、BD相交于点O,求证:AC+BD1。AD)BC+CD+>(AB+2=∠BADBCA=45°又有∠中,∠EAD=∠AED=∠BAC=∠ 3、如图3,⊿ADE和⊿ABC ,BCF 的度数;DAC +∠ECA求∠(1) ECF+∠的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ED与FC(2)判断的度D+∠EB=30°,求∠+∠C+∠ 4、求∠a的度数。 5、如图5,∠A 数。、、图6-3D除外)向下拖动,依次可得图6-2上一点 6、将图6-1中线段ADE(点A、)之(∠AEDC、∠D、∠E6-2、图6-3、图6-4中∠A、∠B、∠,分别探究图图6-4 间有什么关系?AC+是EAD上任意一点,试说明:AB、如图7,在⊿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7 。>BE +ECC°,则∠M=33平分∠ABC,且∠A=27°,∠DM8、如图8,已知平分∠ADC,BM =。分别、EFBA的边和CA的延长线上,CF99、如图所示,点E和点D分别在⊿ABC 。∠D的关系: B平分∠ACB和∠AED,试探索∠F与∠, AB∥EC交,CEF是CA延长线上一点,FG,⊿10、如图10ABC的一条外角平分线是的度数。=40°,求∠FGA°,∠,已知∠于点GDCE=50ABCEDF°,则∠158=AFD,∠AB⊥ED,BC⊥FD,C=∠B中,∠ABC,在⊿11、如图11.=。 12、如图12-1,BP、CP是任意⊿ABC的∠B、∠C的角平分线。 (1)探求∠BPC与∠A的数量关系。

(2)∠BPC能等于90度吗?说明理由。 (3)当∠A为多少度时,∠BPC=2∠A? (4)把图12-1中的⊿ABC变成图12-2中的四边形ABCD,BP、CP仍然是 ∠B、∠C的角平分线,猜想∠BPC与∠A,∠D有何数量关系?(只写出猜想结果,不写说理过程)。 13、如图13,在⊿ABC中,∠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探索∠F和∠A的关系。 14、如图14,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若∠A1=40°,则∠A为度;同样的方法作出∠A,则∠A的度数是度;221依次下去,当作出∠A时,它的度数是度。 、如图15,由图15-1的⊿ABC沿DE折叠得到图15-2;图3; n15 图4。 (1)如图2,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4,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6、如图16,已知⊿ABC,将点A向下拖动,依次可得到图1、图2、图3。分别探究图中 ∠A、∠B、∠C、∠D、∠E有什么关系? 17、(1)小明有两根5㎝、8㎝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边做一个等 腰三角形,)长的木棒。还需再选用一根(. A、5㎝ B、8㎝ C、5㎝或8㎝ D、大于3㎝且小于13㎝的任意长

奥数几何 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

三角形五大模型 【专题知识点概述】 本讲复习以前所学过的有关平面几何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模型重温 一、等积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右图12::S S a b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 平行于CD .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二、等分点结论(“鸟头定理”) D C B A b a s 2 s 1

如图,三角形AED 占三角形ABC 面积的23×14=1 6 三、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 (“蝴蝶定理”) ① S 1︰S 2=S 4︰S 3 或者S 1×S 3=S 2×S 4 ② ②AO ︰OC=(S 1+S 2)︰(S 4+S 3) 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 S 1︰S 3=a 2︰b 2 ②S 1︰S 3︰S 2︰S 4= a 2︰b 2︰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a+b )2 模型四:相似三角形性质 如何判断相似 (1)相似的基本概念: 两个三角形对应边城比例,对应角相等。 (2)判断相似的方法: ①两个三角形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个三角形若有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且这两组对应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个 S 4 S 3 s 2 s 1O D C B A S 4 S 3s 2 s 1 b a

三角形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重要概念和性质 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角平分线 (角分线) 中线 (分面积等) 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八字模型: 三、飞镖模型: 证明结论: 1.∠BOC =∠ A +∠B +∠ C 四、角分线模型: 如图, BD 、CD 分别是∠ ABC 和∠ ACB 的角平分线, BD 、CD 相交于点 D , 试探索∠ A 与∠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 ABC 两个外角(∠ CAD 、∠ 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 . 探索∠ P 与∠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题型一、三角形性质等应用 5.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 说出 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 6.如图,直线 AC ∥ BD ,连接 AB ,直线 AC ,BD 及线段 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 四 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 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 PA ,PB , 构成∠ P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 是 0°角) ( 1)当动点 P 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 APB= ∠PAC+∠ PBD ; ( 2)当动点 P 落在第②部分时,∠ APB= ∠ PAC+∠PBD 是否成立?(直接回答) ( 3)当动点 P 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 PAC ,∠ APB ,∠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 动点 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1.如图,小亮从 A 点出发前进 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 A .120 B . 150 2.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 如果 AB=8cm , BE=4cm , DH=3cm , 10m , A 时, C . 向右转 15°,再前进10m ,又向右转 15°,这样一直 走 一共走了米数是( ) 240 D .360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BC 方向平移得到 △ DEF . 2 3. 如图,在 △ ABC 中,已知点 D , 且 S △ABC =4cm 2,则 S 阴影= 4. A 、B 、C 是线段 A 1B ,B 1C ,C 1A 的中点, E , F 分别为边 BC ,AD , 2 cm . S △ABC 的面积是 1,则 S △ A 1B 1C 1 的面积 CE 的中点,

三角形倒角

【例1】 (北京市竞赛题)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 B C ∠<∠<∠,47C A ∠=∠,则B ∠的 度数为 . 【解析】 设C x ∠=?,则4()7A x ∠=?,11 1801807 B A C x ∠=?-∠-∠=?-?, 则411 18077x x x <-<,解得7084x <<, 又4 7 x 是整数,得77x =,故44A ∠=?,59B ∠=?. 【例2】ABC ?中,A ∠是最小角,B ∠是最大角,且25B A ∠=∠,若B ∠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是n ?.则m n += . 【解析】 25A B ∠=∠,依题意得27 18055 B B B ∠?-∠∠≤≤,解得75100B ?∠?≤≤,故175m n +=. 【例3】 ⑴(河南竞赛题)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⑵ ABC ?的内角A ∠、B ∠、C ∠满足35A B ∠>∠,32C B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⑴ 三角形内角和360?,故最小的外角为2 360809 ??=?,它对应的内角为最大内角为100?. ⑵ C .∵35B A ∠<∠,∴22 35 C B A ∠∠<∠≤, ∴B C A ∠+∠<∠,180A A ?-∠<∠,90A ∠>?. 【例5】在ABC ?中,若2AB BC =,2B A ∠=∠,判断ABC ?的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并写出理由. D A C B . AB C ?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上图,∵2AB BC =,∴AB BC >, 根据大边对大角:ACB A ∠>∠,作ACD A ∠=∠,CD 与AB 交于点D , 根据等角对等边:AD CD =, 由外角定理:2BDC A ACD A ∠=∠+∠=∠, 又∵2B A ∠=∠,∴B BDC ∠=∠, 由等角对等边:CD BC =, 又∵2AB BC =, ∴1 2 AD BD CD BC AB ==== , ∴60B BCD BDC ∠=∠=∠=?, ∴1 302 ACD BDC ∠=∠=?, ∴90ACB ACD BCD ∠=∠+∠=?. 【例6】 如下图所示,在ABC ?中,90ACB ∠=?,D 、E 为AB 上两点,若AE AC =,45DCE ∠=?,求证: BC BD =.

七年级三角形四大模型

2016年01月07日liwei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5春?扬中市校级期末)如图1,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重叠在一起,∠A=30°, ∠C=45°△COD固定不动,△AOB绕着O点逆时针旋转α°(0°<α<180°) (1)若△AOB绕着O点旋转图2的位置,若∠BOD=60°,则∠AOC=; (2)若0°<α<90°,在旋转的过程中∠BOD+∠AOC的值会发生变化吗若不变化,请求出这个定值; (3)若90°<α<180°,问题(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4)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α度(0°<α<180°),问当α为多少度时,两个三角形至少有一组边所在直线垂直(请直接写出所有答案). 》 2.(2014?赤峰)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 (1)探究猜想: ①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 ②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 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拓展应用: 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 3.(2013秋?微山县期中)如图,若∠DBC=∠D,BD平分∠ABC,∠ABC=50°,则∠BCD的大小为()

A.50°B.100°C.130°D.150° 4.(2013春?连云区校级月考)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 A.120 B.150 C.240 D.360 5.如图,在△ABC中,∠A=42°,∠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E,则∠BDC 的度数是() / A.67°B.84°C.88°D.110°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2007?遵义)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cm2. 7.(2013秋?和县期末)如图,∠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A n﹣1BC的平分线与∠A n﹣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 n.设∠A=θ.则: (1)∠A1=; (2)∠A2=; ! (3)∠A n=.

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模型总结汇总

全等的相关模型总结 一、角平分线模型应用 1.角平分性质模型: 辅助线:过点G 作GE ⊥射线AC (1).例题应用: ①如图1,在中ABC ?,,cm 4,6,900 ==∠=∠BD cm BC CAB AD C 平分,那么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 cm. ②如图2,已知,21∠=∠,43∠=∠.BAC AP ∠平分求证:. 图1 图2 ①2 (提示:作DE ⊥AB 交AB 于点E ) ②21∠=∠Θ,PN PM =∴,43∠=∠Θ,PQ PN =∴,BAC PA PQ PM ∠∴=∴平分,. (2).模型巩固: 练习一: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BC>AB ,AD=CD ,BD 平分BAC ∠. .求证:?=∠+∠180C A 图3 练习二:已知如图4,四边形ABCD 中, 图4 练习三:如图5,,,900 CAB AF D AB CD ACB ABC Rt ∠⊥=∠?平分,垂足为,中,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1)求证:CE=CF. (2)将图5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 ' ' E D A ?的位置,使点' 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6所示,是猜想:' BE 于CF 又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图5 图6 练习四:如图7,90A AD BC =?,∠∥,P 是AB 的中点,PD 平分∠ADC. 求证:CP 平分∠DCB. 图7 A D E C B P 2 1 4 3

练习五:如图8,AB >AC ,∠A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D ,自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BE=CF . 图8 练习六:如图9所示,在△ABC 中,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F 交△BAC 的外角平分线AD 于点D ,F 为垂足,DE ⊥AB 于E ,并且AB>AC 。求证:BE -AC=AE 。 练习七: 如图10,D 、E 、F 分别是△ABC 的三边上的点,CE=BF ,且△DCE 的面积与△DBF 的面积相等,求证:AD 平分∠BAC 。 2.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比呈现 辅助线:延长ED 交射线OB 于F 辅助线:过点E 作EF ∥射线OB (1).例题应用: ①.如图1所示,在△ABC 中,∠ABC=3∠C ,AD 是∠BAC 的平分线,BE ⊥AD 于F 。 求证:1 ()2 BE AC AB = - 证明:延长BE 交AC 于点F 。 ②.已知:如图2,在中ABC ?, ,,AD AB D BC AD BAC =∠且于交的角平分线 分析:此题很多同学可能想到延长线段CM ,但很快发现与要证明的结论毫无关系。而此题突破口就在于AB=AD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过C 点作平行线来构造等腰三角形. 证明:过点C 作CE ∥AB 交AM 的延长线于点E. 例题变形:如图,21∠=∠,的中点为AC B ,.,N FB AN M FB CM 于于⊥⊥ 求证:①;2BM EF = ② ).(21 FN FM FB += (3).模型巩固: 练习一、 如图3,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 CE 垂直于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 图3 F E D C B A 图9

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方法技巧训练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基本模型练习

方法技巧训练(一)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基本模型 方法指导1三角形中角平分线的夹角的计算 类型1 两个内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1,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BE ,CF 相交于点G ,则∠BGC =90°+1 2 ∠A. 图1 图2图3 解题通法:三角形两内角的平分线的夹角等于90°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的和. 类型2 一个内角平分线和一个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2,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的外角,BP 与CP 相交于点P ,则∠P =1 2∠A. 解题通法:三角形一内角与另一外角的平分线的夹角等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类型3 两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3,在△ABC 中,BO ,CO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则∠O =90°-1 2 ∠A. 解题通法:三角形两外角的平分线的夹角等于90°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的差.K 1.如图,在△ABC 中,∠A =40°,点D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110°. 【变式1】如图,若点D 是∠ABC 的平分线与∠ACB 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D =20°. 【变式2】如图,若点D 是∠ABC 外角平分线与∠ACB 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D =70°. 【变式3】如图,BA 1和CA 1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 2是∠A 1BD 的平分线,CA 2是∠A 1CD 的平分线,BA 3是∠A 2BD 的平分线,CA 3是∠A 2CD 的平分线.若∠A 1=α,则∠A 2 019=α 2 2 018. 方法指导2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图形与辅助线

三角形中角度计算相关的模型

三角形中与角度计算相关的模型 两个定理: 一、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二、平面内,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其不相邻的两个外角和。 由上述两个定理可导出本文如下说要讲述的相关模型:8字模型、飞镖模型、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内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共顶点的角平分线与高线夹角模型。下面一一推导证明。

条件:AD、BC相交于点O。 结论:∠A+∠B=∠C+∠D。(上面两角之和等于下面两角之和) 证明:在∠ABO中,由内角和定理:∠A+∠B+∠BOA=180° 在∠CDO中,∠C+∠D+∠COD=180°, ∠∠A+∠B+∠BOA=180°=∠C+∠D+∠COD, 由对顶角相等:∠BOA=∠COD 故有∠A+∠B=∠C+∠D 应用:如下左图所示,五角星中,∠A+∠B+∠C+∠D+∠E=180°

条件:四边形ABDC如上左图所示。 结论:∠D=∠A+∠B+∠C。(凹四边形凹外角等于三个内角和) 证明:如上右图,连接AD并延长到E,则: ∠BDC=∠BDE+∠CDE=(∠B+∠1)+(∠2+∠C)=∠B+∠BAC+∠C。本质为两个三角形外角和定理证明。 应用:如下左图,则∠A+∠B+∠C+∠D+∠E+∠F=260°(下右图中两个飞镖)。

条件:△ABC 中,BI 、CI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I 。 结论:A I ∠+ ?=∠2 1 90 证明: ∵BI 是∠ABC 平分线,∴ABC ∠= ∠2 1 2 ∵CI 是∠ACB 平分线,∴ACB ∠=∠2 1 3 由A →B →I →C →A 的飞镖模型可知: ∠I =∠A +∠2+∠3=∠A + ABC ∠21+ACB ∠21=∠A +)180(21A ∠-?=A ∠+?2 1 90. 应用:如上图,BI 、CI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I 。 (1) 若∠A =60° ,则∠I =120° (2) 若∠I =110°,则∠A =40° (3) 若∠A =α,则∠I =α2 1 90+ ?。

三角形的倒角

三角形的倒角题型一:三角形的倒角模型 “飞镖模型” “8字模型” 注意:飞镖和8字模型不可以直接使用,需要证明后再 用. 【例1】(1)如下左图,∠B=45°,∠A=30°,∠C=25°,试求∠ADC的角度.(2)如下右图,∠A=30°,∠B=45°,∠D=50°,试求∠C的角度.

【例2】如图:在∠M的两边上分别取点P、点Q,在∠M内部取一点N,连接PN、QN,探索∠PNQ、∠M、∠MPN与∠MQ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3】(1)如图1,∠A+∠B+∠C+∠D+∠E=__________. (2)如图2,∠A+∠B+∠C+∠D+∠E+∠F=__________. 图1 图2

题型二:三角形中常见倒角构图 图1 I为∠A、∠B平分线的交点 图2 E为△ABC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图3 P为∠B的平分线和△ABC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图4 AD为∠BAC的平分线,AE为BC上的高 图5 E为∠ABC,∠ADC平分线的交点 图6 BE,DE为∠AB C和∠ADC的平分线

【例4】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______个; (3)在图2中,若∠D=40°,∠B=36°,∠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利用(1)的结论,试求∠P的度数; (4)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5)如图3所示,求∠A+∠B+∠C+∠D+∠E+∠F=_________. 【例5】如图1,∠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1)∠MAB和∠N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A和点B在运动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2)如图2,若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OM于点C,若∠ABC、∠CAE和∠ACF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过点G作GH⊥BE于H,判断∠AGH与∠BG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 图2

12.类比归纳专题:与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模型

类比归纳专题:与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模型 模型1:求同一顶点的角平分线与高线的夹角的度数 1.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1)已知∠B =40°,∠C =60°,求∠DAE 的度数; (2)设∠B =α,∠C =β(α<β),请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DAE ,并证明. 模型2:求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的度数 2.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BOC =120°,则∠A = _____. 3.如图,△ABC 中,点P 是∠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 (1)若∠A =80°,求∠BPC 的度数. (2)有位同学在解答(1)后得出∠BPC = 90°+12∠A 的规律,你认为正确吗?请给出 理由. 模型3:求一内角平分线与一外角平分线的夹角的度数 4.如图,在△ABC 中,BA 1平分∠ABC ,CA 1平分∠ACD ,BA 1,CA 1相交于点A 1. (1)求证:∠A 1=1 2 ∠A ; (2)如图,继续作∠A 1BC 和∠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得∠A 2;作∠A 2BC 和∠A 2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3,得∠A 3……依此得到∠A 2017,若∠A =α,则∠A 2017= _____________.

模型4:求两外角平分线的夹角的度数 【方法5】 5.(1)如图,BO平分△ABC的外角 ∠CBD,CO平分△ABC的外角∠BCE,则 ∠BOC与∠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请就(1)中的结论进行证明.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1)∵∠B=40°,∠C=60°, ∴∠BAC=180°-∠B-∠C=180°-40°-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一)与三角形的角有关的四种几何模型

专题训练(一)与三角形的角有关的四种几何模型 模型一角的“8”字模型 如图1-ZT-1所示,AC,BD相交于点O,连接AD,BC. 结论:∠A+∠D=∠B+∠C. 图1-ZT-1 模型结论的推导: ∵∠A+∠D+∠AOD=180°(), ∠B+∠C+∠BOC=180°(), 又∠AOD=∠BOC(), ∴∠A+∠D=∠B+∠C. 模型的应用: 1.如图1-ZT-2,∠A=43°,∠D=57°,∠C=37°,则∠B的度数为. 图1-ZT-2 2.如图1-ZT-3,∠A+∠B+∠C+∠D+∠E= . 图1-ZT-3 3.(1)如图1-ZT-4①,求∠CAD+∠B+∠C+∠D+∠E; (2)如图②,求∠CAD+∠B+∠ACE+∠D+∠E. 图1-ZT-4 4.如图1-ZT-5,已知∠1=∠2,∠3=∠4,判断∠A,∠C与∠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ZT-5 模型二角的燕尾模型 如图1-ZT-6所示,有结论:∠BDC=∠BAC+∠B+∠C. 图1-ZT-6 模型结论的推导: 如图1-ZT-6,连接AD并延长到点E. ∵∠BDE=∠B+∠BAD(), ∠CDE=∠C+∠CAD(), ∴∠BDE+∠CDE=∠B+∠C+∠BAD+∠CAD. 又∵∠BDC=∠BDE+∠CDE,∠BAC=∠BAD+∠CAD,∴∠BDC=∠BAC+∠B+∠C. 模型的应用: 5.如图1-ZT-7,已知∠A=60°,∠BDC=120°,∠C=37°,则∠B= °. 图1-ZT-7 6.如图1-ZT-8,在四边形ABCD中,AM,CM分别平分∠DAB和∠DCB,AM与CM交于点M.探究∠AMC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1-ZT-8 7.如图1-ZT-9,求∠A+∠B+∠C+∠D+∠E+∠F.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 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 (一)A 字型、反A 字型(斜A 字型) A B C D E (平行) C B D E (不平行) (二)8字型、反8字型 J O A D B C A B C D (蝴蝶型) (平行)(不平行) (三)母子型 (四)一线三等角型: 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 (五)一线三直角型: (六)双垂型: 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 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8字型拓展

C B E D A 共享性 G A B C E F 一线三等角的变形 一线三直角的变形 第二部分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 母子型相似三角形 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 求证:OE OA OC ?=2 . 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ABC DEB ∠=∠. 求证:(1)DA DE DB ?=2 ;(2)DAC DCE ∠=∠. 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 求证:EG EF BE ?=2 . 相关练习: 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 2、已知:AD 是Rt △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 交于一点N 。 求证:(1)△AME ∽△NMD;(2)ND 2 =NC ·NB 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E 是AC 上一点,CF ⊥BE 于F 。 求证:EB ·DF=AE ·DB 4.在?ABC 中,AB=AC ,高AD 与BE 交于H ,EF BC ⊥,垂足为F ,延长AD 到G ,使DG=EF ,M 是AH 的中点。 求证:∠=?GBM 90 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 A C D E B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一、三角形的重要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角平分线(角分线)中线(分面积等)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二、八字模型: 证明结论:/ A+Z B=Z C+Z D 三、飞镖模型: 证明结论:1. Z BO GZ A+Z B+Z C 四、角分线模型: 如图,BD CD分别是Z ABC和Z ACB的角平分线,BD CD相交于点D, 试探索Z A与Z 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 ABC两个外角(Z CAD Z 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探索Z P与Z 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题型一、三角形性质等应用

1. 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 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 ) A. 120 B . 150 C . 240 D. 360 2. 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 DEF 如果AB=8cm BE=4cm 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cm 2. 3. 如图,在△ ABC中,已知点D, E, F分别为边BC, AD CE的中点, 2 且S\ABC=4cm,贝U S 阴影= cm 4. A、B、C是线段AB, BC, GA的中点,S^BC的面积是1,则S SB?的面积_____________ 5. 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 出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 6. 如图,直线AC// BD连接AB,直线AC 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 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 PB构 成/PAC / APB / 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 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 APB2 PAC# PBD (2) 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 APB# PAC# 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 (3) 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 PAC # APB / 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

第1讲三角形的倒角练习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知识回顾 一、什么是三角形内角 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二、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因为每个内角均有两个邻补角,因此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三个与另外三个相等.每个顶点处的两个外角是相等的. 《 知识讲解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因为每个内角均有两个邻补角,因此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三个与另外三个相等.每个顶点处的两个外角是相等的. 三角形的外角和: 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再相加,叫三角形的外角和(并非6个外角之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三个推论: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几种证明方法: ①添加平行线法: ②帕斯卡(法国数学家)折纸法: ③更具动手可行性的剪角法:(不严密)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能拼成一个平角. 三角形外角和360?的证明法: 三角形按最大角的大小来分类: ? ?? ???锐角三角形:最大的内角为锐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最大的内角为直角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最大的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角与不等式: ⒈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则090A ?<∠?,则090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