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距仪(全站仪)距离测量记录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测程为15 km以的光电测距仪(包括全站仪)进展中、短程距离测量的等级和精度要求、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距离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测量作业中的中、短程光电测距。
2 规性引用文件以下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1G 703 光电测距仪JJG 414 光学经纬仪JJG l00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CH 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 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根本规定3 符号本标准所用符号如下:D'――观测距离,单位为米(m);D――经各项修正后的测量斜距,单位为米(m);D0――直线弦长,单位为米(。
);D1――水平距离或参考椭球面上的弦长,单位为米(m);D2――水平距离或参考椭球面上的弧长,单位为米(m);H1, H2――测点参考椭球高程,单位为米(m);椭球高程以正常高程代替;k――折光系数(≈0. 13);r――地球半径,单位为米(m);r经常用平均地球半径r m来代替。
4 根本要求4. 1 光电测距仪(以下简称测距仪)按测程分为中、短、远程测距仪。
测程在3 km以的为短程测距仪,测程3 km~15 km的为中程测距仪,测程大于15 km的为远程测距仪。
按测距仪出厂标称标准差,归算到1 km的测距标准偏差计算,精度分为四级(见表1)。
表1 测距仪的精度分级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表达式为:m D =±(A+B×D) (1)式中:A ——标称精度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 ;B ——标称精度比例误差系数,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 D ——测量距离,单位为千米(km)。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转设备交换住处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简称全站仪。
从总体上看,全站仪有下列两大部分组成:(1)为采集数据而设置的专用设备:主要有电子测角系统,电子测距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还有自动补偿设备等。
(2)过程控制机:主要用于有序地实现上述每一专用设备的功能。
过程控制机包括与测量数据相联接的外转设备及进行计算、产生指令的微处理机。
3、全站仪保管的注意事项3.1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
3.2 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
仪器必须放置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
3.3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以一月左右定期取出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3.4 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4、使用时应注意事项:4.1 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4.2 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将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请握住仪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显示单元的下部。
切不可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从而降低仪器的精度。
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
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
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4.3 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仪器,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
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
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联起来,以防滑倒。
4.4当架设仪器在三脚架上时,尽可能用木制三脚架,因为使用金属三脚架可能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4.5 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装箱后背着走。
科利达全站仪技术参数及常见技术问题解答科力达全站仪KTS442KTS442LKTS442LCKTS442LL厂家电话:KTS-440KTS-440R系列性能特点: 型号大全:KTS442/KTS442L/KTS442LC/KTS442LL电子补偿: 电子气泡显示, 迅速整平仪器。
电子气泡精度达到1秒。
防水防尘: 卓越防水功能, 斜风细雨不须归。
防尘功能, 可在煤矿等粉尘环境下使用。
绝对编码: 开机不用初始化, 绝无跳数和因掉电而失去数据。
测角更稳定、更精确。
长测程: 免棱镜300m, 单棱镜5000km;高精度: 棱镜测距: 2+2ppm, 激光测距: 5+3ppm; 测距时间: 精测1.0秒, 跟踪0.5秒;绝对编码: 32位CPU, 十万组数据存储, 测距速度超快;KTS440R系列沿袭KTS-440系列全站仪出众的稳定性。
技术指标:型号KTS-442/KTS-442L/KTS442LC/KTS442LL/KTS442LLC最大测量距离单棱镜5.0/5.0/5.0/5.0/5.0/5.0/5.0/5.0公里免棱镜*/*/*/*/350M/350M/350M/350M数字显示最大: 99999999.999, 最小: 1mm精度2+2ppm测量时间精测1.5秒, 跟踪1.0秒气象修正输入参数自动改正棱镜常数修正输入参数自动改正角度测量测角方式绝对编码式码盘直径79mm最小读数1"/5"可选精度2"5"探测方式水平盘: 对径竖直盘: 对径望远镜成像正像镜筒长度154mm物镜有效孔径望远: 45mm测距: 50mm 放大倍率30×视场角1°30'分辨率3"最小对焦距离1m自动垂直补偿器系统液体电子传感补偿工作范围±4'精度1"水准器管水准器30"/2mm圆水准器8'/2mm光学对中器KYTS442LLKTS442LLCKTS442RLKTS442RLC为激光对点(双LL免棱镜L为激光对点机型)成像正像放大倍率3×调焦范围0.5m~∞视场角5°其它带SD卡存储功能: KTS442LCKTS442RCKTS442RLC( 带C 的为SD卡机型)显示类型双面, 6行中文显示电源可充电镍-氢电池电压直流6V连续工作时间10小时尺寸160mm×150mm×330mm重量5.8kg1、为什么要采用绝对编码度盘?答: 绝对编码测角技术与光栅度盘测角技术相比, 不但具有开机无需角度初始化, 关机后保留角度信息等优点, 而且能够使仪器获得高度稳定, 精确的测量值。
全站仪测量原理及操作方法步骤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点的仪器,它结合了测角仪和测距仪的功能,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全站仪测量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和电子测距原理,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坐标。
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步骤如下:1. 设置基准点: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作为参考点。
基准点可以是已知坐标的点,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测量方法得到的点。
将全站仪放置在基准点上,并进行水平调整。
2. 安装反光镜:在需要测量的点上安装反光镜,反光镜的位置应该与地面点的位置相对应。
反光镜是全站仪进行测量的目标,通过反射光线来测量角度和距离。
3. 操作全站仪:打开全站仪的电源,进入测量模式。
全站仪一般有触摸屏或键盘,通过操作界面选择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4. 定位目标点: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通过望远镜观察目标点,并使用调焦手轮调整清晰度。
当目标点对准中心十字线时,按下测量按钮进行测量。
5. 测量角度:全站仪会自动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测量结果以角度值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6. 测量距离:全站仪会向目标点发射一束红外线,反射回来后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距离。
测量结果以距离值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7. 计算坐标:通过测量的角度和距离,结合基准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全站仪会自动进行坐标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8. 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可以使用纸质记录或电子记录方式。
记录下的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地图制作、工程设计等。
9. 移动测量:如果需要测量其他点,可以将全站仪移动到新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进行测量。
在移动测量时,需要保持全站仪的水平和稳定,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10. 数据处理:在测量完成后,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式包括坐标计算、误差分析、图形显示等。
全站仪是现代测量技术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它在土地测量、建筑工程、道路设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章、节、条、款编号分别用1 1.1 1.1.1 1.1.1.1等形式表示,其中图表可用图1、图1.1、表1、表1.1等表示。
导线网作首级控制,全站仪加密图根点导线测量:导线网的设计步骤:①根据控制网的服务目的,确定导线中点点位误差,并根据以求出端点的点位中误差和容许闭合差。
②确定导线总长及等级。
在直伸导线中,纵向误差由侧距误差引起故可求来算导线边的测距精度及总长。
当导线中点点位误差限值确定时,导线愈长,要求起算数据与本次测量精度愈高,所以确定了导线总长,也就确定了导线等级。
横向误差是由测角误差引起,根据横向误差的规定值所以求得测角精度。
因为是按纵向、横向等影响来配置测角和量边精度的,故测角精度的等级一般是与按导线总长计算的等级相适应。
③进行单线网的图上选点、选线。
并根据测角和量边的精度要求,编制导线施测细则三级导线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选点:(1)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以既能满足测图需求,但又不浪费,且控制点应有统一的规格。
(2)应按照设计好的选点图到现场选点,若两点不通视,则尽量在设计点的周围选点。
设计选点时要避开河道等处,尽量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主干道上进行选点,这样即方便导线观测,又能做出利于长期保存控制点。
(3)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一级导线网视线超越障碍物距离大于0.5cm,以能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为原则。
(4)点位选择应合理,作业安全,尽量不影响测区内的行车及其他活动,且便于图根点的加密,边缘点位应有利于日后扩展应用。
(5)在选点的同时要按要求进行做控制点的点之记。
(6)选完控制点后要绘出首级导线网。
3.3平面控制两种方案的论证导线网做首级控制网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考虑到我们的测区面积不大,且能锻炼我们关于控制测量方面知识的复习,所以经过论证比较决定使用方案二做平面控制。
4.1 仪器设备及施测方法四等水准施测采用DS3水准仪及配套黑红面区格式标尺进行施测。
第1篇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项目施工单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测量依据:XX项目施工图、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测量日期:2021年X月X日使用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测距仪等。
二、测量内容1. 施工放线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本次放线测量以已建的平面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对施工现场进行平面控制。
(2)高程控制测量:以已建的水准点为基准,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对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控制。
2. 施工放样测量(1)建筑物定位:根据施工图,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定位,确保建筑物位置准确。
(2)建筑物放样:根据定位结果,采用钢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建筑物放样,确保建筑物尺寸准确。
(3)轴线放样:根据建筑物定位和放样结果,采用全站仪进行轴线放样,确保轴线位置准确。
(4)标高控制:根据水准点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控制,确保建筑物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三、测量方法1. 平面控制测量(1)采用全站仪,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平面控制。
(2)以已建的平面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坐标法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
2. 高程控制测量(1)采用水准仪,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控制。
(2)以已建的水准点为基准,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
3. 施工放样测量(1)建筑物定位:采用全站仪,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物进行定位。
(2)建筑物放样:采用钢尺、测距仪等工具,按照施工图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放样。
(3)轴线放样:采用全站仪,按照轴线定位结果,对轴线进行放样。
(4)标高控制:采用水准仪,按照水准点高程,对建筑物标高进行控制。
四、测量结果1. 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达到±5mm。
2.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点精度达到±3mm。
3. 施工放样测量:建筑物定位精度达到±10mm,建筑物放样精度达到±5mm,轴线放样精度达到±5mm,标高控制精度达到±3mm。
全站仪实验报告全站仪综合试验报告一、实验题目全站仪的应用二、实验目的1、测距综合试验实验报告熟知全站仪的基本构造、操作原理、操作流程、主要功能等,旨在加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出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基本原理(1)光电测距仪发出红外光束到目标点位处调平后的棱镜经反射回来,全站仪计算发出光束的时间点到返回的时间点,从而计算光束运行轨迹的长度,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运行速度的不同,所以要求精确测量时应避免大雾、高温、和空气潮湿的天气,全站仪中有测温度和测气压的装置,测得温度和气压后生成一个改正系数,在全站仪每次测距时都参与计算,尽管如此,全站仪仍然不能把所有气象因素都计算在内,所以在进行要求精度较高的测量时应选在晴朗、空气质量较好的天气进行。
(2)大气折光对测距的影响:光越靠近地面时折光越大,仪器支起应高出地面1m 以上,特别在高温天气,靠近地面处的气浪非常大,造成的折射率也非常大,要避免在这种天气进行高精度测量。
(适用所有仪器)(3)棱镜常数: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5,1.6,在空气中近似等于1,光在玻璃中传播比空气中慢很多,所以光经过棱镜中所用时间较空气中长,测得距离会比实际增大一定的距离,增大的部分为棱镜常数,这个在说明书中有所标注。
2、测角3、误差与经纬仪的原理是一样的仍旧采用度盘,从度盘采用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自动读数和液晶显示,以便把测得的角度生成电子数据,为全站仪内部计算提供数据。
因为常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5mm左右,(我国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将测距仪划分为两级,即,一级:为中误差小于5mm,二级为中误差大于5mm小于10mm),梭镜对中的高度误差,以及竖直角测量误差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所累积的误差是很大的,所以不宜用全站仪进行要求高程精度比较高的测量工作。
4、全站仪内部运算在进行坐标放样和坐标测量工作中,全站仪在已知点建站后,用另一通视的已知点做为后视,然后测距,测距后全站仪根据这两个已知点自动进行内部运算,计算出这条边的坐标方位角,此时以这条边为起始边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